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清谷氨酰转移酶(GGT)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患者炎症反应及血管新生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31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将其分为支架内再狭窄组12例与无狭窄组119例。分别比较两组手术前与手术后24 h血清GGT水平,各项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以及血管新生相关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以及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并作血清GGT与炎症因子、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再狭窄组多支病变发生率高于无再狭窄组(P均0.05)。术后两组的血清GGT、CRP、IFN-γ、IL-6、IL-8以及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再狭窄组又高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术后两组的VEGF、Ang-1以及Ang-2水平均分别明显低于术前,且再狭窄组又明显低于无再狭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GGT与各项炎症因子均呈正相关,与血管新生指标均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血清GGT水平升高可预测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与炎症反应及抑制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能是参与支架内再狭窄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信使核糖核酸(mRNA)结合蛋白3(IMP3)、上游移码蛋白1(UPF1)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PCI的ACS患者138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血管再狭窄情况分为ISR组21例和非ISR组117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数据,检测IMP3、UPF1及VEG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化的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VEGF、IMP3及UPF1对ISR的预测价值。结果 ISR组患者血清VEGF、IMP3水平低于非ISR组,血清UPF1水平高于非ISR组(P<0.05,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EGF(OR=1.095,95%CI:1.034~1.151,P=0.001)、IMP3(OR=3.413,95%CI:1.824~6.381,P=0.014)是PCI术后支架表面再内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的分布特征及对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选择临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病人、无再狭窄病人,另选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AT1-AA滴度;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ET-1、vWF水平。结果再狭窄组血清AT1-AA阳性率高于未再狭窄组(43.6%与18.3%,P0.05);AT1-AA阳性再狭窄组较AT1-AA阴性再狭窄组ET-1水平和vW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病人血清AT1-AA分布呈高阳性,且AT1-AA可能通过介导内皮损伤参与再狭窄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在冠心病(CHD)诊断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CHD组62例和非CHD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CHD组中,按照美国心脏病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ACC/AHA)2000年解剖风险分组法分为低危(A亚组,23例),中危(B亚组,21例),高危(C亚组,18例)3组,组中部分患者行即刻PCI.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所有患者CAG前和术后(包括CAG或PCI)0.5 h血清VEGF浓度.结果在CHD组中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亚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低于B组(P<0.05)和C组(P<0.01).B组,C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亚组明显高于B组(P<0.01).单纯行CAG未作PCI者(60例,包括对照组)前后VEGF血清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G后即行PCI组(22例)术后明显低于术前(P<0.01),且术后VEG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VEGF浓度明显高于非CHD患者,血清VEGF浓度与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分层有密切关系且PCI后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AA)与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形成的关系。方法选择既往行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7例,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再狭窄组(35例)及非再狭窄组(32例);另选择对照组2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三组患者血清AT1-AA。结果再狭窄组患者血清AT1-AA阳性率高于非再狭窄组(45.7%比21.9%,P〈0.05)及对照组(45.7%比11.5%,P〈0.01)。结论AT1-AA可能参与PCI术后再狭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6(CTRP6)、卵泡抑素样蛋白-1(FSTL1)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12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TRP6、FSTL1水平。PCI术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32例)和NISR组(96例),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TRP6、FSTL1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预测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结果 ISR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长度大于NISR组,植入支架个数多于NISR组(P均<0.05)。ISR组患者血清CTRP6水平显著低于NISR组,FSTL1水平显著高于NISR组(P均<0.05)。随着ISR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CTRP6低表达、FSTL1高表达患者比例逐渐增加,且血清CTRP6低表达、FSTL1高表达的患者病变长度显著大于血清CTRP6高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中基质交感分子1(STIM1)水平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营口市中心医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成功接受PCI的冠心病(CH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8个月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对PCI术前和术后STIM1水平进行检测。根据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和无ISR组(NISR组)。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的相关性,多元线性Logistic回归分析STIM1对PCI患者发生ISR的影响。结果中位随访时间18.2个月,发生ISR患者共36例,NISR组64例。两组患者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植入支架数、支架长度、病变血管数及术前STI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ISR组和NISR组C反应蛋白(CRP)、术后STIM1、支架直径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9.343、8.278、5.991、5.966,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术后STIM1、支架直径和术后最小管腔内径是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11、2.344、3.515,P 0.05)。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呈正相关(r=0.675,P 0.05)。结论 STIM1水平与PCI术后ISR密切关联,是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PCI治疗前后β2微球蛋白(β2-MG)变化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行PCI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2例,分别于术前12 h和术后1月检测血清β2-MG的含量,PCI术后1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并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组,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为支架内再狭窄(ISR)组,支架血管直径狭窄50%为对照组。