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和伤椎置钉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4—2014-04共收治58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短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30例行经伤椎椎弓根植骨(伤椎植骨组),28例行伤椎置钉(伤椎置钉组),比较2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及手术参数。结果58例随访12~18个月,平均(16.45±3.71)个月,2组在术后即刻、3个月及1年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恢复,且无显著丢失,但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伤椎植骨组在手术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上优于伤椎置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置钉组在负重时间上要早于伤椎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和伤椎置钉在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伤椎植骨组表现相对较小的创伤和较短的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治疗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10—2013-10对14例无神经损伤症状的不稳定胸腰椎骨折采用经皮微创椎弓根钉技术进行治疗(微创组),并与同期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19例胸腰椎骨折(切开组)进行比较。结果与切开组相比较,微创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1 d及术后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切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3个月伤椎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微创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与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不稳定胸腰椎骨折的疗效相似,但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早期可康复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5—2017-05采用手术治疗的61例AO-B1型胸腰椎骨折,30例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联合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微创组),31例采用传统后中入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开放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 NRS评分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结果 61例获得平均13(10~24)个月随访,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与开放组相比,微创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3 d NR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2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AO-B1型胸腰椎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损伤小、能保存肌肉神经支配、术后疼痛较少、恢复较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诊治的60例AO-A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切开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微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8~17个月,平均12个月。与切开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 d的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伤椎椎弓根植骨联合伤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3组(n=50),研究组行伤椎椎弓根植骨与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对照组A行传统跨伤椎椎弓根4钉复位内固定,对照组B行伤椎置钉6钉内固定,椎弓根不予植骨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研究组伤椎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和Cobb角均有所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研究组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略有减少,Cobb角度略有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和对照组B伤椎前缘高度比术后明显减少,低于研究组,Cobb角明显增加,高于研究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反应以腰痛为主,研究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伤椎植骨联合单侧置钉5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伤椎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脊柱稳定性好,利于伤椎早期愈合和患者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行上述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获20~32个月的随访,术后不同时间段椎体前后缘压缩丧失率(%)和后凸Cobb角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良好,无内固定物折断情况,骨折愈合后椎体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远期对椎弓根钉无依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伤椎置钉或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结果。方法对收治57例单节段(AO分型中A型)胸腰椎骨折均采用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A组为伤椎置钉组,B组为伤椎植骨组。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B组少(P<0.05),2组伤椎高度都得到明显恢复(P<0.05),Cobb角都得到了明显矫正(P<0.05)。随访无内固定失效。结论 2种方法均能恢复伤椎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性,有效防止术后伤椎高度丢失。但在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及手术并发症等方面,A组优于B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1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的32例胸腰椎骨折。观察术前、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本组手术时间(72.5±9.2)min,术中出血量(50.4±12.3)ml。32例均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4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椎弓根钉松动、断裂,无脊髓神经损伤。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椎体Cobb角及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3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等优点,能有效恢复并维持伤椎高度,矫正脊柱后凸畸形,短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胸腰椎骨折采用单侧伤椎置钉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成两组,50例患者实施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术,54例患者实施单侧伤椎置钉术。对比两种术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术后脊髓神经功能无损伤加重,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Cobb角、矫正率、术后椎管面积改善值均明显优于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一次随访调查发现,单侧伤椎置钉组术后远期丢失率和内固定失效率和跨伤椎椎弓根内固定组比较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前要严格控制手术适应证,术中谨慎操作,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但由于单侧伤椎置钉手术的适应证较窄,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伤椎椎弓根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34例,测量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等变化。结果术后伤椎楔变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比等均明显改善,内固定未见松动,植骨融合,神经功能较术前有1~2级恢复。结论应用经伤椎一侧置钉一侧植骨,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较,探讨经皮微创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将86例胸腰椎骨折随机分为两组(n=43),分别采用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微创组)和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开放组)治疗胸腰椎骨折,比较两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Cobb角、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随访6~48个月,平均18.6个月。