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自从Henry和Bentley于1981年首次报道硝苯吡啶(Nifedipine)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以来,人们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采用各种不同的钙拮抗剂(CAs)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大量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证实,CAs的确能减小甚至完全消退AS病变,但其确切的机理目前尚处在深入探讨之中.为此,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CAs抗AS研究进展的概况.钙在AS形成中的作用AS是一个缓慢的病理过程,其基本特征是脂质、蛋白多糖、纤维组织间质、钙以及血液中的有形成份在动脉局部积累.以损伤反应为代表的现代学说认为AS形成的始动机制是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触发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内皮屏障功能丧失,血小板、血细胞粘着、聚集以及释放多种因子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从中膜迁移至内膜并增殖,脂质及钙在动脉壁上沉积等.虽然钙在上述病理过程中的详细作用尚不十分清楚,但是普遍认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动脉粥样硬化(AS)程度受试者的血浆内脏脂肪素(Visfatin)水平并评估内皮功能状态,探讨血浆Visfatin在AS发生发展及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中的意义.方法:62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和颈总动脉、肱动脉超声检测的患者,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和测定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评价AS严重程度后分为对照组、早期AS组、严重AS组.采用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FMD)评估各组血管内皮功能.同时检测各组血浆Visfatin水平,并将其与颈总动脉IMT、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及肱动脉FM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AS组血浆Visfatin水平显著升高,且严重AS组高于早期AS组(P<0 01);②血浆Visfatin水平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 475;P<0 01);③血浆Visfatin水平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 359;P<0 01); ④血浆Visfatin水平与肱动脉FMD呈负相关(r=-0 488;P<0 01).结论:血浆Visfatin水平与AS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AS患者血浆Visfatin水平的高低能初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状况和AS的严重程度,提示血浆Visfatin水平可能是一个新的心血管疾病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进入21世纪以来,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位杀手。AS是以进行性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累及全身大、中型弹性和肌性动脉的慢性疾病。病理学研究证明,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和下肢动脉是AS的易患部位。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机体各组织的抗原递呈细胞。最近人们发现 ,树突状细胞也存在于动脉壁中 ,并且在动脉粥样硬化 (atherosclerosis ,AS)斑块中聚集增多 ;它们与T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之间存在直接的接触联系 ,并表达共刺激分子CD4 0和热休克蛋白 (heatshockprotein ,HSP)等。提示树突状细胞在A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就血管壁中的树突状细胞及其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并对其在治疗AS方面的前景作一展望。  一、正常动脉壁内存在树突状细胞   1995年 ,Bobryshev和Lord〔1〕 在没有A…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以富含脂肪的斑块聚积在大动脉壁为特征的疾病,其病变起始于动脉内膜中层的退变,先后有脂质和复合糖类聚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沉着。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及局部血栓形成是AS的继发病变。AS可累及全身动脉如: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等。AS斑块形成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症(AS)是老年人的常见病.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AS与某些维生素关系密切,已有报道,烟酸(维生素B_6)、维生素B_6、C、D、E与AS及冠心病有关,其中以烟酸的研究较深入。维生素B_6(B_6)及维生素C(VC)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特别在对AS及冠心病的防治上仍存在分歧,但临床应用愈来愈普遍,且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有必要综述一下以往这方面的资料,以便进一步研究其防治AS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根据。 B_6在AS中的作用一、B_6对血脂影响的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早在四十年代就有实验报告B_6缺乏的猴冠状动脉、肾  相似文献   

