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入选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因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证实需行PCI术且手术成功的患者126例。术后随访12个月,失访5例,完成随访121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19例,年龄28~50岁。设计服药依从性评价标准,对所有患者PCI术后的服药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随访患者PCI术后有无再发胸痛、胸闷等症状;有无再次急性冠脉事件发生;随访期间是否再次进行血运重建。结果 121例患者PCI术后12个月内服药依从性结果为:≥15分为93例(76.9%);15分为28例(23.1%)。随访期间服药依从性好的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较服药依从性差的患者低(5.4%vs.5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部分中青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服药依从性较好,预后较好,但部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仍较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CI术89例,术后均对患者随访6~12个月。嘱患者术后1年来院复诊,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依据是否在支架内发生再狭窄,将患者分为A组(狭窄组)和B组(未狭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植入支架直径,结合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和生活习惯差异,探讨引发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成功行PCI术患者89例,平均年龄(69.6±7.8)岁。术后1年复诊86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组情况为:A组52例,B组34例。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但在吸烟、运动与否,既往糖尿病史,植入支架直径、生化指标(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胆红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可能影响PCI术后再狭窄的因素中,吸烟,既往糖尿病史和高的脂蛋白a、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危险因素,运动、植入支架直径及血清总胆红素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临床需对高危患者加强生化指标监测和饮食控制和降脂药物治疗,并在行PCI术时根据患者个体病情选择合理的支架,则有望预防和减少PCI术后的再狭窄。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69岁。因“反复胸痛半年,再发加重5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吸烟史、脑栓塞病史。人院查体:血压150/100mmHg,两肺呼吸音清,末闻及干湿性哕音,心脏叩诊不大,心率80次/分,心脏各瓣膜区末闻及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末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不肿,神经体征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miR-92a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36例冠心病患者(观察组)按病情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9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9例),均行PCI,另选3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术前及术后1、5 d miR-92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iR-92a表达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术后miR-92a表达均降低(P均<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miR-92a表达随病情程度加重而升高,PCI可降低冠心病患者miR-92a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结局回溯性教育预防冠心病(CHD)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86例行PCI术的CHD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43例)行常规护理与结局回溯性教育,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左室射血分数、健康行为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负面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局回溯性教育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心理状态及健康行为,减少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模式的应用,并检验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3月106例行PCI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及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模式,比较出院6个月、12个月冠心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效果及再住院率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压(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有氧活动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心电图(ECG)及再住院率与对照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BP、LDL-C、BMI、ECG、有氧活动达标率及再住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综合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控制了PCI术后的危险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的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9.
赖晓玲 《糖尿病新世界》2020,(6):136-137,148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PCI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心血管科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2例择期行PCI术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围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以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5 d,两组患者的FPG、2 hPG及HbAlc均较入院时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的FPG、2 hPG及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有助于控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改善PCI术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老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长期双联抗血小板的服药依从性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方法筛选进行PCI手术的老年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A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B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阿司匹林;C组(n=100)患者术后服用氯吡格雷。