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年龄、肌酐和射血分数(ACEF)评分对于患者术后1年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6月-2018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PCI术的STEMI患者754例,根据患者1年内是否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病例组185例及对照组569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ACEF评分,根据三分位数将患者分成低危组(ACEF评分≤1.09,258例)、中危组(1.091.46,248例),比较3组患者1年内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ACEF评分是STEMI患者1年内M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其他指标相比,其预测价值更高(AUC=0.784,95%CI:0.748~0.820,P=0.000)。高危组患者平均年龄更大,发生心房颤动、心力衰竭、室性心动过速以及心室颤动的比例更高(均P<0.05)。ACEF评分越高,术后1年内发生MACE的风险越高(log-rank P=0.000),发生时间越早。结论:ACEF...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年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STEMI)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影响.方法:收集急性STEMI患者245例,根据年龄分为5组:≤50岁组(49例)、51~60岁组(70例)、61~70岁组(62例)、71~ 79岁组(50例)、≥80岁组(14例);对临床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史、超急性期及急性期ST段抬高导联数、入院时及入院12~72 h肌钙蛋白、Killip分级、LVEF、是否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住院期间死亡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VEF与年龄(P<0 05)和肌钙蛋白(P<0.05)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长,LVEF降低;随着肌钙蛋白的增加,LVEF降低.在≤50岁组LVEF显著高于其余各年龄组(均P< 0.05),而≥80岁组LVEF则显著低于其余各组(均P<0.05).≥80岁组KilliP分级≥Ⅱ级者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均P<0.05).≥80岁组患者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显著高于≤50岁组、51~60岁组、61~ 70岁组(均P<0.05).结论:年龄可作为影响急性STEMI患者心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营养状态与近期及远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8月至2020年3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731例NSTEMI患者。营养状况评估采用:老年营养风险指数(geriatric nutritionalrisk index, GNRI)、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is nutritional index, PNI)、控制营养状态评分(controlling nutritional status, CONUT)、尼泊尔评分(naples prognostic score, NPS)。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不同营养指标与近期MACE发生的相关性;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营养指标与远期MACE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不同营养评分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差异。结果:731例NSTEMI患...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YNTAX积分和Gensini评分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连续入选2008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因STEMI收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并存活出院的患者共178例,计算SYNTAX积分和Gensini评分,按三分类法将患者分为3组:SYNTAX积分低分组SSlow〈10分(49例)、中分组10分≤SSmid〈18分(69例)、高分组SShigh≥18分(60例);Gensini评分低分组GSlow〈41分(59例)、中分组41分≤GSmid〈64分(65例)、高分组GShigh≥64分(54例)。随访其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次因心脏病住院的发生率,平均随访(4.7±0.5)年。结果 SYNTAX积分低分、中分及高分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是18.4%、21.7%和45.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4)。Gensini评分低分、中分及高分组的MACE发生率分别是20.3%、33.8%和33.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6)。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YNTAX积分是术后5年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P=0.037),以高分组为参照,中分组发生MACE的风险显著降低(HR 0.42,95%CI 0.21~0.84,P=0.015);而Gensini评分对远期预后无预测价值。结论 SYNTAX积分是STEMI患者远期发生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而Gensini评分对STEMI患者远期MACE发生率无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肌酐水平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接受急诊PCI治疗的495例STEMI患者,根据入院即刻肌酐水平分为肌酐正常组409例和肌酐升高组86例,随诊1 a,比较两组患者院内和1 a时的病死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需要血运重建的心绞痛)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肌酐升高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年龄大,高血压患者发病率及既往心肌梗死发病率高,心功能差,院内病死率和随访1 a时病死率、MACE发生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入院肌酐水平与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1 a病死率密切相关(RR=1.41,95%CI:1.24-2.69,P=0.02)。结论STEMI接受急诊PCI治疗患者入院时的肌酐水平对预测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降支心肌梗死组(罪犯血管为前降支或左主干)与非前降支心肌梗死组(罪犯血管为回旋支或右冠状动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急诊PCI的1 246例STEMI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史、实验室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PCI术后3天内所测得的LVEF。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前降支心肌梗死(MI)组和非前降支MI组,将前降支MI组、非前降支MI组分别分为LVEF低(LVEF<50%)、LVEF正常(LVEF≥50%)两个亚组。对前降支MI组、非前降支MI组进行危险因素及短期临床预后分析。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前降支MI组中年龄(OR=1.024)、胸痛时间(OR=1.122)、肌钙蛋白峰值(OR=1.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048)、有心肌梗死病史(OR=2.404)、病变在近端(OR=1.564)、术中需要主动脉球囊反搏(OR=3.638)是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LVEF低的危险因素。而在非前降支MI组中,入院心率(OR=1.017)、肌钙蛋白峰值(OR=1.004)、尿酸(OR=1.003)、高敏C反应蛋白(OR=1.101)、病变支数(OR=1.786)、有心肌梗死病史(OR=3.025)、术前TIMI血流0/1(OR=3.237)是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LVEF低的危险因素。在前降支MI组中,LVEF低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高于LVEF正常的患者。而在非前降支MI组中,LVEF低的患者住院期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死亡率明显高于LVEF正常的患者。结论 前降支MI患者PCI术后LVEF低的危险因素与非前降支MI患者PCI术后LVEF低的危险因素存在显著的不同。LVEF低的患者接受PCI治疗后短期临床预后更差,院内MACCE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50例,对患者随访1年,根据患者是否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将患者分为不良心血管事件组(n=43)和对照组(n=107)。