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计数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比值(MHR)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价值。方法:选择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159例,根据支架内有无再狭窄分为非支架内再狭窄组(非ISR组)和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其中非ISR组77例,ISR组82例。所有患者在术前空腹采静脉血测定单核细胞计数、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MHR与ISR发生的关系。结果:ISR组MHR高于非ISR组[(0.59±0.27)︰(0.49±0.19),P=0.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P=0.001,OR=1.075)、支架个数(P=0.001,OR=1.835)、LDL-C(P=0.029,OR=2.015)和MHR(P=0.031,OR=7.752)是ISR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MHR升高可独立预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支架个数、LDL-C也是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2例,依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89例)和非ISR组(12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情况、服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ISR发生率为6.6%。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停用阿司匹林、1年内停用氯吡格雷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服用大剂量他汀患者比例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复杂病变、串联支架数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植入支架长度较非ISR组长(28.43±6.58 mm比26.27±7.08 mm,P=0.001);ISR组植入支架直径(2.92±0.41 mm比3.04±0.43 mm,P=0.003)、术后最小管腔内径(MLD)(2.44±0.34 mm比2.57±0.35 mm,P0.001)较非ISR组偏小;ISR组术后直径狭窄率高于非ISR组(8.46%比7.60%,P=0.018);ISR组早期获得低于非ISR组(1.77±0.43 mm比1.87±0.43 mm,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后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至8个月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随访至1年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TLR、心肌梗死(MI)、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支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结论糖尿病、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CI术后ISR可能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椎动脉起始段狭窄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并探讨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8年1月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神经内科行椎动脉起始段支架置入术患者84例,随访时间20.67(6~36)个月。依据头颈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评估是否发生ISR(狭窄率≥50%),并将患者分为ISR组22例和无ISR组62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支架置入术后ISR发生率为26.2%。ISR组椎动脉原始管径和支架管径均小于无ISR组[(3.92±0.54)mmvs (4.47±0.51)mm,P=0.000;(4.02±0.52)mmvs (4.43±0.59)mm,P=0.004];ISR组吸烟率高于无ISR组(77.3%vs 48.4%,P=0.036)。Cox回归分析显示,椎动脉原始管径是影响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HR=0.243,95%CI:0.106~0.555,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段支架术后ISR发生率高,椎动脉原始管径小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关系,旨在提高ISR患者临床检出率。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的冠心病首次PCI患者3100例,PCI术后1年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ISR患者430例(ISR组),未发现ISR患者2670例(无ISR组),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化验指标,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CRP的关系。结果ISR组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明显高于无ISR组[17.1(1.1,26.9)mg/L vs 12.9(0.9,23.5)mg/L,P=0.034;15.2(0.7,23.9)mg/L vs 3.9(0.2,7.9)mg/L,P=0.001]。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出院时及随访时血清CRP水平是预测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0.05,P<0.01)。随访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95%CI:0.815~0.907,P<0.01),截点值12.23 mg/L,敏感性80.5%,特异性77.9%;出院时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7(95%CI:0.566~0.709,P<0.01)。结论冠状动脉ISR发生与出院时及随访时CRP水平密切相关,应用随访时CRP水平对ISR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将连续性入选的368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n=74)及非支架内再狭窄(non-ISR)组(n=294)。应用Cox’s比例风险模型对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ISR组较non-ISR组具有更高的VLDL-C、TG、UA、病变血管数目、多支病变、SYNTAX评分及既往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病史,non-ISR组具有较高的饮酒史。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糖尿病患者(DM),DES置入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是VLDL(HR=1.85,95%CI=1.24~2.77,P=0.002)、UA(每增加50μmol/L,HR=1.19,95%CI=1.05~1.34,P=0.006)、SYNTAX评分(每增加5分,HR=1.34,95%CI=1.03~1.74,P=0.031)、既往PCI病史(HR=3.43,95%CI=1.57~7.80,P=0.003)。结论:研究提示VLDL-C、SYNTAX评分、血尿酸水平、既往PCI病史是DM患者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患者血浆干扰素诱导蛋白(IP)-10水平表达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9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均接受PTCA手术治疗,并植入冠状动脉支架,术后6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复查。根据复查结果,分为ISR组28例,支架内无再狭窄组32例,另30例CAG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为对照组。详细记录3组临床资料,并对血浆IP-10浓度进行测定,分析ISR发生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血浆IP-10浓度高于支架内无再狭窄组及对照组(P<0.05);支架内无再狭窄组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及血浆IP-10表达水平与ISR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是ISR发生高危因素。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PTCA治疗后,IP-10水平表达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术后ISR的生化指标之一;吸烟史、支架长度、糖尿病史、血清尿酸、血清总胆红素是术后ISR发生高危因素,对具备这些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强化药物治疗,及早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骨保护素(OPG)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于约1年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的1 652例糖尿病患者中,135例为ISR患者(ISR组),从其余患者中随机选取85例无ISR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无ISR组)。