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乙肝孕妇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感染性疾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月的医院收治的136例乙肝孕妇为研究对象,对其新生儿脐带血中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阳性、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率进行检测,分析HBV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对HBV宫内感染的早孕反应、孕期腹痛史、阴道流血史、流产史、胎儿窘迫、胎膜早破、羊水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有41例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感染率为30.15%,其中,以HBeAb和HBcAb双阳性为主,为18例占43.90%,其次为HBsAg和HBcAb双阳性占19.51%、HBcAb阳性占14.6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住地、病情、阴道流血史、羊水情况与乙肝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有关(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肝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阴道流血史、大三阳或小三阳、羊水浑浊(P0.05)。结论乙肝孕妇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发生与阴道流血史、羊水状态及乙肝病情程度有关,临床医生应给予积极的预防和控制,以降低新生儿的HB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方益荣  叶冬青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366-4368
[目的]研究孕妇人群中HBV的携带率及HBV携带孕妇的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分析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将HBV携带孕妇作为目标人群;在孕妇产后采集新生儿脐带血检测HBV标志物,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作为病例组,未发生的作为对照组,分析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2002~2004,共检测了3415名孕妇,HBV携带率为3.34%(114/3415),城镇孕妇HBV携带率(2.91%)低于农村孕妇(5.62%)(χ2=9.23,P﹤0.01);除2例死胎外,在112名HBV携带孕妇所生的112名新生儿中,有33名新生儿发生了HBV宫内感染,感染率为29.46%;多因素分析显示,孕妇HBeAg阳性(OR=3.1495%CI:1.23~8.04)、阴道流血史(OR=4.4795%CI:1.18~16.99)与HBV宫内感染有关联。[结论]合肥地区孕妇HBV携带率较低,且城镇低于农村;孕妇HBeAg阳性、孕期阴道流血史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HBV宫内感染及其频率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血清学(ELISA、RIA)、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核酸分子杂交方法研究35例HBsAg阳性孕妇引产胎儿,并以10例HBsAg阴性孕妇引产胎儿为对照。结果从胎心血中检测到HBsAg和抗-HBcIgM,从胎肝组织査出HBcAg和HBVDNA证实胎儿在宫内感染了HBV。血清学、免疫组化和分子杂交检测,HBV宫内感染的检出率分别为20.0%(7/35)、5.9%(1/17)和44.4%(12/27),表明HBV宫内感染是HBV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以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收集HBsAg阳性孕妇一般情况(年龄、文化程度)、分娩前HBIG注射史、家人HBV感染史、乙肝病毒标志物以及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的乙肝病毒标志物的资料。以新生儿是否发生HBV宫内感染将379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HBV宫内感染组36例,非HBV宫内感染组343例,进而分析HBsAg阳性孕妇的一般情况、家人感染HBV史、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及HBIG注射史与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关系。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HBV宫内感染组与非HBV宫内感染组的HBsAg阳性孕妇年龄、HBV复制状态、HBV血清标志物阳性模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HBsAg阳性孕妇文化程度、家人HBV感染史和HBIG注射史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sAg阳性孕妇的年龄(OR=0.398,95%CI0.159~0.996)与HBeAg和HBV DNA双阳性(OR=2.539,95%CI 1.233~5.227)被引入回归方程。同时分析HBsAg阳性孕妇HBV DNA含量分级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结果显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83,P=0.004),且进行趋势卡方分析后,显示HBV DNA拷贝数在>106时,HBV宫内感染率明显上升。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年龄(>30岁)是HBsAg阳性孕妇HBV宫内感染的保护因素,而血清HBeAg和HBV DNA均为阳性和HBVDNA拷贝数>106时,其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选择嵊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7月-2013年6月初产妇产褥期感染患者71例,为观察组,取同期正常初产妇80例为对照组,分析产褥期感染部位及相关因素等指标。