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5—2015-08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的36例老年椎间盘突出症,其中30例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指数,末次随访时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68.6(52~93)min,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及脑脊液漏发生。36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4~53)个月。术后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1年VAS评分、ODI指数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疗效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优22例,良11例,可3例(其中2例未行椎间孔扩大成形术)。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通过镜下精准减压、椎间孔扩大成形确保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45-174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1月~2015年9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均为单侧侧隐窝狭窄,均行症状侧侧方椎间孔入路,L4、5节段24例,L5S1节段11例。平均病程23.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对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结果]腰痛VAS评分从术前(7.21±0.22)降至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1.97±0.19)分、(1.35±0.24)分、(1.13±0.25)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8.54±0.22)分降至术后1 d、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2.08±0.28)分、(1.11±0.16)分、(1.06±0.33)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ODI评分分别从术前(75.89±2.61)分降至(23.22±3.09)分、(15.17±1.42)分、(13.85±1.26)分。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1.4%。[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早期可有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使神经根在侧隐窝处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形后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5-08—2019-08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42例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通道置入及椎管减压顺利。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9.5(24~36)个月。2例术中出现颈部疼痛,调整手术床为头高脚底位,降低水压后症状逐渐缓解。1例术中出现神经根电刺激,术后出现下肢痛觉过敏,非手术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第2天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疼痛VAS评分、JOA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9例,良10例,差3例,优良率为92.86%。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确切,术中采用骨钻联合镜下环锯进行关节突成形的风险更低,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破坏,而且相比较于环锯一次关节突成形,骨钻联合镜下环锯关节突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7年1月~2018年5月采用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9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AS评分和ODI评分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例术中发生硬膜撕裂,无神经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症状性髓核残留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55~95 min,平均(72.29±11.52) min;术后住院时间2~6 d,平均(3.75±1.04) d;29例患者获得13~25个月随访,平均(18.76±3.92)个月。随访期间,1例患者腰椎间盘突出复发。术后各时间点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定优良率为89.66%。[结论]经皮椎间孔镜TESSYS-ISEE技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侧隐窝狭窄患者,均行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 PTED)。观察手术时间、腰腿痛VAS评分、 ODI指数、末次随访MacNab评分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本组1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TED术,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无一例转为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5~113 min,平均(66.09±10.98)min。术后随访36~60个月,平均(45.48±6.74)个月。术后3 d, 1、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患者腰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按MacNab评分评价疗效:优66例,良42例,可18例,优良率为85.71%。术后3个月复查MRI未见残留突出的髓核组织,无复发,侧隐窝位置明显增宽。术后并发症6例(4.76%),其中术后1 d内出现一过性神经刺激症状5例,术后伤口轻度血肿1...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技术与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TLIF)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纳入自2013-02—2015-08诊治的36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7例(椎间孔镜组),采用TLIF治疗19例(TLIF组)。结果 36例均获得随访4~8个月,平均6.2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日常生活时间明显少于T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2组腰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2组Mac Nab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与开放手术相当的近期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TESSYS技术治疗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患者术后1周及1、3、6个月的疼痛VAS评分和ODI的改善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10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术后住院4~7 d。6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8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优37例,良22例,可6例,优良率为90.7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近期疗效可靠的优点。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和疗效保证。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19):1811-18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收集本院2014年12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共计10例,均行经皮侧方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平均病程26.5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0.2个月。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 d、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行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评估,对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X线片、CT和MRI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并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腰痛VAS评分从术前的(8.46±0.23)降至末次随访的(1.12±0.19)分;腿痛VAS评分从术前的(8.68±0.22)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05±0.25)分;ODI评分分别从术前(81.25±2.86)分降至末次随访的(13.25±1.38)分。末次随访时,依据改良的Mac Nab标准评估,优良率达90%。[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伴后纵韧带骨化,使神经根得到及时彻底减压及松解,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08-2016-08于我院接受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的36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术后第2d评估椎间孔成形、侧隐窝减压情况;手术前后统计对比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经Mac Nab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78.4±31.3)min;患者均接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8.6±15.6)个月;患者伴有内科疾病均未加重,平均住院天数为(2.1±0.7)d;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VAS评分、ODI评分较于术前明显改善(P0.05);经Mac Nab疗效评价,治疗优良率为86.1%;2例术后下肢麻木,经营养神经治疗2周后逐渐恢复。全部患者未出现伤口裂开、伤口感染、硬脊膜撕裂引发脑脊液漏、下肢深静脉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单节段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功能障碍;同时该术式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全身影响较小,以控制并发症发生,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接受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手术并获得随访的27例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资料,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功能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75~135 min,平均95 min;出血量15~25 ml,平均20 ml;住院时间3~14 d,平均6 d。所有患者随访9~60个月,平均26个月。VAS评分术前(9.00±0.35)分,出院时(3.15±1.25)分,术后1个月(2.51±1.67)分,末次随访时(1.41±0.33)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术前(71.21±15.22)分,出院时(29.46±9.23)分,术后1个月(17.58±7.16)分,末次随访时(10.13±5.29)分,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8例,良6例,可1例,差2例,优良率为88.9%(24/27)。[结论]经皮椎间孔镜单切口治疗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术者要求高,但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具有可行性且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及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l2个月。