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MRI二维影像下股骨髁间窝的三维可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MRI二维影像对股骨髁间窝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探讨虚拟股骨髁间窝成形术的可行性。方法 2009年9月-12月募集健康志愿者30名,男、女各15名,年龄20~30岁,身高150~185 cm,体重45~74 kg。排除膝关节疾病和手术史。根据性别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并将同性别的膝关节分为左膝及右膝2个亚组。对30名志愿者行双膝关节MRI扫描,将MRI二维图像导入交互式医学影像控制系统Mimics10.01,并对膝关节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维图像测量获取髁间窝相关解剖学数据:髁间窝宽度(notch width,NW),内、外股骨髁宽度(condylar width,CW),髁间窝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收集2010年1月-3月收治的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筛选出4例髁间窝狭窄(NWI≤0.2)的患者,在患者膝关节三维图像上虚拟髁间窝成形术,计算截骨厚度,并在ACL重建术中实施,评估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情况。结果男性组与女性组双侧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W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内及女性组内左、右膝股骨髁间窝三维模型的NW、CW、NW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ACL重建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结果行髁间窝成形术后患者的NWI达正常值(NWI>0.22),韧带重建后关节镜观察以及术后3个月随访时行基于MRI二维图像的数字化三维重建膝关节模型并测量发现重建韧带与髁间窝无撞击。结论计算机三维重建模型与实体的髁间窝形态有较高相似度,NWI可较好地反映髁间窝狭窄程度;计算机虚拟髁间窝成形术可为ACL重建提供术前参考,以避免术后移植物与髁间窝的撞击。  相似文献   

2.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888-1892
[目的]分析髁间窝形态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3年6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CL损伤患者作为病例组,平均年龄36.3岁(18~60岁),男女比例为1.4:1。对照组为按照年龄、性别与病例组1:1配对的参加体检的健康人群,共150例。分别在膝关节高分辨率MRI冠状位和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髁间窝宽度、股骨双髁宽度,统计髁间窝分型,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otch width index,NWI)。[结果]髁间窝宽度、NWI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轴位髁间窝宽度[OR=0.865,95%CI(0.784,0.955),P=0.004]和冠状位髁间窝宽度[OR=0.879,95%CI(0.813,0.851),P=0.001]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轴位NWI[OR=0.000 02,95%CI(0.000,0.008),P=0.002]和冠状位NWI[OR=0.000 2,95%CI(0.000,0.010),P=0.001]是ACL损伤的高度危险因素。对病例组和对照组髁间窝分型的χ2检验结果显示:在男性女性合并的总体中两组分型无差异(P=0.792),但在女性中两组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25)。[结论]髁间窝宽度和NWI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其中NWI是高危因素;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髁间窝分型在总体中无差异,但在女性中A型髁间窝可增加ACL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单束前交叉韧带(ACL)的位置、形态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ACL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应用解剖重建技术行单束ACL重建术,移植物应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行X线、MRI检查,了解骨道情况,观察移植物形态及张力,并与11例健侧膝关节的正常ACL进行对比。应用Lysholm评分系统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股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与股骨后缘皮质线交叉点前缘,胫骨隧道内口位于髁间窝顶后方。MRI显示所有重建ACL张力良好,ACL上倾角为50.82°±4.57°,胫骨平台止点至前缘距离与平台纵径比值为0.50±0.04,两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44个月。Lysholm评分术后为92.20分±4.29分,明显高于术前的64.76分±7.16分(P0.01)。结论关节镜下经前内侧入路解剖重建ACL的位置及形态接近解剖结构,早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解剖结构与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密切相关,股骨髁间凹狭窄、ACL薄弱和胫骨后方斜坡倾角过大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二维参数股骨髁间凹宽度(NW)和髁间凹宽度指数(NWI)是最早用于描述髁间凹大小的参数,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髁间凹容积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三维参数,在评估髁间凹大小方面具有二维参数不能取代的重要作用;三维参数ACL体积可用于评估ACL损伤中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胫骨后方斜坡倾角用于评估ACL损伤风险已得到广泛认可,其中胫骨外后方斜坡倾角过大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该文就膝关节相关参数与ACL损伤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陈旧性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之后股骨髁间窝的变化情况,并为此类患者今后个体化解剖重建手术治疗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因外伤进行膝关节MR检查的80例患者(共80膝)的影像资料。拟用手术方案治疗且治疗时间均在伤后6个月以上,经手术病理证实68例为单侧陈旧性ACL断裂膝关节退变患者,分析MR检查拟诊为ACL断裂的灵敏度、特异性;并将68例陈旧性ACL断裂患者患侧膝关节设为患侧组,健侧膝关节设为健侧组,统计分析术前两侧膝关节MR影像学拍摄股骨髁宽度(EW)、髁间窝宽度(ICW)、髁间窝高度(ICH)、髁间窝宽度指数(NWI)、髁间窝形态指数(NSI)差异。结果 MR诊断ACL断裂的灵敏度为95.59%,特异度为83.33%,阳性预测值为97.01%,阴性预测值为76.92%。两侧在ICW、NSI、NWI方面数据检测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前交叉韧带断裂时长与ICW差值(健侧-患侧)之间存在正相关联系(r=0.344,P0.001)。结论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患者股骨髁间窝会逐渐变窄,髁间窝宽度会随着受伤时间的延长而呈现出对应的恶化趋势,在为患者进行个体化解剖重建手术时应提高技术操作水平,以免韧带、髁间窝侧壁因操作不当而产生撞击,影响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118-1120
