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方法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三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两个班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设为对照组(30人),另一个班设为实验组(3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实施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进行期末考核和问卷调查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核平均成绩(79.80±8.00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23±9.44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期末考核名词解释平均成绩(11.33±2.55分)和问答题平均成绩(15.27±3.25分)均高于对照组[(9.27±3.29分)和(12.57±3.79分)],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显著提高人体解剖学理论教学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长沙医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1班与2班各120名学生列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学生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对照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生的卷面讨论分析题成绩和总成绩分别为(24.56±2.18)分、(83.06±2.64)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学生[分别为(18.81±2.04)分、(72.21±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解剖学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且该教学模式能够获得学生较为广泛的认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POC教学模式下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方法选取我校2017级本科护理学专业全体学生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1班和2班102人作为试验组,采用SPOC教学;3班和4班101人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通过对比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教学满意度,分析SPOC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实践效果。结果试验组期末成绩(80.6±12.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1.3±10.1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对SPOC教学模式更为满意,学习热情也大幅度提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SPOC教学模式下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激发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热情及课堂活力,并使教学质量有了较显著的提高,为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制定高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标准教学内容及教学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护理专业的2个大班级共23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教改班和传统班,教改班按照标准教学内容教学,传统班依据教材采用传统教学,二者以成绩考核作为评价。结果 教改班的解剖测试成绩(40.6±8.0)分和解剖期末考成绩(50.9±14.6)分,明显高于传统班的解剖测试成绩(38.3±6.5)分和解剖期末成绩(44.7±14.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教改班外科护理学期末考成绩(66.8±12.4)分、内科护理学期末考成绩(62.33±10.95)分和病理学期末考成绩(62.2±13.0)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班的外科护理学成绩(63.2±13.6)分、内科护理学成绩(59.55±10.18)分和病理学期末成绩(58.2±16.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护理专业课内容制定的人体解剖学标准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优化课程知识内容,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巩固基础知识,实现基础课知识与专业课知识的对接,促进后续专业课教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微课教学模式在在高职高专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级的护理专业12个班1215名学生按照统计学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个班615人,对照组6个班600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实验组采用"传统+微课"的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后对两组学生的人体解剖学的标本考试成绩,实验报告成绩,理论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并在实验结束后,采用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对1 215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测评。结果微课教学模式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人体解剖学实验课学习成绩和自主学习能力。结论在人体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中应用微课教学模式适应新媒体形势下人体解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值得推广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潍坊医学院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4个班级为研究对象,两个班为实验班,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班。实验班采取“翻转课堂+案例式教学”的模式,对照班全程采取传统授课方式。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及调查问卷等方法,评价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班学生理论考试主观题得分、总成绩、期中测验成绩、平时成绩及最终学习成绩均高于对照班(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高于对照班(P<0.05)。结论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采用翻转课堂结合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对于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具有较大启发。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在神经解剖学混合式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 随机选取2019级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两个班学生(n=51),在神经系统的学习中应用病例引导的翻转课堂进行教学,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同学对这种教学方式的满意度,通过学习成绩分析教学效果。 结果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实验组绝大部分同学赞同这种教学模式,总体支持度为98.04%;考试成绩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总成绩平均分为77.42±1.59,期末成绩中神经系统部分成绩为31.31±1.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考试成绩中80分及90分以上的人数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病例引导的神经解剖学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高职护理专业3、4班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组(3班,64人)采用混合式教学,对照组(4班,62人)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课程结束后对两组学生的总评成绩进行统计学分析(平时测验20%+期末理论成绩50%+实验课成绩30%),并收集调查问卷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研究组学生总评分数(83.8±4.6)高于对照组(75.3±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学生实验课成绩分数(88.7±3.0)显著高于对照组(77.0±2.8)(P0.01);问卷调查显示研究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认同程度(92.7%)高于对照组(82.5%)(P0.05)。结论将基于基础医学互动学习与实训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形态学教学中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并能获得学生较为广泛的认可,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学习解剖学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我校人体解剖学教研室联合护理学院对护理解剖学教学方法实施改革.方法 随机选取2018级护理学专业本科4个班作为试验组,结合临床护理模块化训练进行护理解剖学教学;另外4个班作为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对两组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课程结束后对比两组期末考试成绩.结果 试验组学生的迟到率、早退率和缺勤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学生对授课的满意度和考试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临床护理模块化训练实施护理解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江霞  谭璇 《解剖学研究》2021,43(4):437-440
