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SpyGlass直视系统在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例因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接受SpyGlass直视系统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针对胆道狭窄的检查、治疗手段及相关预后。结果4例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及内镜逆行胰胆管成像(ERCP)检查结果均提示胆道吻合口狭窄合并肝内胆道扩张,其中2例伴肝内胆道结石,3例在ERCP下反复多次放置胆道支架效果欠佳。SpyGlass直视系统检查结果提示胆道吻合口狭窄者4例,肝内胆道扩张者3例,肝内胆道结石者3例,胆汁呈脓性者2例,胆道有絮状物者3例;胆道壁充血水肿者1例,肝内胆道壁局部上皮坏死、僵硬改变者2例;1例患者由于胆道吻合口狭窄严重,导丝无法通过。4例患者分别接受胆道狭窄段切除+胆道结石取出+胆道端端吻合术、胆道狭窄段切除+胆肠吻合术、ERCP取石+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和胆道金属支架植入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取石术进行治疗,病情均得到缓解,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随访至投稿日,患者均存活。结论与传统影像学检查比较,SpyGlass直视系统可更加直观地显示胆道壁的形态学特征及胆道腔内的结构变化,是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一种有效检查手段,并能针对不同胆道病变采取个体化治疗方式,有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HA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6例儿童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童肝移植术后HAT发生情况,比较HAT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和CEUS表现.结果 彩色多普勒超声高度怀疑HAT者17例,CEUS诊断HAT者9例,其中CEUS提示HAT的9例受者均经CT...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pyGlass内镜直视系统在原位肝移植术后复杂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69例因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首次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接受SpyGlass治疗患者的术前情况、术中表现、治疗转归及并发症。结果 56例患者接受SpyGlass治疗,主要术前体征包括腹部不适38例、发热8例、黄疸6例、皮肤瘙痒4例。18例患者行超声检查,提示胆总管狭窄,肝内胆管明显扩张。56例患者术前均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检查,其中胆总管狭窄合并结石36例、单纯胆总管狭窄16例、考虑肿瘤可能4例,均具有明确的SpyGlass治疗指征。56例接受SpyGlass治疗患者中,吻合口狭窄合并结石34例、单纯吻合口狭窄12例、单纯胆道结石1例、肿瘤4例。48例SpyGlass操作成功者术后48 h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术前下降(均为P<0.05)。56例经SpyGlass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SpyGlass在肝移植术后复杂胆道并发症治疗中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成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技术(ERCP)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体(DCD)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接受DCD肝移植手术治疗的34例肝移植受体的临床资料。结果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作为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标准方法,34例DCD肝移植术后发生胆道狭窄8例,发生率为23.53%,其中2例为吻合口狭窄,胆道狭窄组的肝移植等待时间明显长于非胆道狭窄组[(72.5±86.0)d vs(14.4±30.1)d,U=40.0,P=0.01]。1例自行再通,7例接受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均获成功,ERCP术后并发胰腺炎4例(57.14%),胆管炎1例(14.29%)和胆管炎合并肝脓肿1例(14.3%)。结论胆道狭窄是DCD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MRCP是诊断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重要非有创性检查手段,ERCP胆道内支架置入是处理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有效治疗方式,仍需进一步观察ERCP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12年12月采用ERCP治疗8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胆道狭窄5例(吻合口狭窄4例,肝内型胆道狭窄1例),胆瘘1例,胆石和胆泥形成2例.8例患者共行ERCP治疗21次,对胆道狭窄患者行括约肌切开、胆管扩张、鼻胆管引流和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胆瘘患者行鼻胆管引流及塑料内支架置放术等治疗;对结石患者行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冲洗引流术及取石网篮取石等治疗.结果:ERCP手术成功率为100% (21/21);4例吻合口狭窄、1例胆瘘和2例结石患者均治愈,1例肝内型胆道狭窄治疗未成功,建议再次肝移植;术后胆道感染的发生率为14.3%(3/21),胰腺炎发生率为19.0% (4/21),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结论:ERCP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6月42例同种异体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不同类型胆道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于肝移植术后3个月发病.患者通过影像学手段如超声、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和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al drainage,PTCD)等确诊.