检测血清OPG水平及生物化学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ISR组血清OPG水平显著高于无ISR组(P<0.001)。与无ISR组相比,ISR组患者的吸烟发生率更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累及的血管更多,肾小球滤过率更低,使用降糖药物治疗患者更少,支架直径更小(P均<0.05)。将血清OPG水平按三分位数分组,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OPG高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5.349倍(OR=5.349,95%CI为2.049~13.967,P=0.001),中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711倍(OR=2...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营口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8个月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PCI术前和术后STIM1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和无ISR组(NISR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的相关性,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STIM1对PCI患者发生ISR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8.2个月,发生ISR患者共36例,NISR组64例。两组患者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植入支架数、支架长度、病变血管数及术前STI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SR组和NISR组C反应蛋白(CRP)、术后STIM1、支架直径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9.343、8.278、5.991、5.966,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后STIM1、支架直径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是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11、2.344、3.515,P 0.05)。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呈正相关(r=0.675,P 0.05)。结论 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密切关联,是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因素,探讨如何降低冠状动脉ISR的发生。方法选择100例冠状动脉ISR和100例无冠状动脉ISR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支架情况来分析影响冠状动脉ISR的相关因素,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的相关强度排序。结果吸烟、血压、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支架直径、长度、部位、数量在冠状动脉ISR组与无冠状动脉ISR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未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及C反应蛋白增高者在两组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状动脉ISR与餐后2 h血糖及吸烟相关性较强;冠状动脉ISR与冠状动脉支架情况的相关性强度为:多枚支架>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部位。结论糖尿病、吸烟、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重度狭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未应用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C反应蛋白升高是冠状动脉ISR的重要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血清微小RNA-223(miR-223)、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12个月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病人21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支架内无再狭窄组(186例)和ISR组(24例)。检测血清miR-223和CXCR4表达水平,分析血清miR-223和CXCR4表达水平与ISR发生的关系。结果 ISR组高血压占比、高血糖占比、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ISR组血清miR-223和CXCR4水平高于无再狭窄组(P0.05)。血清miR-223和CXCR4表达水平与ISR病人病变类型和长度有关(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223、CXCR4水平与ISR病人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血清miR-223、CXCR4、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及高血压、高血糖为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ISR病人血清miR-223和CXCR4高表达,是冠状动脉ISR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n=41)和非ISR组(n=3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PCI术后ISR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高hs-CRP浓度、疤痕体质引起的内皮过度增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与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相应干预以降低IS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CI前后持续炎症状态对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和预测作用。方法选择成功行支架置入术并于3个月后至1年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31例,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再狭窄组)124例和无支架内再狭窄组(无再狭窄组)307例。患者于PCI前及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时均检测C反应蛋白(CRP)、高敏CRP(hs-CRP)。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患者PCI前CRP和hs-CRP以及PCI后CR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将PCI前hs-CRP分为2 mg/L和≤2 mg/L2个等级,hs-CRP增高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升高(χ~2=5.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高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明显增加(OR=1.840,95% CI:1.076~3.157,P0.05)。结论 PCI前后持续的炎症状态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和预测指标,应积极加强抗炎以改善PCI后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型糖尿病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因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行PCI治疗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5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92例在支架植入术后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n=45)和非再狭窄组(n=247)。详细记录患者病史资料(年龄、性别、吸烟、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RDW、C反应蛋白水平等),以及心脏彩超、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结果 ISR组体质指数和吸烟史均比非ISR组高(P0.05)。ISR组RDW、C反应蛋白水平在入院和随访时均比非ISR组高。与非ISR组相比,ISR组的支架长度更长、直径更小。单因素分析显示,RDW与ISR呈正相关(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体质指数、吸烟、RDW、C反应蛋白、支架长度、支架直径是药物洗脱支架ISR的预测因子(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在具备同样的危险因素情况下,RDW对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生ISR有预测作用,慢性炎症参与了ISR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2(HMGB2)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并于约1年后行冠脉动脉造影复查的2 513例患者中,262例为ISR患者(ISR组),于剩余患者中随机入选298例无ISR的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无ISR组)。检测患者血清HMGB2水平及生化指标,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ISR组血清HMGB2水平显著高于无ISR组(P0.001)。