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仁霞 《现代养生》2022,(17):1457-1459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对中药房药品差错发生情况、审核和调配正确率进行分析,评估该管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医院中药房处方200份,其中2020年1月-2021年1月100份为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措施;2021年1月-2022年1月100份为观察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措施。对比两组审核和调配正确率、中药房药品差错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审核和调配正确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效果显著,对中药房药品差错抑制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升审核和调配正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中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期间发放的1200件药品,将其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管理模式,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发放的1200件药品,将其设为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模式,比对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经过不同手段管理后,比对两组中药调剂用时、审核正确率、调配正确率、复核差错率以及退药率,其数据之间经对比后差异产生(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将细节管理应用到中药房管理中,有助于提升中药房的整体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我院中药房调配处方的流程进行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差错与方便患者.方法 按照新出台的《处方管理办法》,对本院中药房调配处方的流程进行优化,实行中草药调剂分组,中成药柜位号上处方等方面的工作模式.结果 大大地提高了我院中药房调配处方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了就诊高峰期患者等候的时间,使得患者能够及时地进行用药、就诊.结论 将中药房调配处方的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能够大大提高医院药房调配工作的效率,值得在药房调配工作之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中药房药品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于2020年12月在中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将2019年12月—2020年11月间实施常规药品管理的700份中药药品处方设置为对比组,将2020年12月—2021年11月间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的700份中药药品处方设置为实验组。比较两组中药房药品管理情况、中药房工作人员管理满意度及工作人员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结果 实验组自备药品不足、储存缺陷、药品过期率均低于对比组,而药品调配准确率明显高于对比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中药房工作人员的管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组间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沟通协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手法应用能力、责任感、积极性及成就感评分均高于对比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中药房药品管理中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以提升药品调配的准确率,使中药房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提升其工作状态和工作能力,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亚 《现代养生》2022,(21):1897-1899
目的 探讨在西药房药品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对提高药品发放准确率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12月医院西药房发放的190份药品处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将其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9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对比两组药房平均候药时间、处方平均调配时间、处方书写不规范情况;对比两组药品调配准确率、药品发放错误率、过期失效及不合格等情况发生概率;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药房平均候药时间、处方平均调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发放错误率、过期失效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药品调配准确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西药房药品管理工作中应用精细化药房管理模式能够提高药房管理工作效率及药品调配、发放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门诊中药房饮片调配中中药处方点评对用药差错的干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查医院中药房2019年1月—2020年12月开具的700张中药处方的调配情况,其中,2019年1—12月的350张为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前,2020年1—12月的350张为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后。比较两个年度中药房的饮片调配差错率。结果 2020年度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后的饮片调配差错率明显低于2019年度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前的饮片调配差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中药处方点评,对于中药房饮片调配来说,能够起到很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医院》2020,(1):60-63
目的探讨精益管理方法在缩短中药房高峰期患者取药等候时间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精益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分析中药房原有工作流程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优化和持续改进。比较实施精益管理前后中药房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长短变化。并且调查精益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变化。结果实施精益管理后,高峰期患者平均取药等候时间由原来的(26. 50±2. 58) min缩短到(15. 90±2. 13) min(P=0. 03);患者满意度由改善前的(84. 00±2. 15)分上升到(95. 50±2. 0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益管理有利于提高中药房工作效率,缩短高峰期患者的取药等候时间,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中药药剂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作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中药房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一年间的药品调配、审核以及复审等环节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对比。结果采用标准化管理之后,药房的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等均有明显提升。结论在中药药剂管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有利于规范药房的服务理念,减少浪费、保障患者的用药需求,并能优化资源配置,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科室层面提高医院床位使用率的有效管理方法。方法:我院25个临床科室共计床位685张。2018年1月~2018年8月,科室床位使用采用常规管理;2019年1月~2019年8月,科室床位使用采用统一调配管理。比较观察两种管理模式下科室医疗指标与床位周转情况,评价床位使用效率。结果:2019年1~8月床位统一调配管理下,患者收容量(2251.8±79.1)人次,平均住院日(6.5±2.2)天,床位周转次数(3.7±0.9)次/月,床位使用率(90.1±0.6)%,床位工作效率指数(1.6±0.3),各项指标均优于2018年1~8月床位常规统一管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临床各科室床位使用采用统一调配管理模式,可有效加快床位周转,提高床位使用效率,增加患者收容人次,有助于更好的满足患者住院需求,提高服务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和分析PDCA循环管理法在降低中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对医院中药房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管理,总结好分析中药房处方调配出现差错率的原因,并探究相关的应对措施,对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后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率情况。