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手术发生脑脊液漏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自2009—10-2012-05。对246例胸腰椎后路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8例硬膜囊破损者给予术中行硬膜囊修补米,1例无法修补硬脊膜者采用明胶海绵与生物蛋白胶填塞处理,3例为术后发现脑脊液漏。术后均采用头低脚高位。俯卧位(除1例硬脊膜破损位于前方者采用平卧位),沙袋局部加压,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使用一次性皮肤缝合器封闭引流管口。结果12例均在术后3-10d拔除引流管,未发现椎管内感染、脊髓及神经根受压症状以及脑脊液囊肿形成。结论对于胸腰椎后路手术术中出现的脑脊液漏,应当尽量修补破损的硬脊膜,并辅以明胶海绵和生物蛋白胶填塞。术后采用头低脚高位。沙袋局部加压俯卧位,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和及时换药,适当延长引流管引流时间,以及拔除引流管后对引流管口的封闭。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止血海绵覆盖治疗腰椎后路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显性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治疗硬膜囊撕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腰椎手术治疗的1896例患者资料(初次手术1850例,翻修手术46例),术中发现硬膜囊撕裂86例(初次手术78例,翻修手术8例),其中男35例,女51例,年龄18~72(53.8±8.3)岁,所有硬膜囊破口术中均行缝合修补。根据是否适用止血海绵覆盖分为两组,A组(46例)术中使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B组(40例)术中常规皮下深筋膜覆盖硬膜囊联合明胶海绵覆盖加压处理缝合后的硬膜囊破口。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类型、手术时间、硬膜囊撕裂长度、术中失血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每日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起床活动时间、术后脑脊液漏早期并发症情况。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末次随访均复查腰椎MRI,观察术后脑脊液漏远期并发症,是否形成硬膜囊假性囊肿或脑脊液窦道形成。结果 :A组与B组之间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中硬膜囊撕裂大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15.2%(7/46)低于B组35.0%(14/4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引流管留置时间(3.5±1.3d)及平均每日脑脊液引流量(125.0±59.3ml)明显低于B组(10.5±2.1d;329.0±103.1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中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起床活动时间7.5±1.6d,B组为14.5±2.2d,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出现低颅压性头痛(2/7)、切口渗漏不愈(0/7)、切口感染(0/7)等早期脑脊液漏并发症低于B组(8/14、2/14、1/14)(P0.05)。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术后随访复查腰椎MRI,A组未见明确硬膜外脑脊液囊肿或皮下窦道形成,B组存在硬膜外脑脊液囊肿1例,无皮下脑脊液窦道形成。结论:应用止血海绵覆盖硬膜囊治疗后路腰椎减压术中硬膜囊撕裂导致的显性脑脊液漏有效,可减少脑脊液漏引流管留置时间及引流量,降低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其相关的早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处理及其疗效。[方法]1999~2009年532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手术中出现硬膜损伤及脑脊液漏23例,为术中减压损伤硬膜、骨折块刺破硬膜或骨折移位致硬膜严重撕裂伤所致。硬膜缺损面积(0.6~3.0)cm×(0.8~2.5)cm。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取低枕平卧位,常规应用甲强龙、甘露醇及抗生素4~6 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结果]经术中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和术后辅助处理后,21例治愈,切口Ⅰ期愈合;另2例术后存在脑脊液漏者,分别在术后8、15 d治愈。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全部病例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囊肿形成,效果良好。[结论]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前路减压术中发生CSFL者采用皮下筋膜和明胶海绵或阔筋膜和医用耳脑胶封堵填塞法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措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治疗脊柱后路手术中脑脊液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脊柱后路手术中发生脑脊液漏的10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n=56,术中采用明胶海绵覆盖硬膜囊漏口)和试验组(n=45,术中采用可吸收人工硬膜覆盖硬膜囊漏口).观察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发生硬膜囊撕裂的解剖学机制,比较撕裂位置及术中、术后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01月~2014年01月本院行腰椎后路手术的216例〉70岁老年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病程时间、术前诊断、手术方式和节段、术中硬膜囊撕裂的位置、术后脑脊液漏情况和处理方法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共计151例患者入选,其中男89例,女62例,年龄70~93岁,平均78.12岁。术中发生硬膜囊撕裂共计3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3例,硬膜囊撕裂位置发生率硬膜囊后外侧〉根袖〉硬膜囊外侧〉硬膜囊腹侧。