与无ISR组相比,ISR组患者的吸烟率及糖尿病、高脂血症和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更高,血清肌酐、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使用胰岛素治疗更多,冠状动脉病变更严重,累及的血管更多,肾小球滤过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左室射血分数更低,使用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更少,支架直径更小(P均0.05)。HMGB2水平按三分位数分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血清HMGB2高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6.532倍(OR=6.532,95%CI:3.605~11.834,P0.001),中水平组发生ISR的风险是低水平组的2.175倍(OR=2.175,95%CI:1.207~3.919,P=0.010)。结论:血清HMGB2水平与ISR的发生相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血清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AS5)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144例,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27例和非ISR组109例,失访8例。收集STEMI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所有患者PCI术后血清lncRNA GAS5水平。结果 与非ISR组相比,ISR组患者术前吸烟及合并糖尿病比例、总胆红素(TBIL)、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血清中lncRNA GAS5水平较低(P<0.05);与lncRNA GAS5高水平者相比,lncRNA GAS5低水平者ISR发生率较高(P<0.05),无再狭窄平均时间较短(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水平lncRNA GAS5是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GAS5在STEMI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患者血清中水平下调,低水平lncRNA GAS5是STEMI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引起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可能原因。方法入选我院2008—2011年所有复查造影的冠心病支架治疗患者210例,平均年龄(68.9±7.8)岁;男125例,女85例,将其分成支架内再狭窄组和无再狭窄组,分析两组间可能导致支架内再狭窄的因素。结果 210例患者共置入352枚支架,其中有37枚支架发生再狭窄(支架内再狭窄定义为随访时造影提示支架内管腔内径损失≥50%)。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特征及支架长度、直径,是否为药物涂层支架等因素;支架内再狭窄组及无再狭窄组在脂蛋白(a)、支架长度、和药物/非药物支架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仅支架长度(P=0.007)、直径(P=0.022)和药物/非药物支架(P=0.036)为冠心病介入患者发生ISR的预测因子。结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发生再狭窄的主要原因为支架长度、直径及是否为药物支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脂蛋白a[Lp(a)]水平与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我科行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并术后一年复查冠脉造影结果的患者625例。根据是否发生ISR,患者被分为无再狭窄组(532例)和ISR组(93例)。检测两组血浆NT-proBNP及Lp(a)水平,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NT-proBNP、Lp(a)水平与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与无再狭窄组比较,支架内再狭窄组血浆NTproBNP[(749.43±154.82)ng/L比(856.12±132.45)ng/L]及Lp(a)[(299.23±29.07)mg/L比(321.12±31.05)mg/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OR=2.162,95%CI 2.002~2.333)及Lp(a)(OR=2.903,95%CI 2.648~3.184)水平均是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和脂蛋白a是支架植入术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我院成功行PCI并于术后1 a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患者797例,以支架置入段内径狭窄≥50%为再狭窄,分为再狭窄组153例和无狭窄组644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糖尿病患病率为34.64%,高于无狭窄组的23.91%(P<0.01),支架直径为(2.90±0.41)mm,小于无狭窄组的(3.02±0.90)mm(P<0.01),血清尿酸为(406.54±78.18)μmol/L,高于无狭窄组的(343.78±76.64)μmol/L(P<0.01),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为(11.70±4.71)μmol/L,低于无狭窄组的(13.16±6.43)μmol/L(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糖尿病(OR=2.340,95%CI 1.893~3.011)、尿酸(OR=1.653,95%CI 1.447~2.083)、支架直径(OR=0.668,95%CI 0.496~0.898)、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水平(OR=0.838,95%CI 0.797~0.980)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有关(P均<0.01)。结论糖尿病、支架直径、尿酸、总胆红素为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其中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为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较大支架直径、正常范围内较高水平的血清总胆红素为冠脉支架内再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病人行Wingspan支架治疗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策略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7年11月于沧州市人民医院行Wingspan支架治疗的ICAS病人45例。运用HR-MRI进行颅内动脉狭窄扫描。运用TOF-MRA重建并确定血管结构和动脉狭窄位置。使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脑卒中严重程度。分别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头部核磁共振(MRI)和核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评估病人的临床不良事件,并记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复发情况,根据随访6个月后有无ISR分为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运用多因素分析评估发生IS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最终再狭窄组12例,无狭窄组33例。术后发生ISR的时间为(4.2±0.5)个月。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合并症、实验室检查、NIHSS评分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比例较高(P=0.004),再狭窄组血管狭窄长度(P=0.008)和血管狭窄程度均较无狭窄组更重(P0.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管狭窄长度[OR=3.560,95%CI(1.138,8.816),P0.001]和血管狭窄程度[OR=3.157, 95%CI(1.235,7.968),P0.001]是支架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管狭窄长度和血管狭窄程度是Wingspan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临床工作中应完善术前及术后的危险因素评估,及时规避相关危险因素,对于严重狭窄病人需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尽量减少IS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水平与老年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证实冠状动脉严重狭窄并行PCI术植入DES的老年冠心病病人,术后1年复查CAG显示支架段再次出现≥50%狭窄的病人11例为支架内再狭窄组(ISR组),CAG显示支架段内狭窄程度50%或支架段内无狭窄的病人91例为非支架内再狭窄组(NISR组),比较2组病人的血脂及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炎症指标水平。结果 ISR组病人血清炎症指标Lp-PLA2为(333.09±91.07)ng/ml,明显高于NISR组的(228.52±113.34)ng/ml(P0.05),但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在2组中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PLA2水平是IS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LpPLA2可能是评估老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ISR发生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