行冠脉CT血管成像,测量斑块负荷参数,分析两组斑块负荷参数差异,同时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斑块数、非钙化斑块体积、钙化斑块体积、总斑块体积、非钙化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总斑块负荷、血管狭窄程度、重建指数增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斑块负荷较大,可以作为再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清生物标志物联合超声心动图预测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1年2月在新乡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226例,将入院后1周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HFpEF)设为HFpEF组(64例)、未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设为对照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生物学标志物[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致瘤性的可溶性抑制2(sST2)、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及其组织抑制剂(TIMPs)]和超声心动图检测指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HFpEF的危险因素,评估血清生物标志物联合超声心动图指标对HFpEF的预测价值。结果 HFpEF组年龄、BMI、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病史、房颤病史、外周动脉疾病、慢性肾病和高胆固醇血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FpEF组NT-proBNP、sST2、Galectin-3和TIMP-1水平高于对照组[103.2(85.7,136.8)ng/L比65.7(42.9,89.6)ng/L;42.1(29.4,54.1)ng/ml比25.6(18.4,39.5)ng/ml;13.2(9.7,15.0)ng/ml比9.4(6.2,12.1)ng/ml,P<0.05],MMP-2和MMP-3水平低于对照组[241.7(206.4,274.5)ng/ml比301.2(247.1,332.5)ng/ml;875.8(582.1,1295.2)ng/ml比854.1(552.3,1120.5)ng/ml,P<0.05]。HFpEF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每搏输出量低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高于对照组(P<0.05)。NTproBNP、sST2、Galectin-3、TIMP-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为影响HFpEF的危险因素(P<0.05)。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指标联合预测HFpEF的临床价值高于血清学指标联合、血清学指标联合左心室舒张末期体积、血清学指标联合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和血清学指标联合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Z=8.521、6.325、6.142、5.362,P<0.001)。结论血清学指标联合超声心动图指标预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酸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1年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住院的STEMI患者273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乳酸水平三分位数将患者分为3个组:Q1组(乳酸≤1.60 mmol/L,n=91),Q2组(1.60 mmol/L<乳酸≤2.00 mmol/L,n=91)和Q3组(乳酸>2.00 mmol/L,n=91)。随访1年,记录STEMI患者PCI后MACCE发生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三组MACCE发生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探讨STEMI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MACCE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乳酸对STEMI患者PCI后1年内发生MACCE的预测价值。结果 Q2组有糖尿病史者占比、血小板计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L-C、LDL-C高于Q1组,Q3组体质指数、SBP、DBP、有高血压史者占比、有糖尿病史者占比、总胆固醇、三酰甘油、HD...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修正休克指数(MSI)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并接受直接PCI的急性STEMI患者113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STEMI患者PCI后是否发生院内MACE将其分为...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后血清表皮调节素(epiregulin,EREG)水平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取2017年6月—2018年4月接受救治的182例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STEMI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和预后不良组(n=25)。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并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预后不良组血清EREG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血清EREG评估STEMI患者1年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 931、100. 00%和84. 71%。EREG高水平组平均生存时间低于EREG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EREG与STEMI患者预后关系密切。结论 STEMI患者血清EREG水平与预后关系密切,血清EREG水平较高提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在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是否有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3例行PCI术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全部临床病例资料。记录住院期间所有研究对象MACE发生情况,根据检测的RDW绘制成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RDW对行PCI术治疗的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并选取最佳截点,分为高RDW组和低RDW组。比较两组间临床一般资料、实验室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超声心动图结果及MACE发生情况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STEMI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风险的优势比。结果 ROC曲线显示,RDW预测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 634(95%CI:0. 543~0. 725,P0. 05),当RDW最佳截点取13. 35%时,其诊断效率最高,灵敏度为52. 5%,特异度为68%,高RDW组(RDW≥13. 35%)发生MACE的比例显著高于低RDW组(RDW13. 35%)(24. 42%比12. 10%,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RDW水平与STEMI患者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MACE相关(OR=3. 007,95%CI:1. 275~7. 093,P0. 05)。结论 RDW可能为急性STEMI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间MACE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年龄、肌酐清除率、射血分数(mACEF)评分对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早发冠心病(PCAD)病人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住院并行PCI治疗的1 260例PCAD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mACEF评分分为两组,并随访观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行PCI治疗的PCAD病人心血管事件以小心血管事件为主。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ACEF评分对PCI术后PCAD病人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敏感度为68.5%,特异度为80.7%,最佳截断值为0.96分。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mACEF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低mACEF组。随着mACEF评分的升高,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降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表明,mACEF评分是行PCI治疗的PCAD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PCAD病人PCI后mACEF评分升高与预后较差有关,且mACEF评分是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cute 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的临床特征和1年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3月,北京航天总医院诊断的2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NSTEMI患者114例、STEMI患者1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1年预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定义为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死亡。结果:STEMI与NSETMI患者基线资料对比,年龄(62.7±14.5)vs.(66.3±11.5)岁,高血压(56.5%vs. 65.8%),高脂血症(71%vs. 84.2%),肾功能不全(3.2%vs. 13.2%),心肌梗死病史(2.4%vs. 9.6%)...  相似文献   

16.
