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手术技巧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2—2016-05采用跖跗关节融合术治疗14例(14足)陈旧性Lisfranc损伤。比较手术前后足踝功能AOFAS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结果 13例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2(15~33)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显示跖跗关节融合时间平均15(13~17)周,患者足部疼痛消失,足部外形恢复正常,步态明显改善。1例于术后9个月出现舟楔关节轻度退变伴疼痛,经非手术治疗后好转。末次随访时,足踝功能AOFAS评分由术前37~71(44.7±9.4)分上升至73~91(81.3±5.0)分,疼痛VAS评分由术前3~8(5.5±1.7)分降至0~3(1.6±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并足弓塌陷、前足外展畸形以及疼痛性关节退变的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需采用跖跗关节融合术治疗,不仅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足部外观,也可以改善步态,短期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陈旧性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女6例;年龄中位数为49岁(25~58岁);术前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3~312个月)。第1、2、3跖跗关节行关节融合术,第4、5跖跗关节行复位固定或成形术。通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ublin评分,并记录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6.1±23.2)个月(12~10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7(79,90)分,VAS评分为1(0,2)分,Lublin评分为70(60,75)分,较术前[51(44,63)分、4(4,6)分、50(40,55)分]均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3例患者融合不愈合,1例发生钢板断裂,未见感染、皮肤及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第1、2、3跖跗关节融合、第4、5跖跗关节复位固定或成形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具有良好的中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陈旧性Lisfranc损伤手术治疗的中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20年9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9例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资料。其中男13例, 女6例;年龄中位数为49岁(25~58岁);术前病程中位数为24个月(3~312个月)。第1、2、3跖跗关节行关节融合术, 第4、5跖跗关节行复位固定或成形术。通过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ublin评分, 并记录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6.1±23.2)个月(12~104个月)的随访。末次随访时AOFAS的中足评分为87(79, 90)分, VAS评分为1(0, 2)分, Lublin评分为70(60, 75)分, 较术前[51(44,63)分、4(4,6)分、50(40,55)分]均显著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患者对手术表示满意。3例患者融合不愈合, 1例发生钢板断裂, 未见感染、皮肤及伤口相关并发症。结论第1、2、3跖跗关节融合、第4、5跖跗关节复位固定或成形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我院收治的26例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20例,女6例;左足12例,右足14例;开放性损伤18例,闭合性损伤8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9±12.80)岁。按照受伤至手术时间分类:早期陈旧性损伤(4~6周)23例,晚期陈旧性损伤(6~8周以上)3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4例,跖跗关节融合术治疗2例。通过随访观察和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利用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得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2~30个月随访,平均(20.62±5.02)个月。8例闭合性损伤、3例Ⅰ度开放伤及7例Ⅱ度开放伤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8例Ⅲ度开放伤患者伤口经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治疗、游离植皮或皮瓣转移治疗获得二期愈合。末次随访时26例患者AOFAS中足评分由术前平均(47.00±7.84)分提高至(81.88±8.4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例,内固定物取出后行走中度疼痛伴行走距离受限,行二期跖跗关节和舟楔关节植骨融合术后愈合。未出现跖跗关节不愈合、畸形愈合、内固定失败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并发症和后遗症较多,早期诊断、精确复位和坚强固定是避免发生Lisfranc关节陈旧性损伤和改善愈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31例跖骨基粉碎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9例,女12例;年龄24 ~ 70岁,平均46.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8例损伤累及跖跗关节复合体,2例合并骰骨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待软组织条件改善后,择期行切开复位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治疗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 结果 25例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随访期间未见伤口感染、皮瓣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10~15周)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为45 ~ 95分(平均78.0分),SF-36评分为45 ~96分(平均79.2分),VAS评分为0~8分(平均1.7分).1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术后9个月复查时发现螺钉断裂,但无不适主诉,予以取出内固定;2例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分别于术后14、20个月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均予行跖跗关节融合术.结论 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技术简单,可避免关节面软骨的再损伤,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7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5例.通过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有135例获得12~7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26例,术后AOFAS评分48~75分,平均67分;其中16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109例,术后AOFAS评分70~95分,平均82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17例中5例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者术后AOFAS中足评分82~95分,平均87分,与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结论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预后比单纯跖跗关节损伤的差,而准确诊断、实现复合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16例(19足),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 16例均获随访3~20个月,平均13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评分评估疗效:优9足,良5足,可3足,差2足,优良率73.7%。