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循肝中静脉精准半肝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前肝静脉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对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9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68例行半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术30例(精准组),传统解剖性半肝切除术38例(传统组).术前对精准组患者肝静脉进行评估分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结果 精准组术前肝静脉评估Nakamura分型:Ⅰ型57%(17/30)、Ⅱ型27%(8/30)、Ⅲ型16%(5/30);Kawasaki分型:Ⅰ型37%(11/30)、Ⅱ型63%(19/30);保留肝中静脉右半肝切除13例、左半肝切除15例;不保留肝中静脉左半肝及右半肝切除各1例.精准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第3天ALT、TBil、胆碱酯酶、总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7,0.92,0.07,0.21,0.63,0.63,0.75,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第3天Alb、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42±113)min、(35±3)g/L、40%(12/30)和(270±73)min、(33±3)g/L、66%(25/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9,2.19,x2=4.49,P<0.05).精准组和传统组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分别为5%(1/19)和35%(8/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通过肝静脉评估和分型,术中循肝中静脉的精准半肝切除可最大限度保留有完整静脉回流的功能性肝脏组织,保证合适的切缘,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和技术对大范围肝切除围手术期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1月解放军总医院1250例行大范围肝切除(≥3个肝段)肝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收治的时间将患者分为传统手术组(459例,1986年1月至2006年12月)与精准手术组(791例,2007年1月至2012年1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状况,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等危险因素.采用门诊、信件及电话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2年12月.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传统手术组规则性肝切除术和不规则性肝切除术所占比例分别为62.31% (286/459)和37.69%(173/459),精准手术组分别为85.59(677/791)和14.41%(114/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98,88.98,P<0.05).传统手术组右半肝切除术、左半肝切除术、扩大左半肝切除术所占比例分别为18.52%(85/459)、29.85%(137/459)和3.05 (14/459),低于精准手术组的28.45%(225/791)、37.67%(298/791)和6.32%(50/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5,7.84,6.40,P<0.05).传统手术组采用Pringle法入肝血流阻断和选择性血流阻断的比例分别为66.01%(303/459)和12.42% (57/459),精准手术组分别为27.18% (215/791)和31.73%(251/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0.49,58.35,P<0.05).传统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中位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91±124)min、750 ml、62.75%(288/459)、(18 ±14)d、26.36%(121/459)和3.49%(16/459),精准手术组分别为(337±142)min、550 ml、35.40%(280/791)、(14±9)d、20.73%(164/791)和1.52%(12/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4,Z=-2.01,x2=87.62,t=5.90,x2=5.23,5.14,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肝硬化、入肝血流阻断、手术时间>360 min、术中出血量>800 ml、术中输血、血管重建、术前TBil> 17.1 μmol/L、术前Alb< 35 g/L与并发症的发生相关(x2=5.16,6.64,6.33,4.82,32.01,44.91,4.75,8.42,9.36,P<0.05);肝硬化、术中出血量>800 ml、术中输血及术前PLT< 100×109/L与病死率相关(x2=4.21,22.31,12.68,32,25,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中出血量> 800 ml、术中输血、人肝血流阻断及术前Alb< 35 g/L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42,2.515,1.637,1.796,P<0.05);术中出血量>800 ml、术中输血及术前PLT< 100×109/L是影响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25,1.682,3.742,P<0.05).传统手术组345例与精准手术组65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 ~ 96个月.传统手术组中肝细胞癌患者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3.5%、51.6%、42.0%,精准手术组中肝细胞癌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85.4%、63.8%,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传统手术组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3.1%、31.4%、26.7%,精准手术组中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术后1、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1.3%、48.1%,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P<0.05).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和技术的应用,显著降低了大范围肝切除患者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三维成像系统(3D)与二维成像系统(2D)在腹腔镜直肠癌深部闭孔淋巴结清扫手术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加闭孔淋巴结清扫的36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在3D系统下完成(3D手术组),20例在传统2D系统下完成(2D手术组).比较两组闭孔淋巴结清扫完成的时间、手术总时间、淋巴结清扫总数、错抓次数(同一部位需要两次以上的定位才能正确抓取)和闭孔淋巴结清扫期间的出血量.