用Gensini积分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β2-MG与Gensini积分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相关性。结果 PCI术前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数量、病变部位、病变程度差异无显著性,同时两组术前12 h与术后1月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波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与对照组术前血清β2-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PCI术后1月两组患者血清β2-MG均减小,ISR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病史(OR=2.435)、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的差值(OR=1.861)是PCI术后ISR发生的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的差值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1.231,P=0.025),β2-MG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1 626,P=0.014)。以ISR为结果变量,对术前12 h与术后1月β2-MG差值进行ROC分析,显示cut-off值为2.530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758,标准误0.050,Z值2.391,敏感度84.10%,特异度72.90%。结论 PCI术后ISR组血清β2-MG水平明显高于未狭窄组,血清β2-MG水平与PCI术后再狭窄呈正相关,提示β2-MG可能为PCI术后ISR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及再次血管内超声检查前支架内再狭窄(ISR)组与非ISR组患者血清CD105水平的检测,探讨血清CD105水平与ISR的关系。方法:对140例PCI术后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并随访,造影证实非ISR组105例,共139个病变;ISR组18例,共23个病变;测量并比较两组外弹力膜横截面面积、最小管腔面积、斑块面积及内膜增生面积;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均检测血清CD105水平。结果:与非ISR组外弹力膜横截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有更大的内膜增生面积、斑块面积及更少的最小管腔面积。其中内膜面积、斑块面积及最小管腔面积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SR组术后CD105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ISR组OCI术前后CD10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CD105水平可能是ISR的独立影响因素(OR=4.15,95%CI:3.63~5.22,P0.05)。结论:PCI术后ISR患者CD105水平较术前升高,术后CD105水平可能有助于预测PCI术后IS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清C1q/TNF相关蛋白3(CTRP3)、CXC族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水平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行经皮冠脉介入术(PCI)后患者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57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150例体检者(对照组),检测血清CTRP3、CXCR4水平,PCI后随访12个月,根据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ISR组(31例)和NISR组(126例)。分析影响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以及CTRP3、CXCR4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价值。结果冠心病组、ISR组血清CTRP3、CXCR4水平分别低于对照组、NISR组(P0.05)。高D-二聚体、低CTRP3、CXCR4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P0.01),校正D-Dimer影响后,CXCR4(OR=0.512,95%CI:0.412~0.639,P≤0.001)、CTRP3(OR=0.569,95%CI:0.497~0.712,P≤0.001)仍与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发生有关。CTRP3、CXCR4、联合CTRP3和CXCR4预测冠心病患者PCI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0.788、0.939。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CXCR4、CTRP3水平降低,低CXCR4,CTRP3与冠心病患者PCI后ISR的发生有关,可作为冠心病患者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弱诱导因子(sTWEAK)比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冠脉支架内再狭窄(ISR)的预测价值。方法:依据是否发生ISR,于我院行PCI术的180例AMI患者被分为非ISR组(128例)和ISR组(52例)。比较两组一般临床资料、血清sCD163、sTWEAK水平、sCD163/sTWEAK比值。分析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影响因素及sCD163/sTWEAK比值对ISR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非ISR组比较,ISR组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CD163及sTWEAK水平、sCD163/sTWEAK比值显著升高(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CD163/sTWEAK比值是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51,P=0.018)。ROC曲线分析显示,sCD163/sTWEAK比值预测AMI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曲线下面积为0.754,截断值为1.14,灵敏度为86.50%,特异度为60.90%。结...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讨论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对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的影响以及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期间于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61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后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复查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和非ISR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血液生化指标以及ApoE基因代谢表型携带率;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SR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1年后,72例发生ISR,543例患者未发生ISR。ISR组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糖尿病史和高脂血症病史比例高于非ISR组患者(P0.05)。另外,ISR组有13例患者(18.1%)为慢代谢型,慢代谢型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ISR组(5.0%)(P0.05)。所有患者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2 w后,复查血脂指标。所有患者TG、TC和LDL-C较基线值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而慢代谢型患者TC和LDL-C下降幅度较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患者更低(P0.05)。另外,快代谢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LDL-C下降幅度与正常代谢型患者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快代谢型和正常代谢型是ISR的独立保护因素,且快代谢型的危险性低于正常代谢型。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他汀类药物降脂疗效有关,且对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serum retinol binding protein 4,RBP4)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间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心内科行PCI术的冠心病患者318例。使用酶免疫试剂盒,测定血清RBP4水平。结果 12个月随访结束后,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认共发生27例ISR(ISR组)。基线数据比较发现,ISR组RBP4水平高于非ISR组(t=7.59,P <0.01),植入支架平均直径低于非ISR组(t=-5.03,P <0.01)。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比例、高脂血症患病率、高血压患病率、糖尿病患病率、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率、病变血管数、植入支架数、支架平均长度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ROC分析显示,RBP4对PCI术后ISR预测的最佳临界点为31.23 mg/L。