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达比加群、华法林分别联合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治疗心房颤动(AF)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AF合并ACS并接受PCI的患者345例,随机分为3组,华法林组:服用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或者替格瑞洛)联合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单用和联合阿司匹林抗栓治疗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非瓣膜性房颤合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20例,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103例,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和联合治疗组(117例,利伐沙班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平均随访时间3年。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和临床出血事件的差异。结果:利伐沙班组无临床出血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联合治疗组(90.3%比81.2%,P=0.049),两组无临床终点事件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806)。结论:对于房颤伴稳定型冠心病的患者,单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无临床出血事件生存率显著高于利伐沙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手术期应用比伐卢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215例拟行PCI术的肾功能不全ACS患者被随机分为比伐卢定组109例和肝素组106例,分别于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和肝素抗凝,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抗凝效果,术后30d内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比伐卢定组和肝素组术中活化凝血酶时间(ACT)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0d内MACE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伐卢定组术后30d内轻度出血及总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肝素组(P0.05),且不随肾功能下降而显著增加出血风险。结论:比伐卢定在伴有肾功能不全的ACS患者PCI术中的抗凝效果与肝素相当,且能明显减少术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8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并且接受PCI治疗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比伐卢定组)和对照组(普通肝素组),每组54例。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的TIMI血流、活化凝血时间(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4(IL-4)、30天出血事件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TIMI血流无明显差异。试验组ACT达标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聚集率、hs-CRP、IL-4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及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高出血风险患者PCI术中应用比伐卢定,可明显降低出血事件及MACE的发生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比伐卢定与替罗非班联合依诺肝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高危出血风险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9月于北京燕化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CS并行PCI治疗的患者,按照CRUSADE出血风险分级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PCI术中给予比伐卢定,对照组在术前给予依诺肝素+术中给予替罗非班,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冠状动脉犯罪血管TIMI血流分级及PCI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出血情况。结果试验组在性别、糖尿病史、外周血管病史、心力衰竭发病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犯罪血管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30 d内出血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有1例(2.12%)出血事件,对照组有6例(10.34%)出血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卢定和替罗非班联合依诺肝素在预防ACS患者PCI术后30 d内心脏不良事件方面疗效相当,但比伐卢定可明显降低ACS中高危患者PCI术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老年高危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国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2月至2006年6月连续的94例老年高危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PCI组,前者PCI术前给予替罗非班 半量肝素治疗,后者仅以全量肝素治疗,比较两组PCI术后即刻罪犯血管(CV)的TIMI血流分级,术后6、12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改变以及术后30d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出血的发生率和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术后即刻替罗非班组和常规PCI组CV的TIMI血流分级(计帧法)分别为35.6±6.1和38.7±8.2;两组6、12h的CK-MB分别为16.2±3.9mmol/L、13.4±3.9mmol/L和18.4±4.8mmol/L、15.5±5.1mmol/L(P<0.05),而两组间术后30d的MACE发生率以及术后出血、输血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高危ACS患者介入术中使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国内外指南或共识均已达成共识,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需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等栓塞事件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尤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患者需行抗血小板治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AF合并ACS患者的抗栓治疗难点在于这两类药物不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4%)(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增加,建议老年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改用替格瑞洛60 mg 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在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等药物的基础上合用不同剂量盐酸替罗非班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于该院住院的ACS合并DM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治疗组40例(肝素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半量替罗非班组44例(半量组),低分子肝素联合全量替罗非班组42例(全量组),观察三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住院期间及术后半年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包括恶性心律失常、严重心衰、再梗死、再次靶血管重建及心源性死亡)。