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3D手术组和2D手术组总手术时间分别为(206±26) min和(222.5±27.5) min(P<0.05),闭孔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3.5±2.5) min和(25.0±3.0) min(P<0.05),错抓次数分别为(5±2)次和(6±4)次(P<0.01),清扫闭孔淋巴结期间的出血量分别为(15.5±1.5) ml和(17.5±2.5) ml(P<0.01),淋巴结清扫总数分别为(24±6)枚和(21±9)枚(P<0.05).术后获1年随访者3D手术组有6例,2D手术组11例,均无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 3D腹腔镜技术对于直肠癌闭孔淋巴结清扫较2D手术系统有明显优势,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肝内复发患者33例,其中26例采用RFA治疗者为RFA组,7例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者为手术组。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输血量、复发率、生存率、住院时间、临床转归情况,记录RFA组的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果RFA组和手术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1±12)min、(242±27)min,出血量分别为0、(227±113)ml,输血量分别为0、(114±101)ml,住院时间分别为(6.0±1.4)d、(18.4±6.1)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FA组26例中死亡7例,手术组7例中5例死亡。RFA组和手术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3个月、10个月,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复发率分别为81%(21/26)、2/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FA组近期并发症为肝包膜下出血(31%);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92%)、疼痛(100%)、胃肠道症状(42%),经对症处理可耐受。结论RFA治疗肝移植术后肝癌肝内复发疗效较好,而且并发症少、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半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2±15)岁。全程显露并保留肝中静脉纳入精准手术组(n=26),未能全程显露肝中静脉或者损伤肝中静脉纳入对照组(n=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肝衰竭患者,术后90 d无死亡患者。精准手术组的手术时间(5.2±1.8)h、术中出血量(620.5±450.8)ml,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9±2.3)h、术中出血量(760.5±540.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9例(40.4%)患者(精准手术组7例,对照组12例)出现各类并发症3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47.6%(10/21)比19.2%(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远期并发症对照组5例患者分别出现残留结石、胆道感染、肝脓肿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精准手术组仅2例分别发现残留结石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23.8%(5/21)比7.7%(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能够较为彻底去除结石和病灶,降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精准肝切除在肝胆管结石病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中的作用,为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提供新的理念。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132例精准肝切除与52例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和住院费用方面的差异。结果尽管精准肝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364.6±57.8)min〕长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92.9±44.7)min〕,P<0.001,但其术中出血量〔(558.3±90.6)ml〕明显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726.7±88.7)ml〕,P<0.001,术后并发症明显更少(11.4%比23.1%,P=0.004 3),结石清除率更高(89.4%比73.1%,P=0.005 5)。同样,精准肝切除组患者住院时间〔(22.9±4.4)d〕短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8.8±3.5)d〕,P<0.001,住院费用〔(1.8±0.7)×104元〕也少于非规则性肝切除组〔(2.1±0.9)×104元〕,P=0.016 5。结论精准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优于非规则性肝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在筛窦骨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28例筛窦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了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3D打印组),14例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切除方法治疗(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3D打印组中所有患者筛窦骨瘤切除均在3D打印实体模型指导下完成,传统手术组采用传统鼻内镜手术完成,手术过程顺利。3D打印组手术时间为(35.3±11.14)min,短于传统手术组的(44.1±10.6)min(P=0.014);3D打印组出血量为(89.6±7.1)mL,少于传统手术组的(105.3±6.1)mL(P=0.027)。28例患者均获得24~45个月随访,平均(28.7±3.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头痛、鼻塞、面部不适等症状逐渐消失。3D打印组术后出现1例复视,1个月后复视逐渐消失;传统手术组有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计算机三维重建联合3D打印技术能够准确和直观地反映筛窦骨瘤的立体形态和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筛窦骨瘤的治疗有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乐  张志伟  陈孝平 《腹部外科》2013,26(2):100-103