结果观察组产前出血、合并慢性病和妊娠并发症分别为18.31%(13/71)、11.27%(8/71)和12.68%(9/71),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为(101.24±7.58)g/L,低于对照组(124.50±8.6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健康知识得分为(76.38±3.94)分,低于对照组(91.44±4.3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产程延长、胎膜早破和剖宫产分别为25.35%(18/71)、19.72%(14/71)和60.56%(43/71),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出血为(42.36±0.95)ml,高于对照组(30.74±0.5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产褥感染的部位依次为会阴部45.07%(32/71)、阴道、子宫颈炎及子宫内膜炎38.03%(27/71)、急性输卵管炎及急性盆腔腹膜炎等7.04%(5/71)、腹部伤口感染5.63%(4/71)。结论初产妇产褥期感染以会阴部、子宫内膜、输卵管、盆腔感染为主,主要由于孕期原发病、机体虚弱、产程延长、胎膜早破、产后出血和剖宫产等因素可增加产褥期感染率,并与产妇的自我保健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胎膜早破孕妇有69例(37.91%)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组的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宫内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统计两组的基线资料,分析胎膜早破发生宫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182例胎膜早破孕妇有69例(37.91%)发生宫内感染。感染组的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占比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胎膜早破孕妇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胎膜早破孕妇的宫内感染发生率较高,破膜孕周<33周、破膜至分娩时间≥3 d、破膜后阴道镜检查次数≥5次、瘢痕子宫是发生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围产期感染HBV最突出的表现是慢性化,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是最重要的原因,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诱导免疫耐受,尤其是T细胞水平的免疫耐受,从而导致宫内感染儿的慢性HBV携带状态,本文就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晚孕期注射HBIG行宫内阻断的HBV-DNA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的宫内阻断失败发生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母婴宫内阻断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将380例HBV-DNA阳性孕妇及其子女随访至1月龄,根据母血HBV-DNA定量(单位cp/ml)分为4组:A组106级、B组106级、C组107级、D组≥108级,研究HBV-DNA含量与宫内阻断失败的关系。选择高病毒载量孕妇(HBV-DNA≥106cp/ml)及新生儿各176例分为宫内阻断成功组和失败组两组进行其他原因分析。结果:随母血HBV-DNA含量增高,宫内阻断失败率随之增加,4组失败率分别为0.97%、8.57%、15.57%、4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妇年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比例,HBV感染家族史及新生儿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母血HBV-DNA对数、分娩时胎龄、治疗前母亲HBeAg定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治疗前母血HBV-DNA对数、分娩时胎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BV宫内阻断失败的相关因素主要为母体HBV-DNA浓度,分娩时胎龄的延长增加了HBIG宫内阻断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感染HBV最突出的表现是慢性化,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免疫耐受是最重要的原因,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是诱导免疫耐受,尤其是T细胞水平的免疫耐受,从而导致宫内感染儿的慢性HBV携带状态.本文就HBV宫内感染对新生儿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西安市HBsAg阳性孕妇发生HBV宫内传播(BIT)现况及其影响因素,随访幼儿HBV传播转归和对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情况。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对341例HBsAg阳性产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所生344例新生儿于产后24 h内以及1岁后静脉血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分组分析新生儿发生BIT、宫内显性感染(DBI)和宫内隐匿性感染(OBI)情况及其发生的影响因素,在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对该幼儿人群进行随访,获得高危幼儿HBV传播的转归和HBsAb阳性率。结果 HBs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BIT、DBI和OBI率为46.51%(160/344)、8.14%(28/344)和38.37%(132/344),HBeAg阳性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和BIT的风险分别是HBeAg阴性产妇的2.60倍(95% CI:1.19~5.70)和2.21倍(95% CI:1.36~3.61);产妇外周血HBV DNA载量≥200、≥103和>106拷贝/ml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的风险分别是<200、<103和≤106拷贝/ml者的1.99倍(95% CI:1.29~3.08)、1.73倍(95% CI:1.11~2.69)及2.33倍(95% CI:1.33~4.10);发生前置胎盘产妇所生新生儿发生DBI是无前置胎盘者的14.07倍(95% CI:1.23~160.76);孕期未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者所生新生儿发生BIT是注射者的1.60倍(95% CI:1.02~2.53)。随访发现,14例DBI幼儿,9例发生HBsAg转阴(9/14);OBI率为24.17%(22/91);乙肝疫苗免疫总的应答率为69.23%(63/91)。OBI幼儿的乙肝疫苗免疫应答率为59.09%(13/22)。