结论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疗效显著,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损伤程度、术中复位质量与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采用切开复位微型接骨板系统跨关节内固定治疗48例跖跗关节损伤的病例资料,通过随访,观察和记录损伤愈合时间及相关并发症,并利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中足评分标准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得分。结果该组病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46±3.55)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脱位愈合时间16~20周,平均(17.21±1.79)周;末次随访时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46.90±8.05)分改善至(87.25±6.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骨坏死、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发生,无内固定材料折断,无疼痛、畸形、行走受限。结论微型接骨板跨关节桥式支撑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期植骨融合术治疗Chiodo三柱损伤分类中合并中间柱第2和(或)第3跖跗关节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合并中间柱第2和(或)第3跖跗关节面损伤的Lisfranc损伤9例,中间柱第2和(或)第3跖跗关节采用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微型钢板内固定,内侧柱采用切开复位空心钉内固定,外侧柱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果 9例均获随访10-36(22.5±2.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0-18(14.0±4.0)周。术后疗效按AOFAS评分标准评定:优5例,良3例,可1例。结论一期有限植骨融合中间柱治疗Lisfranc损伤具有融合关节少、损伤小、疗效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疗效。方法:采用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治疗30例Lisfranc损伤,观察手术前后VAS疼痛评分和AOFAS评分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3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22个月,平均10.6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1周。VAS评分术前5.6±2.3,恢复至末次随访时2.3±2.4(P0.05)。AOFAS评分术前56.6±8.5,恢复至末次随访时86.2±3.6(P0.05)。其中优11足,良15足,可4足,优良率86.7%。结论:经关节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可能对治疗Lisfranc损伤有一定的疗效,确切的结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锁定加压钢板(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11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共收治12例12足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患者,按Myerson分类:A型8例,C2型4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应用微型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后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诊,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功能评估。[结果]1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筋膜室综合征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2例于末次随访时出现骨性关节炎表现,行走疼痛,1例较轻,1例需口服止痛药物,均不影响日常生活。末次随访AOFAS总评分(83.4±8.1)分,优4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83.3%。VSA评分为0~6分,平均(2.5±0.7)分。[结论]切开复位应用微型LCP结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三柱损伤,能使跖跗关节解剖复位,固定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用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行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的28例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患者资料。男18例,女10例;年龄平均37.2岁(18~65岁);左侧12例,右侧16例;根据Myerson三柱分型理论分型:内侧柱损伤(A型)1例,中间柱损伤(B型)4例,内侧柱合并中间柱损伤7例,三柱损伤16例。内侧柱融合7例,中间柱融合4例,内侧柱+中间柱融合17例。比较术前、末次随访时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中足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改善情况,并记录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平均为35.6个月(18~60个月)。AOFAS的中足评分由术前(43.1±4.1)分(32~62分)升至末次随访时(84.1±7.4)分(78~94分),VAS评分由术前(5.7±1.3)分(6~9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0.9)分(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例患者伤口均愈合,其中3例患者术后伤口渗出,经换药后获得延迟愈合。无患者出现腓深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患者于融合术后1年左右取出内固定。结论基于三柱理论的选择性柱融合术治疗Lisfranc损伤畸形愈合,可获得满意的中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使用桥接钢板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26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男19例,女7例;年龄19 ~56岁,平均34岁.损伤按Myerson三柱损伤分型:单柱损伤2例,两柱损伤8例,三柱损伤16例.采用桥接钢板固定10例,外固定支架固定16例.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进行功能评价.比较术后6个月和18个月AOFA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8~ 49个月(平均27个月)随访.伤口均愈合良好,未见感染征象,未发现钢板、螺钉松动、脱出、断裂及异物反应等与内置物相关的并发症.12例患者继发创伤性关节炎,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和18个月的平均AOFAS中足评分分别为(59.6±15.4)分和(76.8±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20,P=0.000). 结论 对于低能量跖跗关节损伤患者使用桥接钢板,避免贯穿跖跗关节固定,可以减少关节软骨继发损伤.对于高能量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应重视柱的粉碎骨折造成的短缩问题,使用桥接外固定支架,恢复柱长度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获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骨远端Weil截骨+滑膜切除治疗中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前足畸形的手术方式并对中短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2015年5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5例中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骨远端Weil截骨、跖趾关节滑膜切除对其进行治疗。通过测量■外翻角(HVA),跖骨间角(IMA),并采用VAS评分和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24.65±7.12)个月。术前VAS评分(7.00±2.0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2.00±1.00)分(P0.05);术前AOFAS评分(36.10±7.4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至(71.30±3.90)分(P0.05);HVA由术前(55.17±10.91)°纠正至术后(15.16±2.93)°(P0.05);IMA由术前(15.28±4.22)°纠正至术后(10.10±5.76)°(P0.05),出现并发症3例。