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包括胆道狭窄21例,其中吻合口狭窄8例和非吻合口狭窄13例;胆道结石19例,其中泥沙型7例和非泥沙型12例;另2例为奥迪括约肌功能障碍.吻合口狭窄的患者中,6例经ERCP治疗3~5次后痊愈;另2例经ERCP治疗效果不佳改行胆肠吻合重建术后治愈.13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ERCP治疗2例,再次肝移植11例,效果良好,无1例出现死亡.胆道泥沙型结石7例,经ERCP和PTCD治疗均无效,行再次肝移植效果良好.12例非泥沙型结石患者中,4例行ERCP取石成功,另8例行手术取石,效果良好.2例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患者行ERCP放置支架,效果良好.结论 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确诊.一经确诊就应根据不同的胆道病变类型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采用积极的内镜和介入治疗,若无效时及时进行再次肝移植等手术治疗,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对本院肝移植术后出现胆道并发症的16例患者进行ERCP检查,并根据情况分别行鼻胆管引流(ENBD)和/或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EST)等治疗。结果ERCP确诊16例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9.47%,其中胆道结石6例,胆道狭窄3例,吻合口漏2例,胆道结石伴左肝管狭窄1例,吻合口胆漏伴胆道结石3例,1例示供受体胆管比例不一致,供体胆管相对狭窄,所有患者都得到有效治疗。结论内镜下ERCP是诊断和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手段,可作为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并发胆道狭窄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主要症状为胆道梗阻和胆管炎表现.其平均诊断时间为术后(195.5±146.5)d.胆道狭窄早期,肝功能损害主要为血清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谷氨酰转肽酶及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而白蛋白降低;胆道狭窄晚期时,丙氨酸转氨酶水平下降,出现"胆酶分离"现象.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发现,胆道狭窄部位为单纯吻合口狭窄6例;肝门部和/或合并吻合口狭窄11例;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11例;吻合口合并肝内胆管弥漫性/节段性狭窄32例.其它并发症还包括胆管内有异物、狭窄近端扩张、胆管扭曲及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等.经ERCP介入治疗,取出胆管内异物、坏死组织、结石以及狭窄段球囊扩张等处理后,33例患者治愈,18例好转,9例治疗无效.结论 肝移植术后胆道狭窄的临床表现既有特征性,又有多样性,且合并症较多;采用ERCP介入治疗胆道狭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肝脏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ischemic biliary lesions)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该研究回顾分析了2000年9月至2002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行原位肝移植术的253例病例中术后发生缺血型胆道狭窄35例,给予病人首先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支撑(或导管引流1~6个月)等非手术治疗手段来治疗,全部病例随访5年以上,收集病例资料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35例缺血型胆道狭窄中24例非手术治疗后有效(9例临床治愈).治疗有效者中后来有8例出现再次狭窄,2例再次非手术治疗有效,6例无效接受再次肝移植手术.在随访8~80个月(中位数为54个月)过程中18例病人胆道情况良好.结论 非手术治疗手段对于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狭窄的治疗是有效的应该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经皮肝穿刺胆道外引流(PTCD)胆道会师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9例首次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受者的临床资料, 均采用胆道会师术进行治疗, 即同期麻醉下由内镜医师行ERCP及介入医师行PTCD双侧行导丝, 使双侧导丝在胆道闭塞处完成会师, 重新通畅胆道或建立新的胆肠流出路径, 术后随访观察治疗效果, 并对胆道狭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例受者经PTCD或T管窦道造影及介入治疗, 胆道完全闭塞诊断明确, 经治疗7例胆道会师成功, 术中分别采用导丝胆道内会师、肠腔内会师、腹腔内会师三种手术方式;2例会师失败, 术后行PTCD持续引流治疗。术后对受者胆道狭窄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非吻合口狭窄2例, 胆漏2例, 吻合口狭窄且胆道过长迂曲5例。结论 ERCP联合PTCD胆道会师术快速, 微创, 安全, 可作为肝移植术后胆道闭塞的首选治疗。  相似文献   

11.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诊断和治疗。 方法 对 1993年 4月~2 0 0 1年 11月我科实施的 12 3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2 3例肝移植患者中11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9例治愈 ,1例好转 ,死亡 1例。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8 9% ( 11/ 12 3) ,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 0 8% ( 1/ 12 3) ,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4 2 % ( 5 / 119) ,与肝动脉供血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1 6 % ( 2 / 12 3)。热缺血时间 >3min、冷缺血时间 >8h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 结论 保存性损伤和缺血性损伤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修肝时应维护肝外胆管的血供和警惕变异胆管的存在。