目的 研究影响大肝癌患者接受肝部分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40例行肝部分切除治疗的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术后肝功能代偿水平分组,分析相关因素的组间差异和意义.结果 术后肝功能代偿良好组(n=20)与代偿不良组(n=20)之间的肿瘤直径分别为(6.53±1.52) cm与(8.53±3.31) cm,吲哚氰绿15 min滞留率(ICGR-15)分别为(5.82±4.29)%与(12.27±6.36)%,手术时间分别为(191.75±38.53)min 与(262.05±58.54)min,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分别为(6.65±7.62) min与(13.30±9.47)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322.5±214.28) ml 与(790±766.3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示ICGR-15为术后发生肝功能代偿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ICGR-15≤10%者术后代偿不良发生率明显低于ICGR-15>10%者(33.33%与84.62%,P<0.05).结论 大肝癌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为ICGR-15、肿瘤直径、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和术中出血量;ICGR-15水平是术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ICGR-15联合肝切除量可预测大肝癌患者肝切除后肝功能代偿不良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精准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 月临沧市人民医院施行肝切除术的20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精准肝切除术101例(精准 组),Pringle法肝切除101例(传统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胆汁漏、 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术后肝功能指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AFP值,以及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 等指标。结果 精准组与传统组的术中出血量[(505.5±64.1)mL vs (709.9±61.2)mL]、手术时间[(331.4± 42.3)min vs (318.1±52.5)min]、术后胆汁漏(1% vs 4%)、肿瘤标本切缘阳性率(8.7% vs 19.1%)、术后住 院时间[(16.1±3.4)d vs (24.5±4.1)d]、术后6个月AFP<10 μg/L率(91.3% vs 78.8%)以及术后1、3年无瘤 生存率(分别为71.7% vs 53.2%、48.9% vs 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比传统肝切除术, 精准肝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缩短、无瘤生存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10.
EnCor真空辅助旋切系统在乳腺病灶活检和治疗中应用。乳腺肿块患者102例,其中54例超声引导下行EnCor真空辅助旋切手术治疗,48例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切口长度、疤痕长度、术后病理分类、病理完整性、术后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显示,EnCor组的手术时间(14.6±3.8)min低于传统手术组(20.7±5.5)min,愈合时间(2.8±0.5)d低于传统手术组(5.9±1.6)d,切口长度(6.5±4.2)mm低于传统手术组(18.9±6.3)mm,疤痕长度(2.3±1.4)mm低于传统手术组(16.6±7.5)mm(P0.05)。EnCor组术后病理不完整1例低于传统手术组的6例(P0.05)。EnCor组术后发生皮下血肿3例(5.56%)低于传统手术组的9例(18.75%)(P0.05);EnCor组术后未发生乳房变形,传统手术组发生乳房变形6例(12.50%);术后EnCor组满意度90.74%高于传统手术组的75.0%(P0.05)。结果表明,EnCor真空辅助旋切治疗乳腺肿块的疗效可靠,安全性和满意度高,且术后不完整病理结果较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沧市人民医院肝胆外科行三维可视化技术辅助解剖性肝切除术78例肝肿瘤及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上腹部增强CT扫描数据导入Slicer三维软件,构建肝脏三维可视化图像模型,明确肝内血管走行及解剖分型,肿瘤所处的肝叶与肝段,肿瘤的大小、数目,肿瘤与血管的三维空间比邻。计算全肝体积、肿瘤体积、拟切除标本体积、残肝体积、功能性肝体积、残肝体积比。术前判断切除的肝叶/肝段及切除的血管,根据残肝体积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准确进行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根据肿瘤实际侵犯情况,纠正影像学的偏差,再决定切除范围。结果 78例患者术前均完成三维可视化图像重建,均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完成解剖性肝切除术。术前虚拟切除肝体积(1 020±264)mL,实际切除肝体积(1 125±267)mL,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 0.05)。手术时间(210±54)min,术中出血量(671±231)mL,术后住院时间(18.5±3.2)d,术后并发症率15.4%,围手术期死亡1例。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按照术前模拟方案完成手术69例(88.5%),9例因肿瘤侵犯血管或实际残肝体积与手术规划方案有偏差更改切除范围。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精确判断肿瘤侵犯血管、胆管情况,确定安全的肝切除量和范围,优化手术方案,提高解剖性肝切除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对比机器人与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肝胆外科实施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手术切除患者资料,其中达芬奇机器人肝切除术(机器人组)2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腹腔镜组)28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基本信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输血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64排CT检查及软件辅助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9年6月至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应用64排CT检查及软件辅助系统分析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术前行上腹部64排CT检查,然后使用软件辅助系统进行肝脏、肿瘤、血管、胆道的三维重建,显示血管和胆道与肿瘤的三维关系,进行虚拟的肝切除手术方式设计.结果 成功完成对肝脏、肿瘤、血管以及扩张胆道的三维重建,其画面可以任意角度旋转、放大观察.术中证实术前评估和规划及设计的虚拟手术方式与手术的实施一致.手术切除的肝脏体积与软件辅助系统评估的体积差别在5%左右.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肝功能衰竭发生.结论 64排CT检查及软件辅助系统能对肝门部胆管癌作出准确的术前评估和手术规划.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评价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在精准肝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至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对45例肝癌患者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精准肝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进行肝脏三维重建,对肝脏血管结构及其与肿瘤的解剖关系进行二维和三维分析;分别计算肝段体积、肿瘤体积、全肝体积、预切除肝脏体积和剩余肝脏体积,切除标本术后称重并与预切除肝脏体积比较;实施虚拟肝切除,优化手术方案.