患者出院后的服药情况通过随访得到,随访时间为术后12个月。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服药是否按照医嘱,若未按照医嘱,其停药时间和停药原因以及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患者的消化道情况通过胃镜进行观察。结果 A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25例,一般17例,差58例;B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44例,一般40例,差16例;C组受试者中依从性好36例,一般50例,差14例。A组患者的服药依存性较差(P<0.05)。此外,A组9例,B组4例,C组3例。A组患者的消化道出血比例较B、C组高(P<0.05)。老年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与患者年龄,付费方式呈负相关,与患者文化程度呈正相关,与患者性别没有相关性。结论老年PCI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越差,影响因素较多,应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16年1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成功行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患者1342例,依据复查造影结果分为ISR组(89例)和非ISR组(1253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病史资料、血液生物化学指标、心脏超声指标、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情况、服药情况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关系。结果入选患者ISR发生率为6.6%。ISR组糖尿病患病率、术后吸烟率、停用阿司匹林、1年内停用氯吡格雷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服用大剂量他汀患者比例低于非ISR组(P0.05)。ISR组复杂病变、串联支架数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植入支架长度较非ISR组长(28.43±6.58 mm比26.27±7.08 mm,P=0.001);ISR组植入支架直径(2.92±0.41 mm比3.04±0.43 mm,P=0.003)、术后最小管腔内径(MLD)(2.44±0.34 mm比2.57±0.35 mm,P0.001)较非ISR组偏小;ISR组术后直径狭窄率高于非ISR组(8.46%比7.60%,P=0.018);ISR组早期获得低于非ISR组(1.77±0.43 mm比1.87±0.43 mm,P=0.0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术后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长度、支架直径、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随访至8个月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随访至1年发现,ISR组复发心绞痛、TLR、心肌梗死(MI)、复合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5)。ISR组支架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ISR组(P0.001)。结论糖尿病、吸烟、停用阿司匹林、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串联支架、术后MLD、术后直径狭窄率是PCI术后ISR的危险因素,PCI术后ISR可能增加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 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80例,入院后给予心衰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上述患者均经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动态血压的变化特点与趋势,探讨PCI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住院并行完全性血运重建的126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CI术后1周与术前相比,动态血压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24 h SBP(125.3±9.27)mm Hg比(139.44±8.61)mm Hg,24 h DBP(78.76±8.54)mm Hg比(86.91±7.74)mm Hg,dSBP(127.1±9.06)mm Hg比(141.94±9.49)mm Hg,dDBP(80.43±8.3)mm Hg比(88.74±7.72)mm Hg,nSBP(115.5±9.41)mm Hg比(135±9.08)mm Hg,nDBP(72.44±7.12)mm Hg比(83.32±7.65)mm Hg,24 h SBPV(12.36±2.56)比(16.29±2.27),24 h DBPV(10.27±2.04)比(13.85±1.06),dSBPV(12.12±2.43)比(16.51±2.32),dDBPV(9.6±2.2)比(12.39±1.3),nSBPV(9.52±3.91)比(13.15±2.21),nDBPV(8.26±2.7)比(10.40±1.42),SBP(9.15±3.64)%比(4.78±4.27)%,DBP(9.82±3.81)%比(6.01±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I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动态血压参数指标,使术后血压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以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77例冠心病患者及78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的血清CRP水平,并比较77例冠心病患者PCI术前后的血清CRP水平变化。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另外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术前。结论CRP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PCI能导致冠心病患者的内皮损伤,加重炎症反应,从而引起管腔再狭窄,因此PCI术后应加强抗炎治疗。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老年冠心病患者不断增加.既往冠心病以内科药物治疗或外科搭桥手术为主要治疗方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快速发展,使老年冠心病的治疗得到了极大的改进[1].临床研究已证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患者PCI后其远期预后优于单纯的内科药物治疗.但是,决定老年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介入治疗风险相对较大.我们从2003年开展了心脏介入治疗技术,通过对年龄≥70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造影影像、PCI结果的观察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发现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了解老年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的现状,制订相应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策略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初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北京电力医院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CAG)的患者122例,所有患者初次行CAG检查时被确诊为冠心病,在此期间完成第2次CAG检查。