改进T管置管方法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早期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和再移植时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的介入治疗效果和再次肝移植的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 0例原位肝移植术后HAS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均行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6例接受了再移植。介入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结果早期HAS(移植后4周内)8例,介入治疗后肝功能好转6例,1例肝功能恶化及时再移植存活,另1例因肝衰竭死亡。1 2例晚期HAS中1例介入后于术后3 8 d死于严重感染和多器官衰竭;5例因肝功能反复异常、胆道缺血型狭窄和反复胆道感染而接受再移植,再移植围手术期死亡1例。2 0例平均随访13个月,2例分别因原发性肝癌和严重胆道感染死亡;3例出现肝动脉再狭窄并再次动脉内介入治疗成功。共出现缺血型胆道病变8例(4 0.0%)并行胆道介入治疗,5例肝功能改善。早期HAS和晚期HAS的1年和2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 7.5%,4 3.8%和8 1.5%,5 4.3%,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9 7 6)。结论肝移植术后HAS未引起严重肝功能损害时,首选介入治疗,但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较高。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HAS导致不可逆性肝功能损害时的惟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胆道吻合口狭窄是肝移植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目前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和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为首选治疗。对于严重吻合口狭窄或闭塞的病例,常规方法难以完成后继的治疗,磁力再通技术为治疗此类病例提供了另一种选择。本文在系统回顾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经验,在适应证和禁忌证、磁体的选择与设计、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形成磁力再通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道吻合口狭窄的专家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年施行的肝移植病例中,存活时间超过6个月的4 1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 9例(A组)无远期胆道并发症,1 2例(B组)有远期胆道并发症。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原发疾病、术前肝功能等)、供体脑死亡到腹主动脉低温灌注开始的时间(一次热缺血,热缺血时间1)、冷保存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二次热缺血,热缺血时间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比例等。结果平均年龄,A组为(4 6.9±1 0.5)岁,B组为(5 3.7±7.4)岁。二次热缺血时间,A组为(6 3.3 8±2 2.9 7)m in,B组为(8 1.2 5±3 0.8 7)m in。术中出血量,A组为(3 8 1 7.2±1 4 0 2.3)mL,B组为(5 5 7 9.2±1 8 0 1.4)mL。以上3项指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供肝第一次热缺血时间超过5m in,同时冷缺血时间超过8 h的病例数,A组为1 2例(1 2/2 9),B组为6例(6/1 2),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第一次热缺血时间及冷保存时间的长短不影响手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移植肝第二次热缺血时间延长可以增加术后远期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龄患者更易发生胆道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06年5月收治的3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此类病例的治疗选择策略及相应预后.结果 31例病例中,男28例,女3例;年龄32~66岁,平均年龄(48.6+9.6)岁.平均发生时间在肝移植(271.29±149.32)d,合并严重肝动脉狭窄8例,合并胆漏1例,采用介入治疗8例、介入治疗+再移植术7例、再移植术5例.内科治疗8例,胆肠吻合术1例、2例病人放弃治疗.6例痊愈,均为再移植病人,好转7例,无效6例,死亡10例,死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胆道感染(3例),非胆道病变(1例).总治愈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9.4%(6/31)和32.3%(10/31).反复介入治疗后无论施行肝移植与否,均具有较高的死亡率(53.3%,8/15).8例内科保守治疗病人有6例病情好转并相对稳定,1例胆肠吻合病人出现反复胆道感染.结论 对肝移植术后肝内外多发缺血型胆道病变,介入方法 的诊断价值高于治疗价值,合理的内科治疗有助于病情的稳定及推迟再移植的时间,而正确把握再移植的时机是治愈本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综合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0月至2012年3月366例连续术后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2例,女性72例,年龄18 ~69岁,平均年龄44.5岁.记录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发胆漏患者予置管充分引流.吻合口狭窄者经皮经肝胆道造影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行球囊成形术,必要时放置胆道支架;非吻合口狭窄者行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0 ~ 129个月,平均58.5个月,366例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42例(11.5%).