目的 研究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教学模式在眼科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级四年制护理学专业两个班共64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一个班为试验组,另一个为对照组,各32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网络授课,试验组采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生教学前后的自主学习能力(SRSSDL)、专业自我概念(PSCNI)及课程考试成绩.结果 试验组教学后的SRSSDL评分、PSCN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眼科护理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基于思维导图的微课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的护理学专业自我概念,可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混合式教学在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级本科护理学专业1-4班作为研究对象,1班和2班103人作为混合式教学组,3班和4班104人作为传统教学组,通过对比两组期末考试成绩及问卷调查,评价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效果。结果经比较,混合式教学组期末成绩和教学评价均显著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合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教师更好的因材施教,以期为一线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人体解剖学实践在骨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的运用。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7月-2022年7月骨外科实习的110名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5例;对对照组实习护生采用常规护理教学,对观察组实习护生采用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人体解剖学教学。比较教学后两组学生的考核成绩差异,以及调查问卷评估结果。结果 出科时观察组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得分为(81.60±5.38)分,操作考试成绩得分为(85.60±5.54)分,对照组护理实习生理论考试成绩得分为(71.51±4.12)分,操作考试成绩得分为(72.31±4.33)分;出科时观察组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实习生(P<0.05)。观察组学生对于改教学方式的评价均要优于常规教学方式(P<0.05)。结论 交互式教学模式结合人体解剖学实践用于骨外科护理临床带教中,对于护理实习生的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且教学效果良好,可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通过成绩分析及调查问卷探讨"行动导向"教学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卓越医师班随机分为两组,包括教改组和对照组。教改组人体解剖学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教学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教改组与对照组学生的各项考核分数相比,理论成绩、实验操作技能、应急事件处理能力、创新能力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问卷调查显示,两组学生对人体解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教改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肯定程度、通过学习该课程能够提高自学能力、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对知识理解力、文献检索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主观认可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开展"行动导向"教学可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在我校系统解剖学教学中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探讨并比较该模式与传统线下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探索出适合我校实际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方法 选取本校2021级麻醉专业1班作为试验组(n=92),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2021级麻醉专业2班作为对照组(n=89)进行传统模式教学。学期结束后对两组课程考核成绩进行分析,评价教学效果;对试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学生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线上测试成绩[(15.96±0.17)分]、标本结构指认成绩[(16.84±0.17)分]和期末总成绩[(80.02±1.30)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4.22±0.22)分、(15.86±0.21)分、(73.22±1.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满意度高,认为能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拓展了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等。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比传统线下教学模式,更加适应现在学生学习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教学方式,提升了解剖学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20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级1班学生为试验组,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2020级2班学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运动系统理论知识测试成绩、解剖标志考核成绩和专业应用测试成绩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两种教学模式效果分析.结果 试验组运动系统理论知识、解剖标志和专业应用测试成绩[分别为(69.12±1.92)分、(77.06±2.82)分和(83.43±0.41)分]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4.69±1.95)分、(62.83±2.96)分和(66.67±0.96)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有61.18%的学生认为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对掌握解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很有帮助,而对照组仅有32.78%的学生认为传统教学方式在以上方面很有帮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解剖学教学过程中采用基于智慧职教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结合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专业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试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分别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采用期末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结果:试验班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班。结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具有明显的应用优势,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优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7.
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在护理学专业的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发挥奠基石和桥梁的作用。面对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想要在现实课堂中吸引护理专业学生的注意力,解剖学教学必须改革。本文针对本校护理学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尝试开展小组讨论式学习方法,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系统解剖学》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为目的的“三课堂混合式教学”设计及其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第1步,设计在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三课堂混合式教学”与无系统设计的混合式教学;第2步,安排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2个自然班学生为研究对象,1个班为试验班,进行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三课堂混合式教学”;另1个班为对照组,进行无系统设计的混合式教学。两组学生都进行了一个学期完整的教学实践后,收集所有相关的数据。结果 根据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试验班学生在课堂表现、综合作业、试验考试、理论考试和总评五个方面的成绩都优于对照班(P<0.05);试验班学生在完成运用性题目、分析性题目和综合性题目得分高于对照班(P<0.05),在记忆性题目、理解性题目试验班也高于对照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对课程满意度也要优于无系统设计的混合式教学。结论 以有效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三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系统解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人体解剖学是护理学专业基础课,独立学院学生基础不如一、二本学生,在对知识的学习、理解上较慢,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满足教学需求,变换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是独立学院培养适合当前社会需求医学人才的关键。人体解剖学是学生迈入医学院校最先开设的医学课程,同时也是临床医学、护理、助产专业以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病例分析法在护理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级2个班级的78名护理学专业学生接受对照研究,分为1班和2班,每个班级学生均为39名。1班学生采用病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2班学生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观察两个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比较他们的考核成绩。结果 1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36例/92.31%)显著高2班学生(28例/71.79%),1班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84.12±8.36分)和实践操作成绩(80.38±7.69分)均显著高于2班(70.65±12.12)分、(68.57±11.14)分(P0.05)。结论在护理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病例分析法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成绩,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