术中采取硬膜囊缝合修补、明胶海绵压迫、生物蛋白胶粘合等处理,术后常规给予预防感染、神经根脱水、补液等治疗,均于术后3~10 d拔管,3~4周切口愈合,全部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70岁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术中硬膜囊撕裂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高于整体人群,且多位于硬膜囊后外侧及根袖,术中及时发现并仔细缝合或修补破损的硬膜、术后间断夹闭引流管、延长拔管时间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01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58例因腰椎管狭窄症行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患者的病史及随访资料,以是否并发脑脊液漏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史、有无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既往手术史、病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最低手术节段及术中有无调整螺钉位置。将上述可能与并发脑脊液漏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关系。结果:758例患者中99例并发脑脊液漏,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3.1%(99/758),首次手术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0.3%(66/638),翻修手术为27.5%(33/120)。99例并发脑脊液漏患者中,45例术中即发现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54例(54.5%)为迟发性脑脊液漏,术中未发现硬膜损伤或脑脊液漏,迟发性脑脊液漏出现时间为术后1~9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年龄、吸烟、病程、翻修手术、手术节段数、最低手术节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2.153, 95% CI=1.045-4.433)、吸烟(OR=1.615,95% CI=1.015-2.572)、翻修手术(OR=3.386,95% CI=2.047-5.603)、手术的节段数(OR=2.503,95% CI=1.580-3.966)及最低手术节段(OR=2.391,95% CI=1.085-5.269)是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吸烟、翻修手术、手术的节段数及最低手术节段对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并发脑脊液漏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切口部位引流管留置最佳时间,分析降低脑脊液切口漏出风险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隐性脑脊液漏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6~59岁,平均48.7岁。术后出现头痛19例;恶心5例,其中呕吐3例。23例引流管通畅、术后2 d内无脑脊液从皮肤切口漏出者,于第3天行夹闭引流管试验,其中21例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并拔管;2例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保守处理后第10天拔管。3例术后2 d内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且保守处理无效者,再次手术清创、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第3天明确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后拔管。患者拔管后继续卧床3~5 d。结果患者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7~15 d,平均8 d。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持续性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拔管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立即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时MRI检查示手术部位无1例出现皮下硬脊膜假性囊肿。结论切口缝合质量是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关键因素。在保证缝合质量的前提下,可于术后第3天拔管。拔管前行夹闭引流管试验明确有无脑脊液切口漏出,以减少拔管后脑脊液从手术切口漏出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脑脊液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01例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初次手术患者的病史资料,根据是否并发脑脊液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是否合并糖尿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手术方式[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或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LIF)]、滑脱部位、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度)、手术时间及术者年资与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的关系。结果:201例患者中共有20例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为9.95%(20/2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病例在手术方式、滑脱程度、手术时间、术者年资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PLIF与TLIF相比:OR=4.572,95%CI=1.192~17.534)、滑脱程度(Ⅰ度滑脱与Ⅱ度及Ⅱ度以上滑脱相比:OR=0.172,95%CI=0.059~0.500)是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手术方式和滑脱程度影响退行性腰椎滑脱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与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7-02诊治的12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64例采用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组),56例采用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6个月ODI指数。结果观察组出现1例轻度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1例伤口感染;对照组出现3例硬脊膜撕裂伴脑脊液漏,2例切口感染,行对症治疗均治愈,无神经根损伤、融合失败、内固定物断裂、截瘫等并发症。