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27例肩袖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25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5~67岁,平均54.3岁;左肩6例,右肩19例,涉及优势侧19例。10例滑囊侧部分撕裂,1例滑囊侧及关节侧均有部分撕裂,14例全层撕裂。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21例行B超检查,23例行MR或MRA检查。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前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例直接行断端缝合,15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9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分别在术前和最终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3年,平均23个月。术后平均UCLA评分为(32.3±t2.3)分。手术前后疼痛评分平均为(2.6±t0.9)分和(8.6±1.4)分(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5.0±1.8)分和(9.1±1.0)分(P=0.000),肩关节主动前屈评分平均为(3.6±1.5)分和(4.9±10.3)分(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4.0±0.6)分和(4.7±0.5)分(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优8例、良17例,所有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是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术中应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度进行肩峰成形,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其疗效可达到切开手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8,(22)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Suture Bridge双排缝合法和SCOI单排缝合法修复中型大小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2017年6月,进行了189例肩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手术。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了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缝合修复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Suture Bride双排法修复组(双排法组) 41例和SCOI修复组(单排法组) 39例。采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评分系统(UCLA)评分和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评价临床效果。[结果]双排法组和SCOI单排法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48.82±6.34)、(49.64±7.23)个月。双排法组UCLA评分为(33.92±4.64)分,单排法组UCLA评分为(33.19±5.22)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排法组ASES评分为(88.94±5.46)分,单排法组ASES评分为(83.37±6.24)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型肩袖撕裂,Suture Bridge双排法修复和SCOI单排法修复缝合UCLA评分和ASES评分无明显差别,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肩关节下南加州骨科研究所单排缝合技术(SCOI row)治疗大中型肩袖撕裂的疗效。 方法对2018年6月至2018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关节外科使用SCOI row技术缝合治疗的大中型肩袖撕裂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型或者大型肩袖撕裂,排除依从性较差合并其他损伤的患者,共纳入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平均年龄(64±5)岁。SCOI row技术即采用单排3线锚钉固定结合足印区周围扩多个骨髓孔技术。术前关节镜下测量肩袖撕裂范围为2~4 cm,其中冈上肌撕裂9例(34.6%),冈上肌、肩胛下肌撕裂11例(42.4%),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撕裂3例(11.5%),冈上肌、冈下肌撕裂3例(11.5%)。术后6个月通过MRI评判肩袖是否愈合,测量足印区新组织厚度,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肩关节功能评分(UCLA)及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度。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7.9±1.6)个月随访。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5±1.7)、(2.1±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0.225,P<0.05)。UCLA评分术前为(12.7±3.8)、术后6个月(31.1±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066, P<0.05)。术后6个月足印区新组织厚度平均为(7.08±0.28)mm。术后6个月患者被动前屈、主动前屈、被动外展、主动外展、中立位被动外旋、中立位主动外旋活动度分别为(162.1±10.5)°、(155.3±38.5)°、(138.2±29.3)°、(130.4±22.4)°、(26.2±8.2)°、(15.3±7.3)°,均较术前明显提高(t =-7.913、-11.263、-8.286、-7.285、-11.734、-4.891,均为P <0.05)。术后6个月MRI显示肩袖撕裂足印区完全愈合为24例,再次撕裂2例,愈合率92.3%。 