[结论]在类风湿足的中、晚期,通过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和2~5跖骨的Weil截骨进行关节保留手术可以作为跖骨头切除的替代手术,是前足重建术的有益补充,结合滑膜切除,能有效改善类风湿性前足的畸形和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与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足母僵硬的短期疗效。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或置换术治疗的晚期足母僵硬患者共27例(27足)符合纳入标准,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9.0±3.6)岁。其中关节融合组12例,男2例,女10例,年龄30~52岁,平均年龄(40.0±2.5)岁;关节置换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39.0±3.4)岁。采用末次随访及术前第1跖趾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Maryland评分、疼痛模拟视觉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疗效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17个月,平均随访(14.0±2.7)个月,两组平均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融合组: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提高了15.3分,平均VAS评分降低了4.4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融合组术后丧失关节活动度。所有融合组患者末次随访时融合均已愈合,4例患者出现转移性跖疼痛,予以矫形鞋垫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关节置换组:末次随访时平均Maryland评分提高20.2分、平均VAS评分降低4.6分、平均ROM提高4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关节置换组患者末次随访时无假体不良事件发生,1例患者术后伤口皮缘坏死,多次换药后伤口获得愈合。组间比较:两组术前平均ROM、平均VAS评分、平均Marylan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置换组平均Maryland评分较关节融合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平均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关节融合组无ROM,两组无法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论第1跖趾关节置换术与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晚期足母僵硬短期疗效满意,且第1跖趾关节置换的疗效更佳,但是两者中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足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骨折脱位致创伤性平足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采用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中足损伤后成人创伤性平足症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22~57岁,平均38.4岁;左足8例,右足7例.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足部力线改变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功能预后. 结果 12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3个月(12 ~37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距骨-第1跖骨角(14.7°±3.7°)、距骨-第2跖骨角(18.9°±2.9°)、距骨-跖骨角(3.4°±1.2°)较术前(26.1°±8.9°、28.6°±12.7°、10.7°±6.7°)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距骨-跟骨角(24.6°±4.3°)较术前(21.3°±4.7°)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AOFAS中足评分[(81.5±6.3)分]、VAS评分[(2.6±0.9)分]较术前[(30.5±14.9)分、(5.7±0.9)]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中足融合术可以明显改善创伤性平足症患者的足部力线和外形,稳定足弓,且可较好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多数患者仍无法完全恢复伤前活动能力,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中足骨折脱位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3):2128-2132
[目的]探讨采用痛风石切除+微型锁定钢板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足部痛风石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0年5月2013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21例患者(32足)采取痛风石切除+微型锁定钢板跖趾关节融合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随访,患者平均VAS评分为(2.4±0.6)分,患足平均AOFAS评分为(80.2±2.4)分,平均Tegner活动力评分为(4.3±0.9)分,较术前明显改善。1足出现手术切口皮缘坏死,其余伤口均一期愈合,1足手术部位出现痛风石复发。[结论]痛风石性关节炎易累及第1趾跖关节,严重影响足部功能及外观,单钠尿酸盐结晶沉积可造成进行性的关节退变及腐蚀,宜及早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清除痛风石及沉积物,并以微型钢板对受累关节进行融合可取得理想的术后效果,在阻止骨质进一步侵蚀的同时,可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术中应注意保护局部皮瓣血运,术后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907-1909
[目的]探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12月治疗的47例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29~65岁,平均(59.72±9.24)岁;初次受伤至手术前病程为3~9个月,平均(5.95±1.14)个月。术前AOFAS评分平均(34.21±4.22)分,均采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时间9~60个月,平均(37.70±9.68)个月,经过治疗后踝关节活动度跖屈、背伸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平均(83.52±3.53)分,其优良率为82.98%。[结论]采用下胫腓联合融合术治疗陈旧性下胫腓联合损伤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Lapidus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的疗效分析。方法我院自2013年11月至2017年11月对11例[足母]外翻患者行Lapidus手术,其中男3例(3足),女8例(8足);年龄56~72岁,平均(64.2±3.0)岁;左侧6例,右侧5例。矢状面不稳定8例,水平面不稳定3例;均为第1跖楔关节不稳所致。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ne scale,VAS)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的行走功能、疼痛感、跖趾关节活动度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0±3.0)个月。[足母]外翻畸形得到矫正,术前症状基本消失,术后复查X线片证实第1跖楔关节已达到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不愈合及钢板断裂等并发症。所有伤口均Ⅰ期甲级愈合,无感染及伤口不愈合发生。VAS评分从术前(5.0±1.4)分减少为术后(3.1±1.2)分,AOFAS评分从术前(52.3±6.1)分增加为术后(73.7±5.6)分。有2例术后负重行走时出现转移性跖骨痛。结论Lapidus手术治疗第1跖跗关节不稳导致的足母外翻疗效可靠,但术中要尽量恢复第1跖列的长度,保持融合时足弓的角度,避免转移性跖骨痛出现。  相似文献   

20.
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国产钛合金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21例。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有2例切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痊愈。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16(12.2&#177;3.6)个月。术后9~16个月拆除内固定。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73~95(86.5&#177;9.8)分,优10例,良9例,中2例。结论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可达到坚强稳定跖跗关节的效果,可以早期活动踝部诸关节,达到较理想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