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引流量较对照组少,术后6个月ODI指数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导航电子显微镜下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功能恢复方面较常规腰椎后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的相关因素,探讨其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腰椎组手术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腰椎管狭窄症(LSS)、腰椎滑脱(LS)、腰椎退变性侧(后)凸(LDS)行腰椎后路减压术的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诊断、是否翻修手术、手术方法、减压节段数、融合方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脑脊液漏的诊断、术中及术后处理方法.按1:3配比选择对照组,观察脑脊液漏组术后引流特点和引流管留置时间.结果:共纳入因退变性腰椎疾患行后路减压手术治疗的患者1425例,其中男675例,女750例,年龄16~80岁,平均54.6±13.1岁.LDH 378例,LSS 647例,LS 304例,LDS 96例;初次手术1351例,翻修手术74例;1节段减压635例,2节段减压491例,3节段减压204例,4节段及以上减压95例.术后57例发生脑脊液漏,发生率为4.0%,其中LDH 7例,发生率为1.9%;LSS 30例,发生率为4.6%;LS 13例,发生率为4.3%;LDS 7例,发生率为7.3%.4种疾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翻修手术发生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为12.2%;初次手术发生脑脊漏48例,发生率为3.6%,差异有显著性(P<0.05).减压节段数4节段及以上者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13.7%,高于1节段(1.9%)、2节段(3.7%)和3节段(6.9%)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翻修手术和减压节段数≥4是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危险因素.脑脊液漏患者采用预防感染、体位调节、引流管留置平均5.6d,卧床休息6~7d,无一例出现伤口不愈合或感染,无一例形成脑脊液囊肿或瘘管,但引流量较对照组大.结论:翻修手术与减压节段数≥4是退变性腰椎疾患后路减压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脑脊液漏患者术后引流管留置5~6d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延长引流时间在治疗脊柱后路手术脑脊液漏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我院脊柱外科后路手术2 137例,其中术中发现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157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患者68例;均采用延长引流时间的方法,术后5~7 d拔除引流管。根据硬脊膜损伤(dural tear,DT)的部位和程度分为:硬脊膜暴露面的损伤(DT-1)、硬脊膜非暴露面的损伤(DT-2)、硬脊膜暴露面和非暴露面同时损伤(DT-3)、隐形硬脊膜损伤(DT-4)。分别采用直接无创缝合修复、直接缝合+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自体脂肪修复+明胶海绵+耳脑胶或生物蛋白胶等方法治疗。结果 157例硬脊膜损伤中DT-1患者106例,DT-2患者18例,DT-3患者26例,DT-4患者7例。68例术后脑脊液漏中男43例,女25例,年龄23~59岁,平均(37.6±9.3)岁;其中DT-1患者30例,DT-2患者12例,DT-3患者19例,DT-4患者7例。59例患者术后第5天脑脊液漏出量小于200 m L,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9例脑脊液漏出量大于200 m L延长至术后第7天予以拔管后直接缝合封闭引流口,引流口和切口均无脑脊液漏的发生,切口区域无皮下囊肿(硬脊膜假性囊肿)出现。脑脊液漏患者中有短期低颅压综合征症状者18例,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延长引流时间是治疗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普外科手术切口修复中的美学效果和预后。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0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手术切口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修复,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皮内缝合。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切口闭合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创面瘢痕情况和美学效果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切口闭合时间、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h、24h和48h的NRS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于对照组,瘢痕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美容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医用生物蛋白胶应用于普外科手术切口的修复,可显著改善其美学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的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伤椎高度比值、脊柱凸成角(Cobb角)、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68.8%,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2年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效果更加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2年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更佳(P0.05);观察组发生神经根性疼痛、脑脊液漏、颈部疼痛等并发症共6例(12.5%);对照组发生神经根性疼痛、脑脊液漏、颈部疼痛等并发症共15例(31.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固定联合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提高伤椎高度比值、缩小脊柱后凸成角,促进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椎管内神经鞘瘤的手术治疗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的疗效及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办法。方法:2000年1月。2006年6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患者29例,男17例,女12例,年龄24—65岁,平均44.6岁。