结论SCOI row技术缝合肩袖撕裂通过MRI评判愈合较高,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疼痛缓解,是一种治疗肩袖撕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手术方法和中期效果.方法 2002年12月至2007年5月对35例肩袖全层撕裂患者行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术,30例获得随访,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31~74岁,平均55.6岁.左肩3例,右肩27例.全部病例行肩峰下滑囊切除及肩峰成形术.肩袖修复方式:19例应用缝合锚钉行肩袖止点重建,11例联合应用断端缝合及缝合锚钉技术.16例行单排缝合,14例行双排缝合.2012年6月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别在术前和随访时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评分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小型撕裂3例,中型撕裂22例,大型撕裂3例,巨大撕裂2例,随访时间5 ~ 10年,平均78.5个月.UCLA评分从术前的(14.2±3.1)分增至术后(33.6±2.1)分(t=-37.154,P=0.000).其中疼痛评分平均为(2.5±0.9)分比(9.5±1.0)分(t=-24.466,P=0.000),功能评分平均为(4.5±1.5)分比(9.4±1.1)分(t=-18.500,P=0.000),主动前屈角度评分平均为(3.3±1.6)分比(4.9±0.2)分(t=-5.614,P=0.000),前屈肌力评分平均为(3.9±0.5)分比(4.7±0.4)分(t=-6.591,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术后随访UCLA评分,优19例,良11例.单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3.0±3.2)分,术后平均(33.6±1.7)分.双排缝合患者术前平均(15.6±2.4)分,术后平均(33.6±2.6)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071和-26.455,P<0.05).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结论 关节镜下肩袖缝合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创伤小、恢复快,中期效果令人满意.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的效果均令人满意.术中应正确识别撕裂的形状,充分松解粘连并采用恰当的缝合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8,(6)
目的:比较关节镜缝合桥技术与单排技术治疗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关节镜缝合桥技术与单排技术治疗肩袖撕裂患者的资料,其中缝合桥固定组22例,单排组21例,采用疼痛目测评分(PVAS)、肩关节活动度、美国肩肘外科评分(ASES)、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UCLA)、复旦大学肩关节评分(FUSS评分)及Constant评分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3 d、术后6月情况,并对术后6月撕裂肩袖的完整性及再撕裂率进行评估。结果:43例均获得随访,缝合桥固定组术后第3 d、术后6月PVAS评分分别为(2.41±1.05)分、(1.12±0.21)分,ASES评分分别为(13.29±1.57)分、(17.33±2.34)分,UCLA评分分别为(23.67±3.07)分、(33.61±3.64)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76.24±7.36)分、(87.96±8.49)分,FUSS评分分别为(75.43±12.06)分、(88.46±13.07)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60.28±11.57)?、外展(159.38±17.26)?、体侧外旋(48.08±1.81)?,这两时间点各指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排组术后第3 d、术后6月PVAS评分分别为(3.52±1.31)分、(2.07±0.35)分,ASES评分分别为(10.25±1.18)分、(15.28±2.17)分,UCLA评分分别为(17.35±3.44)分、(28.57±3.52)分,Constant评分分别为(68.33±7.18)分、(78.69±8.05)分,FUSS评分分别为(68.25±11.36)分、(78.93±12.58)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154.63±12.08)?、外展(148.16±18.57)?、体侧外旋(43.18±10.06)?,这两时间点各指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桥固定组术后第3 d和术后6月各指标值均高于单排组(P0.05);术后6月,缝合桥固定组2例(9.09%)、单排组3例(14.29%)发生肩袖再撕裂(P=1.000)。结论:关节镜缝合桥技术与单排技术均能治疗肩袖撕裂,前者在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更具有优势,且安全性高,但在复发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24例大到巨大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采用肩袖止点内移单排带线锚钉修补,并在修补肌腱外侧大结节裸露足印区打孔。术后按照康复计划渐进性康复训练。手术前和术后12个月对患肩采用VAS、UCLA、ASES评分系统进行疼痛和功能评估;并在术后第3天、3个月和12个月进行肩关节磁共振检查,观察肩袖修补和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术前和术后12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3±1.9)分和(0.4±0.1)分(P<0.05),UCLA评分分别为(10.1±4.5)分和(30.4±4.2)分(P<0.05),ASES评分分别为(27.9±17.8)分和(77.6±17.5)分(P<0.05),所有手术肩关节疼痛和运动能力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12个月磁共振随访发现2例肩袖再撕裂发生,矢状位显示撕裂宽度均<1 cm;冠状位盂上切迹平面大结节足印区组织覆盖率在术后第3天、3个月、12个月平均分别为34.3%、89.1%和88.7%。
结论关节镜下肩袖单排带线锚钉修补结合大结节骨髓刺激技术治疗大到巨大肩袖撕裂能够提供可靠的修补,显著缓解疼痛,恢复肩关节功能并促进术后大结节足印区软组织覆盖。 相似文献
9.
