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佳 《儿童与健康》2014,(12):11-12
幼儿园开展的建构游戏,其活动性、操作性、参与性非常强,能很好满足幼儿积极活动的要求,幼儿常常会沉浸在建构游戏中,这对于实现寓教于乐的教育是十分有利的。大班幼儿对建构游戏越来越感兴趣,这种游戏也是大班的一个主要的区角游戏由幼儿自主选择进行。如何让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提高建构水平,这对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而怎样指导和评价幼儿的建构行为,是大班教师要进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王敏 《儿童与健康》2022,(11):44-45
<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使得儿童获得了关于社会更加广阔的认知。同伴之间的合作,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而作为合作行为发生较多的建构游戏,大多数幼儿缺乏和周围同伴进行合作的想法与意识。因此,在建构游戏中促进幼儿合作行为的发展是目前幼儿教育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设计意图: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班级建构区,在观察幼儿建构游戏的过程中,我发现个体差异较明显,特别是对架空、穿插等建构技能的掌握.在幼儿充分自主、持续探索的基础上,我借助建构"立交桥"帮助幼儿提升建构经验,激发更多幼儿参与到建构活动中,让幼儿感受不同立交桥的搭建、体会立交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真正了解立交桥的含义和特征.  相似文献   

4.
林佳 《家庭育儿》2020,(3):0173-0173
对幼儿来讲他们对游戏有天然的热爱,家长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可以对幼儿的渴望、需求等予以把握,探寻出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接下来的家庭游戏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展,科学引导幼儿,最终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家庭游戏中,家长不仅要充分认识到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重要性,还应该有一定的技能和方法进行观察,不断实现自身观察水平的提升,实现更好的指导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视"是指用手机等拍摄几十秒到五分钟幼儿游戏的视频,并对图像、文字、声音等进行简单处理."微视导研"是一种新型的观察评价策略,教师通过观看"微视"来观察评价游戏典型案例.教师以"微视"为手段,以角色游戏主题为核心,将游戏中呈现出的问题、困惑和典型行为通过"微视"进行记录、研讨,揭示理论和实践的内在联系,并通过有机整合来实现教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功能,是助推教师游戏观察评价能力提升、助力幼儿游戏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园实施"走班制"区域游戏活动以来,在开放的幼儿园室内外公共区域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计划、自由选择、混龄合作,打破了班级之间的壁垒、幼儿不同年龄之间的界限,给予幼儿更多的自主时间和空间,提供不同年龄段幼儿共同游戏的机会,创设一个自由结伴、鼓励探索、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幼儿园开展"走班制"区域游戏的组织形式是开放的,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是不同的,形成的游戏小团体成员也是流通、变换的。因此,幼儿挑选游戏区域、选择材料和玩伴、商定游戏规则……有很多不确定性,这对教师个别化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营造良性的自主游戏环境,提高"走班制"区域游戏的价值,提升幼儿交往策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我们进行了系列研究。  相似文献   

7.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建构游戏是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让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  相似文献   

8.
<正>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不同的游戏情景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想象力的发展,而且能促进幼儿身心全方位发展。但在开展角色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幼儿游戏经验不足,常常出现游戏持续时间不长、游戏主题不明确、游戏发展不顺畅等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通过专题研究来提升对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的活动方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是幼儿最为喜欢、最能够接受的一种方式。那么,在游戏活动中教师应如何关注幼儿,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与幼儿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呢?  相似文献   

10.
张萌 《儿童与健康》2022,(11):20-21
<正>物品假装是幼儿在游戏中最早获得的技能之一,它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很大的灵活性,也正是这样的假装为幼儿的童年施上“魔法”,变得异常动人。而依托开放、自助这样的游戏形式,关注幼儿驾驭材料的能力是我观察的着眼点;如何引发幼儿使用游戏材料建构、替代以实现自己的游戏想法,是我参与幼儿游戏策略的着力点。为此,我做了很多观察记录,并运用各种策略跟进幼儿游戏。  相似文献   

