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设计钉道在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5-12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的102例胸腰椎骨折,52例采用MSCT设计钉道置入伤椎椎弓根钉(观察组),50例采用传统Weinstein法置入伤椎椎弓根钉(对照组)。结果观察组52例中伤椎共置入102枚椎弓根钉,其中2例伤椎单侧置钉;8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2枚穿破内侧皮质,4枚穿破外侧皮质,1枚穿破上皮质,1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92.2%。对照组50例中伤椎共置入96枚椎弓根钉,其中4例伤椎单侧置钉;23枚螺钉穿破伤椎椎弓根皮质,其中6枚穿破椎弓根内侧皮质,9枚穿破外侧皮质,5枚穿破上皮质,3枚穿破下皮质,置钉准确率为76.0%。观察组置钉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MSCT三维重建技术设计钉道能够有效提高胸腰椎骨折伤椎置钉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另一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伤椎一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采用自体髂骨或人工骨行椎体内植骨。结果所有患者椎弓根钉棒系统无松动,无断钉、断棒。伤椎高度及外形基本恢复正常,植骨愈合良好。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根据Frankel评定标准:A级1例,B级1例,C级3例,D级5例,E级16例。结论经一侧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对侧经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确切,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7,(22):2106-2108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内固定技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9例,跨伤椎椎弓根置钉内固定组45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内固定失败率等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内固定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及Cobb角无明显差异;术后随访18个月,末次随访伤椎置钉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均优于跨椎置钉组(P相似文献   

4.
无论是跨伤椎的4钉2椎体固定,抑或是近年来报道的6钉3椎体固定,虽然其固定效果确切,但均为双节段固定。本研究对部分胸腰椎骨折采用经伤椎置钉单节段固定,以期减少脊柱运动节段的丢失。2006年1月~2008年5月采用经伤椎置钉椎弓根螺钉系统单节段固定的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25例,现将其早期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出椎弓根损伤形态分型,并结合TLICS、LSC评分指导,评价后路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或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3—2014-12诊治157例胸腰椎骨折,对椎弓根损伤形态进行分型,选择不同后路伤椎置钉和经椎弓根植骨方式。结果 157例均获得平均15.7(11~27)个月随访。椎弓根钉置入准确性以Youkilis标准评定:Ⅰ级146枚,Ⅱ级11枚。1例椎体植骨未融合,其余患者均无空心椎形成,CT扫描显示术后平均4.7个月伤椎植骨融合。术后即刻、术后6周、术后1年及取出内固定后的椎体前缘高度百分比、椎管占位率、Cobb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各指标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TLICS、LSC评分指导并结合椎弓根损伤形态分型,采用经伤椎椎弓根钉内固定或联合椎弓根植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行,伤椎得以较好地复位、固定,术后骨折愈合良好,且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复位棒辅助复位后伤椎置钉与常规复位前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6月收住本院的59例Magerl A3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其中,32例采用自制复位棒复位后,再行伤椎置钉(复位置钉组);27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伤椎置钉固定后路短节段融合在治疗胸腰椎骨折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对236例胸腰椎骨折应用伤椎椎弓根钉固定并对侧椎弓根通道椎体内植入自体骨和同种异体骨颗粒,同时行伤椎后路短节段融合固定.结果 236例中有1例出现断钉,2例出现内固定系统松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按Frankel分级:A级5例,B级3例,C级6例,D级71例,E级151例.结论 经伤椎一侧椎弓根自体骨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并对侧置钉后路短节段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更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恢复伤椎的高度与外形,保持椎间隙的高度,最低限度的减少了椎弓根钉棒系统的失效率及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腰椎单节段骨折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伤椎置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0例胸腰椎单节段骨折患者在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基础上,给予伤椎置钉治疗,观察患者手术前后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及VAS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未发生深部感染、螺钉断裂、血管神经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均获10~24个月随访,与术前比较,术后Cobb’角、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比改善明显,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与伤椎置钉固定联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恢复椎体高度理想,有效缓解疼痛,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伤椎垂直应力短螺钉在无神经损伤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7—2013-07采用椎弓根系统(5或6钉)经伤椎椎弓根治疗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56例。结果本组5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损伤症状,X线检查椎体复位满意,术前椎体高度平均14.8 mm,术后32.8 mm。最后随访椎体高度无丢失,无脊柱后凸畸形,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经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治疗无神经损伤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可行性的,疗效肯定,伤椎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普通胸腰椎椎弓根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7—2014-12诊治的2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利用自行设计简易通道,在C型臂X线机下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椎弓根钉。结果置入椎弓根钉104枚,按Mobbs-Raley简易分级评估置钉的准确性:0级97枚,1级5枚,2级2枚。结论在自行设计的简易通道下手动导航经皮置入普通椎弓钉安全、准确、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09—2017-09采用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48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26例结合伤椎置钉(经伤椎组),22例跨伤椎置钉(跨伤椎组),比较2组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椎体前缘压缩率以及伤椎Cobb角。结果4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7.42(12~24)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断钉、断棒、脱棒等并发症。