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消融指数(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9-12月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行AI指导下阵发性房颤零射线射频消融术患者15例作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行常规阵发性房颤射频消融术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借助CARTO 3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全程零射线完成房间隔穿刺、左心房建模及AI指导下双侧环肺静脉电隔离(PVI)。而对照组在X线透视下完成房间隔穿刺、左心房Lasso建模及冷盐水灌注导管消融。分别观察术中两组的单圈PVI隔离率、双侧PVI成功率、消融时间、手术总时间、X线曝光时间、血管及心包填塞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相比,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的单圈PVI隔离率高,消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的双侧PVI成功率和手术总时间基本一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填塞、血栓栓塞、血肿、围手术期死亡等并发症。结论:AI指导下零射线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手术成功率高,无放射性损害,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心腔内超声(ICE)对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影响。方法 选取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入院并接受射频消融手术治疗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患者共205例,依据术中是否使用ICE导管分为2组,超声组102例(阵发性房颤70例,持续性房颤32例),非超声组103例(阵发性房颤70例,持续性房颤33例),各组再依据房颤类型又分为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房颤亚组;超声组在ICE指导下行房间隔穿刺,非超声组在X射线下行房间隔穿刺,两组均应用三维电生理标测导航系统(美国强生公司CARTO3系统)分别在ICE导管(美国强生公司soundstar)指导下及PENTARAY导管指导下行心腔的三维建模,在此三维模型上行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的总手术时间、建模时间、房间隔穿刺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曝光时间、X线曝光剂量、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等情况。结果 超声组与非超声组患者组间临床基线特性无显著差异。超声组较非超声组的X线曝光剂量明显减小[17.5(11.0,26.3)mGy vs 67.0(43.0,92.0)mGy,P<0.05],X线曝光时间明显缩短[1...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CARTO3为基础的全三维技术体系(T3D技术)零射线标测技术在老年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纳入2015年12月至2017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律失常诊疗中心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采用T3D技术;对照组(30例)行常规房颤射频消融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参数、环肺静脉电隔离术(CPVI)成功率、房颤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心房重建时间[(57.7±11.0)min比(10.4±3.5)min,P0.001]显著大于对照组;而冠状窦电极到位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1.1±0.6)min比(2.9±1.7)min,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X线曝光时间为零,对照组(15.73±3.9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两组射频消融时间和手术总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次房间隔穿刺成功率比较,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6.7%比63.3%,P=0.0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发生2例三维解剖模型移位,而对照组无移位现象发生;研究组无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对照组则有3例房间隔穿刺困难患者。两组患者CPVI全部成功,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晚期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3D技术应用于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具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零射线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房间隔穿刺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2020年6月—2021年3月在深圳大学总医院就诊并行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的患者,入选患者按是否采用零射线ICE引导房间隔穿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X射线引导房间隔穿刺(传统X射线组),一组为零射线ICE引导房间隔穿刺(ICE组).记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讨论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心房颤动 (房颤 )中面临的问题 ,评价心腔内超声在术中的价值。方法 比较 5例分别经X线指引及心腔内超声指引下射频消融局灶性房颤的治疗结果、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 ,研究术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解决方法。结果  (1) 5例病人即刻成功 3例 ;其中 1例于 2 4小时后复发。未成功的 2例中 ,1例经 3个月的随访无房颤发作 ;(2 )心脏内超声指导操作 ,与X线指导相比 ,手术时间短 ,X线曝光量少 ,可清楚显示房间隔、肺静脉的切面 ,有助于准确进行房间隔穿刺及调整导管的定位及消融 ;(3)术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很难诱发房颤 ,判断与房颤相关的房早以及消融的终点存在较大的主观性 ;(4 ) 1例单纯经心腔内超声指引下行房间隔穿刺 ,在送入鞘管后出现心包填塞。心腔内超声结合X线影像技术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局灶性房颤是一个有希望的治疗手段。超声指导导管操作及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问题需进一步解决。目前 ,应注意掌握适应证 ,以保证操作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快速解剖建模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01至2015-07连续入选诊断为阵发性房颤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均用CARTO 3系统进行标测。对照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常规点对点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引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组: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后,术中用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模型作为阵发性房颤消融过程中标测与消融电极的路标指导消融。两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如穿刺房间隔及环肺静脉消融等步骤均相同。分别记录两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0例入选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均顺利完成了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治疗。