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X~2检验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术前预切除肝脏体积采用二维方法计算的结果与采用三维方法计算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5,P>0.05).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清晰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和肝静脉等血管结构的三级分支,对肿瘤与毗邻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进行量化分析,精确测算血管所支配的功能体积,当预测的切除肝脏体积越大,切除标本质量越大(r=0.999,P<0.05),误差率为5.1%.全组患者均进行了解剖性肝切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9/45),均通过保守治疗好转.术后无肝功能衰竭发生,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 计算机辅助手术规划系统能够优化手术方案,是开展精准肝切除的有益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大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切除对残肝再生的影响.方法 将75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肝脏左叶和中叶(约占全肝70%)切除组(Control组)、肝脏左叶和中叶缺血10min再灌注30min后切除组(I10R30组)、类推得到I60R30组、I90R30组、I90R60组.术后6、12、24h等时间点,测定再生肝重量(RLW);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残肝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结果 术后12h,I60R30、I90R30和I90R60组RLW值分别为(1.80±0.03)%、(1.82±0.10)%、(1.87±0.05)%;Ki-67值分别为(58.35±2.18)%、(59.73±3.06)%、(62.65±2.2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缺血再灌注干预各组ALT和AS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h和12h,I60R30、I90R30和I90R60组TNF-α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大鼠即将被切除的肝脏先缺血再灌注后切除,对残肝再生具有促进作用;诱导产生的TNF-α表达量增多是促进肝再生的原因之一.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before partial hepatectomy on liver regeneration in rats. Methods Seventy-five male healthy SD rats were randomly classified into 5 groups: group control, in which rats were only subjected to 70% hepatectomy; group I10R30, 70% liver hepatectomy after 10 min of ischemia and 30 min of reperfusion in the resected liver; By analogy, group I60R30, group I90R30 and group I90R60 were constructed. At 6th, 12th and 24th h after operation, RLW was determined; serum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 and aspartate transaminase (AST) activities were measured by using autoanalyzer; the levels of serum 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and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Ki-67 was detected by using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s in the residual liver tissues. Results At 12th h after partial hepatectomy, the rate of RLW in group I60R30, group I90R30 and group I90R60 was (1.80±0.03)%, (1.82±0.10)%, (1.87±0.05)%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Ki-67 was (58.35±2.18)%, (59.73±3.06)%, (62.65±2.24)%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group control (P<0.05). The levels of ALT and AST in rats with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were higher than in the group control (P<0.05). At 6th h and 12th h after operation,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NF-α in groups I60R30, I90R30 and I90R60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group control (P<0.05). Conclusio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in the resected liver before partial hepatectomy could improve liver regeneration of the remnant liver in rats. The high expression of induced TNF-α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吲哚氰绿(ICG)排泄试验及标准余肝体积探讨预防肝切除术后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的安全切肝界限.方法 对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因肝癌行肝切除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根据术后肝功能代偿状况分组,将术后发生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 15 min潴留率(ICGR15)值与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中,术后发生肝功能轻度代偿不全60例,中度代偿不全12例,重度代偿不全3例.轻度代偿不全组与中重度代偿不全组患者的年龄[(50±13)岁和(53±9)岁]、术前Child-Pugh评分[(5.4±0.6)分和(5.7±0.9)分]、凝血酶原时间[(13.6±1.0)s和(13.5±1.0)s]、国际标准化比值(1.09±0.10和1.06±0.10)等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ICG排泄试验中的K值(0.20±0.04和0.17±0.03)和ICGR15值(6±4和9±4)以及术后标准余肝体积[(545±93)ml和(398±82)ml]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术后肝功能中度代偿不全患者术前ICGR15值和术后标准余肝体积进行直线回归分析,发现两者呈正相关(R=0.640,P=0.025),回归方程为:标准余肝体积(ml/m~2)=1594.6×ICGR15+265.