结论 HBsAg阳性产妇所生幼儿随访中发现,OBI较高,乙肝疫苗应答率较低,是乙肝防控的空白区域,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幼儿HBV监测、HBsAg阳性产妇控制乙肝干预是控制传染源和保护易感人群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狭窄(CAS)的发生率,并探讨影响其发生CAS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某医院内分泌门诊首次就诊的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资料收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对T2DM患者CAS检出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CAS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2 679例T2DM患者中检出CAS 328例,检出率12.2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越大(OR=1.039)、糖尿病病程越长(OR=1.115)、血糖控制不达标(OR=1.387)、血脂异常(OR=1.970)和高血压(OR=3.725)是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结论 T2DM患者合并CAS情况突出,应重视对糖尿病病程较长和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监测,针对T2DM患者合并CAS的危险因素,应尽早进行控制及预防,避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PBMC中HBV cccDNA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直接测序鉴定,以证实PBMC为HBV肝外复制的场所,从而进一步证实PBMC感染为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途径之一。方法:选择性PCR扩增PBMC中HBV cccDNA,并对1例阳性产物直接测序鉴定,测序结果与GeneBank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HBsAg阳性孕妇PBMC HBV cccDNA的检出率为9.93%,新生儿PBMC HBV cccDNA的检出率为4.58%,PBMC HBV cccDNA与公布的已知序列的同源性为100%。结论:PBMC为HBV肝外复制的场所,PBMC感染很可能是乙肝宫内感染的传播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吕英  徐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2):211-212
目的 研究与分析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期间金华市中心医院的615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产褥期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比较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孕周、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者的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产褥期感染的因素。 结果 615例剖宫产产妇共发生27例产褥期感染,发生率为4.39%,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年龄及孕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与未感染者的剖宫产时机、产后出血情况、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胎膜早破情况、瘢痕子宫情况、产前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剖宫产时机(OR=1.697)、产后出血情况(OR=1.658)、妊娠期合并疾病情况(OR=1.674)、产前生殖道感染情况(OR=1.824)、胎膜早破情况(OR=1.645)、瘢痕子宫情况(OR=1.578)、产前血红蛋白(OR=1.587)及白蛋白(OR=1.709)水平均是产褥期感染的影响因素。 结论 金华市中心医院剖宫产产妇产褥期感染发生率并不低,且围术期影响因素较多,应根据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发生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新生儿的转归情况,并探讨影响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对HBsAg阳性母亲及新生儿进行随访。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夹心法检测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分析比较新生儿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的差异,并对母亲HBeAg阳性与宫内感染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随访到214对HB-sAg阳性母亲及其新生儿,有10例新生儿发生宫内感染,其中2例发生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母亲既往HBsAg和HBeAg双阳性、母亲既往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在新生儿宫内感染组和非宫内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值分别为6.68和14.80,P<0.05)。母亲既往HBeAg阳性在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组和非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组中的分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母亲既往HBsAg和HBeAg双阳性、既往乙型肝炎病毒DNA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宫内感染危险增加,母亲既往HBeAg阳性可能导致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  相似文献   

16.
HBV感染孕妇其肝功能情况对新生儿HBV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其分娩前肝功能情况与新生几感染HBV的关系.[方法]67例慢性乙型肝炎的孕妇与1373例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孕妇,其新生儿出生后2 h内静脉取血,进行血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含量的比较.[结果]HBV感染合并妊娠,其分娩时肝功能异常与肝功能正常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宫内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无差异.[结论]新生儿从母体获得的HBV标志物与母亲肝功能无关.  相似文献   

17.
