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TGFβ和HNF4α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TGFβ和HNF4α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检测所有肝癌组织中TGFβ和HNF4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统计学分析两者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与癌旁组织比,TGFβ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升高[(0.294±0.142)vs(0.231±0.149),P=0.020];HNF4αmRNA在肝癌组织中表达降低[(0.104±0.130 vs(0.151±0.079),P=0.037];(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比,TGFβ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0.224±0.060)vs(0.051±0.019),P=0.025],HNF4α蛋白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下降[(0.103±0.033)vs(0.315±0.024),P=0.017];(3)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阳性表达率66.7%,HNF4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4%。在肝癌组织中TGFβ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χ~2=4.339,P=0.037)及TNM分期(χ~2=4.488,P=0.034)相关;HNF4α蛋白与肿瘤分化(χ~2=5.032,P=0.025)相关。TGFβ蛋白与HNF4α蛋白呈负相关(r=-0.291,P=0.033)。结论 TGFβ和HNF4α基因相互调控EMT进程,参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PD-L1)和腺苷2a受体(A2aR)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其中PD-L1和A2a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2aR和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的癌旁组织[A2aR:74(69.8%)比35(33.0%),χ~2=28.721,P0.001;PD-L1:57(53.8%)比28(26.4%),χ~2=16.516,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A2aR和PD-L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Broders分级(A2aR:χ~2=9.198,P=0.010;PD-L1:χ~2=8.354,P=0.015)、T分期(A2aR:χ~2=6.737,P=0.009;PD-L1:χ~2=6.437,P=0.011)及TNM分期(A2aR:χ~2=4.884,P=0.027;PD-L1:χ~2=8.246,P=0.004)有关,且A2aR蛋白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直径(χ~2=4.386,P=0.036)和CEA阳性(χ~2=6.315,P=0.012)有关而PD-L1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P0.05);A2aR和PD-L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及CA19-9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与A2a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37,P=0.027)。结论 PD-L1和A2a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均较高,提示其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7(chemokine receptor 7,CCR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情况,探讨CCR7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eal-time 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CR7在90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布情况,并分析其表达差异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在90例结肠癌组织中,CCR7在结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CCR7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定位于细胞质,CCR7蛋白在癌旁组织与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2/90)和77%(69/9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689,P=0.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CR7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结肠癌组织中CCR7表达水平与结肠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TNM分期显著相关(P0.05),与病人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CCR7在结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结肠癌治疗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于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切除的50例PT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结果 (1)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82.00%(41/50),高于癌旁组织的18.00%(9/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960,P0.001);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为66.00%(33/50),高于癌旁组织的0(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54,P0.001)。(2)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癌组织中Notch-2蛋白与Num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323,P=0.022)。(3)癌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与PTC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癌组织中Notch-2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包膜浸润、颈部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均无关(P0.05);癌组织中Numb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和包膜浸润均无关(P0.05),而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均有关(P0.05),无颈部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组,Ⅰ期+Ⅱ期组患者的表达阳性率高于Ⅲ期+Ⅳ期组。结论 PTC组织中Notch-2蛋白和Numb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较癌旁组织高,且两者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提示两者可能在PTC的病程进展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胰腺癌中E3泛素连接酶亚单位Ring1B、组蛋白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及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16表达与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5例胰腺癌患者手术标本(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LSD1、Ring1B与P16蛋白的表达及分布,并选取其中6对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mRNA和蛋白表达;分析三者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患者生存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ing1B与LSD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浆,P16主要表达于胞核;Ring1B与LSD1在胰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而P16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5);在胰腺癌组织中Ring1B、LSD1的表达与P16的表达均呈负相关(r=-476;r=-0.673,均P0.05)。