结论 将ICG排泄试验和标准余肝体积结合起来评估患者肝脏储备功能,有助于预测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及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肝功能中、重度代偿不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减轻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术中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肝缺血预处理(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全肝入肝血流阻断(Pringle法)肝切除术61例(对照组)作对比研究。结果:实验组平均阻断时间(38.75±6.2)min,对照组(21.67±4.60)min,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7和15d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术后3d血清总胆红素及术中、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半肝动脉血供入肝血流阻断+肝缺血预处理技术对减少肝硬化患者复杂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后,安全性与疗效方面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98例确诊为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自愿选择手术方法,解剖性肝切除术组59例患者,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39例患者。采用SPSS19.0分析软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输血量、术后3 d血清ALT值以x珋±s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切缘有效率、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以n(%)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1.5±97.4)min,切缘有效率为89.8%,明显大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188.5±70.7)min和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0,χ2=16.410,均P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的差异则不显著,(均P0.05)。2解剖性肝切除术组预后效果要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3 d血清ALT均值为(270.5±94.1)U/L,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则高达(501.6±115.6)U/L;解剖性肝切除术组术后1年复发率、生存率为22.0%、91.5%,也明显优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组的41.0%、76.9%,上述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64,4.088,均P0.05)。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术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对于必须切除肝脏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更值得采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精准肝脏外科理念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 1年10月解放军第八十一医院收治的14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对患者行CT等检查收集二维影像学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根据患者情况选择性行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模拟手术操作以制订手术方案.术中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选择性阻断肝血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行解剖性肝切除术或非解剖性局部肝切除术.采用电话和门诊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月.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 77例患者术前完成三维重建,39例患者行ICG R15检查,95例患者在术中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14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采用Pringle法行入肝血流全阻断4例、肝蒂部分阻断48例、未行肝门阻断89例.其中行解剖性肝切除术者占85.11%(120/141).手术时间为(188±5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100) mL,围手术期输血者12例,术后当日腹腔引流量为(147 ±58)mL.术后ALT、AST和TBil峰值分别为(219±121)U/L、(214±104) U/L和(32±14) μmol/L.术后8例患者发生胸腔积液、膈下感染、腹腔积液、胆汁漏等并发症,5例发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9.22%(13/141).所有并发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尢肝衰竭和围手术期死亡发生.术后住院时间为(11.0 ±2.6)d.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示肝细胞癌130例、胆管细胞癌11例,切除肿瘤直径为(5.8 ±1.7)cm,其中1例患者切缘阳性.13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0±10)个月,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1.5%、75.9%和65.2%,生存时间为(43±5)个月.结论 精准肝脏外科理念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术后并发症少,近、远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在复杂肝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肝胆胰外科35例复杂肝肿瘤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术前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肝脏三维重建,明确肝内脉管系统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肿瘤的毗邻关系。术中联合3D腹腔镜行复杂肝肿瘤切除术,观察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等。结果 35例复杂肝脏肿瘤患者均完成3D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为60~410 min,平均(211±94)min;术中出血量为50~2 000 mL,平均(294±152)mL;术后住院时间为4~15 d,平均(7.1±2.2)d。术后发生胆漏1例,经过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结论 三维可视化技术联合3D腹腔镜能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并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术中出血控制,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