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肥胖相关基因(FTO)与叉头转录因子O1(FoxO1)蛋白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通过饲喂高能量和高脂肪的大鼠饲料制备非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然后采集大鼠的血液和肝脏组织,测定其肝脏指数和血液生化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对大鼠进行肝脏病理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FTO蛋白和FoxO1蛋白在大鼠肝脏中的表达水平.结果8周后,模型组大鼠的肝脏质量、体质量和肝脏指数3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AST、ALT、LDL、ALP、TG和TC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的HDL低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肝小叶部分产生脂肪变性、炎症,对照组大鼠则没有;模型组大鼠的FTO蛋白和FoxO1蛋白在肝脏中的表达积分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TO与FoxO1一起相互作用,可能扰乱正常的能量和脂肪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与代谢综合征(M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攀枝花第二人民医院2006年1-12月初诊为NAFLD患者158例,以1∶2比例配对一般情况相似的健康人群316名,所有参与者均随访至2013年12月,主要目标评估NAFLD组和健康人群组MS的发生情况,次要目标评估引起患者死亡的终末事件。结果 NAFLD组和健康组分别有115例(72.8%)、268例(84.8%)完成随访,NAFLD组患者腰围、体质指数(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于健康人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NAFLD组MS患病率显著高于健康组(19.1%vs 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发现BMI、TC、HOMA-IR、FBG是影响M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NAFLD组和健康组发生MS的人群与未发生MS的人群相比,均在腰围、BMI、TG、HDL-C、HOMA-IR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共有10名参与者死亡,其中意外死亡1例,恶性肿瘤5例,心血管疾病4例。结论 NAFLD患者为发生MS的高危人群,提前干预NAFLD有利于减少MS的发生及心血管相关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也随之有了非常大的改变,肥胖人群数量迅速增多,而由肥胖所带来的一系列相关并发症也明显增多,例如脂肪肝,特别是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显著升高。有相关研究显示,在肥胖患者中NAFLD的发病率约为75%,并且初步估计NAFLD人群的比例在全球范围内会高达15%~30%[1]。脂肪量与肥胖相关基因 相似文献
5.
6.
代谢综合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NAFL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测量89例NAFL患者的形体参数、血糖、血压、血脂、转氨酶等指标,以46例非脂肪肝的体检者为对照组(NC)。结果NAFL组、NC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分别为17.8%,6.5%,脂肪肝组较对照组血糖、血压、BMI、甘油三酯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差异有显著性;NAFL组与NC组相比,超重和(或)肥胖、高血糖、血脂紊乱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AFL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新卫;于晓蕾;任路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7,42(7):914-916
肝脏是脂质代谢的重要器官,肝中过量的脂质堆积诱导细胞内大量活性氧的生成,引起肝细胞内质网应激、线粒体功能紊乱及脂毒性,这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密切相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除引起肝脏病变及死亡外,还与2型糖尿病、动脉硬化性心脑肾血管疾病及肝外恶性肿瘤密切相关。近年来研究发现骨质疏松、骨密度减低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一些骨代谢相关因子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不同阶段存在异常,本文主要就骨桥蛋白、骨保护素、骨形成蛋白、骨硬化蛋白及骨膜蛋白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之间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异性的鉴别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5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血脂、尿酸、血糖、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0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4.2%、47.4%、6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7.8%、14.6%、20.5%、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临床特点及高危因素,为NAFLD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分析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0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资料,统计其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及甘油三酯结果,并分析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及甘油三酯与NAFLD发生的相关关系。结果 106例患儿中,男女发病年龄分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体重指数(BMI)及甘油三酯是NAFLD发生的高位因素(P〈0.05),而空腹胰岛素水平与NAFLD发生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 NAFLD多发生于男性患儿;NAFLD的发生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体重指数(BMI)及甘油三酯是主要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以及由其演变的脂肪性肝炎(NASH)和脂肪性肝硬化. 相似文献
12.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生化指标特点,提高临床诊断率.方法:120例研究对象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组,每组60例,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 I(ApoA I)、载脂蛋白B(ApoB)、尿酸(UA)、空腹血糖(FPG)、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ST/ALT、清蛋白(ALB)、球蛋白(GLB)、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等生化指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的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和空腹血糖(FPG)的异常率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ST/ALT(≥2)和直接胆红素(DB)的异常率则高于该组.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血糖调节受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关系。