微创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平均从术前(47.5±8.6)%恢复至术后(90.3±5.8)%,Cobb角平均从术前(17.6±6.20)°恢复至术后(2.0±1.30)°,微创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比值与开放组(91.7±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伤椎矢状面Cobb角与开放组(1.9±1.2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手术时间平均(94.0±21.3)min,与切开组(98.5±16.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平均(54.4±12.6)mL,与切开组(289.1±20.5)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开放组1例出现切口感染外,两组未出现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普通椎弓根钉内固定辅助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与开放性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相比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恢复快,可达到开放复位同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4-08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4.6(9~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脊椎稳定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植骨在胸腰椎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10—2017-09诊治的30例胸腰椎骨折,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并进行伤椎置钉与椎弓根植骨。结果本组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及血管神经损伤,植入异体骨患者未出现明显排斥反应。术后行CT检查内固定在位,植骨愈合良好。3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9(7~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随访期间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7.3±0.4)分,疼痛VAS评分(1.2±0.5)分,伤椎前缘高度比值(89.9±0.5)%,Cobb角(3.5±0.4)°,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确切,更有利于伤椎高度的维持及患者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伤椎邻近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广州白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PMMA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撬拔伤椎后植骨置钉,术后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 67例患者获得平均(25.3±1.4)个月的随访,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肺栓塞、螺钉断裂松动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骨密度平均T值为(–2.8±0.3)SD,较术前的(3.8±0.3)SD明显改善(P 0.05);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伤椎前缘及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后凸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P 0.05)。结论伤椎邻近节段骨水泥强化椎弓根钉固定联合伤椎植骨置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强化了螺钉抗拔出能力及伤椎置钉固定的效果,有效恢复伤椎椎体高度,明显缓解疼痛症状,结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刘俊雄  任增煜  苏秀君 《骨科》2011,2(1):47-48
目的 观察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新鲜骨折的复位效果.方法 对50例胸腰椎骨折给予伤椎及上下邻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根据CT扫描选择伤椎椎弓根钉,在复位时通过直接推顶伤椎椎弓根钉,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向前复位,恢复脊柱序列.行椎板减压,横突间及关节突间植骨融合.结果 经过10~15个月随访,术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术后Cob...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伤椎植骨与否对术后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4-01—2016-09诊治的63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均采用后路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5例行伤椎植骨(植骨组),28例未植骨(未植骨组)。结果 63例均获得随访,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28)个月,未植骨组随访时间平均18(15~30)个月。于术后12~24个月取出内固定物,继续随访3个月复查X线片或CT片。植骨组与未植骨组术后即刻、取出内固定前的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后凸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骨组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伤椎前缘高度比值及后凸Cobb角优于未植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植骨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实现充分骨性愈合,在脊柱前中柱重新建立稳定性并再次形成支撑力,防止椎体高度与后凸畸形矫正丢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2(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脱棒等并发症。跨伤椎组手术时间较经伤椎组短,术中出血量较经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大于经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日常生理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能够更有效重建脊柱生理序列,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利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2010-02—2012_03收治的56例因外伤所致胸腰椎骨折均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内固定。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评估伤椎椎体高度恢复及腰背痛改善情况。结果56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平均长度4.6cm: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5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伤椎高度均明显恢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MastQuadrant微创系统经伤椎椎弓根植骨结合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体后部结构破坏小、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伤椎置钉与否对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将40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组(A组,20例)和单纯微创经皮椎弓根钉短节段固定组(B组,20例)。对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3天疼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比值、椎管占位(Wolter指数)A组均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ODI评分A组优于B组(P0.001)。结论微创经皮短节段固定并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较单纯微创经皮短节段固定增加了少量创伤,但有更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出椎弓根损伤形态分型,并结合TLICS、LSC评分指导,评价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或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4-12诊治157例胸腰椎骨折,对椎弓根损伤形态进行分型,选择不同后路伤椎置钉和经椎弓根植骨方式。结果 157例均获得平均15.7(11~27)个月随访。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以Youkilis标准评定:Ⅰ级146枚,Ⅱ级11枚。1例椎体植骨未融合,其余患者均无空心椎形成,CT扫描显示术后平均4.7个月伤椎植骨融合。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及取出内固定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管占位率、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LICS、LSC评分指导并结合椎弓根损伤形态分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或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伤椎得以较好地复位、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良好,且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