7.
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感染及自身免疫损伤等因素常常引起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AS)。脂质在动脉壁细胞中的大量积累是AS发生的主要步骤之一。AS常常引起心绞痛、心肌梗死、血栓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r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中的常见类型,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目前认为AS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在AS从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到斑块破裂,以致血栓形成的各个阶段,都有不少炎症因子参与。白细胞介素(IL)-6是一种具有多功能循环细胞因子,它可通过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炎症、宿主防御和组织损伤,在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ANRIL为激酶4抑制因子( INK4 )基因座中反义非编码RNA,又称CDKN2B?AS,为CHD的遗传易感基因[1].而动脉粥样硬化( AS)是造成CHD发病的主要病因,ANRIL与动脉斑块的形成和迁移、血管狭窄和闭塞等病理过程密切相关[2] ,本文旨在探讨ANRIL在AS形式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颖  张大伟  金星 《山东医药》2009,49(45):58-5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中的表达及分布特点.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31例人体股动脉粥样斑块中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结果 闭塞性动脉硬化症(ASO)患者股动脉动脉粥样斑块中表皮生长因子呈强阳性表达,且主要分布在平滑肌细胞密集的部位.而正常人动脉壁中表皮生长因子仅在中膜有微量表达.结论表皮生长因子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增高与AS及ASO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大剂量VitD3制备大鼠AS模型。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检测动脉壁细胞间ICAM-1蛋白及mRNA含量。结果AS大鼠血管壁ICAM-1蛋白及mRNA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大鼠显著增高。结论 ICAM-1在血管壁的表达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在动脉血管壁上逐渐发生的脂质沉积及斑块的形成。这些斑块一旦破裂则可导致血流减慢或血流中断。尽管AS的发病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是多数学者对炎症反应,尤其是巨噬细胞和炎症因子引起的不稳定斑块裂隙或破裂在发病中的作用予以认可。随着AS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关注过氧化物酶增殖受体γ(PPARγ)在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PPAR简介1990年Isseman等[1]在脂细胞的分化中首先发现了PPAR,它是一类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是基因转录中传递过氧化物酶体增长因子效应的一类细胞核受…  相似文献   

13.
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一个类型,是累及大中动脉内膜的常见病。常侵犯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主动脉、肠系膜动脉等。近数十年来从病理解剖、生化、免疫、遗传等多方面研究AS 的形成,从而  相似文献   

14.
蒋先文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7):4307-4308
随着年龄的增大,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率逐渐升高〔1〕。AS是一个全身动脉的慢性炎症反应过程,同时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因素〔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反映炎症过程的灵敏指标,多项研究结果表明〔3〕,血清hs-CRP参与了AS尤其是颈动AS的发病过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脉压(PP)增大,这和大动脉硬化有直接关系。研究表明〔4〕,PP值增大也是引起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  相似文献   

15.
169 例短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大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分为动脉粥样硬化(AS)组和非AS组,测定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SAA水平较对照组高,AS组高于非AS组,并与年龄、体重指数、腰臀比及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年龄、C反应蛋白及SAA是影响颈总动脉IMT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细胞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动脉壁细胞和参与AS形成的某些血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合成分泌多种细胞因子。每一种细胞因子在AS进程中的作用是相当复杂的。目前发现IL—1、IL—6和TNF有促进AS形成作用;INF—γ有抑制AS形成作用。细胞因子与AS关系的研究将为AS的防治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晚近动物实验表明,钙拮抗剂(包括异搏停)能保护动物免患动脉粥样硬化(AS),也可使AS消退。作者将从人主动脉粥样硬化病灶、黄斑或动脉粥样斑块分离的细胞进行初培养,保留其“AS”细胞的基本性质,即增殖活性增高,细胞内脂肪含量高以及细胞外基质结缔组织成分(主要是胶原)增加,以确定异搏停能否使培养的“AS”指数正常化,即能否对动脉细胞有效。研究的项目包括:观察人内皮下内膜细胞的切培养;确定培养细胞的  相似文献   

18.
刘爱学  王蕴  吴颖  于常英  梁晓慧 《山东医药》2008,48(38):113-114
动脉粥样硬化(AS)是慢性炎症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冠状动脉、脑动脉和外周动脉等血管床.现将慢性炎症因子和免疫功能异常与AS发生、发展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核因子-κB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动脉粥样硬化 (AS)及其并发症是人群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AS被认为是一种动脉慢性炎症的病理过程。核因子 κB(NF κB)在其中起主要作用。1 动脉粥样硬化与炎症AS是一个以炎症反应和纤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过程。在AS的血管组织中发现大量巨噬细胞和T淋巴细胞聚集 ,这些细胞释放白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导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泡沫细胞形成 ,导致AS斑块的形成。炎症在斑块破裂中起重要作用。大约 50 %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是因斑块不稳定破裂 ,继发血栓形成所致。研究发现 ,ACS病人血中巨噬细胞和T淋巴…  相似文献   

20.
郝艳香  王欣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79-2480
动脉粥样硬化(AS)与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基础.糖尿病(DM)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也是AS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M并发的AS主要表现在下肢动脉,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DM患者并发下肢AS情况,对于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