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医院中药房处方调配在药味调配、药味错配、药味多配、处方脚注错误、用法用量错误、发药错误以及其他差错方面均有显著的下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到中药房处方的调配当中,能够明显减少中药房处方调配的差错率,显著提高中药房在处方调配方面的工作效率和管理质量,值得进行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出院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心血管内科2015年4-7月出院的5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顺序将2015年4-5月出院的2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6-7月出院的2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出院流程,观察组患者采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即修改、优化之后的出院流程),比较2组患者的退药率、一次性结账成功率、患者办理出院时间、等候出院时间及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退药率为10.00%,高于观察组的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结账成功率为75.00%,低于观察组的9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办理出院时间及等候出院时间分别为(32.89±11.26)min及(59.34±8.91)min,短于对照组的(35.23±6.39)min及(76.07±9.7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医生服务、出院流程及资料准备等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及护士对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出院流程合理性、提升职业素质及专业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认可度均高于传统出院流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血管内科出院流程,有助于节省患者的出院时间,降低出院患者退药率,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药师为主体加入PIVAS,参与临床药物使用的优越性。方法对本院开展PIVAS前2009年6月~2009年12月与开展PIVAS后2010年6月~2010年12月记录在案的处方缺陷、药品质量管理、为临床科室节省的工作时间进行归纳分类比较。结果开展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后处方缺陷发生率明显下降,总缺陷发生率从1.1%下降至0.1%;药品出现质量管理类缺陷的几率由7%减少至1%;临床科室节省了28%用于冲配药物的时间。结论开展PIVAS,药师参与临床用药工作,严把审方、摆药、配置、复核关,并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确保药物配置质量,实施药品安全管理,促进了药物使用质量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信息化管理模式在提高中药房药品调剂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阳春市人民医院中药房服务的100例患者,采取信息化管理模式。分析两组中药调剂效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信息化管理组药品调剂效率远高于常规管理组,同时不良事件发生率远低于常规管理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房采用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药房整体管理成效,提高药品调剂效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临床医学工程》2017,(7):1013-1014
目的研究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呼吸内科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的28例患者作为常规组,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28例患者作为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由上述时间段内在该科室工作的15名护士对管理模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的护理管理满意度为92.86%,显著高于常规组的6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年度科室护士的各项管理模式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第一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呼吸内科存在的可能影响护理质量的因素,采取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定期检查,积极处理,可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科室工作者的管理模式质量评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整合以及完善并优化自动化设备和软件功能,优化并完善工作流程,探究智能自动化在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用药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12月规划为总体研究时段,并就该时段中,加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中的工作风险点的评估,通过分析现有操作系统的功能性问题以及不足,开展软件功能升级和自动化设备运用等措施,结合数据系统评估改进后的应用效果。最终比对评估智能自动化启用前(2019年1—12月)与启用后(2020年1—12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结果 智能自动化启用后取药工作人员(8.00±1.00)人、取药次数(1.00±0.00)次、取药时间(0.65±0.25)h及拆包时间(41.15±5.35)min 4项指标均低于启用前[(17.00±2.00)人;(26.50±3.25)次;(3.35±1.55)h;(153.45±10.7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000、35.089、7.691、41.825,P <0.001);且启用后药品破损[(0.12±0.08)、(0.31±0.15)、(0.21±0.10)件/月]与差错[(0.56±0.20)、...  相似文献   

16.
我院为进一步加强医院标准化管理,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呆滞造成的浪费,加强药品的分类分级管理,提高药学与临床结合的力度,进一步强化药品合理摆(储)放,建立了医院临床病区中心药房微机网络化管理系统。本人就此浅谈一些体会。1方便医嘱、处方的校对与修改,统一管理以往药房单纯凭处方、请领单发药,科室大量自备请领药品,医师开医嘱,由护士直接取药给病人服用,没有经过药师审查合理用药的环节,药师无法及时纠正不合理用药,造成一些患者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网络摆药后患者的用药量、服药频率和用药疗程通过网络均可以在电子处方中体现,药师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药房调剂质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自2014年12月到2015年11月之间在我院使用不同中药治疗的926张中药处方为研究分析对象,对中药处方质量进行查询分析,并对评价指标内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26张处方共存在86张(占9.29%)用药不合理情况见表1,其中药物选择不合理、药物配伍不合理、用药剂量不合理分别占到有36.05%、24.42%、17.44%;造成出现86张调剂配方问题的主要为药材性能知识、配伍禁忌知识、药材质量问题,分别占到33.72%、18.60%、13.95%.结论通过对中药处方分析,可以及时发现中药房调剂质量中出现的不规范不合理情况,并可进行及时纠正改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疗效的中药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与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6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药学管理;选择2018年7-12月该院收治的1 000例患者以及4 000份药品处方作为观察组,观察组实施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对比两组在药品监测、处方开具以及取药过程之中出现问题导致患者投诉事件的发生率、处方合格率、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以及处方合格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药品盘点耗用人力数量、药品盘点耗用时间、发票录入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医院进行药学管理过程中采取医院药学信息化管理路径,能够减少患者投诉事件发生率,提升处方合格率,并节约人力资源和药学管理时间,具有较高的效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全面质量管理(TQM)理论对药品质量、药品调配及药品收益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本院的药学管理数据为研究对象,本院于2017年7月开始实行TQM,其中常规组为实施前(2017年1—6月)的药学管理数据,TQM组为实施后(2017年7—12月)的药学管理数据,随机抽取2组各35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对比2组资料药品质量、药品调配、药品收益及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结果 TQM组药品质量、药品调配和药品受益评分分别为(8.65±1.52)分、(8.56±2.01)分、(8.65±1.55)分,均高于常规组的(6.26±1.32)分、(6.28±1.35)分、(6.49±1.22)分(P<0.05);TQM组满意率96.55%,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2.41%(P<0.05)。结论 医院药学管理能够对现有基础上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升药品质量、药品调配及药品收益,有效提高相关管理人员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中药调剂质量对用药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分析。方法在2020年8月-2021年8月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300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常规用药(对照组)、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观察组)。观察组具体方法如下:建立为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小组,且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全组人员的职责在于对中药房调剂质量管理建立相关制度,并强化药剂师岗前培训,主要对其专业知识及职业道德实施培训,使其了解和熟悉调配制度,在工作细节基础上制定规则。加强调剂质量管理:改进处方程序审查实施;在检查处方时,及时与医生沟通熟悉用药规律;规范处方;加强中药饮片质量评估:在使用药品之前,药品需要通过主管药师核对后实施签字包装,在包装上注明患者姓名、使用方法、煎药方法、用药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信息。每组150例。对比分析临床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疗效偏高,不良反应时间发生率偏低,整体素质及能力偏高(P<0.05)。结论对我院实施中药调剂质量管理能够增加用药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