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左心房建模时间延长(8.5±3.6)min vs(5.2±2.3)min,而肺静脉定口时间(12.0±5.6)min vs(25.0±8.4)min、环肺静脉消融时间(95.0±22.0)min vs(115.0±25.0)min、X线曝光时间(15.0±6.3)min vs(24.0±5.5)min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ARTO3快速解剖建模指导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术中X线曝光时间及手术操作时间,对阵发性房颤的射频消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收治的16例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的患者。患者均未行左心房、肺静脉CT和造影,在心腔内三维超声辅助下建立左心房及肺静脉三维模型,并指导穿刺房间隔和消融导管在心脏内的操作。结果:15例患者顺利完成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平均手术时间(96.0±14.3)min,透视时间(6.1±1.2)min,X线透视剂量(115.8±49.3)mGy,未发生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道瘘、肺静脉狭窄及动脉瘤等并发症及死亡。1年随访结果显示,9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7例,持续性心房颤动2例。结论:对于心房颤动伴造影剂不相容的患者,心腔内三维超声可以替代经食道超声心动图,避免左心房造影及增强CT检查;心腔内三维超声不延长手术时间,显著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可避免穿刺房间隔的并发症,提高穿刺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在射频消融阵发生心房颤动(房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2例阵发性房颤患,根据电生理检查中房性早搏起源的初步定位,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穿刺房间隔,将大头导管送至左房肺静脉进行标测,寻找房性早搏时记录到最提前出现的局部电位或峰电位处,用温度控制(60℃)导管,输出功率20W,进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在心腔内超声指导下,9例患穿刺房间隔。12例患共21个靶点中,位于左上肺静脉8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腔内超声辅助房间隔穿刺术应用于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该研究为观察性研究。连续入选2020年7至9月于北京安贞医院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房颤患者,入选患者年龄均≥18岁且心电图明确记录存在房颤。根据是否采用了心腔内超声辅助穿刺将患者分为两组,即心腔内超声辅助X线行房间隔穿刺组(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报道8例射频导管消融术中发生的心脏穿孔,总结可能的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方法 1991年11月至2003年5月,共4323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射频导管消融治疗。8例患者在消融左侧房室旁路(6例)或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2例)的过程发生心脏穿孔,发生率为0.19%。结果 心脏穿孔的原因包括电极导管、房间隔穿刺或消融导管引起冠状静脉窦、心房、左心室或肺静脉破裂。X线透视和超声心动图证实心包积液,7例发生心脏压塞和急性血流动力学恶化。剑突下穿刺心包6例,成功5例并抽出心包积血30~1400mL。2例患者在心包穿刺引流后,仍需外科开胸缝合穿孔。结论 心脏穿孔是射频导管消融术的严重并发症,及时发现和有效救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心房颤动治疗过程中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手段,而围术期并发症的控制始终是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领域的研究重点之一。心腔内超声(ICE)尤其是三维ICE可引导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中房间隔穿刺、分辨左心房相关解剖结构、明确左心房有无血栓形成、早期发现心包积液等并发症。本文主要综述了应用三维ICE减少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围术期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心包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首次接受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166例,术中根据房颤类型、肺静脉隔离情况,实施环肺静脉电隔离或肺静脉电隔离+左房消融径线的消融术式。术前及术后24 h常规行经胸心脏彩超检查,术后筛选出少量心包积液且无症状的患者,将心包积液与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心包积液31例(心包积液组),无心包积液135例(非心包积液组)。心包积液组中阵发性房颤、非阵发性房颤分别为13例、18例,非心包积液组中分别为101例、34例(P=0.001)。心包积液组手术时间为(183.06±78.07)min,非心包积液组为(149.11±51.2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包积液组术中电复律19例,非心包积液组37例(P=0.001)。消融术式:心包积液组中肺静脉电隔离术、肺静脉电隔离术+左房消融径线分别为6例、25例,非心包积液组中分别为61例、74例(P=0.003)。心包积液组的左房直径为(45.03±5.69)mm,非心包积液组为(41.41±6.5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持续时间是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出现无症状性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β=0.009,Exp(β)=1.009,Exp(β)的95%CI为:1.001~1.017,P=0.027]。结论: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持续时间长的患者中,术后易出现无症状性心包积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左侧股静脉入路行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的可行性。方法入选阵发性房颤患者130例,分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各一次,比较经双侧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按入路不同随机分为两组:经右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入路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A组,n=67);经右侧股静脉送肺静脉标测电极至左房,经左侧股静脉送消融导管至左房(B组,n=63)行房颤射频消融,观察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消融时间有无差别。结果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无差别。经双侧股静脉穿刺房间隔时穿刺针的塑形弯度相同,成功穿刺房间隔所需时间无差别[(51.85±15.14)s vs(55.71±10.66)s,P=0.097]。两组患者X线总曝光时间[(3.27±1.13)min vs(3.58±0.92)min,P=0.082],消融时间[(57.90±12.23)min vs(54.81±9.18)min,P=0.108]无差别,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心包积液、股动静脉瘘和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经左侧股静脉行房颤射频消融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ARTO三维标测系统两种建模方法结合在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150例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n=50):常规点对点方式建模引导心房颤动的环肺静脉隔离术;B组(n=50):快速解剖建模方式构建左心房及肺静脉模型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的路标指导消融。C组(n=50):点对点标测构建左心房模型,肺静脉定口完成后用快速解剖标测方法构建环肺静脉前庭,确认定口的准确性后再行房颤的射频消融。三组患者术中其余操作步骤及方法均相同。分别记录三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与术后6个月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结果:C组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均明显低于A、B组(P0.05),C组成功率略高于A组及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超声心动图检测显示术后6个月左心房大小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结论:CARTO两种建模方法结合指导房颤的射频消融是安全、有效的,可减少手术操作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提高环肺静脉定口的准确性,对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电生理导航系统(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6年10月我院心内科心房颤动病人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经Carto3指导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对照组采取药物治疗。