根据两次CAG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冠脉病变进展组和无进展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时的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血脂水平和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两次冠脉造影检查平均间隔时间为(33.4±19.5)个月。第2次冠脉造影检查时71例(58.2%)患者有冠脉病变进展,51例(41.8%)患者无冠脉病变进展。与无进展组患者相比,进展组患者基线吸烟者比例更高(59.2%vs.39.2%,P=0.03),基线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低(0.97±0.25 mmoL/L vs.1.18±0.25 mmoL/L,P=0.029),基线冠脉造影三支病变者更多(38.0%vs.15.7%,P=0.007),更多患者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88.7%vs.70.6%,P=0.011)。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DL-C水平(OR=0.167,95%CI:0.033~0.854,P=0.032),基线冠脉造影检查时接受PCI治疗(OR=3.281,95%CI:1.268~8.491,P=0.014),基线时冠脉三支病变(OR=4.289,95%CI:1.447~12.712,P=0.009)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OR=1.029,95%CI:1.007~1.052,P=0.01)是冠脉病变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HDL-C水平、基线冠脉造影时接受PCI治疗、三支病变和两次冠脉造影检查间隔时间是冠心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0年11月~2012年6月在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住院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的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244例,记录和分析介入相关资料、住院期间和出院后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全因死亡、心绞痛发作、再发心梗、靶血管重建、出血事件)等.结果 244例老年患者中,共有237例实施了桡动脉路径介入治疗.介入成功率为99.2%,介入相关并发症4例(1.6%),3例为血肿并发症,1例为桡动脉闭塞;住院期间共发生主要临床事件4例(1.6%),2例死亡,2例消化道大出血;随访6个月主要临床事件发生率增加,共发生26例(9.8%),其中死亡1例,心绞痛23例,心肌梗死1例,消化道大出血2例.结论 75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长期综合健康干预能否有效控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改善冠心病PCI患者的预后. 方法:入选成功实施PCI手术的患者572例,获得知情同意后,将患者分为强化随访组(n=272)和常规随访组(n=270).强化组接受定期随访、定期检测、系列健康讲座等,普通随访组采用普通门诊随访模式.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基线水平,随访18个月后两组服药依从性、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达标率、心脏事件(包括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有无差别. 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冠心病危险因素基线水平相似,强化随访组18个月后的服药率优于常规随访组,血压(82.5%对73.3%,P=0.03)、血糖(55.6%对34.5%,P=0.04)、血脂(87.5%对65.2%,P=().043)的控制达标率较高,心脏事件(4%对8.1%,P=0.046)减少. 结论:医院与社区相结合的综合健康干预有效可行,可以改善冠心病PCI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年龄组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冠心病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加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内科接受PCI治疗的1428例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不同年龄组血压、血脂、血糖及吸烟等传统危险因素的合并及控制情况进行比较,并对住院期间的药物治疗情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60岁以下的青、中年患者占47.7%;在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女性在青、中年年龄组中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前期及老年组。2.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的比例均较低,而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3.青年(45岁以下)、中年(45~59岁)、老年前期(60~74岁)和老年(75~89岁)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而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患者比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4.各年龄组患者入院时血压、血糖及血清胆固醇的控制状况均较差。结论:目前住院接受PCI治疗的患者中,青、中年患者占了近50%,并且大部分患者血压、血糖和血清胆固醇均在正常范围,因此,在冠心病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除了控制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还应研究和预防其它心血管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PCI)术后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1)比值及相关血脂指标的变化,及其对术后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 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行PCI的老年患者117例,根据服用降脂药物的种类分为阿托伐他汀组(71例)、辛伐他汀组(46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6、12个月的总胆固醇(TC)、LDL-C、HDL-C水平及ApoB/ApoA1、TC/HDL比值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12个月内发生心脏事件(再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再次血管重建术、死亡)的相关性。组间不同时点的比较以及趋势性和交互作用均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预后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 结果出院后1个月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3%(5/117),出院后1~6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0%(7/117),出院后6~12个月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0%(14/117)。两组患者LDL-C、HDL-C、TC水平及ApoB/ApoA1比值、TC/HDL-C比值的变化均为线性趋势(F=53.878、134、10.364、52.852、64.523,P<0.05或0.01),而且随访期间两组患者LDL-C、HDL-C、TC水平均处于正常范围。术后1个月,各项血脂指标对于判断PCI术后预后的意义不大,但ApoB/ApoA1比值较其他血脂指标对术后预后判断价值更大(AUC=0.43,最接近0.05);术后6、12个月ApoB/ApoA1比值较其他血脂指标对术后预后判断价值也更大(AUC=0.709、0.010,均P<0.05)。 结论PCI术后ApoB /ApoA1比值与心脏事件的发生相关,相对于其他血脂指标预测价值更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预测性越来越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