术后患者VAS评分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优27例,良4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8.6%。结论经皮内镜下椎板间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创伤小,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对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4-06-2016-06,治疗的58例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单节段狭窄44例,双节段14例,均采用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术后随访24~40个月,平均(30.45±3.94)月,观察其手术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5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平均时间(65.22±4.98)min;末次随访时,手术优良率93.10%;术后1个月、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腰痛和下肢痛评分以及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末次随访骨性与软性侧隐窝角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显著改善患者腰腿疼痛及活动功能,手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手术策略、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治疗27例单节段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其中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78.9±8.5岁(70~93岁)。均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对侧隐窝进行减压及椎间孔成形治疗,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CT评估椎间孔成形及侧隐窝减压的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五个时间点的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se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统计分析比较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采用改良Mac Nab评价疗效。结果:本组中25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无法耐受疼痛转为开放手术,另1例有心肌缺血表现放弃手术。手术时间50~110min,平均75±28min。术后第2天复查CT显示椎间孔扩大明显,侧隐窝减压充分。2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9±16个月(12~44个月),腿痛VAS评分术前为8.52±1.11,术后1个月为1.80±0.63,术后3个月为1.33±0.89,术后6个月为1.05±0.69,术后12个月为0.71±0.50;ODI术前为59.43±10.04,术后1个月为29.42±10.33,术后3个月为20.13±8.18,术后6个月为13.98±6.16,术后12个月为9.86±5.03。术后四个时间点随访VAS评分及ODI指数均较术前改善(P0.01)。改良Mac Nab疗效为优18例,良3例,可3例,优良率为87.5%。1例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感觉麻木,予以保守治疗,术后2周时恢复,无永久性神经损伤、感染等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减压术在确保良好侧隐窝减压的同时能够明显减少手术创伤,且能够在局麻下进行,对患者的全身影响小,是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安全、有效、微创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18-09采用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12例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侧隐窝狭窄组)及15例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高度游离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1 d、3、6、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指数。结果 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时间平均10.2(9~12)个月。术中未出现神经根损伤及硬膜囊破裂等并发症。27例复查腰椎CT见骨性侧隐窝减压、游离间盘组织摘除彻底,术后自觉疼痛症状较术前有明显的缓解。2组术后术后1 d、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末次随访时Macnab评分:优19例,良8例。结论椎弓根上切迹磨削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骨性侧隐窝狭窄及高度游离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可明显缓解患者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效果。方法 2014年5月~2016年7月我科对81例神经根阻滞明确责任节段的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在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下椎间孔入路椎管扩大减压术。椎间孔成形后,切除突出的髓核组织及增厚的黄韧带,将侧方的椎管打开,神经根完全松弛。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进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81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7~138 min,(68.4±31.9)min。81例随访24~48个月,(29.5±3.8)月。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ODI、腰痛VAS评分及腿痛VAS评分较术前显著好转(P0.05)。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优57例,良18例,可6例,优良率92.6%(75/81)。结论经皮椎间孔入路内镜下选择性责任节段减压治疗老年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很好地缓解症状,严重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椎板下内窥镜在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减压治疗的运用价值。方法 纳入2016年2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L4-5狭窄31例,L5-S1狭窄14例,均接受经椎板下内窥镜椎管减压治疗,随访2~4年,平均(3.03±0.40)年。结果 45例均顺利完成治疗,手术时间(60.90±13.05)min,术中透视(4.55±1.04)次,住院时间(6.07±1.38)d;术中1例硬膜囊破裂,术后2例出现间歇性腰痛,术后6个月1例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术后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下肢、腰部VAS评分以及ODI指数较术前均明显下降,末次随访时各项评分较术后3个月更低(P<0.05);直至末次随访,优良率达到91.11%。结论 经椎板下内窥镜椎管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减压效果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盘黄间隙扩大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脊柱内镜可视化椎间孔成形、盘黄间隙扩大术治疗35例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腿痛VAS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3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腰椎侧隐窝狭窄伴或不伴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行侧隐窝减压伴或不伴髓核摘除手术。术后1、3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估患者腰腿痛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MacNab评分标准评估疗效。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VAS评分术前为8~10(9.18±0.71)分,术后1个月为0~3(1.29±0.67)分,术后3个月为0~2(1.51±0.49)分,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改良MacNab评分优良率为93.75%(30/32)。无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能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经皮全脊柱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5年1月连续接受手术治疗的153例单节段伴有单侧神经根性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68例行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内镜组),85例行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开放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Mac Nab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内镜组有1例出现神经根损伤。其他患者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内镜组手术时间大于开放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小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内镜组显著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腿痛VAS评分内镜组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末次随访时ODI指数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腰痛、腿痛VAS评分显著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组术后3 d和末次随访时腰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腿痛VAS评分小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是开放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很好的替代技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接受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的22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外侧型突出14例(椎间孔外型5例、椎间孔内型9例),旁中央型突出8例,患者均不存在垂直移位,突出节段均为L4/5。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情况,按照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时间24~56个月(平均38.2个月)。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评分和ODI分别为(2.8±2.1)分和(3.1±2.0)分、(3.0±1.4)分和(2.5±1.7)分,明显低于术前的(4.7±2.6)分和(8.1±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依改良Mac Nab标准:优14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20/22)。4例术后减压神经根支配区麻木加重,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无硬膜撕裂、椎旁血肿形成、椎间隙感染、神经根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术后18个月椎间盘突出再次复发,行相应节段减压及椎间融合术后症状得到有效缓解。结论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应用经皮内窥镜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疼痛症状改善明显,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