颈段10例,胸段5例,腰、骶段14例。全部病例术中均切断肿瘤累及的神经根,其中18例采用脊柱内固定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术。观察患者肿瘤切除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结果:29例患者中,27例获肿瘤全切,2例大部切除。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脑脊液漏,其中未采用内固定的患者引流3~5d夹闭引流管,8例愈合,3例经局部缝合后愈合;采用内固定的患者脑脊液漏持续时间较长,引流11-14d拔管并缝合引流口后愈合。术后平均随访27个月,26例患者的症状全部或部分缓解,3例术后神经症状加重,末次随访时2例恢复至术前状态,1例未能恢复。肿瘤全切除患者未见复发迹象,部分切除者残余肿瘤无明显增大。结论:手术切除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神经鞘瘤可取得较好疗效;对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者术中需使用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但可能导致脑脊液漏持续时间延长,增加发生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胶原蛋白海绵与明胶海绵预防腰椎管狭窄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6—2017-03行腰椎后路单节段棘突间减压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0例腰椎管狭窄症,术中硬脊膜撕裂无法直接缝合,20例用胶原蛋白海绵预防脑脊液漏(胶原蛋白海绵组),20例用明胶海绵预防脑脊液漏(明胶海绵组)。结果住院期间所有患者没有出现头痛、恶心、头晕、颈抵抗、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血肿、神经症状加重等并发症。术后1周内、3个月、6个月、9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内固定位置良好,原有神经症状明显改善,均未发现切口周围异常征象。与明胶海绵组相比,胶原蛋白海绵组术后总引流量更小,总引流时间更短,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蛋白海绵联合含肾上腺素的脑科棉片覆盖可最大程度封堵术中无法缝合的硬膜损伤,减少术区创面渗血,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2011年6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医用生物蛋白胶组(n=24)和对照组(n=26),术后从术区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区有无感染、面瘫、涎瘘及Frey综合征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医用蛋白胶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蛋白胶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创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估胸腰椎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的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2年3月胸腰椎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共54例。在伤口愈合前使用适量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分别进行以下护理措施:A组19例早期(术后48小时内)拔出引流管后单纯更换伤口敷料;B组19例延长引流管放置时间(脑脊液漏50ml时拔除引流管);C组18例术后即刻将引流袋抬高减缓引流液,早期拔除引流管(术后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后缝合引流管口。  相似文献   

18.
下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下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收集1999年1月-2004年6月259例下腰椎后路手术病例,腰间盘突出症174例,腰椎管狭窄症36例,腰椎滑脱症1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失败再手术3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损伤依次为8、5、2、6例,共计21例。术中采用硬脊膜破损口缝合术和明胶海绵封堵填塞法处理,术后采用侧俯卧头低腰高体位,引流管拔除时管口皮肤全层缝合,或经引流管口填塞明胶海绵 管口皮肤全层缝合及对症处理。结果21例中12例经术中及术后处理,切口1期愈合,未发生术后脑脊液漏(CSFL),9例术后发生CSFL,轻型2例、中型4例、重型3例。其中重型1例发生感染,其余8例术后9 ̄24d治愈。感染病例予以再次手术,再手术后第35d治愈。术后随访9 ̄31个月(平均16个月),全部病例未发生脑脊液囊肿形成,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下腰椎后路手术发生CSFL,术中尽可能修复硬脊膜破损口并以明胶海绵填塞,术后采用头低腰高体位,适时拔除引流管并全层缝合管口皮肤等措施,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9.
<正>硬膜损伤致脑脊液漏是胸腰椎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2.31%~9.37%~([1~3])。但硬膜损伤后脑脊液漏继发颅内感染的报道尚不多见,一旦发生,常规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我院自2009年2月~2014年3月在静脉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采用腰大池置管间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胸腰椎术后脑脊液漏伴颅内感染患者共6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临床资料6例患者中男2例,女4例;年龄61.5±11.5(51~72岁)。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4例,胸椎间盘突出  相似文献   

20.
<正> 腰椎椎管探查术是骨科最常用手术方法,术中稍有不慎,极易撕裂硬膜,形成脑脊液漏。对于硬膜破裂者,为预防和治疗脑脊液漏,我们采用硬膜修补加肌片缝合修补及术后综合治疗等方法,取得了较好效果。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34例术中硬膜撕裂,其中6例发生脑脊液漏另2例系外院转入。34例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28~76岁,平均42岁;腰3·4椎间盘突出2例,腰4·5椎间盘突出16例,腰5骶1椎间盘突出6例,腰椎管狭窄10例。病程3~15年,平均6年零4个月。脑脊液漏形成者,术前均经保守治疗无效。1.2 防治方法 发现硬脊膜破裂后,即将硬脊膜缝合,外用肌片加强缝合,两侧肌肉紧密拉合缝合,以消灭死腔。如果不能消灭死腔者可用明胶海绵填充。术后病人俯卧、侧卧交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