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鼠中缝背核至背海马投射纤维递质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5-HT阳性反应细胞和5-HT-HRP双标细胞。结论:中缝背核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用HRP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研究大鼠中脑中缝背核至大脑感觉皮质的纤维投射以及该纤维的性质。结果表明:中缝背核投射至感觉皮质的纤维多数起源于中缝背核的外侧部,其性质主要为5-HT能纤维(占整个投射纤维的88%),提示:中缝背核对感觉皮质的广泛影响可能是通过5-HT实现的;HRP(TMB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结合法是研究神经径路性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4.
取20只大白鼠,应用HRP和免疫组化双标记法对缰外侧核向中缝背核腹侧亚核投射的递质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在缰外侧核看到三种细胞:①HRP单标记细胞;②SP免疫阳性反应细胞;③SP-HRP双标记细胞。实验从形态学上证明缰外侧核的SP能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腹侧亚核,该结果对进一步探讨缰核、中缝背核在针刺镇痛中的相互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中缝背核至背海马投射纤维的递质性质。方法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BP)逆行追踪法和免疫细胞化学相结合的双重标记技术研究中缝背核5-羟色胺(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可见到HRP标记细胞、5-HT阳性反应细胞和5-HT-HRP双标细胞。结论中缝背核5-HT样神经元至背海马投射为进一步研究海马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有价值的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7.
大鼠中缝背核及中缝正中核内远位接触脑脊液神经元的定性研究唐华美,朱长庚,彭宣林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430030关键词中缝背核,中缝正中核,神经元中图法分类号R32.81,R322.85近年来人们对触液神经元(CSF-CN)进行了较多...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将辣根过氧化酶(30~40%)微电泳注入30只大鼠的中缝背核(DR)后,观察其传入联系。结果如下:①电泳区以DR上半部为主的动物中,标记细胞可见于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后核、穹窿、黑质、导水管周围灰质和脑桥网状结构中。②电泳区以DR下半部为主的动物中,标记细胞可见于下丘脑外侧核、下丘脑弓状核、下丘脑背内侧核背侧部、下丘脑腹内侧棒内侧部、缰核、腹侧乳头体前核、中脑网状结构、第四脑室底室周灰质、脑桥网状结构、蓝斑、中缝大核。这表明弓状核有纤维投射到中缝背核,中缝背核传入联系是广泛的。  相似文献   

9.
中缝背核与帕金森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秀明  高东明 《医学综述》2006,12(17):1061-1063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由基底神经节中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引起的,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僵直和运动迟缓等症状。基底神经节作为锥体外系统中的运动调节中心,与许多核团之间存在着纤维联系。研究证实中缝背核(DRN)与基底神经节及PD的关系密切,现就DRN与基底神经节及PD的关系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为阐明一氧化氮(NO)在中缝背核与伏隔核的纤维联系中的作用提供有价值的形态学依据。方法: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 d)法结合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追踪法,观察大鼠中缝背核内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的投射。结果:在中缝背核内观察到HRP/NOS双标记神经元,所占比例为5%。结论:中缝背核内有NOS阳性神经元向伏隔核投射。  相似文献   