跨伤椎组手术时间较经伤椎组短,术中出血量较经伤椎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椎体前缘高度比值及伤椎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跨伤椎组椎体前缘高度比值低于经伤椎组,伤椎Cobb角大于经伤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与跨伤椎置钉内固定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缓解腰背部疼痛,改善腰椎日常生理功能,但经皮椎弓根钉结合伤椎置钉能够更有效重建脊柱生理序列,维持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伤椎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伤椎置钉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方法] 对12例Dins分型爆裂性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后路手术,在伤椎椎弓一侧植入椎弓根钉,复位时通过伤椎椎弓根钉的直接推顶和撑开作用,使得向后移位的椎体复位,恢复解剖序列.[结果] 所有12例均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均一次间接复位成功,术后1年半以上复查X片椎体高度无丢失,内固定无松动.[结论] 伤椎置钉技术对胸腰椎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的远期疗效。方法对行上述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34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获20~32个月的随访,术后不同时间段椎体前后缘压缩丧失率(%)和后凸Cobb角变化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结合伤椎植骨成型并单侧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远期疗效良好,无内固定物折断情况,骨折愈合后椎体骨质强度接近正常,远期对椎弓根钉无依赖。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椎弓根螺钉的误置模式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椎弓根螺钉不良置入的模式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收集从2008年7月至9月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70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2例,女性58例;年龄12~19岁,平均(14.5±2.7)岁;术前Cobb角40°~125°,平均62.0°±18.2°.术中根据解剖标志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所有患者术后均行CT检查.在PACS系统上通过PacsClient软件测量螺钉穿破椎弓根内、外壁以及椎体前缘的距离.定义穿破任一壁超过2 mm为不良置钉.不良置钉中穿破内壁超过4 mm或钉尖使主动脉变形定义为高危置钉.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不良置钉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030枚,胸椎773枚,腰椎257枚.不良置钉108枚(10.5%),其中穿破外壁35枚,穿破内壁56枚,穿破椎体前缘33枚(其中有16枚既穿破了椎体前缘又穿破了外壁).高危置钉16枚(1.6%).顶椎、顶椎近端第5节段和顶椎远端第4节段的不良置钉率高于其他节段,其中顶椎左侧和顶椎近端第5节段右侧不良置钉率均高于对侧.顶椎区高危置钉率最高,达4.8%.Cobb角>90°组不良置钉率高于Cobb角40°~90°组,椎体旋转Ⅲ~Ⅳ度组不良置钉率高于椎体旋转0~Ⅱ度组.结论 AIS不良置钉集中在顶椎、顶椎近端第5节段和顶椎远端第4节段3个区域,高危置钉多发生在顶椎区,危险因素包括Cobb角大小、旋转程度以及与顶椎的距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1—2015-12诊治的60例AO-A型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骨折,采用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切开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30例(微创组)。结果 60例均获得随访8~17个月,平均12个月。与切开组比较,微创组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更少,术后3 d的VAS评分更低,住院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手术时间、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及伤椎Cobb角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AO-A型无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陈嘉裕  刘展亮  李晓彬 《骨科》2015,6(1):18-21
目的分析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脊柱外科应用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4例,对比术前、术后伤椎椎体前缘压缩比值(X线侧位片上伤椎前缘高度/伤椎相邻上下两椎体前缘高度的平均值)及脊柱后凸Cobb角;记录术前、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变。结果随访时间为1.0~4.0年,平均1.8年。患者术后3 d伤椎前缘的压缩比值为93.4%,与术前的46.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的Cobb角为5.2°,与术前的3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3例患者术后1年有1~3级神经功能改善。结论伤椎置钉联合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可以恢复伤椎高度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采用短节段或单节段内固定结合经椎弓根伤椎植骨对胸腰椎骨折愈合的疗效.方法 对34例胸腰椎骨折,应用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或单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12~26个月,后凸Cobb角由术前的平均20.7°恢复至术后平均3.7°.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的平均55.3%,恢复至术后平均86.6%.伤椎复位效果好,无明显相邻椎间隙过度撑开.结论 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重建了脊柱前中柱的力学结构,获得了稳定性,同时获得有效的椎间盘高度,容纳复位后的髓核,减少伤椎上终板的塌陷,可明显减少内固定断裂、术后Cobb角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36例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均为单节段椎体骨折.结果 随访12~18个月,术前Cobb角、伤椎相对高度分别是21.5°、46.5°,术后分别是2.4°、3.4°,术前术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所有骨折复位满意,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置钉辅以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不仅骨折复位满意,而且降低了内固定松动和断裂概率,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经皮椎弓根钉固定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34例采用机器人辅助置钉(机器人组),63例采用徒手置钉(徒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和影像资料。[结果]机器人组34例,置入178枚椎弓根螺钉,其中0级175枚,1级3枚,2级0枚,置钉准确率98.31%;徒手组63例,置入334枚椎弓根螺钉,其中0级287枚,1级21枚,2级16枚,3级10枚,置钉准确率85.9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无一例神经损伤,安全置钉率达到100.00%。徒手组8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安全置钉率达到92.20%。机器人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曝光时间和单钉置入时间均显著优于徒手组(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而JO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VAS评分及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伤椎后凸Cobb角均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增加(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间后凸Cobb角和椎体前缘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naissance机器人辅助经皮椎弓根钉固定胸腰椎骨折可显著提升置钉精度,缩短操作时间,减少射线辐照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体位复位、球囊扩张及椎体内植骨并经伤椎行脊柱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7例.结果 随访4~36个月,平均19.2个月,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均恢复满意,骨折均愈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内固定取出后未发现椎体高度丢失及后凸畸形.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经伤椎单节段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球囊扩张自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操作安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