qRTPCR结果显示,胰腺癌组织中Ring1B和LSD1的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8.908vs.1.947;7.126 vs.1.940,均P0.05),P16的mRNA的平均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1.269vs.5.237,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三者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表达一致。生存分析显示,Ring1B、LSD1高表达患者生存率均分别低于其低表达患者(χ~2=8.958,P=0.012;χ~2=8.856,P=0.010),而P16高表达患者生存率高于其低表达患者(χ~2=7.867,P=0.024)。结论:胰腺癌组织中Ring1B与LSD1表达升高,P16表达降低;Ring1B、LSD1可能分别通过组蛋白泛素化和去甲基化调控P16的表达,从而影响胰腺癌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囊泡相关膜蛋白8(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2例结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AMP8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选择其中12对标本,用q 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VAMP8 m RNA与蛋白的表达量。结果:q 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显示,9对标本的结肠癌组织VAMP8 m RNA与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73.8%vs.42.9%;χ2=8.28,P0.01),且VAMP8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均P0.05)。结论:VAMP8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提示VAMP8可能通过调节自噬/溶酶体途径促进结肠癌的恶性进展与转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Ku70和Sp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7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的患者79例,比较高、中、低分化结肠癌中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Ku70mRNA和Sp1mRNA相对表达量与癌旁组织的差异;统计分析用SPSS13.0软件进行,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用百分率(%)表示,χ2检验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和Pearson直线相关分别用于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和Ku70蛋白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高、中、低分化结肠癌组织中Ku7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37%、61.54%、79.41%;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63%、76.92%、85.29%;结肠癌组织中Ku70、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χ2=29.792、50.009;P0.001);低分化结肠癌的Ku70、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及mRNA水平显著的高于高分化结肠癌(F=29.084、39.167;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过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Ku70蛋白与Sp1蛋白阳性表达率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307,P=0.006)。经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Ku70mRNA相对表达量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r=0.458,P0.001)。结论结肠癌组织中Ku70和Sp1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且Ku70蛋白与Sp1蛋白阳性表达率以及Ku70mRNA与Sp1mRNA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8月结肠癌病理组织标本70例(结肠癌组)和本院病理科既往收集的20例正常结肠组织(正常组)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利用统计软件SAS9.1,分析Nucleolin蛋白与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阳性率,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值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70例结肠癌组织标本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54例(77.14%),正常组阳性表达2例(10.00%);结肠癌组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833,P0.05)。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不同Dukes分期、不同浸润深度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病灶最大径的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Nucleolin蛋白阳性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ucleoli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增高,并且与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浸润深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三阴性乳腺癌(TNBC)因为缺乏有效的治疗靶点,临床治疗措施有限,预后极差。本研究旨在探讨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4(FAT4)在TNB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以期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10例TNBC患者新鲜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标本中FAT4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TNBC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石蜡标本中FAT4的表达,分析FAT4的表达水平与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0例新鲜标本中,TNBC组织中FAT4 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较癌旁组织明显降低(均P0.05),以癌旁组织为参考,TNBC组织中FAT4 mRNA相对表达量为0.482±0.092,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437±0.082。60例石蜡标本分中,FAT4在TNBC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23.33% vs.71.67%,χ~2=28.104,P0.001);FAT4的表达与淋巴结状态(P=0.034)、肿瘤大小(P=0.001)、TNM分期(P=0.028)、组织学分级(P=0.023)和Ki-67指数(P=0.031)明显有关,而与年龄(P=0.744)和月经状态(P=0.933)无关;FAT4阳性表达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明显长于FAT4阴性表达患者(42.0个月vs.34.6个月,P=0.037);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显示,FAT4高表达是TNBC患者DFS的独立保护因素(HR=0.52,95% CI=0.29~0.98,P=0.041)。