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不同时间段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对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的影响。方法入选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于沧州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的102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夜间服药组,分别于每日8:00和20:00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比较服药前后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以及对血浆Hcy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具有同样良好的降压效果(P0.05)。与晨起服药相比,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能有效改善高龄老年患者血压的非杓型血压节律,杓型血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3.6%、17.3%(P0.05)。治疗后,晨起服药组与夜间服药组的Hcy水平(16.31±1.74μmol/L vs. 17.13±2.31μmol/L)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用依那普利叶酸片同样可以有效控制血压,降低Hcy水平,纠正非杓型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 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 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 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 mm 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 mm 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展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 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按照时间治疗学的原则,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长效钙拮抗剂(CCB)左旋氨氯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动态血压监测的方法筛选出54例入选前≥4周未使用二氢吡啶类CCB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左旋氨氯地平晨起服药组(n=28)和晚上服药组(n=26),2.5mg/d,共治疗48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1)不同时间服药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间的诊室SBP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动态血压结果显示,晨起服药及夜间服药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全天的SBP。3)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9.3%,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8.6%,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5%,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4)两组间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比例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晨起服药组17.9%比晚上服药组46.2%,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左旋氨氯地平在晚上服用时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夜间及白天服用长效CCB均能有效地降低夜间血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年龄≥80岁的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果将患者分为杓型血压组(23例)和非杓型血压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ABPM及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情况;对影响高龄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95例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血压患者72例占75.8%,杓型血压患者23例占24.2%。非杓型血压组患者的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24小时收缩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24小时舒张压变异系数(24h-SBP BPV)小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吸烟比例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血压组患者合并脑血管病、高血压性肾病、糖尿病的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组患者,服用ACEI、ARB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杓型血压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糖尿病是影响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使其表现为非杓型血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以非杓型血压为主,夜间血压水平较高,变异系数下降,靶器官损害比较明显;吸烟和糖尿病是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非杓型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服用ARB类药物则是维持杓型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对患者血压水平及异常血压昼夜节律(非杓型)的作用,探讨患者最佳服药方式。方法选择非杓型高血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睡前服药组,晨起服药组7∶00,睡前服药组晚8∶00早给予雷米普利5 mg/d口服,分别于6个月、12个月复查24 h动态血压监测。观察两组血压变化、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情况及晨峰血压。结果两组用药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低于用药前(P0.05),但睡前服药组较晨起服药组晨峰血压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不同时间服用雷米普利均能达到降压效果,但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夜间服药有利于恢复杓型血压节律,控制血压晨峰现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络活喜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采用90217型无创动态血压监测仪和诊室血压筛选出76例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和晚上服药组各例38例,口服氨氯地平5mg,1次/d。两组分另4在7:00~10:00或19:00-22:00期间服药,每天测量患者血压,治疗2周后血压未达到目标值,将氨氯地平荆量增加至10mg,若2周后仍不达标,则依次加服ACEI、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一直到血压达标,治疗8周后复查ABPM。结果晨起服药组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18.4%,而夜间服药纠正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比例为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晚上服药组清晨时段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低于晨起服药组。结论根据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特征及降压药物的代谢动力学特点,夜间服用氨氟地平在有效平稳的同时,可恢复血压正常节律,控制晨起高血压程度,从而保护靶器官,减少心脑肾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及老年医学科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65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年龄≥80岁)94例、老年组(60~79岁)90例和60岁组81例,行动态血压监测,分析其血压节律、3个时段(24h、昼间及夜间)血压均值及血压变异性的特点。