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正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myofi Broblast,MF),失去上皮细胞的表型,并获得间充质的特点,如钙黏素(E-cadherin)的表达减少,并出现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这种现象被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to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1]。研究证实[2],肾小管上皮细胞通过EMT进入肾间质,引起细胞外基质堆积,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肾癌(RCC)循环肿瘤细胞(CTCs)型别及Beclin1基因表达与RCC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anPatrol TM CTCs检测技术,对86例可手术切除RCC患者术后2年内每3个月1次,2年后每6个月1次CTCs分型检测,对不同型别CTCs中的Beclin1基因表达进行检测,分析上述结果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病理分期、临床分期以及术后转移的相关性。结果81例患者检测到722个CTCs:上皮型148个,混合型381个,间质型193个,阳性率为94.2%。Beclin1的阳性率为77.8%,且Beclin1在上皮型和间质型CTCs中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00),CTCs中Beclin1的阳性率与肿瘤是否转移有关(P<0.05),CTCs总数和间质型CTCs比例在发生转移的患者中呈上升趋势。结论RCC的CTCs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上皮间质化(EMT)过程,间质型CTCs比例上升可作为肿瘤转移的预测因子;且CTCs中检测Beclin1的表达可作为肿瘤转移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包括肿瘤细胞从原位灶脱离、突破基底膜侵入间质、穿入血管向远处播散、在继发部位存活、增殖形成新的转移灶。在肿瘤侵袭的起始阶段,前列腺癌细胞可发生上皮细胞-间质样转化,获得自分泌信号,丢失E-钙粘素,获得侵袭、转移能力。但仍有部分转移灶表达E-钙粘素。作者发现在肝微组织反应器中,前列腺癌细胞与肝细胞间存在紧密联系。作者假设在前列腺癌进展的晚期,继发病灶可能具有表型可塑性。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肝细胞与前列腺癌DU-145细胞株共培养2d后,在细胞接触的边缘位置E-钙粘素表达上调。同样发现,与肝细胞共…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标志物及其在临床上应用的新进展进行总结。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CTCs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上皮细胞标志物、其他标志物如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和免疫组化基因也已成为检测CTCs恶性转移能力的有利手段。此外,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与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成为了CTCs的标志。结论通过对外周血CTCs的检测,对癌症早期的识别、转移与复发的监测及其对肿瘤的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CTCs标志物对肿瘤的诊治以及预后判断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是进入外周血循环的肿瘤细胞,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术后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原因.对于前列腺癌患者而言,在外周血中检测到肿瘤细胞预示着有可能发生肿瘤微转移.CTCs的精确记数及分子标记对于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疗效评价以及个体化治疗均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环肿瘤细胞(CTCs)数量及分型检测在肾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47例肾癌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10例,肾部分切除术37例。记录术前患者一般状况信息,术中肿瘤分级分期等信息。术前及术后每3个月采集患者外周血7.5mL,应用纳米膜过滤、RNA原位杂交法进行CTCs数量及分型检测,并行胸部、上腹部、双肾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测评估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术后监测患者CTCs变化趋势,按以下方案进行分组:①影像学发现转移进展的患者,按进行治疗(包括切除转移灶或靶向治疗)和未予治疗分组;②CTCs呈进展趋势的患者(不论影像学是否发现转移灶),按进行分子靶向治疗和未进行靶向治疗分组。分别比较CTCs数量及间质型CTCs比例在2组患者中的差异。结果入组47例患者在随访期有5例发生病灶转移,其中针对2例个案(1例肺转移和1例双侧肾上腺转移患者)的CTCs实时监测发现,CTCs变化趋势与临床治疗转归一致,且均早于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变化趋势。5例转移患者,3例给予治疗(1例行肾上腺转移灶切除,2例行分子靶向治疗),治疗后CTCs数量及间质型CTCs比例较治疗前均呈下降趋势,2例因患者原因未接受治疗,CTCs数量及间质型CTCs比例均呈进展趋势。CTCs呈进展趋势的患者16例,5例给予索拉菲尼分子靶向治疗(治疗2例,辅助治疗3例),11例未予治疗,靶向治疗组与未治疗组患者比较,CTCs数量及间质型CTCs比例下降。