11.
儿童对于游戏的喜爱是出于天性的,游戏在赋予儿童娱乐性的同时,对儿童的创造力等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建构游戏具有创造性、操作性、是一种造型艺术.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主要特点,在这种游戏中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可以得到很好的提高.科学合理地利用建构游戏对幼儿创造能力的积极影响,对幼儿进行创造教育,提供适合创造力开发的环境,内容、途径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包括发现问题和规律的能力、流畅性和敏捷性、独特性、联合和组合能力、完成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自觉地运用评价手段,了解教育活动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调整、改进工作,提高教育质量。”评价往往具有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质量,保持幼儿良好学习状态的作用。在开展《表演游戏中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指导策略》的课题实践研究中,我们在幼儿表演游戏的过程中巧用多元评价方式,充分发挥评价增强幼儿合作欲望、激活合作技能、传递合作经验等方面的作用,有效地促进了孩子的合作。  相似文献   

13.
在线交流     
《儿童与健康》2013,(1):60-62
在组织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和经验,我们都知道细致观察、善于捕捉、及时提供、关注反馈、共同分享、学会关注对游戏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如何把握好尺度,在动态的游戏中教师始终能站在合理的角度,对幼儿进行适时的恰如其分的指导帮助,既能使幼儿在游戏中的水平得到发展又能使孩子在自主的游戏中获得身心最大化的愉悦和满足是我们在实践中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是经常遇到的难题。不得不承认,在实践中我们经常身处一对对的矛盾中:什么时候应当介入指导?是介入还是继续观察待其发展?什么时候提供物质的支持?物质的支持会促进幼儿的发展还是会制约孩子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的游戏,幼儿将自己的生活在游戏中情景再现,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合作交往。平时观摩农村幼儿园的"娃娃家"角色游戏,发现游戏中存在诸多问题,那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娃娃家成为孩子爱玩、会玩、玩得好的角色游戏呢?※小班"娃娃家"游戏存在的问题1.场地安排不合理部分农村幼儿园的老师不会科学合理安排区域游戏,孩子的游戏容易受到干扰和限制。例如:在一次娃娃家游戏观摩中,我发现一个小班的娃娃家和建构区靠得很近,区域之间互相影响,当建构区的积木散落时,"爸爸""妈妈"出门去买菜时就会很不方便,踩、踢积木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有时两个区域的孩子还会因为互相打扰而产生争吵。  相似文献   

15.
建构游戏是创造性游戏的一种,它通过幼儿的意愿构思,动手创造,建构物体等一系列活动,丰富而生动的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运动、建筑物以及各类物品,从而促进幼儿发展感知觉,发散创造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但由于幼儿年龄特点、认知结构水平和思维特点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游戏教育形式对幼儿身心发展具有重要性意义.游戏教育不仅可以满足幼儿身体机能的发育需求,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幼儿在智力等方面的全面性发展.在幼儿游戏活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也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幼儿在游戏活动期间地安全防范性工作.另外,幼儿园学校应该大力倡导老师以游戏教育为教学指南,要求老师要把游戏积极贯穿于幼儿教学课程中去,让幼儿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享受学习并乐于学习,进而有效性促进幼儿身心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教师应该具备"支持儿童游戏"的专业能力,不应只是做一名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和"记录者",更应是一名幼儿游戏的"好伙伴",是一名游戏的"支持者"和"推动者"。基于对幼儿游戏欢愉性、自主性、假装性和有序性等基本特征的认识,教师要努力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积极尝试在游戏中以欢愉性增进吸引力。  相似文献   

18.
木工坊是幼儿园通过创设木质环境、提供木工创意空间,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木工课程,幼儿亲身实践体验的场所。参与木工活动不仅能促进幼儿手眼协调能力,提高小手精细动作,培养其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及科学探究意识,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专注力、耐力、合作意识等学习品质的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珍视幼儿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尊重个体差异,鼓励支持幼儿通过亲近自然、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学习探索,促进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幼儿园木工活动则是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体验环境,让幼儿对木工艺术、材料及作品产生兴趣,同时利用大自然中的自然物如木块、木屑、树皮、树枝等进行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使幼儿在身体、知识、技能、精神、创造性、思维方式等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发展,进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9.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下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共同进行的.要珍惜游戏与生活的特殊性和价值."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以实现游戏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教师应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并发现有益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游戏的吸引力,将知识、技能及道德素养还原成为游戏的经验,让幼儿充分感受世界的趣味.教师要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来制定和实施课程,课程所要展开的整个过程就是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幼儿与游戏是息息相关的.值得重视的是幼儿游戏务必以遵循幼儿的身心规律为前提.老师是幼儿游戏的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在幼儿游戏教育教学体系中支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作为幼儿教师应当充当一个积极角色,进而积极、正确、全面、高效地指引幼儿参与到游戏中.并从游戏当中获得启迪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