《实用骨科杂志》2021,(4)
目的探讨单排锚钉技术结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治疗大型(撕裂口3~5 cm)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关节外科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43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资料。其中22例采用单排锚钉修复肩袖(对照组),男8例,女14例;年龄43~68岁,平均年龄(55.5±6.74)岁。21例采用单排锚钉修复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long head of biceps tendon, LHBT)转位固定术(联合组),男9例,女12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0.19±6.74)岁。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d、末次随访的疼痛感受,应用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肩关节活动度,以此判断两种手术方式对大型肩袖撕裂近、远期手术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0.5±4.2)个月。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术后3 d的V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Constant-Murley评分均高于其本组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末次随访中,联合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对照组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末次随访中,对照组有5例患者发生术后肩袖再撕裂,约占总人数的22.72%,而联合组患者肩袖肌腱均愈合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大型肩袖撕裂患者,与单排锚钉技术相比,关节镜下单排锚钉技术联合肱二头肌长头腱转位术后早期关节疼痛加重,但可明显改善患者远期肩关节功能,降低肩袖再撕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比较关节镜下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Scopus、Pubmed、Medline和Cochrane数据库,选择比较关节镜下单排缝合与双排缝合治疗肩袖撕裂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依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质量评价后,对纳入研究进行资料提取,采用Rev 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并使用GRADE系统评价证据质量和推荐等级。结果纳入文献7篇。从临床评分看,在术后≤1年的Constant评分(WMD=-3.40,P>0.05)、ASES评分(WMD=0.98,P>0.05)、UCLA评分(P>0.05)以及术后≥2年的Constant评分(WMD=0.82,P>0.05)、ASES评分(WMD=0.64,P>0.05)上,单排组与双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2年的UCLA评分(WMD=0.59,P<0.01)双排组占优;对大小≤3 cm的撕裂,术后Constant评分(P>0.05)、ASES评分(WMD=0.19,P>0.05)、UCLA评分(WMD=0.44,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大小≥3 cm的撕裂,术后Constant评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ASES评分(WMD=1.45,P<0.05)、UCLA评分(WMD=0.63,P<0.01)双排组占优。从肩关节肌力看(WMD=-0.15,P>0.05),两组术后无统计学差异。从关节活动度看,双排组在前屈(WMD=5.41,P<0.01)、外展(WMD=5.65,P<0.01)方面优于排,但两组在内旋(WMD=0.89,P>0.05)、外旋(WMD=0.36,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排组的术后肩袖愈合率(RR=1.20,P<0.01)高于单排组,单排组的术后部分愈合率(RR=0.53,P<0.05)高于双排组,但两组在术后再撕裂率(RR=0.81,P>0.05)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于GRADE系统的证据推荐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单排组与双排组比较,肩袖愈合率的证据水平为低,推荐意见为弱推荐;部分愈合率的证据水平为低,推荐意见为弱推荐;再撕裂率的证据水平为中,推荐意见为弱推荐。结论双排缝合技术能部分改善肩袖撕裂患者术后肩关节功能,尤其对大小≥3 cm的撕裂,双排缝合技术虽然术后肩袖愈合率较高,但并不能降低术后再撕裂率。上述结论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加骨隧道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的手术方法、技巧和疗效.方法 2007年2月-2009年2月,对32例不同类型的肩袖损伤患者,采用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加肱骨大结节骨隧道缝合的方法修复肩袖.其中25例全层撕裂,5例滑囊侧部分撕裂,2例关节侧部分撕裂.16例发生于优势侧.术前均拍摄肩关节正位、肩袖出口位X线片,其中11例行MRI检查,21例行MRA检查.全部患者均行肩峰成形与肩峰下滑囊切除,肩袖修复采用单排锚钉固定加经骨隧道穿线缝合18例、双排锚钉加经骨隧道穿线固定14例.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标准进行术前和术后功能评估.结果 32例患者获得3~23个月的随访,平均13.4个月.按照UCLA肩关节评分:术前平均为13.3分,术后为33.1分;其中优23例,良9例.术后21例疼痛完全消失,5例偶感轻微疼痛或不适,6例剧烈运动或特殊动作疼痛.24例肩关节活动完全正常.主动前屈及外展角度>150°26例,90°~120°6例.术后前屈及外展肌力M_5 25例,M_47例.所有患者最终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 缝合锚钉加骨隧道穿线缝合是修复肩袖撕裂较好的方法,该技术固定牢靠、保证了肩袖-骨的正常愈合,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或翻修的病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下治疗大型肩袖撕裂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4例大型肩袖撕裂患者在关节镜下行单排或双排FastTakII锚钉止点重建术。应用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协会评价系统(ASES)和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标准评分。结果34例均获随访,时间4.5~40(7.7±2.4)个月。术后患肩在主动上举、内收、后伸、外展、外旋和内旋6个方向的活动度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患肩完成10项13常活动能力:术前为8.45分±O.97分,术后提高至24.60分±1.21分(P〈0.05);ASES和UCLA评分:术前分别为24.64分±2.44分和8.06分±1.47分,术后分别提高至71.15分±1.28分和21.77分±1.16分(P〈0.05);VAS评分:术前为7.18分±2.33分,术后为3.43分±1.75分(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肩袖重建手术微创治疗优势显著,3~5个作业通道和专业化手术器械的合理交替配合操作能满足大型肩袖撕裂止点重建需求,经镜下双排或单排锚钉重建后的大型损伤肩袖稳定性良好,肩关节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保留肩袖残端修复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9-03—2021-03诊治的7例经肌腱不规则肩袖撕裂,MRI显示肱骨大结节附着大量残余的肌腱组织,撕裂位于冈上肌肌腱的体部,撕裂方式不规则,残余的肌腱组织大小不一,采用关节镜下保留肌腱残端的双排缝合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结果 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9(12~16)个月。