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11年5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15例胰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影像、病理等资料。所有病灶均表现为结节状或肿块状。CT平扫病灶呈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肾癌转移灶均呈高强化;肺癌及结直肠癌转移灶呈低强化,结直肠癌病灶边缘可见环形强化。MRI平扫T1WI均呈低信号,T2WI多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sclerosing angiomatoid nodular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leen,SANT)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间7例经病理学确诊SANT的CT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献。结果 7例均为单发病灶,6例类圆形,1例不规则形。病灶直径3.8~8.9 cm,平均6.9 cm。CT平扫2例呈较均匀的低密度,边界较清晰;其余5例以稍低密度为主,内部及边缘见条片等密度影,边界欠清晰。动态增强动脉期7例均表现为病灶边缘及内部早期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向心样强化,5例见较明显的“轮辐征”,以门静脉期较明显;增强后病灶边界变清晰。6例病灶所在区域脾脏增大,其中2例局限突出脾脏轮廓。本组病例均未见腹水、邻近组织的侵犯及转移,腹腔及腹膜后未见肿大淋巴结。结论 SAN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表现为脾脏单发较大的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平扫呈等密度或较低密度,增强期外周及内部早期结节状、条状明显强化,延迟期呈持续性明显强化,部分可见“轮辐征”,这些特点对SANT诊断及鉴别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螺旋cT增强Ⅲ期扫描对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诊断价值。方法确诊为FNH患者42例,均行平扫及Ⅲ期增强扫描,观察并分析强化特征。结果42例FNH平扫显示低密度35例,均匀或不均匀,7例为等密度。在动脉期表现为高密度强化(除中心疤痕外),延迟扫描表现为等密度、低密度。结论螺旋CT Ⅲ期增强扫描对FNH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17例的影像资料,所有的患者术前均做CT平扫及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全部病例单发,右侧9例,左侧8例,直径3~17 cm;6例肿瘤内可见点状、条索状或结节状钙化,10例见较大范围的液化、坏死和囊变区,4例肿瘤以实质为主伴小囊状低密度区.平扫肿瘤CT值为32~47 HU,平均37.3 HU.动脉期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强化较明显,肿瘤实质成分CT值在37~72 HU,平均50.9 HU,8例见显著强化的不规则的肿瘤血管.门静脉期肿瘤实质成分强化更明显,强化范围扩大,实质部分CT值为37~98 HU,平均83.4 HU.结论 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双期增强扫描在原发性肾上腺皮质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 nodular hypelasia,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倒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的多层螺旋CT表现。结果 共捡出9个病灶,7倒为单发病灶,1例2个病灶CT平扫痛灶均呈低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扫描动脉期所有痛灶均明显强化,4个病灶周边见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4个病灶见中央疤痕;门脉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延时期痛灶呈稍低密度;4个病灶的中央疤痕均延时增强。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显示FNH的病理及血供特点,能对大部分FNH在术前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对肝内胆管腺瘤(BDA)的认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及文献报告的7例,共8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中BDA肿块共10个(3个肿块1例,1个肿块7例),病灶大小0.4~80mm,肿块均位于肝脏表面,其中位于右肝6个,左肝4个;8例中伴胆管内瘤栓形成1例,伴囊肿1例,伴发肝癌3例。8例中行B超、CT及MRI检查3例,行CT、MRI检查2例,单独行B超检查1例,单独行CT检查2例,3例患者进行了血管造影检查。B超表现为结节状高回声1例,圆形或椭圆形低回声3例;CT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影,增强后早期和延迟期均有强化改变4例,平扫呈环状高密度影(钙化性胆管腺瘤),增强扫描表现为环状强化,延迟期强化更明显者1例;MRT T1W呈低信号,T2W呈高信号者3例,T1W、T2W均呈高或低信号者各1例;3例血管造影检查均显示肿瘤富血供及肿瘤染色改变。结论对位于近肝脏表面的小肿块,CT、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发现和鉴别BDA具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囊腔类肺癌的CT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4例囊腔类肺癌的CT表现。所有患者均接受平扫,其中4例同期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4例均为单发病灶。4例病灶CT表现为单纯囊腔,8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磨玻璃密度影,7例表现为囊腔伴周围实性密度影,5例囊腔周围同时伴有磨玻璃及实性密度影;囊腔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9例,不规则形15例;22例囊壁不光整,2例囊腔壁光整。4例接受CT增强扫描者囊腔周围实性密度影可见中度强化。13例囊腔内可见壁结节,20例囊腔内可见粗细不均的分隔;出现分叶征18例,毛刺征12例,血管集束征9例,胸膜凹陷征10例。结论囊腔类肺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对囊腔及其周围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有明确原发肿瘤部位,经纤支镜检、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转移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0例中,单发28例,多发72例。顶叶18例,枕叶15例,额叶8例,颞叶6例,两个以上脑叶39例,其它部位14例。65例CT平扫中,等密度病灶49例,低密度病灶10例,高密度病灶6例。78例增强扫描中,单纯环状强化37例,单纯结节状强化16例,结节加环状混合强化25例。瘤周水肿程度:重度脑水肿71例,中度脑水肿17例,轻度脑水肿9例,无脑水肿3例,结论:CT扫描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鉴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中的表现特征及其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各3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两者在螺旋CT双期扫描的征象和强化特点。结果 30例胆囊癌病例中表现为胆囊壁增厚型11例(33.7%)、腔内结节型6例(20.0%)和肿块型13例(43.4%)。胆囊癌胆囊壁增厚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为高密度,门静脉期为等或高密度,常伴有临近肝脏浸润,局部淋巴结和肝内结节样转移。慢性胆囊炎胆囊壁轻度增厚,其内壁光滑,最常见的强化方式是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为等密度,胆囊窝内常出现边界清晰的低密度曲线影。结论 螺旋CT双期扫描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及其与慢性胆囊炎的鉴别诊断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PET—CT)对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且接受CT和PET.CT检查的37例结直肠黏液腺癌与50例结直肠非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比较两者在CT和PET-CT表现上的差异。结果CT检查示,在肿瘤实质的平扫密度、增强后密度和强化程度上.黏液腺癌组明显低于非黏液腺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肿瘤低密度区的强化程度、低密度区面积占总病灶面积的比例、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比例,黏液腺癌组均明显高于非黏液腺癌组(均P〈0.05)。PET—CT检查示,黏液腺癌组的最大SUV值明显小于非黏液性腺癌组[(8.64±4.34)Bq/L比(12.38±5.96)Bq/L,P=0.015]。结论联合PET—CT与传统cT两种检查手段,可对结直肠黏液腺癌与非黏液腺癌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