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使用FibroScan评估恩替卡韦(entecavir, ETV)抗病毒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一年后其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方法纳入经肝穿刺活检证实的F4期(Metavir)代偿期乙肝肝硬化28例,均接受常规护肝及对症治疗,其中接受ETV抗病毒治疗的18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另10例因各种原因不接受ETV抗病毒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一年后使用FibroScan评估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的动态变化、各组肝功能改善与HBV DNA转阴率的情况。结果本研究28例F4期患者肝脏LSM值范围为10.95~20.21kPa,平均(16.24±2.41)kPa。研究组18例患者接受1年ETV抗病毒治疗后LSM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2±2.22 vs 12.46±3.27,P0. 05),对照组10例患者的LSM无明显变化(16.80±1.88 vs 17.00±2.93,P0. 05)。治疗后研究组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且HBV DNA转阴率达88.9%(16/18)。结论 ETV抗病毒治疗可逆转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肝纤维化程度、有效改善肝功能及降低HBV DNA定量,FibroScan可反应ETV抗病毒治疗逆转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效果,是良好的无创性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如何提高血吸虫性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201 1年10月我院9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腹腔镜胆囊切除88例,中转开腹4例,平均手术时间40 min,术中出血40~200 ml.术后胆囊床积液6例,腹水6例.术后肝功能出现肝酶谱改变和低蛋白血症,经积极治疗,全组均治愈出院.结论 掌握好腹腔镜手术操作要点、手术指征及围手术期处理原则,血吸虫性肝硬化并胆结石患者行LC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志兵  徐兴才 《肝胆外科杂志》2003,11(2):135-136,134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关系密切,已被临床所关注,肝硬化时胆囊结石的发生率增高,一些超声研究证明高达29%~59%[1,2],较非硬化者发生率明显增高.我院自1991年~2000年收治肝硬化481例,合并胆结石75例,手术治疗肝硬化合并胆囊结石48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原发性肝癌射频消融术后针道种植转移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2001年至2010年于我院接受冷循环射频治疗的400位患者(700个病灶)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位患者术后发生针道转移1% (4/400),均经影像检查或再次外科手术予以证实.其中3例为皮下转移,予以局部切除治疗,一例右肝内复发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除术后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及对患者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58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无肝功能衰竭组,观察记录患者的肿瘤体积、肝脏总体积、切除体积、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血小板等指标。结果:肝功能衰竭组22例,无肝功能衰竭组136例。肝功能衰竭组患者血小板数量、总肝体积、残肝分数和标准残肝体积均小于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术前总胆红素浓度高于无肝功能衰竭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残肝体积和术前总胆红素是进行肝切除术后患者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患者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为340.38mL/m2。结论:肝细胞癌合并肝硬化患者肝切术标准残肝体积安全临界值为340.38 mL/m2,当标准残肝体积小于该临界值时,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1-2].营养支持治疗在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及康复中占有重要地位.我们探讨两种不同结构中/长链脂肪乳在肝癌合并肝硬化行肝切除术后营养支持中对患者机体恢复的影响,为指导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入选标准:我院2009年6月至2011年1月因肝硬化合并原发性肝癌接受肝部分切除手术的患者,术后需接受5d以上营养支持;年龄18~65岁;体重45~80 kg;无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肝脏储备功能够耐受手术.排除标准:对营养剂、药物过敏或有哮喘病史;糖尿病需药物治疗者;脂代谢异常患者;手术当天输血2000 ml以上;术后出现肝性脑病患者.试验方案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入组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手术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癌、肝血管瘤、肝硬化、门脉高压,共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及对照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胃肠功指标变化,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功能指标。并对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ALB,PA及PNI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胃肠道功能改善时间和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对肝胆外科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影响有着积极作用,且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作用,明确质子泵抑制剂对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是否有确切疗效。