陈诤  张新林  吴韩  谢峻  戴庆  魏钟海 《心脏杂志》2018,30(4):434-438
目的 比较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研究(Global Registry for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及心肌梗死溶栓治疗评分系统(The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280例因STEMI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GRACE及TIMI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中、高危组。随访患者发病后12个月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通过计算两种评分系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面积评估其预测价值,并比较两者预测价值的能力。结果 不论是GRACE评分还是TIMI评分,危险分层越高,患者术后12个月MACE发生率越高(P<0.01),而且TIMI评分的高危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GRACE评分的高危组患者(P<0.05)。TIMI评分和GRACE评分ROC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GRACE预测MACE的灵敏度为87%,特异度为58%,正确指数(Youden index)为0.45;TIMI 灵敏度为54%,特异度为90%,正确指数为0.44,GRACE评分预测STEMI预后的灵敏度显著高于TIMI评分(87% vs. 54%,P<0.01),而其特异度显著低于TIMI评分(58% vs. 90%,P<0.01),两组正确指数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0.45 vs. 0.44)。结论 两种评分体系总体预测能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GRACE评分灵敏度高,而TIMI评分特异度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循环内脂素(visfatin)水平高低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全因死亡发生具有相关性。据此推测,较高的内脂素可能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有关,并增加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STEMI患者心房颤动(AF)的发生率。方法 604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患者纳入研究。使用ELISA法测量术前血浆内脂素浓度。随访1年,记录术后AF及MACE发生率,并分析血浆内脂素水平与MACE、新发AF之间的关系。结果在604例患者中,新发AF 42例(6.95%)。与术后无AF患者相比,新发AF患者1年MACE发生率升高(45.24%比19.57%,P0.05)。此外,与血浆低水平内脂素(≤14.5μg/L)患者相比,血浆高水平内脂素(14.5μg/L)患者拥有更高的MACE发生率(31.02%比9.56%,P0.001)和新发AF率(10.24%比2.94%,P0.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浆内脂素水平为PPCI术后1年新发AF的独立预测因素(HR 1.51,95%CI 1.03~2.23,P=0.021)。结论在行PPCI的STEMI患者中,血浆内脂素水平高低与MACE的发生有关,并且与新发AF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确诊为STEMI且急诊行PCI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1年,根据其是否发生MACE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同时分析MPO与MACE发...  相似文献   

19.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21,37(9):824-829
目的:本研究针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恢复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射血分数中间值(mrEF)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并探索LVEF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确诊为急性STEMI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患者,并将术后3 d内首个超声心动图测得的LVEF在40%~49%的患者纳入研究。随访PCI术后3个月时的LVEF,依据基线至3个月时LVEF是否恢复至50%分为恢复组(79例)和未恢复组(28例)。通过住院电子病历系统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和门诊随访患者的长期预后,包括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住院、血运重建和脑卒中事件,随访时间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结果:生存分析显示,包含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因心力衰竭住院、血运重建和脑卒中的复合终点累积事件发生率在未恢复组显著高于恢复组(P=0.002),LVEF恢复是复合终点的独立预测因子(HR2.55,95%CI1.03~6.29,P=0.043)。Logistic回归显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峰值、基线LVEF、总缺血时间是STEMI伴mrEF患者LVEF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STEMI伴mrEF患者的LVEF恢复可显著降低不良预后的发生风险。CK-MB峰值、NT-proBNP峰值、基线LVEF和总缺血时间是LVEF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体温升高对其近期预后的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患者住院期间所测体温的峰值分为两组:体温37.5℃(体温升高组)和体温≤37.5℃(对照组)。比较两组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再血管化重建)。结果体温升高组占总人数37.6%(106/282)。白细胞计数、高敏C反应蛋白及肌钙蛋白I水平体温升高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既往心肌梗死发生频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体温升高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主要心脏不良事件体温升高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温升高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预后的不良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