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第2次热缺血时间(门静脉血流复通到肝动脉血流复通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胆道吻合口直径与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相关(Wald=9.474~ 17.208,P<0.05).12例胆漏患者通过腹腔引流、鼻胆管引流治愈;22例吻合口狭窄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或经皮经肝胆道造影球囊成形术治愈,其中6例放置了胆道支架;8例非吻合口狭窄患者中,6例经皮经肝胆道造影联合胆道镜治疗后痊愈,1例接受二次肝移植后痊愈,1例恢复不良.结论 第2次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吻合口大小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肝移植术后胆管非弥漫性狭窄及胆漏的微创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方法 对1995年5月至2006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3例肝移植患者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发生率为8.2%,其中近期并发症占6.0%(11例),远期并发症占2.2%(4例),未发生与肝动脉血栓形成有关的胆道并发症.15例中13例治愈,其中4例行经皮肝穿胆道造影(PTC)并留置支架管,8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进行胆道冲洗及留置支架管,1例吻合口狭窄患者在外院行ERCP未成功而改行胆管空肠吻合术,均获治愈.2例因近期发生胆汁漏而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者最后均死于真菌感染,胆道并发症相关死亡率为1.1%.结论 采用腹腔器官联合快速切取技术可缩短供肝冷、热缺血时间,防止变异胆管和血管损伤,降低胆道并发症.肝移植术中注意保护胆总管的血运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关键.PTC和ERCP结合留置支架管是非缺血型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预防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 1993年 4月至 2 0 0 1年10月我科实施的 12 0例肝移植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有 10例病人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8例治愈 ,1例好转 ,1例死亡。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8 3 % (10 / 12 0 ) ,与胆道并发症相关的死亡率为 0 8% ,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4 3 % (5 / 116) ,与肝动脉供血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 1 7% (2 / 12 0 )。热缺血时间 >3min、冷缺血时间 >8h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5 )。结论 胆道保存性损伤是引起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重要原因。缩短供肝的热、冷缺血时间和确保供肝胆管系统的血供可减少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改进T管置管方法可显著降低与T管相关的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表现和内镜治疗方法,评估ERCP和内镜治疗的作用。提高肝移植的手术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缓二次肝移植时间。方法 20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患者实施32次ERCP,并根据ERCP结果实施相应治疗。结果 19例31次获得成功,ERCP成功率为96.88%(31/32)。全组病人ERCP后明确胆道并发症原因,并发症发生的部位为:供体肝、供体及受体胆管、胆管吻合口及十二指肠乳头。其中胆管炎性狭窄5例,胆管炎性狭窄伴肝内外胆管胆泥或胆石形成3例,胆管吻合口狭窄3例,十二指肠乳头功能紊乱2例,十二指肠乳头狭窄2例,胆管过长、扭曲2例,供体胆管与受体胆管直径差异过大1例,胆总管轻度扩张1例。本组无胆漏及胆道出血患者,胆管炎性狭窄发生率最高,为40%(8/20);其次为胆管吻合口狭窄,为15%(3/20)。内镜治疗治愈率为60%(12/20),好转率为35%(7/20)。治疗方式选择:乳头扩张12.50%(4/32),乳头括约肌切开37.50%(12/32),胆管扩张43.75%(14/32),鼻胆管引流68.75%(22/32),胆管支架引流28.12%(9/32),取石12.50%(4/32),胆管冲洗31.25%(10/32)。结论内镜治疗已成为成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和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cholangiography and drainage,PTCD)长期引流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可行性,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1例肝移植术后并发缺血型胆道病变的病人,男10例,女1例,平均年龄42.3岁,术前均经PTC或内窥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确诊.病人首先经内科治疗及内镜下引流、支架置入治疗无效,然后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置管并长期带管引流,合并有胆泥者经双导丝抽吸技术予以清除.结果 11例缺血型胆道病变病人.肝内型7例,肝外型1例,肝内+肝外型3例.均成功置入PTCD内外引流管,技术成功率100%.术后1周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分别由(206.70±54.18)μmol/L、(170.65±53.97)μmol/L降至(90.63±13.00)μmol/L、(63.83±13.61)μmol/L.随访3~71个月,平均20个月.黄疸指数较正常值稍高,并呈波动性改变,TBIL在23.70~241.0 μmol/L之间,平均(55.3±15.6)μmol/L,DBIL在8.1~162.0μmol/L之间,平均(32.53±10.21)μmol/L.9例病人移植肝功能良好,其中5例带管引流6~12个月(平均8.2个月)后拔除,4例仍带管已引流3~6个月.另2例病人黄疸症状缓解,但因移植肝合成功能障碍分别于PTCD术后3个月、8个月行再次肝移植.结论 PTCD置管长期引流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肝移植术后缺血型胆道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