结果三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量组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肝素与半量组(P<0.05),肝素与半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住院期间及术后6个月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半量与全量组发生率低于肝素组(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合并DM且行PCI治疗的老年患者早期应用盐酸替罗非班加强抗血小板治疗较只应用基础抗凝抗栓治疗效果好,且应用半量盐酸替罗非班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观察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负荷剂量,PCI术后予维持剂量。观察两组患者PCI前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检测PCI术后72 h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PCI术后2个月血小板聚集率(PAR)及血脂水平,随访统计两组PCI术后6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PCI术后72 h,观察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I(cTnI)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5、2.366、2.188,均P 0.05);PCI术后2个月,观察组血小板聚集率(PA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74、11.231、17.463、11.098,均P 0.01);PCI术后6个月观察组的MACE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9.38%VS 12.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替格瑞洛对ACS患者PCI术后病变远端血管血运改善效果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相当,且不增加MACE发生率,在减轻心肌损伤、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控制血脂水平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与传统三联抗栓(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相比较,低剂量四联抗栓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剂量低分子肝素+低剂量替罗非班)治疗非PCI术高危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符合标准的高危未行急诊PCI术的NSTE-ACS患者1 783例,其中三联抗栓组882例,四联抗栓组901例。用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进行疗效评价,用出血事件进行安全性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2h、7d及1、3、6个月内上述数据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基线特征和联合用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联抗栓组各时间点MACE的发生率明显降低。6个月时四联抗栓组和三联抗栓组MACE分别为10.5%和14.1%(P=0.02)。生存分析显示,四联抗栓组生存率较对照组高(P=0.002)。6个月时总出血事件四联抗栓组(9.7%)高于三联抗栓组(7.1%)(P=0.04)。结论:四联抗栓治疗有显著疗效。四联抗栓组出血事件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小出血事件的增加。可以认为小剂量四联抗栓治疗高危未能接受PCI治疗的NSTE-ACS患者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比伐卢定联合替罗非班用于高血栓负荷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心脏监护病房接受急诊PCI治疗的高血栓负荷STEMI患者中,选取血栓积分评分≥2分且经血栓抽吸后血栓积分2分的8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比伐卢定+替罗非班组43例,普通肝素+替罗非班组46例。比较两组PCI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术后2 h 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in adverse cardiaovascular events,MACE)、出血事件、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率。结果住院期间两组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比伐卢定+替罗非班组血小板减少症发病率明显减少(P0.05)。两组PCI治疗后TIMI分级、术后2 h ST段回落≥50%的患者比例、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栓负荷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治疗中,比伐卢定+替罗非班与普通肝素+替罗非班在改善患者心肌灌注以及住院期间MACE事件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的效果相似,但比伐卢定可显著减少住院期间的血小板减少症,且不增加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用西洛他唑治疗携带CYP2C19*2功能缺失基因及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ate,HPR)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接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ACS患者334例,检测CYP2C19*1、*2等位基因及血小板聚集率。根据术后1周血小板反应性分组,A组(n=206)为快代谢型且不合并HPR组,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标准双抗治疗;B组(n=128)为携带CYP2C19*2功能缺失基因且合并HPR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西洛他唑三联抗血小板药治疗。检测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随访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出血事件。结果 CYP2C19*2功能缺失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43.62%,B组24周后,血小板聚集率较1周时明显下降,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5.61±3.65 vs 48.11±6.92,P0.05),随访24周,两组MACE和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联用西洛他唑治疗方案可改善携带CYP2C19*2功能缺陷基因及血小板高反应性ACS患者的疗效,且出血事件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心房颤动都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目前关于心房颤动合并ACS的联合抗栓治疗尚无最佳方案,临床医师需要根据患者的栓塞及出血风险综合考虑。随着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的问世,临床上有了更多的选择。该文介绍心房颤动合并ACS患者抗栓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连续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伴颅内动脉中重度狭窄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二级预防药物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利伐沙班联合抗血小板治疗组, 比较两组基本特征。