术后所有患者无疼痛、关节肿胀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不适主诉,术后复查肩关节MRI显示肩袖愈合良好,无肩袖再次撕裂发生。术后6周疼痛VAS评分为4~6分,平均5.7分;术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8分;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为1~3分,平均1.1分;术后12个月疼痛VAS评分为0~1分,平均0.3分。术后6周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8~26分,平均23.3分;术后3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19~31分,平均25.0分;术后6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2~29分,平均26.7分;术后12个月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为29~35分,平均32.1分。结论 对于肱骨大结节处残余较多肌腱的经肌腱不规则...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采用单排改良Mason-Allen技术与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中型肩袖撕裂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21年1月—2022年5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40例中型肩袖撕裂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0例采用单排改良Mason-Allen技术修复肩袖撕裂(单排组),20例采用双排缝线桥技术修复肩袖撕裂(双排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肩袖撕裂大小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Constant-Murley评分、T2*值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周及3、6、12个月的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包括主观影响、疼痛、前屈、内旋、外旋、外展、肌力评分及总分),行功能MRI检查基于超短回波时间(ultrashort-echo-time,UTE)-T2*技术计算T2*值,定量评估肩袖组织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基于Sugaya分型标准评价肩袖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1年随访,无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术后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组内比较示,两组术后各时间点Constant-Murley评分中的疼痛、主观影响、前屈、... 相似文献
16.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肩袖撕裂的疗效。方法2002年9月-2005年6月,对16例50岁以上肩袖撕裂的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根据肩袖撕裂的大小和形状分成新月形和“U”形,新月形撕裂直接采用Mitek(GⅡ)铆钉腱骨缝合的方法,“U”形撕裂采用对边缝合后加用Mitek(GⅡ)铆钉固定的方法。结果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前、术后的功能情况采用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优8例,良7例,可1例,优良率为93.5%。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两种修补方法疗效相同。结论关节镜下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能最大程度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是治疗老年人肩峰撞击肩袖撕裂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7.
肩袖部分撕裂的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肩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15例(15侧),术前MRI提示肩袖损伤,术中关节镜均证实肩袖部分撕裂超过6 mm,其中关节侧9例(右肩6例,左肩3例),滑囊侧6例(右肩4例,左肩2例),全部滑囊侧及6例关节侧肩袖撕裂合并肩峰撞击征。全部病例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清创、带线锚钉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撞击征阳性病例同时行肩峰成形术。结果平均随访30个月(20~44个月),应用JOA评分标准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价,术前平均61.3分,术后94.5分(P0.01)。JOA评价体系中疼痛、功能、活动范围及肩关节提升部分明显优于术前,而外展力量、外旋及内旋部分评分则改善不明显。随访期末按JOA评价标准:优12例,良2例,可1例,术前存在肩峰撞击征的12例,末次随访评价撞击试验阴性。结论关节镜下冈上肌肌腱肱骨大结节止点重建术是治疗EllmanⅢ级肩袖部分撕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撕裂的现代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5年来,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撕裂已引起越来越多医生的兴趣。从解剖学角度讲,肩袖在肩关节的三维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在冠状面,三角肌和肩袖下半部分(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是一对力偶;在水平面,肩袖前部(肩胛下肌)和后部(冈下肌、小圆肌)之间是另一对力偶。肩袖撕裂修复的目的是使这两对力偶重新获得平衡,恢复肩关节稳定性,而不仅仅是修补撕裂口。不同的撕裂部位有不同的关节镜修复技术,其中肩袖的后上部撕裂又分为四种类型:新月形、U形、L形和巨大的挛缩的撕裂。对前3种撕裂在镜下先沿肩袖长轴缝合撕裂口的两边,再把缝合后的肩袖 相似文献
19.
<正>肩袖撕裂是发生在上肢反复的过顶运动和肩关节慢性病变引起的以疼痛和功能受限为主的疾病,肩袖撕裂是引起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1],其中肩袖撕裂大小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巨大肩袖撕裂的患者会出现持续疼痛和上肢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关节镜技术的飞速发展,镜下处理巨大肩袖损伤的技术日渐成熟,而且关节镜肩袖修复术有着最大限度保留三角肌在肩峰附着点,手术创伤小、视野广、对关节内干扰小,有利于术后关节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肩袖损伤患者60例,按照两种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30例,行单纯肩袖缝合固定;观察组30例,行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观察并分析两组术后临床疗效、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Constant-Murle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VAS评分更低,Constant-Murley评分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袖损伤患者实施关节镜下肩袖缝合固定并肱二头肌长头腱锚钉固定可有效纠正关节损伤,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应激,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