方法将计划在我院实施肝脏部分切除术的患者共22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20例,研究组常规应用保肝、化痰、预防感染、常规补液等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泮托拉唑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均未出现明显黑便、呕血、失血性休克,研究组共10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6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6%,对照组共120例,大便隐血试验阳性14例,其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为11.7%,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肝切除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主要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有无肝硬化、术中是否行肝门阻断,结果发现,研究组和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中,术后发生肺炎17例(17.0%),对照组中,术后发生肺炎35例(29.2%),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质子泵抑制剂对常规肝切除术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无明显临床疗效,并且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可能增加术后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肝切除治疗巨大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影响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的预后因素,探讨提高巨大肝癌疗效的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8年6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69例巨大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用Cox回归分析选择16个对预后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访到的58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8.2%,31.4%,12.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预后影响因素为是否肝内转移、血管侵犯、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巨大肝癌切除术后远期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为肝硬化程度、是否肝内转移和是否根治性切除。结论积极手术切除是治疗巨大肝癌的主要措施,其疗效取决于是否肝内转移、肝硬化程度和是否根治性切除,对术后肝内复发和转移的积极预防和治疗是提高HPLC生存率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影响肝癌自发破裂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因素,评估选择性一期肝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2年4月至2006年11月在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确诊为肝癌的4209例患者中,有200例肝癌自发破裂.回顾性分析200例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因素.评估不同治疗手段的预后,并与随机选取的202例同期未发生破裂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是肝癌自发破裂的预测因素.在200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中,105例行肝切除治疗、33例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62例保守治疗.所有肝癌破裂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个月(1 ~72个月),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32.5%、10%和4%.肝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1~72个月),TACE组为4个月(1~30个月),而保守组为1个月(1~19个月).行肝切除的肝癌破裂患者(105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7.1%、19.0%和7.6%,而同期未破裂肝切除肝癌患者(98例)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7.1%、59.8%和41.2%(P<0.001).结论 对于伴有肝硬化、高血压、血管癌栓、肝外侵犯及肿瘤大于5 cm的肝癌患者,应警惕肝癌自发破裂的高风险.选择性一期肝切除治疗的肝癌破裂患者能够获得长期生存,尽管其总体预后较肝癌未发生破裂患者差.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重建指尖离断静脉回流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2013年2月收治指尖离断患者80例,38例吻合指侧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或1:2或2:2,平均1:2;22例吻合指腹静脉重建回流,术中吻合动静脉比例1:1;20例未吻合静脉,术中仅吻合1条动脉,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观察各组治疗效果。结果: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手指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回流障碍;吻合指腹静脉组19例发生静脉危象,其中4例手指坏死;未吻合静脉组20例均发生回流障碍,其中6例手指坏死。58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吻合指侧方静脉组32例,指尖外形佳、指腹饱满;吻合指腹静脉组14例,指体轻度萎缩,指甲生长不平整;未吻合静脉组12例,指体萎缩明显。吻合指侧方静脉组指甲生长近平整,长度长于其他两组[(14.4±3.2)mm比(12.5±2.3)mm和(12.2±2.2)mm],远侧指间关节活动度大于其他两组[(63±5)°比(48±3)°和(45±7)°],两点分辨觉小于其他两组[(4.6±0.4)mm比(7.1±1.2)mm和(7.3±0.6)mm],感觉级别高于其他两组[S(3.45±0.39)级比S(2.57±0.42)级和S(2.55±0.49)级],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吻合指腹静脉组和未吻合静脉组在指甲长度、运动和感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吻合指侧方静脉能有效解决指尖再植静脉回流问题,可避免回流障碍,成活率高,促进指甲生长,可恢复 DIPJ 活动度及感觉。  相似文献   

19.
20.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郭臻伟  杨茂清  朱惠芳 《中国骨伤》2001,14(10):582-584
目的 对35例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治疗进行临床分析,重点探讨了有关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问题。方法 经明确诊断后,分析采用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治疗26例、早期髌韧带中1/3移植重建3例、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结果 本组病例全部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5年,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复位固定及髋韧带中1/3移植重建29例为优良、单纯长腿石膏固定6例为差。结论 后交叉韧带断裂后应该及时给予手术修复;膝后外侧手术入路,操作简单,暴露充分;少于3个月的陈旧性病例仍适应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