结论:FAT4在TNBC组织中呈低表达,FAT4的低表达与TNBC患者的恶性生物学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分析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期间于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的198例胃癌患者的手术标本,包括癌组织和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别检测胃癌和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同时探讨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RT-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62±1.85和7.10±1.59,癌组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8,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Aurka蛋白的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93.9%(186/198)比16.2%(32/198),P0.01〕。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术前癌胚抗原(CEA)和CA19-9表达均无关(P0.05),而与肿瘤TNM分期、T分期、N分期及分化程度均有关(P0.05)。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胃癌组织中Aurka mRNA的表达水平为15.38±1.73,高于HP阴性患者(7.20±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P0.01)。结论 Aurka基因及其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癌旁组织,提示其作为一种致癌基因,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及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WTX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收集经病理学证实的50例结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与远癌组织标本,应用荧光定量PCR( q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织WT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相对于远癌组织(1.00±0.00),癌组织与癌旁组织WTX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36±0.17和0.91±0.34,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T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在癌组织,癌旁组织,远癌组织分别为0.27±0.11,0.64±0.23,0.72±0.19,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癌基因WTX的表达降低可能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AXIN2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分析其与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临床病理特征及mRNA表达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肥城市人民医院普外科经手术切除治疗的8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检测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态和mRNA表达量,使用不同浓度的甲基转移酶抑制剂(5-Azacytidine,5-Aza)处理人乳腺癌ZR-75-1细胞,且进行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临床病理特征的收集与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40.5%)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甲基化阳性率(19.0%)(χ2=10.401,P=0.001)。AXIN2甲基化阳性率与乳腺癌患者的初产年龄(χ2=5.467,P=0.019)、是否有人工流产史(χ2=8.372,P=0.006)有关;AXIN2甲基化阳性率与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χ2=5.338,P=0.021)、ER表达状态(χ2=9.141,P=0.002)及PR表达状态(χ2=6.918,P=0.009)有关。此外,乳腺癌组织的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00.22±0.03)显著低于癌旁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46±0.06)(t=3.527,P<0.001);甲基化阳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13±0.02)显著低于甲基化阴性乳腺癌组织的mRNA相对表达量(0.29±0.04)(t=3.616,P<0.001)。ZR-75-1细胞使用5-Aza处理后,AXIN2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t=3.824,P<0.001)。结论AXIN2基因启动子区DNA甲基化与乳腺癌发生机制有关,在临床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YB-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正常结肠组织、结肠癌细胞株、正常结肠细胞株中的表达量及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B-1蛋白在103例结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30例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核移位YB-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相应癌旁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人结肠腺癌细胞株LS-174T、正常细胞株SW480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YB-1蛋白主要表达于癌细胞胞浆,其阳性率为(75.73%,78/10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7.86%,39/103)及正常组织(30%,9/3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37例(35.92%,37/103)结肠癌组织伴有明显核阳性表达,且核阳性表达与结肠癌肿瘤直径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无远处转移或直接侵犯及癌细胞分化程度相关(P<0.05)。Western blot检测同样证实核移位YB-1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0.382±0.095)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251±0.043)及正常结肠组织(0.238±0.04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68,P<0.05)。核移位YB-1蛋白在LS-174T中的表达(0.548±0.031)明显高于SW480(0.269±0.017),其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F=64.273,P<0.05)。结论:YB-1蛋白量的变化与核转移及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结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 TUG1和UCA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6月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85例结肠癌患者的肿瘤及对应癌旁非肿瘤组织冻存标本,采用原位杂交与q RT-PCR法检测TUG1和UCA1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UCA1和TUG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相对表达量均明显癌旁高于非肿瘤组织(均P0.05)。UCA1和TUG1表达均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TNM分期等临床特征均有明显有关(均P0.05)。