[目的]探究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于胫骨止点处的解剖形态以及测量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交汇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对胫骨骨道定位的解剖学意义,为ACL重建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新鲜成人膝关节标本8例,仔细剔除关节周围肌肉、后关节囊等结构,保留前后交叉韧带及两侧侧副韧带,保证膝关节正常屈伸范围。在屈伸膝关节时按照ACL纤维张力区将其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附着处将ACL切断制备ACL损伤模型。用测量工具和Phontoshop软件获取ACL基本解剖参数以及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分别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结果]ACL平均体部直径为(11.21±0.76)mm,ACL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最大横径为(11.34±0.79)mm,平均最大前后径为(16.54±0.82)mm。前内束和后外束在胫骨止点处的平均面积分别为(113.35±29.65)mm~2和(83.29±16.99)mm~2。髁间窝顶线与胫骨平台的交汇点、ACL前缘以及ACL胫骨止点的中心点至后交叉韧带前缘的距离分别为(12.13±0.96)mm,(21.14±0.83)mm和(8.82±0.77)mm。[结论]利用胫骨平台骨道定位ACL在股骨的解剖止点现实可行,在ACL重建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髁间角(femoral intercondylar 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 tibial plateau 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 tibial plateau 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的相关性。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的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内侧半月板撕裂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6年2月收治伴ACL退变的KOA患者55例(55膝,退变组)临床资料,另随机选择55例(55膝)ACL正常的KOA患者作为对照(55膝,正常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术前MRI测量髁间窝指数,评价是否存在髁间窝狭窄;关节镜下观察内、外侧半月板撕裂发生情况以及发生部位,有无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计算各部位半月板撕裂及骨赘形成发生率。结果两组内侧半月板前角、体部撕裂发生率,外侧半月板前角、体部、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侧半月板后角及后根部撕裂发生率、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发生率、髁间窝狭窄发生率以及髁间窝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3例存在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为53.8%(7/13);97例无ACL胫骨止点骨赘患者中,其发生率为16.5%(1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71,P=0.002)。结论 KOA患者ACL退变与髁间窝撞击以及内侧半月板后角、后根部撕裂密切相关,ACL胫骨止点骨赘形成与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撕裂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MRI对股骨Blumensaat线的测量,为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选择100例正常的膝关节伸直位磁共振检查结果,在适当的切面上绘制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测量其在胫骨矢状径位置及其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的距离,并与ACL胫骨侧生理止点中心和PCL的距离比较。结果 Blumensaat线延长线与胫骨平台的交点在胫骨矢状径上距前缘(51.9±7.3)%,与PCL距离(14.2±2.5)mm,较ACL生理止点中心靠后。结论为避免髁间窝前方撞击,重建ACL胫骨侧止点定位于胫骨平台生理性止点中心后方或PCL前方8~10mm,个别人需更后方。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损伤:3.0TMR影像与关节镜对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MRI特征,并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照。方法回顾性分析来我院行3.0T MR膝关节检查的3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40个膝关节,全部病例经关节镜检查确诊。应用3.0T MR机(Philips Achieva型),膝关节专用线圈,进行斜矢状位TSE T1WI、TSE T2WI、PD-SPIR和冠状位、轴位TSE T2WI扫描。前交叉韧带损伤分为完全断裂、撕裂(部分断裂)及胫骨端撕脱。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3.0T MR影像特征与关节镜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MRI直接征象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肿胀(21/25),间接征象为交叉韧带过度弯曲、T2WI和PD-SPIR股骨髁间窝外侧骨挫伤;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84.00%。前交叉韧带撕裂(部分断裂)MRI直接征象为ACL矢状T2WI和PD-SPIR显示形态不规则、部分撕裂,ACL局部肿胀增粗,信号增高,仍可见连续存在的纤维低信号;MRI与关节镜诊断完全符合率为66.67%。前交叉韧带胫骨端撕脱MR检查直接征像为胫骨近端可见T1WI、T2WI低信号撕脱骨片(3/3),ACL水肿、形态不规则,周围可见出血、积液,MRI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高场强3.0TMR膝关节诊断的多平面、多序列影像相结合可形成ACL立体影像观,结合临床能够有效诊断ACL损伤。  相似文献   

11.