结果高龄老年组和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舒张压、昼间舒张压、昼间平均压、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60岁组,反杓型血压发生率、24h脉压、昼间脉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脉压明显高于60岁组(P0.05,P0.01);高龄老年组杓型血压发生率及24h、昼间、夜间舒张压明显低于老年组[13.83%vs 26.66%,(66.17±7.39)mm Hg(1mm Hg=0.133kPa)vs (70.39±10.96)mm Hg,(66.90±7.55)mm Hg vs (70.88±11.68)mm Hg,(64.10±8.14)mm Hg vs (68.27±11.86)mm Hg,P0.05,P0.01],24h、夜间脉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P0.01),昼间收缩压变异明显高于老年组和60岁组,24h收缩压变异高于6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24h平均压明显低于60岁组(P0.05)。结论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表现出血压节律异常、脉压增大、血压变异性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观察治疗中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控制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收集10年来曾在我科住院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638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及超杓型,并通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因素。结果入选病例中,正常血压节律者占23.57%(151/638),异常血压节律者占76.43%(487/638);其中非杓型占48.43%,反杓型占26.49%,超杓型占1.41%。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年龄≥80岁是异常血压节律的危险因素,而服用利尿剂则降低血压异常节律的危险(P<0.05)。性别、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及其他降压药物对血压节律均无影响(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应重视血压节律的监测。对异常血压昼夜节律的患者,选用利尿剂可能是较好的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降压药物种类和数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改变缬沙坦的服药时间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方法拟选择住院的非杓形老年高血压患者167例。随机、单盲的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服用缬沙坦80 mg和非洛地平5 mg,1/日,1次1片。A组(n=82)服药时间选择在早7时,即两种降压药物均于清晨服用;而B组(n=85)服用缬沙坦的时间为晚7时,即非洛地平于清晨服用,缬沙坦夜间服用。治疗随访8周后复查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15例患者因失访或未能按要求服药而被退出,A组共74例、B组共78例患者完成治疗。B组患者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及24 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的降低程度均显著高于A组(P0.01及P0.05);夜间血压下降率的增加显著高于A组(P0.01),非杓形血压的比例下降程度亦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对于血压周期性形态为非杓形患者,将缬沙坦放在夜间服用可改善患者的夜间血压下降率,有助于纠正患者的血压节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80岁高血压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68例年龄≥80岁的高血压患者的昼夜血压节律,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其分为2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10%为杓型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2组患者IMT。结果 非杓型组24h收缩压、24h舒张压、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型组(P〈0.01)。非杓型组IMT比杓型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 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的颈总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降压治疗对老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节律的影响。方法:167例老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降压治疗组(吲哒帕胺,或培托普利治疗)和安慰剂对照组,对比治疗1年。所有病例在安慰剂洗脱2个月后和治疗1年结束时,分别2次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动态血压各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节律为非杓型。治疗组治疗后SBP、SBP-L和PP显著降低(P<0.01),且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和舒张压夜间下降率(DBPF)分别为(5.8±1.98)%、(6.4±2.11)%,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动态血压节律呈浅杓型。结论:降压治疗对于减轻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负荷与颈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rPW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0~79岁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7例,对所有入选对象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获取的24 h动态血压监测参数分为杓型组90例与非杓型组97例,选择同期体检人群82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crPWV,并进行分析。结果杓型组及非杓型组24 h、昼间及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负荷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非杓型组夜间血压负荷较杓型组升高(P<0.05)。杓型组及非杓型组crPWV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控制性别、年龄因素后,老年高血压患者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昼间舒张压负荷是crPWV影响的主要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负荷升高,大动脉顺应性降低,其中24 h收缩压、夜间收缩压负荷、昼间舒张压负荷是影响大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按照时间药物学的原则,探讨不同用药时间服用厄贝沙坦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采用动态血压检测的方法筛选出83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晨起服药组(41例)和晚上服药组(42例),均给以厄贝沙坦150~300mg口服,1次/d,共治疗24周。药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后均明显降低,两组的诊室收缩压(SB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两组均能降低夜间SBP(P〈0.05,P〈0.01),夜间服药更能有效地降低夜间的SBP。晨起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SBP〈135mmHg)为36.5%,晚上服药组的白天血压达标率为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SBP〈125mmHg)为29.2%,晚上服药组的夜间血压达标率为61.9%,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晨起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19.5%,晚上服药组血压昼夜节律纠正率为52.4%,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厄贝沙坦晚上服药可以有效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服用钙拮抗剂拉西地平对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筛选出未使用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4周的老年非杓型高血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拉西地平晨起服药组(32例)和晚上服药组(34例),4 mg/d,共治疗48周。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的检查。