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对20(S)-原人参二醇进行结构修饰,合成其氨基酸衍生物,从而提高药物的水溶性。方法 以二环己基碳化二亚胺为催化剂、吡啶为溶剂进行反应,合成20(S)-原人参二醇的氨基酸衍生物。结果 得到20(S)-原人参二醇的氨基酸衍生物14个,其结构通过1H-NMR、13C-NMR图谱进行确证,同时总结了20(S)-原人参二醇的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规律。结论 本方法合成工艺简单易行,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所得产物的水溶性较合成前有所提高,有利于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20(S)-原人参二醇是人参皂苷元中非常重要的一类,在治疗疾病及保健方面,一直是研究热点。在抗肿瘤方面,20(S)-PPD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和直接的细胞毒作用来杀死肿瘤细胞,还可以抑制肿瘤间质血管生成,阻止肿瘤细胞的生长;在神经系统方面,20(S)-PPD可以抗癫痫、抗抑郁、增强学习能力等。20(S)-PPD是一个具有开发价值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建立测定20(S)-原人参二醇脂质体的含量及包封率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20(S)-原人参二醇的浓度,色谱柱:Zorbax 80A Extend C18柱(4.6 mm × 250 mm, 5 μm);流动相:乙腈-水(85∶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03 nm。采用微柱离心法分离20(S)-原人参二醇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结果:20(S)-原人参二醇与其他组分分离良好,线性范围10.00~160.00 μg?mL-1 (r=1.000 0),回收率为99.0%~l00.8%,日内精密度≤0.83%及日间精密度≤1.05%。微柱离心法能完全分离20(S)-原人参二醇脂质体和游离药物。结论:方法准确、简便,可用于20(S)-原人参二醇脂质体含量及包封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20(S)-原人参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台盼蓝染色、噻唑蓝(MTT)法、Hochest33258染色和DNA Ladder方法分别测定20(S)-原人参二醇对DU145和PC3细胞凋亡诱导作用。结果:20(S)-原人参二醇可明显降低DU145和PC3细胞存活率和细胞活性,IC50分别为38.0μmol/L和28.6μmol/L。20(S)-原人参二醇处理后DU145和PC3细胞核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琼脂糖电泳呈现明显的DNA Ladder条带。结论:20(S)-原人参二醇可有效诱导人前列腺癌DU145和PC3细胞的凋亡并有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 20-O-β-D-吡喃葡萄糖苷-20(S)-原人参二醇(人参皂苷 IH901) 与医学上常用抗肝癌药物环磷酰胺 (CTX)、5-氟尿嘧啶 (5-FU)、顺铂 (cDDP) 单独用药及联合用药 体外抗肝癌细胞 Bel-7402、SMMC-7721 的活性。方法 应用 MTT 法检测人参皂苷 IH901、CTX、5-FU、cDDP 分别在不同质量浓度下单独及联合用药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并根据金氏公式计算其协同指数(Q值),进而评价两药联用的增敏效果。结果 IH901 与 CTX 联合用药后对 Bel-7402、SMMC-7721 抑制作用明显增强,且二者合用具有协同作用;而 IH901 与 5-FU 联合用药后对2种细胞仅相加效果;IH901 与 cDDP 联合用药,对 Bel-7402 仍然是相加的效果,对 SMMC-7721 则是具有轻微的协同效果。结论 人参皂苷 IH901 可增强 CTX 对肝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具有化疗协同效果,且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抗肝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噻唑蓝(MTT)法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20(S)-原人参二醇对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凋亡及周期的影响,并在裸小鼠人肺癌模型上观察20(S)-原人参二醇对荷瘤裸小鼠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有剂量时间依赖关系,并且流式细胞仪检测时均出现典型凋亡峰,24小时凋亡率分别为32.47%、32.75%、33.51%。荷瘤裸小鼠动物实验表明,20(S)-原人参二醇对裸小鼠的肿瘤生长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8.78%、34.37%、50.02%。结论20(S)-原人参二醇对A549细胞的增殖和荷瘤裸小鼠肿瘤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为起始原料制备达玛烷型三萜衍生物, 并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方法 以人参二醇和人参三醇经PCC (氯铬酸吡啶盐) 氧化、DDQ (二氯二氰基苯醌) 氧化后的产物为原料, 进一步与间氯过氧苯甲酸 (m-CPBA) 进行氧化反应, 得到的开环产物采用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筛选.结果共制备了4个开环产物 (化合物2、4、6、8) .结论 这4个开环产物均为新化合物, 化合物2和4对几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的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8.