方法:对1030例肥胖者和30例非肥胖对照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耐量(GT)、餐后2h血糖(OGTT2hBG)和ALT、AST、TG检测和肝B超检查,并进行统计对照分析。结果:30-50岁男性是肥胖的易感人群,12-16岁儿童也不容忽视,占3.11%。根据FBG、GT测定值肥胖可分为:①单纯肥胖206例FBG〈6.1mmol/L,OGTT2hBG〈7.8mmol/L。②肥胖并糖调节受损(IGR)640例,占62.14%。FBG6.1-6.9mmol/L,其中糖耐量受损(IGT)400例,OGTT2hBG〉7.8mmol/L。空腹血糖受损(IFG)240例,OGTT2hBG〈7.8mmol/L。③肥胖并2型糖尿病(DM)144例,占13.80%,FBG〉7.0mmol/L,OGTT2hBG〉7.8mmol/L。单纯肥胖和对照IGR和单纯肥胖,DM和IGR相比,胰岛素抵抗指数与BMI值呈正相关,肥胖并IGR者是DM的后备军,肥胖IGR是NAFLD的危险因子。结论:肥胖并IGR与NAFLD关系极为密切,胰岛素增敏剂可能是它的基础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慢性肝病调查问卷,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与指导.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非酒精性肝病患者63例,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临床类型分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4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19例,采用慢性肝病问卷量表进行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比较两组患者评分负担总体情况和在腹部症状、疲劳、全身症状、活动、情感功能、焦虑6个维度的分布.在组内分别评估性别、病程时间、肥胖、代谢性疾病等对患者慢性肝病问卷评分的影响.结果 63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患者问卷评分在各个维度综合评分为(5.66±0.50)分.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患者评分低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4),以焦虑(P=0.0081)、活动(P=0.0275)、情感功能(P=0.0243)维度最为突出.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组,肥胖(P=0.0135)与慢性代谢性疾病(P=0.0162)患者问卷评分更低;但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组,病程>6个月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结论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对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影响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其差异主要体现在活动、情感和焦虑纬度.可以对不同临床特点患者在相应维度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比较非肥胖型与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明确非肥胖型NAFLD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12月在笔者医院体检中心、门诊及住院确诊为NAFLD的患者。本研究将BMI<25kg/m2定义为非肥胖组,25kg/m2≤BMI<30kg/m2定义为肥胖组,同时设置无肝脏疾病且BMI<25kg/m2的健康人(或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具体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吸烟、运动、学历、高血压、糖尿病、相关生化指标、腰围、血去甲肾上腺素、血肾上腺素、促甲状腺素等实验室检查以及Fibroscan、无创病理评分公式,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NAFLD患者在文化程度、腰围、血肾上腺素、空腹胰岛素、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I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ALT、AST、总胆固醇、LDL-C、HDL-C、白蛋白、PLT、TSH水平、去甲肾上腺素、年龄、性别、运动时间、吸烟情况、高血压、糖尿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肥胖型NAFLD患者虽无肥胖,但这部分患者仍有胰岛素抵抗,其程度低于肥胖组。此外,非肥胖型NAFLD患者肾上腺素水平高于肥胖患者,胰岛素则低于肥胖组,体内脂解激素及抗脂解激素水平变化,可能是非肥胖NAFLD患者除胰岛素抵抗之外的另一重要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知识分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索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心血管及代谢性疾病的关系和流行病学意义。方法 对粤西两所高校 86 2名教师进行体检。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 ,抽取年龄、性别一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非脂肪肝各 16 6例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的相关性。回顾近 5年的体检资料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与相关疾病的因果关系。结果 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为 2 2 74 % ,男、女患病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密切相关 (P <0 0 1)。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患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结论 肥胖与高脂血症是知识分子群体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病因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 2型糖尿病、高血压的危险因素 ,与冠心病关系密切。有效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可减少 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与脂肪因子的关系?方法:对符合nash诊断的23例患儿?符合单纯性肥胖诊断的17例儿童以及20例正常儿童分别检测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游离脂肪酸?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比较它们的水平并分析alt与各指标的关系?结果:nash组患儿游离脂肪酸?瘦素?tnf-α水平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p < 0.05,p < 0.01),而脂联素水平低于另两组(p < 0.05,p < 0.01)?相关分析显示:alt与游离脂肪酸?瘦素?tnf-α各指标间存在正相关(r=0.407,p < 0.01;r=0.338,p < 0.05;r=0.372,p < 0.05),与脂联素间存在负相关(r=-0.378,p < 0.05)?结论:nash患儿高血脂?高瘦素血症?高tnf-α单独或共同构成nash的发病因素之一,而脂联素则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是一个代谢活跃、功能复杂的内分泌器官,可分泌多种脂肪因子(adipocytokines)广泛地影响机体的能量代谢及各种功能.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1].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发生与肥胖、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脂代谢异常等有关。肝脏脂联素活性降低、脂联素受体-Ⅱ表达减少以及瘦素抵抗导致NAFLD。肝脏IR、反应氧族(ROS)产生增多以及抗氧化防御机制受损是NASH发生的中心环节。TNF-α、IL-6水平升高诱导IR和肝纤维化发生。减轻体重是预防肥胖者发生NAFLD的基本措施,细胞保护剂、抗氧化剂和降脂药物对NASH有一定治疗作用,噻唑脘二酮类(如罗格列酮)的临床治疗研究已取得可喜的疗效。今后有待进一步研制肝毒性小的能减轻肝脏脂肪蓄积和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