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的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的发生机制、病理改变及关节镜下诊断与治疗.[方法]自2005年1月-2007年7月通过关节镜下诊断和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28例,术前患者临床表现以膝关节伸直受限和膝前痛为主.关节镜下检查并确认引起前交叉韧带撞击原因:股骨髁间窝狭窄或骨赘形成19例,陈旧性胫骨髁间嵴骨折导致交叉韧带止点抬高4例,前交叉韧带囊肿3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前交叉韧带止点选择不当2例.根据关节镜下检查结果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股骨髁间窝成形术;股骨髁间窝成形+胫骨髁间嵴骨赘切除术;关节清理+交叉韧带囊肿切除术;交叉韧带胫骨止点复位重建内固定术.[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34个月,平均15个月,优19例,良4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2.1%.[结论]前交叉韧带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膝关节渐进性伸直受限和膝前痛的一个重要原因.关节镜的检查和镜下手术对其诊断和治疗有着极高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MRI测量前交叉韧带(ACL)与胫骨平台夹角改变在诊断"后交叉韧带(PCL)止点愈合型"ACL断裂中的应用。方法纳入自2014-01—2018-12诊治的22例"PCL止点愈合型"ACL断裂作为观察组,纳入同期22例正常膝关节MRI影像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MRI图像上ACL与胫骨平台的夹角。结果观察组中有16例在首次MRI诊断报告中未提及ACL断裂,6例首次MRI诊断为ACL可疑损伤,假阴性率高达72.7%。观察组ACL与胫骨平台的夹角为(17.3±5.6)°,对照组为(36.2±1.6)°;观察组ACL与胫骨平台夹角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MRI测量ACL与胫骨平台夹角变小提示存在"PCL止点愈合型"ACL断裂,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一种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3.
半月板损伤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参与体育活动、膝关节的韧带受损以及与工作相关的重复性活动等。胫骨平台后倾角(PTS)的增大被认为会影响半月板损伤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增大和内外侧胫骨平台后倾角不对称均可能是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继发半月板损伤的危险因素。PTS的大小也是确定早期ACL重建需要考虑的因素,以防止ACL损伤的患者继发半月板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个性化原位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技术与结果。方法该技术包括3部分内容,首先在术前进行膝关节三维CT与MRI扫描了解患者韧带足迹与排列特点,其次在术中对髁问窝和ACL在股骨与胫骨的足迹进行测量,以明确可以进行双束重建。最后,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进行个性化康复训练。手术前后采用KT2000、Lysholm评分、IKDC评分、拉赫曼与轴移试验进行手术效果评估。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择82例患者,男52例,女30例,评均年龄25.2岁。根据术前CT与MRI评估发现,股骨外侧髁3种形态:四边形、中间形、三角形3种,其中四边形髁最适合进行双束重建,三角形髁需要术中仔细测量;股骨与胫骨的ACL足迹均有2种排列:直行与斜行,术中可据此进行骨道钻制。本组术中将ACL足迹长度大于14mm,且髁间窝宽度大于12mm的患者入选进行双束重建。手术前后,ACL足迹测量结果完全相符者65例,髁间窝宽度相符者71例。82例均进行个性化双束重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术后三维CT显示骨道与术前设计相符,Lysholm评分由(49.3±9.2)分到(93.7±8.0)分,IKDC正常者77例,占94%。77例显示前后与旋转稳定均良好,4例双侧KT200检查显示3~4rnm前向松弛,但轴移阴性。1例失败需进行翻修。所有病例均对疗效满意。结论术前对股骨外髁形态、ACL股骨与胫骨足迹特点的判断对手术的设计至关重要,但手术中对髁间窝、ACL股骨与胫骨足迹的测量更具决定意义。采用个性化解剖位双束重建能较好地恢复患者膝关节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与髁间窝狭窄、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方法]观察MRI图像轴位序列上髁间窝形状,分为A、U、W三型。测量髁间窝宽度和股骨髁宽度,计算髁间窝宽度指数(NWI)。依据K-L评分,把OA患者分为轻度和中重度两组,分别与健康组对比,确定OA与髁间窝形状、NWI之间的关系。依据ROC曲线得出NWI界值,确定髁间窝狭窄的指标,明确髁间窝狭窄与髁间窝形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中重度OA组A型明显比健康组和轻度OA组多。健康、轻度OA、中重度OA组MRI图像轴位NWI分别为(0.272±0.018)、(0.268±0.015)、(0.259±0.018),中重度OA组NWI明显比其他两组小(P0.05),NWI与是否患中重度OA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轴位NWI0.268可以作为髁间窝狭窄的依据。A型髁间窝易发生狭窄(P0.01)。[结论]中重度OA患者存在明显的髁间窝狭窄,其形状以A型多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保残重建的方法和研究现状。方法查阅国内外近年关于关节镜下ACL保残重建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ACL损伤后会残留部分纤维,残留纤维可分为残束和残端。在关节镜下保残重建ACL有多种技术,包括单束重建保留残束、保留胫骨残端,还可通过适当技术恢复残端张力。