栗锦  韩方  程萌  王璐 《华南预防医学》2023,(10):1343-1346
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大学生痤疮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 于2023年3月选取西安市7所大学进行痤疮流行病学问卷调查。通过自制调查表收集西安市大学生的一般资料并统计患病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西安市大学生痤疮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2 011名西安市大学生,共检测出痤疮患者885例,检出率为44.01%。其中痤疮Ⅰ度患者619例,占69.94%,Ⅱ度患者212例,占23.95%,Ⅲ度患者41例,占4.63%,Ⅳ度患者13例,占1.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家族史(OR=4.494)、皮肤类型为油性(OR=7.771)、吸烟(OR=3.258)、饮酒(OR=3.169)、睡眠不足(OR=4.570)、喜食油腻食物(OR=5.817)、便秘(OR=5.711)、有学习和生活压力(OR=2.982)均为影响西安市大学生发生痤疮的独立危险因素。885例痤疮患者中11.41%选择医院,21.92%选择药店,5.76%选择化妆品店,9.83%选择美容机构,31.86%选择自行挤压或自行使用祛痘产品,19.21%选择不做任何治疗。结论 西...  相似文献   

18.
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 了解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探索HBV宫内感染的遗传易感性。方法以1997年2月~1998年8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选择发生及未发生HBV宫内感染的新生儿各20例,采用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equencelspecificprimer,PCR-SSP)技术扩增HLA-DR基因区18对等位基因。判定HLA-DR抗原的型别。计算HLA-DR抗原各型别出现频率并分析其在2组间的差别。结果 DR3、DR51在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分别为45%,40%,在非宫内感染组分别为20%。15%,OR值分别为3.27(0.67~17.08)、3.78(0.69~23.02).P分别为0.18,0.16。DR53在非宫内感染组的频率较高.为60%,在宫内感染组为35%,OR值为0.36(0、08~1.54)P为0.20,均未达显性差异。结论 DR3、DR51有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易感型.DR53有可能具有保护作用.但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广东省乙肝病毒(HBV)感染家庭聚集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年广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中发现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人群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庭成员为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测,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人口学资料和家庭内传播相关因素,实验室检测包括HBsAg、乙肝e抗体(抗-HBe)、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对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相对危险度(OR)衡量不同的人群特征出现家庭聚集性病例的风险变化情况。结果共调查到2006年广东省乙肝血清学调查发现的269户HBsAg阳性者及其家庭成员,193户(每户人口数≥2)中,有58户≥2例家庭成员HBsAg阳性,家庭聚集率为30.05%(58/193)。有家庭聚集性病例和无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年龄构成分别为0~14岁(20.29%和7.41%)、15~55岁(69.57%和75.56%)、〉55岁(10.14%和17.04%),职业构成分别为儿童及学生(27.54%和11.85%)、农民及工人(54.35%和62.22%)。两组的年龄及职业构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相对于〉55岁人群,0~14和15~55岁人群有家庭聚集性病例的可能性更大(OR=4.600、2.975),相对于儿童及学生,农民及工人有家庭聚集性的可能性更小(OR=0.376)。有家庭聚集性的病例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者分别占41.91%和52.21%,而无家庭聚集性病例阳性比例分别为9.63%和85.19%,两者在两组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eAg阳性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OR=6.771),抗-HBe阳性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保护因素(OR=0.190);有家庭聚集性的病例ALT和AST升高者分别占27.94%和21.32%,均高于无家庭聚集性病例的13.43%和9.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ALT、AST升高均是HBV感染家庭聚集的危险因素(OR=2.499、2.523)。结论 HBeAg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患者发生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2月该院及协作医院收治的85例胎膜早破发生宫内感染患者(感染组)及117例胎膜早破未感染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病情程度、不同病原体及经验用药与根据检测结果用药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以Logistic多元回归方程分析影响胎膜早破妊娠妇女发生宫内感染发生的因素,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各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和对照组患者胎膜早破时机、破膜至分娩时间、破膜后行阴道检查次数、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破膜至分娩时间12 h、血清IL-6、PCT及CRP水平是胎膜早破患者发生宫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轻度、中度、重度患者血清IL-6、PCT及CR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IL-6、PCT及CRP均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破膜至分娩时间 12 h、血清IL-6、PCT及CRP水平是胎膜早破妊娠妇女发生宫内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其中血清IL-6、PCT及CRP水平与感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