11.
季伟  裴力雨  史娟  李云庆  李继硕 《医学争鸣》2004,25(16):1441-1443
目的:观察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和中缝背核(DR)内的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是否向臂旁核(PBN)投射.方法:荧光金(FG)逆行追踪结合5-HT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的双标技术.结果:将FG注入PBN后,在PAG的尾段腹外侧区和DR观察到许多FG逆标神经元;5-HT阳性神经元密集地分布于DR,在PAG尾段的腹外侧区内,也能见到一些大型5-HT阳性神经元;PAG尾段腹外侧区和DR的部分FG逆标神经元呈5-HT阳性.结论:PAG和DR内的5-HT能神经元向PBN发出投射,通过作用于PBN内的局部环路神经元或投射神经元,可能参与躯体和/或内脏伤害性信息通过PBN向前脑结构传递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不同浓度5-氮杂胞苷(5-Aza)诱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为成肌细胞过程中,其对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纯化鉴定4周龄Wistar大鼠骨髓MSCs,以不同浓度5-Aza作用,用四唑盐(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活力,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通过RT-PCR及电泳测定诱导后大鼠的MSCs中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0和1 μmol·L-1 5-Aza对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随着5-Aza浓度的增高,MSCs的增殖逐渐减弱;20~30 μmol·L-1 5-Aza对细胞有毒性作用,影响其增殖。3和6 μmol·L-1 5-Aza,MSCs有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9和12 μmol·L-1 5-Aza,MSCs有骨骼肌肌动蛋白的表达,该浓度作用9 d后有部分细胞体明显增粗,12 d有肌管样细胞出现。结论:5-Aza影响干细胞分化,调控基因的表达及调控MSCs向肌细胞定向分化为肌管样细胞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母鼠孕期摄入乙醇对子鼠背侧中缝核内5-羟色胺(5-HT)合成的影响.[方法]选择SD母鼠24只,于怀孕第6日随机分为乙醇组、正常对照组和代理母组.乙醇组母鼠每日摄取热量为35 cal的乙醇,正常对照组母鼠为35 cal糊精,代理母组母鼠为普通饲料.乙醇组、正常对照组母鼠分娩6 h后与其子鼠分开,麻醉后心脏采血,检测血液中乙醇和甲状腺素水平.乙醇组及正常对照组新生子鼠由代理母组代理母鼠养育,并分别于出生后0,7,14,21,28 d时麻醉处死子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染色法观察子鼠背侧中缝核内含有5-HT的神经元的分布及形态.[结果]乙醇组母鼠血中乙醇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乙醇组母鼠血中甲状腺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子鼠生后7 d开始出现成熟的含有5-HT的神经元,即可观察到长而突起明显的、双极或多极的含有5-HT的神经元,出生后14 d开始出现含有5-HT神经元突起所形成的分支及其相互间的连接.乙醇组子鼠始终未出现具有上述表现的成熟的含有5-HT的神经元.在所有时间段中,乙醇组子鼠含有5-HT的神经元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于生后第7日开始显著减少.[结论]母鼠孕期摄取乙醇不仅可引起血中甲状腺素水平降低,而且可抑制后代背侧中缝核内5-HT的合成及神经元的发育.  相似文献   

14.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was a disease of breath obstacle happened in the process of sleep.The central mechanism of OSAS has not yet been fully elucidated.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I对中脑导水管腹侧处中缝背核内的触液神经元标记清楚,且阳性标记神经元的三维重塑显示,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胞体和近胞体的一级树突可被清楚标记.结论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的亲和力较强,脑切片无需进行其他染色处理,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触液神经元,是一种示踪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顺行溃变法对猫后索核内皮质后索核投射纤维终末的超微结构和突触联系进行了研究。在电损毁皮质2~5天后,电镜下发现后索核内皮质后索核纤维终末存在三种溃变形式:即电子致密型、神经微丝型和电子透明型,以电子致密型最为多见。溃变的纤维终末常较粗大,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圆形突触小泡,主要与神经元的树突或胞体接触形成不对称型的轴-树突触、轴-轴突触、轴-体突触、轴-树-树系列突触,并参与形成以树突为中心的突触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吗啡戒断大鼠中缝背核FOS、NADPH -d酶表达的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组织化学方法观测吗啡戒断大鼠动物模型中缝背核FOS、NADPH -d酶表达的变化。结果 吗啡戒断组FOS、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维和终末表达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转导与调控 ;中缝背核可能是介导吗啡耐受、依赖和戒断的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中缝背核(DRN)微量注射对氯苯丙氨酸(PCPA)后睡眠的变化及5-羟色胺(5-HT)能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核团微量注射、多导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DRN内微量注射PCPA(10μg)引起睡眠时间增加,尤以深慢波睡眠增加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显示DRN内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结论大鼠DRN微量注射PCPA后睡眠增加且5-HT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提示5-HT神经元参与睡眠调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奥氮平连续处理的大鼠中缝背核蛋白的差异表达,探究奥氮平使用早期导致代谢障碍可能的中枢5-HT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配到奥氮平组[灌胃奥氮平1.2 mg/(kg·d)]和对照组(灌胃等量0.9%氯化钠溶液),两组各分配10只雌性大鼠、10只雄性大鼠。给药1次/d,连续28 d。最后一次给药1 h后处理大鼠,并取大脑中缝背核样本。利用绝对和相对定量同位素标记技术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大鼠中缝背核组织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KEGG通路、COG、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另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2个奥氮平组和2个对照组(6只/组),类似方法得到大鼠中缝背核样本,根据蛋白质组学数据选择目标基因的表达进行q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 筛选出奥氮平组与对照组大鼠中缝背核差异表达蛋白有72种上调、142种下调。GO注释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参与细胞过程、生物调节、代谢过程、应激反应、多细胞生物过程以及结合、催化活性、分子功能调节、转录调节活性等分子功能。KEGG富集分析显示,涉及奥氮平的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参与流体剪切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