结果晨起服药组患者昼间收缩压迭标率为46.9%,晚上服药组为3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晨起服药组患者夜间收缩压达标率为28.1%,晚上服药组为6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晨起服药组患者由非杓型纠正为杓型18.8%,晚上服药组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非杓型老年高血压患者,拉西地平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夜间睡前给药对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80例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晨起服药组与睡前服药组,两组患者均给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2.5mg和厄贝沙坦片150mg ,用药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24hSBP、24hDBP、dSBP、dDBP、nSBP、n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与同组服药前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nSBP、nDBP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杓型血压恢复率晨起服药组为22.5%,睡前服药组为4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非杓型高血压患者采取睡前服用左旋氨氯地平片和厄贝沙坦片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改善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更好地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夜间脉氧下降率与昼夜血压变异的相关性及其形成非杓型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本院2019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66例睡眠呼吸紊乱相关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依据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PER),分为杓型高血压组和非杓型高血压组。夜间呼吸暂停事件发生后,氧减事件中每秒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下降的百分比作为脉氧下降率,比较两组睡眠呼吸相关指标、昼夜血压水平及临床各项数据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脉氧下降率与昼夜血压变异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非杓型高血压形成的危险因素。结果:166例睡眠呼吸紊乱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高血压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杓型血压(63.3%∶36.7%,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的夜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DBPARV)、夜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nSBPARV)、日间舒张压短时血压变异性(dDBPARV)、日间收缩压短时血压变异性(dSBPARV)均大于杓型高血压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患者的呼吸紊乱指数(AHI)、氧减指数(ODI)、脉氧下降率显著高于杓型高血压组,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_2)水平显著低于杓型高血压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大于杓型血压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组组内左侧CIMT(LCIMT)较右侧CIMT(RCIMT)增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高血压组nDBPARV以及nSBPARV与脉氧下降率、CIMT、AHI、ODI、BMI均呈正相关,与LSaO_2呈负相关。结论: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的夜间脉氧下降率与夜间血压变异程度密切相关;脉氧下降率、ODI是老年睡眠呼吸紊乱患者发生非杓型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龄(≥80岁)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择高龄高血压患者74例为高血压组,另选择同期无高血压病高龄老年人3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组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分为杓型亚组(n=12)、非杓型亚组(n=31)、反杓型亚组(n=23)、超杓型亚组(n=8),用中文版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功能调查,比较各组及各亚组间MMSE得分差异。结果:高血压组与对照组在MMSE总得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杓型亚组与杓型亚组在MMSE得分、定向力、记忆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杓型亚组与杓型亚组在MMSE得分、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杓型亚组与杓型亚组在记忆力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压节律异常的高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血压节律正常者更容易发生认知功能损害,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定向力、记忆力、注意力和计算力、回忆力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将13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成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98例,阳性组40例,比较两组非杓型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情况及各时段平均血压。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发生率微量白蛋白尿阳性者高于阴性者(χ2=4.54,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呈非杓型者平均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大于呈杓型者(t=4.39,P<0.01)。白昼平均收缩压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73,P<0.05);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尿微量白蛋白阴性组明显低于阳性组(t=-1.93,P<0.05),余各组间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微量蛋白尿的产生可能与杓型动态血压节律消失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联合降压治疗后诊室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节律变化。方法选取215例正在联合服药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且诊室血压达到降压标准,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MP)。根据患者服用药物情况分为A组77例[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治疗]、B组85例[CCB+β受体阻滞剂治疗]、C组53例[CCB+ARB+β受体阻滞剂治疗],计算各组患者血压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患者24 h收缩压(24hSBP)、白天收缩压(dSBP)、夜间收缩压(nSBP)均显著低于A组及B组,A组、C组患者24 h舒张压(24hDBP)、白天舒张压(dDBP)、夜间舒张压(nDBP)均显著低于B组,C组夜间平均心率(nHR)低于A组,以上指标相应组间比较,P均<0.05。全部患者24 h血压节律中杓型23例(10.7%),非杓型101例(47.0%),反杓型85例(39.5%),超杓型6例(2.8%)。A、B组清晨血压升高的发生率较C组升高(35.1%、27.1%vs 11.3%,P均<0.05)。结论使用联合降压后诊室血压达标的患者血压存在不同的节律变化和峰值波动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非杓型血压与展起高血压的关系及各自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疑似OSAHS患者102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和24 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OSAHS对非杓型血压与晨起高血压的影响;研究二者的相关性.结果 与杓型血压患者相比,非杓型血压患者的夜间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