观察研究组的手术成功率和1年内复发率,检测射频消融术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随访并记录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卒中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所有病人在术后恢复为窦性心律,即刻成功率为100%。随访1年后,射频消融治疗成功率为83.33%,阵发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94.44%,持续性房颤治疗成功率为66.67%;射频消融复发率为16.67%(5/30),阵发性房颤复发率为5.56%(1/18),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为33.33%(4/12)。成功组和复发组消融时间、手术时间及X线曝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即刻、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左心房最大容量(LAV)、心房前后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容量(LVV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48h内5例出现胸部不适,超声发现有2例出现无压塞症状的少量心包积液;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肺静脉狭窄、心脏压塞、食管瘘等并发症。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卒中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to3指导下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显著减少术后12个月的卒中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一种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新方法。方法 纳入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术的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患者,通过回顾基线特征、房间隔穿刺特点、术后随访资料,以观察ICE指导下的可视可调弯鞘与高频电刀相结合的房间隔穿刺法短期安全性与有效性。研究共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05-01——2023-06-01住院的20例行房颤射频消融患者。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0例(50%),年龄(60.85±7.07)岁,体重指数(BMI)24.06±3.23,合并心肌病、瓣膜病各2例(10%),房间隔结构异常8(40%)例。左房前后径(34.00±7.19)mm。房间隔穿刺时间(6.10±3.46)min,穿间隔次数1次、2次分别为16(80%)例和4(20%)例。所有房间隔穿刺均成功完成。穿刺点与右下肺静脉最低点距离(18.95±2.56)mm,成功完成房间隔穿刺后所有鞘管及导丝头端均未发现血栓形成,鞘管头端未见损伤。术后24 h复查心脏超声发现1例患者少量心包积液,5个月后复查仍为少量心包积液。术后24 h及术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心腔内超声(ICE)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研究入选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200例,年龄(60.40±12.14)岁,其中男126例。根据其术中是否应用ICE分为ICE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术中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及手术成功率。 结果①ICE组共100例患者,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37例,持续性房颤35例,室性早搏28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45例,持续性房颤39例,室性早搏16例;②ICE组X线曝光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65±1.98)min对(6.33±1.89)min,P<0.001];③ICE组无1例于房间隔穿刺时出现心脏压塞,对照组3例于穿刺时出现心脏压塞;ICE组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发生低于对照组(9例对21例,P=0.017);两组股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ICE组和对照组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室性早搏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对80%,74%对77%,89%对79%,P>0.05)。 结论ICE运用于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可以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与单纯导管射频消融术对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对照组(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296例)和试验组(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术103例)。观察2组术后6、12个月时房颤复发情况,比较2组手术主要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时,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房颤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术后12个月时,试验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54%对28.4%,P<0.05)。2组手术后主要并发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联合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房颤安全、可靠,其远期疗效优于单纯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相似文献   

19.
5例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年龄(48~68)岁。2例为永久性房颤,3例为阵发性房颤,术前排外手术禁忌证,术中应用Cartosound系统在Soundstar(三维诊断超声导管)指导下零射线及零造影剂完成射频消融手术。手术时间(2~3.5)h,术后随访3个月,1例永久性房颤转为阵发性房颤。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包积液的处理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156例房颤患者[男108例,女48例,阵发性房颤114例,平均年龄(57.6±11.3)岁]在三维标测系统及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包括环肺静脉电隔离、线性消融及(或)碎裂电位消融],记录消融过程、部位、时间等因素,对术后证实出现心包积液的患者根据不同情况(心脏压塞或单纯心包积液)进行不同处理,并门诊随访心脏超声等.对可能影响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156例患者均完成肺静脉电隔离,共有16例(10.3%)出现心包积液,其中1例(0.6%)术后即刻出现心脏压塞,予心包穿刺后开胸探查抢救好转,随访18个月无特殊;另15例(9.6%)术后出现少量心包积液但无心脏压塞表现(单纯心包积液组),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其中6例患者的心包积液在术后3个月消失,而另外9例则在术后6个月消失.单因素分析发现,单纯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在性别组成(P<0.01)、有无行冠状静脉窦消融(P=0.026)、有无行碎裂电位消融(P=0.037)、有无行上腔静脉消融(P=0.041)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女性[B=3.594,exp(b)=36.4,95%CI:4.2-312.1,P=0.001]、行冠状静脉窦消融[B=2.419,exp(b)=11.2,95%CI:1.0~124.6,P=0.049]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率较高,但绝大部分并不出现心脏压塞,可经保守治疗得到改善,而不需要进一步有创治疗.女性及行冠状静脉窦消融是术后出现单纯心包积液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射频消融时应谨慎对待该部位的消融,以减少术后心包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