主要转归指标为3个月时卒中复发率, 次要转归指标包括3个月时任何出血事件发生率、全因病死率、神经功能改善率以及转归良好率。转归良好定义为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2分。结果研究共纳入108例患者, 年龄(70.72±8.08)岁;利伐沙班组56例(51.9%), 联合治疗组52例(48.1%)。在主要转归指标方面, 联合治疗组3个月时卒中复发率显著低于利伐沙班组(7.69%对21.43%;P<0.05)。在次要转归指标方面, 联合治疗组3个月时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26.92%对7.14%;P<0.05), 两组各有1例死亡事件;联合治疗组转归良好率显著高于利伐沙班组(75.00%对51.79%;P=0.013)。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方案利伐沙班防治高龄老年血栓栓塞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选择解放军总医院2012年1月~2017年1月住院治疗的高龄血栓栓塞患者198例,根据抗凝策略不同分为3组,小剂量利伐沙班治疗组(小剂量组)35例,给予利伐沙班2.5~7.5mg;常规剂量利伐沙班组(常规组)138例,给予利伐沙班10~20mg;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组(联合组)25例,给予利伐沙班10mg+氯吡格雷75mg。收集3组临床基线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3组患者随访期间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危险因素、既往史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年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小剂量组年龄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0.43±5.02)岁vs(86.80±5.52)岁,P=0.000)]。Kaplan-Meier生存率分析结果显示,3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老年患者应用10mg以内小剂量利伐沙班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效果是确切的,利伐沙班联合氯吡格雷防治高龄老年血栓栓塞疾病不仅疗效确切,同时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观察心房颤动(AF)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三联抗栓治疗与双联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180例AF合并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根据服用的抗栓药物分成两组:三联抗栓组[6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和华法林],双联抗栓组[120例,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两组其他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相同。对随访期间发生的出血事件、血栓栓塞事件以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168例(93.3%)完成了至少一年期随访。随访期间,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未达显著差异(18.3%比11.7%,P〉0.05),三联抗栓组较双联抗栓组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3倍(3.3%比0.8%),但无显著差异(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年龄(HR 0.59,95%CI 0.40~0.83,P=0.025)和使用华法林(HR 1.33,95%CI 0.88~2.54,P=0.016)是随访1年期间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两组MACE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房颤合并冠心病并PCI术后的患者,三联与二联抗栓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虽无显著差异,但三联抗栓治疗严重出血有增加的倾向,而且华法林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对于此类患者还是使用二联抗栓治疗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比伐芦定与普通肝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急诊或住院接受PCI的312例ACS患者,分析一般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围术期的不同抗凝方案,分为比伐芦定组153例,普通肝素组159例,观察比较两组术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心电图ST段回落率(STR)、心绞痛发作次数、术后7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介入术中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TIMI血流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9),但PCI术后TMPG、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ST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PCI术后7 d内不良事件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MACE的总发生率、PCI术后3个月内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比伐芦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华法林非瓣膜性心房纤维颤动(AF)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HADS2评分法纳入122例评分≥2的AF患者,随机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对照组)。结果利伐沙班组主要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风险比(OR)为3.28,95%置信区间(CI,-9.7,16.2),P=0.78。另外,利伐沙班组的总出血事件数值显著低于华法林组,OR16.39,95%CI(1.4,31.4),P=0.03。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相比,在CHADS2≥2的患者中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相似。一般而言CHADS评分≥2的患者如果被新诊断有AF,根据病患可能罹患血栓症的可能性,给予抗凝血药物,可以优先选择利伐沙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18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107例,采用标准术式PCI治疗)和替罗非班组(111例,常规治疗组基础上给予冠脉替罗非班注射)。观察两组手术指标,以及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术后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两组门球时间、支架置入数、支架置入长度等PCI手术指标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患者TIMI3级血流(75.70%比91.89%)、MBG2~3级(69.16%比85.56%)、术后90minST段回落50%(77.57%比92.79%)比例均显著增加,校正TIMI帧数[(33.05±8.37)帧比(26.54±5.47)帧]显著减少(P均0.01)。两组住院期间出血性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375)。替罗非班组6个月内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01)。结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常规PCI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可显著改善术后心肌灌注水平,降低术后近期MACE的发生率,且未增加出血性事件发生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