生存分析显示,UCA1与TUG1高表达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相应的低于UCA1低表达患者(χ~2=5.491,P=0.019;χ~2=4.345,P=0.037)。UCA1与TUG1的表达均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UCA1和TUG1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两者的高表达与结肠癌的进展及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环氧化酶2和癌胚抗原在结肠癌分子病理研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距结肠癌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和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4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采集新鲜结肠癌组织,远、近端癌旁1、2和3 cm的肠壁组织和距肿瘤8 cm正常肠壁组织,应用RT-PCR技术检测CEA、COX-2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结肠癌肿瘤旁远、近端3 cm处肠壁组织病理检测均为阴性.CEA mRNA、COX-2 mRNA的相对含量由结肠癌组织到远、近端癌旁1、2和3 cm肠壁组织及到距肿瘤8 cm正常结肠组织呈逐渐减少趋势.远、近端癌旁3cm CEA mRNA(分别为18.2±7.9和16.2±6.5)和COX-2 mRNA(分别为21.2±10.3和18.3±7.6)明显低于肿瘤组织(分别为135.2±23.3和134.9±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正常组织(分别为16.6±7.0和17.1±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CEA阳性表达的40例结肠癌组织中,有30例存在COX-2的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725,P<0.01).结论 COX-2和CEA可作为结肠癌分子边缘研究的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及相应癌旁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酶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SABC)法检测58例肝门胆管癌和30例远端正常胆管组织中FXYD6蛋白的表达,分析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FXYD6蛋白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远端正常肝门胆管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5.9%(44/58)比33.3%(10/30),χ~2=15.084,P=0.000〕。FXYD6蛋白在高、中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在低分化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85.4%(35/41)比52.9%(9/17),χ~2=5.243,P=0.022〕,而FXYD6蛋白表达与肝门胆管癌患者的性别(χ~2=0.000,P=1.000)、年龄(χ~2=1.248,P=0.264)、T分期(χ~2=0.466,P=0.495)、淋巴结转移(χ~2=0.357,P=0.550)、病理分期(χ~2=0.005,P=0.944)及神经浸润(χ~2=3.016,P=0.082)均无关。结论 FXYD6在肝门胆管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其可能作为肝门胆管癌的一种新型肿瘤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TPX2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8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4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4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TPX2蛋白的表达;运用RT-PCR法检测TPX2mRNA在40例食管胃交界部腺癌、3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28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TPX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71.2%(57/80)、53.7%(22/41)和31.2%(15/48),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5,P=0.018);TPX2 mRNA阳性率分别为77.5%(31/40)、69.4%(25/36)和7.1%(2/28),三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7.468,P=0.025)。TPX2蛋白及mRNA在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随着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增高而逐渐增高(P0.05),而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关(P0.05)。结论 TPX2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食管胃交界部上皮细胞癌变与浸润转移的重要因素,TPX2的检测有利于食管胃交界部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取乳腺癌组织40例及癌旁组织10例,应用RT-PCR法检测AQP1 mRNA在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 乳腺癌中AQP1 mRNA表达量(0.8957±0.0428),明显高于癌旁组织AQP1 mRNA表达量(0.3401±0.0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提示AQP1可能与乳腺癌生长、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类生物钟基因hClock及hBmal1蛋白在人类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表达与人类胆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人类胆管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Clock基因、hBmal1基因蛋白产物(Clock蛋白及Bmal1蛋白)的表达。结果:60例人胆管癌组织与相应癌旁组织中,Clock蛋白在胆管组织中阳性率为33.33%(20/60),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81.67%(49/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al1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3.33%(44/60),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36.67%(22/60),两者阳性表达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均与胆管癌TNM分期有关(P0.05)。在胆管癌组织中Clock蛋白与Bmal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481,P0.05)。结论:Bmal1蛋白可能与人类胆管癌的发生有关,与侵袭、转移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而Clock蛋白可能为胆管癌发生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Na^+-H^+交换泵1(NHE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及其相匹配的癌旁胃黏膜组织中NH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 本组60例患者胃癌组织中NHE1 m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86±0.291和1.442±0.175,高于癌旁组织的0.369±0.052和0.348±0.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胃癌组织中NHE1 mRNA表达和NHE1蛋白表达显著相关(r=0.264,P〈0.05).NHE1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均P〈0.05),而与年龄、性别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 胃癌组织中的NHE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