人参二醇甙抗心律失常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人参二醇衍生物及其舒张血管活性。方法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人参二醇衍生物,其结构均经过核磁共振、质谱确证,再进行舒张血管活性评价。结果合成10个人参二醇酰化产物,均未见文献报道,经舒张血管活性评价,发现化合物1,3,4,7具有一定的血管舒张活性。结论筛选到4个衍生物有舒张血管活性,这些化合物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20(S)-原人参二醇(PPD)4种剂型的制备及大鼠在体PPD透皮吸收情况。方法 用薄膜超声法制备PPD药质体和醇质体,用超声法制备环糊精包合物,用增溶法制备PPD溶液;建立在体透皮试验中PPD的 HPLC测定方法;利用皮肤剩余量法计算PPD 4种剂型透皮18 h后残留在皮肤内的药量。色谱条件:COSMOSIL 5 C18-MS-Ⅱ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03 nm;柱温25 ℃;进样量50 μL。结果 豆磷脂、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空白皮肤洗液和试剂对药物的测定无干扰,PPD 质量浓度在0.1 ~ 0.5 mg/mL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 = 0.999 9),回收率均在96.93% ~ 104.78%,日内及日间RSD均小于1.54% (n = 3)。PPD药质体、PPD醇质体、PPD β-环糊精包合物、PPD原药液的皮肤剩余量分别为69.6%、86.36%、100%、73.55%。结论 RP-HPLC法能很好地测定 PPD 的量,且回归方程线性均较好,表明建立的在体透皮试验方法准确、稳定,适用于PPD经皮给药系统制剂的在体透皮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立体选择性地合成(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方法:2,4,6-三甲基苯甲酸还原生成2,4,6-三甲基苯甲醇(1),再溴化生成2,4,6-三甲基溴苄(2),所得溴苄和(S)-BPB-Ni-Gly络合物(3)缩合,经分离立体选择性地得到(S)-Tmp-BPB-Ni 络合物(4),(4)经酸解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5)?结果:以52.8%的总收率立体选择性地合成得到(S)-2,4,6-三甲基苯丙氨酸?结论:本合成方法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反应收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20(S)-9-硝基喜树碱(9-NC)的合成与纯化工艺.方法 以喜树碱(CPT)为原料,经硝化、柱色谱分离提纯制备目标产物9-NC.结果 采用新工艺后,9-NC总收率达到35%.结论 新工艺操作简单,缩短了制备周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为发现氟喹诺酮抗菌活性向抗肿瘤活性转化的有效方法,用稠杂环噻唑并均三唑酮作为培氟沙星(1)C-3羧基的生物等排体,芳甲叉基为其修饰基团,设计合成了12个新的C-3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目标化合物(6a~6l),其结构经元素分析和光谱数据确证,评价了它们体外对SMMC-7721、Capan-1和HL60 3种肿瘤细胞株的抗增殖活性。初步药理筛选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的活性显著高于母体化合物1的抗肿瘤活性,含氟苯基和邻甲氧苯基化合物的活性与对照抗肿瘤药阿霉素相当。因此,噻唑并均三唑不饱和酮骨架替代氟喹诺酮C-3羧基有利于提高其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D44v7 8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及宫颈鳞状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10例正常宫颈、16例鳞状上皮CIN (其中轻度 5例、中度 5例、重度 6例 )、1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CD44v7 8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7 8无阳性表达。轻、中、重度C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2 0 %、40 %及 6 6 .6 7%,各组间有极显著差异 (P <0 .0 1)。从鳞状上皮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CD44v7 8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 ,但原位癌与浸润癌间无显著差异 (P >0 .0 5 )。CD44v7 8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 (P <0 .0 1) ,与病理分级无关(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者CD44v7 8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1)。结论 CD44v7 8阳性表达对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混合硝化剂合成20(S)-9-硝基喜树碱.以喜树碱为原料,浓硫酸为反应介质,混合硝酸盐为硝化剂进行硝化反应,再经色谱分离提纯制得目标产物9-NC.使9-NC的收率由31%上升到40%左右.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喜树碱0.5 g,浓硫酸30ml;硝酸根0.007mol,硝酸铵和硝酸钙的摩尔比为1∶1;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为1天.本方法具有收率高、易分离提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Epidemiologic studies have consistently shown that the most important risk factor for cervical cancer relates to sexual activity and a sexually transmitted agent, probably a virus, is the principal causative agent. In recent years, much attention has been focused on the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as the causative agent. The compelling epidemiologic evidence of the role of HPV in cervical cancer is complemented by equally strong data on the role of oncoproteins E6 and E7 of high-risk HPV strains in the molecular pathogenesis of cervic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from cervical cancer have been decreasing steadily in most developed countries, but is the leading female canc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is variation in incidence is explicable in terms of differing levels of risk behaviour and population screening facilities and uptake. With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aetiopathogenesis, vaccination against HPV is becoming a reality. This may be particularly useful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here it is proving difficult to implement effective screen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17.
(S)-2-吡咯烷-α,α-二取代甲醇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合成一组具有重要用途的光学活性β-氨基醇. 方法:以手性天然产物L-脯氨酸为原料经酯化、氨基保护、格氏反应和催化氢解等四步反应合成四种光学活性的β-氨基醇. 结果:从原料L-脯氨酸到目标分子,四步总产率46%. 产物的1H NMR和元素分析结果与结构和元素组成相符. 结论:该方法原料价廉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便,产率高. 为合成手性β-氨基醇类化合物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NK细胞对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分别将LAK、A-NK细胞经肝动脉注入鼠肝癌模型中,观察两组动物的生存时间。结果A-NK细胞能显著延长肝癌动物模型的生存期,与LAK细胞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A-NK细胞对肝癌的抗肿瘤作用比LAK细胞强,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合成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以3-戊酮为起始原料,经Mannich反应、手性拆分、Grignard反应等步骤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并对化学拆分进行工艺优化。结果 合成(2S,3R)-1-二甲氨基-3-(3-甲氧基苯基)-2-甲基戊-3-醇,总收率为30.6%。结论 工艺改进后提高了目标产物的收率,同时也减少了原料的浪费。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具有正丁基和取代苄基侧链结构的三唑醇类化合物的抗真菌活性。方法:设计并合成了14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N-正丁基-N-取代苄基氨基)-2-丙醇化合物,其结构都经过 1H NMR、IR和LC-MS确证。选择8种临床常见的真菌为实验菌株,进行体外抑菌活性测试。结果:体外抑菌测试结果表明,所有化合物对除熏烟曲霉菌外的所有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活性,对深部真菌的抑制活性明显优于浅部真菌。其中化合物6a、6d 和 6j 对石膏样小孢子菌的抑制活性(MIC80 0.015 6 μg/ml)是氟康唑的16倍;化合物6m和6n对白念珠菌的抑制活性(MIC80 0.003 9 μg/ml)是氟康唑的128倍,比其他对照药活性都高。结论:引入正丁基和取代苄基侧链的目标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真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