结论①CTCs具有评价肾癌治疗效果的作用,CTCs数量及间质型细胞比例的下降与治疗效果相关;②CTCs分型检测具有早期、灵敏的优势,可以作为实时监测治疗效果及疾病进展的手段;③分子靶向治疗具有降低肾癌CTCs数量及间质型CTCs比例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远处转移为前列腺癌的主要死亡原因,如何识别高转移风险的前列腺癌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CanPatrol技术检测前列腺癌外周血循环细胞(CTCs),并探究CTCs上皮间质转化(EMT)情况以及自噬相关蛋白MAP1S表达情况与前列腺癌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纳入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确诊且未经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用CanPatrol系统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并根据上皮及间质标记物表达情况以及MAP1S表达情况进行分型,分析CTCs分型与前列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共纳入前列腺癌病例26例,其中CTCs检出率100%,间质型CTCs检出率92.30%。MAP1S阳性率88.46%,MAP1S阳性CTCs个数3.50(5.25)。分析CTCs分型及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发现,MAP1S阳性率高者远处转移风险高,间质型CTCs比例高者远处转移风险高,Gleason评分更高。结论本研究采用一种较新的CTCs检测系统,将间质标志物纳入检测体系,并同时检测了自噬标志物MAP1S表达情况。发现高间质型CTCs比例与远处转移及高Gleason评分相关,高MAP1S表达率与远处转移相关。提示检测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的EMT标志物与自噬标志物或可协助前列腺癌转移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现状。方法对近年来有关CAFs与乳腺癌干细胞关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CAFs是乳腺癌间质中最主要的细胞类型,而肿瘤间质又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肿瘤微环境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转移及复发,乳腺癌组织中有一小群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可能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乳腺癌干细胞内部表型存在异质性,其可能与乳腺癌的转移过程相关。CAFs可通过上皮间质转化的过程对乳腺癌干细胞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同时也影响肿瘤干细胞内部的表型转化,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据。结论 CAFs在乳腺癌干细胞形成及表型转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为探究乳腺癌的治疗途径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检测膀胱癌患者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的计数及分型,研究其在膀胱癌的转移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CanPatrolTM二代CTCs检测技术检测外周血CTCs计数及分型.41例经病理确诊的膀胱癌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年龄33~83岁,男37例,女4例.肿瘤TNM分期:T1期15例、T2期12例、T3期9例、T4期5例、N1期6例、M1期3例.肿瘤组织病理分级:高级别膀胱癌30例、低级别膀胱癌11例. 结果 41例膀胱癌患者总CTCs阳性率为68.29%(28/41),6例淋巴结转移患者中检出CTCs阳性2例,3例远处转移患者中检出CTCs阳性1例.本研究共检出CTCs 136个,其中上皮型CTCs 36个(26.5%)、混合型CTCs 70个(51.5%)、间质型CTCs 30个(22.0%);间质化CTCs 100个,占73.5%.30例高级别膀胱癌中CTCs检出20例,占66.7%,11例低级别膀胱癌中CTCs检出7例,占63.6%.13例CTCs阴性患者中,无淋巴结转移10例(69.23%),淋巴结转移3例(30.76%).T1G3患者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60.0%,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为60.0%;T1G1~2患者间质型CTCs阳性率为20.0%,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为20.0%.41例中29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12~41个月,平均(13±2)个月,死亡8例.术后总生存率为72.41%,其中CTCs阳性者生存率为77.77%(14/18),CTCs阴性者生存率为63.60%(7/11). 结论 T1G3患者的间质型CTCs阳性率及CTCs总数≥3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T1G1~2患者.CTCs的总数及间质型CTCs的个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并指导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早期治疗.CTCs的阳性检出率与膀胱癌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近期生存率之间未发现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循环肿瘤细胞(CTCs)是由肿瘤原发或转移灶播散于血液中的肿瘤细胞。诸多研究提示了CTCs与肿瘤的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肾癌是一种高发的泌尿系肿瘤,有关肾癌CTCs的捕获、分子特性及临床意义的研究日益成为CTCs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本文将对肾癌CTCs检测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