保残重建ACL可增加移植物的滑膜包裹,促进移植物血管化,促进本体感觉恢复,增加关节稳定性,阻挡滑液渗入隧道,防止隧道扩大。但保残重建ACL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后可能发生髁间窝撞击和独眼畸形等并发症。结论保残重建ACL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但手术操作难度大,对术者手术技术要求高。目前缺乏相关的基础研究及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其必要性及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退行性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6年4月~2010年4月期间,在本组应用关节镜检查、治疗存在半月板损伤或关节游离体等症状的膝退行性关节炎129例140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合并股骨髁问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有69例72膝,并发率高达51.43%。关节镜下屈伸膝关节动态观察股骨髁间窝与前交叉韧带有无撞击,作出诊断后,行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及关节清理术。结果本组病例随访12~48个月,平均24个月,术后膝前区疼痛、关节积液、关节屈伸功能明显改善,Lysholm评分明显提高。结论膝退行性关节炎并发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并发率较高,术前较难以明确诊断,关节镜是检查诊断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症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有无股骨髁间窝前交叉韧带撞击存在及其病因,股骨髁间窝扩大成形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8.
射频汽化仪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射频汽化仪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的应用。方法: 2001年 3月 ~2003年 3月, 在膝关节镜下利用自体骨-髌腱-骨复合体重建ACL30例。利用射频汽化仪在前交叉韧带重建中切除滑膜, 软组织清理, 髁间窝成形, 前交叉韧带紧缩。结果: 随访 1 ~3年,(平均 17个月), 关节活动度正常。Lysholim评分从术前平均 52分提高到 83分。膝关节主观与客观稳定性均明显改善。结论: 对功能不稳的ACL进行自体髌腱中 1 /3重建, 关节镜下骨道定位准确, 移植物固定牢固。同时应用射频汽化仪, 可以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 手术快, 出血少, 创伤减轻, 术后恢复快, 明显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经髁间窝入路保留残留后交叉韧带(PCL)纤维和板股韧带重建PCL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04—2014-10诊治的18例PCL损伤,在关节镜下单纯经髁间窝入路保留残留PCL纤维和板股韧带重建PCL。股骨隧道经前外侧入路建立并定位于距股骨髁间线软骨面约1.2 cm、距远点关节软骨面约0.8 cm处,胫骨隧道定位于胫骨后缘下1.0~1.5 cm处。移植物穿过骨隧道后股骨端用Endobutton悬吊固定,胫骨端用Bio-Intrafix及Staple门形钉固定。结果本组手术时间45~92(64.16±13.15)min。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X线及CT片显示骨隧道形态良好,内固定位置满意。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15.66±2.06)个月。术前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19~46(31.56±8.82)分,术后12个月87~97(92.55±3.42)分;术后12个月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50,P0.001)。结论关节镜下经髁间窝入路保留PCL残留纤维及板股韧带重建PCL操作简单且安全,可获得良好的手术视野,重建韧带的止点定位准确,术后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关节镜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究关节镜辅助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的治疗.[方法]15例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15个膝,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关节镜下钢丝固定;一组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清理并重建前交叉韧带.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膝关节稳定性并行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钢丝固定组有6例(Ⅱ型3例,Ⅲ型3例),胫骨髁间棘骨折清理并重建前交叉韧带组有9例(Ⅱ型2例,Ⅲ型5例,Ⅳ型2例),随访时间:10~38个月(平均18个月).钢丝固定组有1例术后3个月发生固定钢丝断裂,其余5例均于术后6~8周愈合,膝关节稳定性两组无差异.术后6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钢丝固定组为90.9±3.2,胫骨髁间棘骨折清理并重建前交叉韧带组为96.2±3.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陈旧性胫骨棘骨折多由新鲜骨折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演变而来;对于Ⅲ型以上的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或者受伤后时间较长的陈旧性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骨折清理并一期施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具有治疗时间短、膝关节功能恢复快、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