当RBP4为31.23 mg/L时,其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AUC曲线下面积为0.86,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7.3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血清RBP4水平升高[HR:2.12,95%CI(1.45-2.85)]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危险因素,而较大直径的支架[HR:0.88,95%CI(0.79-0.94)]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清RBP4水平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背景和目的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众多心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本课题前期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AA)阳性冠心病患者血清中AT1-AA滴度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呈正相关,且与PCI术后再狭窄程度呈正相关,但目前机制尚不明确。利用AT1-AA阳性大鼠模型,探讨AT1-AA是否可直接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损伤。方法选取体内不含有AT1-AA的健康大鼠,采用AT1R细胞外第二环肽段(AT1R-ECII)长期主动免疫大鼠36周,建立AT1-AA阳性大鼠模型;采用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含量;采用离体血管环技术检测大鼠腹主动脉血管舒张功能;利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主动脉壁血管平滑肌细胞合成型相关蛋白SMemb。结果①主动免疫大鼠2周后,血清中已有AT1-AA出现,之后抗体滴度迅速升高,并且持续稳定在较高水平,提示主动免疫大鼠模型建立成功;②从主动免疫12周起,AT1-AA阳性大鼠血清中内皮素1含量持续升高(27±4 ng/L比12.4±2.4 ng/L,P<0.01),直至免疫36周,且在28周时呈现峰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CD4+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细胞表达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的关系。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93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及行PCI治疗,根据TIMI血流0~Ⅲ级分为A、B、C、D共4个亚组;同期选择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体检者580名为对照组。患者发病后24h内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IFN-γ+双阳性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Lp-PLA2浓度。多元回归法分析TIMI血流与血清Lp-PLA2浓度、CD4+IFN-γ+双阳性细胞的比例的关系。结果 ACS患者起病24h内的血清Lp-PLA2浓度、CD4+IFN-γ+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8.2±8.2)μg/L vs.(100.6±11.3)μg/L,P0.05;32.6%±5.8%vs.8.8%±3.2%,P0.05]。方差分析显示,A、B、C、D4个亚组PCI治疗后血清Lp-PLA2浓度、CD4+IFN-γ+双阳性细胞的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B组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TIMI血流与血清Lp-PLA2浓度、CD4+IFN-γ+双阳性细胞的比例呈正相关(r=-0.693,P0.05;r=-0.584,P0.05)。结论检测血清Lp-PLA2浓度、CD4+IFN-γ+细胞比例对斑块的不稳定性评价及预测PCI治疗中的无再流或慢血流现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38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将患者分为ISR组(n=41)和非ISR组(n=346)。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PCI术后ISR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高hs-CRP浓度、疤痕体质引起的内皮过度增生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发生ISR与合并糖尿病、支架直径、支架长度、支架数量、血清hs-CRP水平密切相关,临床应予以相应干预以降低ISR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清内皮细胞特异性分子1(ESM-1)、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于本院行PCI术的202例U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随访1年内是否发生ISR将患者分为两组:ISR组56例和非ISR组14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PCI术后24 h血清ESM-1、HIF-1α水平。分析血清ESM-1与HIF-1α水平对ISR的预测价值及影响ISR的因素。结果 ISR组吸烟史比例、血糖、LDLC水平、血清ESM-1、HIF-1α水平高于非IS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AP PCI术后ISR患者血清ESM-1水平与HIF-1α水平呈正相关(r=0.545,P<0.05)。血清ESM-1、HIF-1α预测UAP患者PCI术后IS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3、0.851,特异度分别为87.0%、74.0%,灵敏度分别为82.1%、85.7%;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36,特异度为91.8%,灵敏度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比值(Ang-1/Ang-2)与急性肺损伤(AL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栾城人民医院ICU收治的ALI患者44例,根据患者预后分为死亡组18例和存活组26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受试者血清血管生成素1(Ang-1)、血管生成素2(Ang-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及Ang-1/Ang-2,比较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系统Ⅱ(APACHEⅡ)评分;Ang-1/Ang-2与ALI患者血清VEGF水平和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血清Ang-1、Ang-2、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Ang-1/Ang-2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患者血清Ang-1、Ang-2、VEGF水平高于存活组,Ang-1/Ang-2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患者APACHE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ng-1/Ang-2与ALI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6.832、-7.125,P0.001)。结论 Ang-1/Ang-2与ALI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外膜脂肪厚度(EATT)和心外膜脂肪体积(EATV)及血清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5(Sfrp5)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首次PCI的老年冠心病患者510例,随访1年最终入组40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分为ISR组62例和非ISR组346例。记录所有患者血清Sfrp5水平,CT测量EATT和EATV,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分析ISR发生的相关因素及与EATT、EATV、Sfrp5的关系。结果 ISR组EATT、EATV明显高于非ISR组[(18.19±7.96)mm vs(13.87±9.34)mm,P0.05;(150.38±75.40)cm~3vs(116.30±41.70)cm~3,P0.05],Sfrp5水平明显低于非ISR组[(20.11±8.28)μg/L vs(34.78±10.64)μg/L,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YNTAX评分、Sfrp5、EATT及EATV为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EATT、EATV和Sfrp5与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密切相关,或可以作为临床预测ISR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合并2型糖尿病(CTO-DM)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60例CTO-DM患者和单纯CTO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及PCI术后预后情况。结果试验组病变支数单支和3支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双支病变发生率和病变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18个月,试验组患者术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和血管内再狭窄部位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CTO-DM患者血管病变程度较高,PCI术后远期预后效果基本满意,但ISR和血管内再狭窄部位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