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10—2018-10间西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为肝癌组,38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为肝硬化组,同期在该院行体检的38例健康受检者为对照组。均于到院当天清晨空腹采取静脉血检测GGT、GP73、AFP。对受检者的临床资料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癌组患者GGT、GP73、AFP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余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各单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GGT、GP73、AFP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检出率优于各单项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患者各100例(分别为肝癌组和肝硬化组),抽取患者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AF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GP73、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SOD,并与10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观察AFP、GP73及SOD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肝癌组血清AFP、GP73显著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SOD水平明显低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5)。AFP、GP73及SOD单纯检测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最佳节点分别为150.29μg/L、214.78μg/L和55.61 IU/m L,联合检测AUC高达0.902,明显高于单纯检测AFP、GP73及SOD的0.726、0.813及0.791。结论:AFP、GP73及SOD联合检测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白细胞介素-6(IL-6)和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在肝病中的表达特点及对HBV相关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解放军第一八〇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慢性HBV感染者共39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AFP、IL-6与GP73的表达水平,分析这3种血清标志物对PHC的诊断价值。结果 CHB、乙型肝炎肝硬化(HLC)、PHC三组人群中,血清IL-6和GP73水平随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P均0.05),失代偿期HLC组血清IL-6和GP73水平显著高于代偿期组(P均0.001),AFP表达水平于PHCⅡ期、Ⅲ期患者中显著升高(Z=3.305、P=0.001,Z=2.902、P=0.003),血清IL-6和GP73水平随肝细胞癌等级升高而升高(P均0.05)。血清IL-6与GP73呈对数正相关(r=0.553,P0.001)。3种血清标志物诊断PH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8、0.787和0.649。AFP+IL-6联合患者组曲线下面积为0.873,敏感性显著升高,与AFP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891、P0.001)。AFP+IL-6+GP73联合组与AFP+IL-6联合组诊断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56、P=0.209)。IL-6与GP73对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鉴别诊断价值不高,曲线下面积均低于0.6。结论 IL-6可作为AFP诊断肝癌的补充预测因子,而GP73对肝癌的诊断价值不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尔基体膜蛋白-73(GP73)的表达水平及其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门诊、住院患者和健康体检人群,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63例原发性肝细胞癌、56例肝硬化、87例慢性乙型肝炎、48例其他恶性肿瘤、58例健康对照组血清GP73与甲胎蛋白(AFP)水平,分析两指标各组间差别,绘制其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的ROC曲线。结果:GP73在不同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间及不同AFP浓度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P73、AFP在原发性肝细胞癌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8、0.758。GP73诊断PHC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88.6%,92.1%,均显著高于AFP。结论:血清GP73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优于AFP,有望成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的血清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A.  NANASHIMA  刘念 《肝胆外科杂志》2006,14(3):217-217
AFP作为判断肝细胞癌(HCC)的标志物得到广泛的认可,但AFP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的患者中也常表现出高表达,缺乏足够的特异性。有研究表明,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对于HCC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性显著高于AFP,在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HCC患者中,PIVKA-Ⅱ亦是判断肿瘤发生肝内转移、复发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为验证PIVKA-Ⅱ在HCC根治性切除术后恢复到正常水平是否有助于对判断HCC的预后,作者回顾性分析了1996-2003.9的63例AFP和PIVKA-Ⅱ术前均高表达的病例,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定量检测GP73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脏疾病中的表达,探讨其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细胞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血清标本88例,其中健康人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例,肝硬化患者16例,早期肝细胞癌患者40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人群中GP73的表达情况,并与AFP进行比较。结果所有肝脏疾病组(肝细胞癌组、肝硬化组及肝炎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0.05);肝细胞癌组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肝炎组(P〈0.05),但与肝硬化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104.5ng/ml为截取值时,血清GP73诊断早期肝细胞癌的敏感度为67.5%,特异度为81.3%,与本研究中AFP的敏感度(47.5%)相比显著提高。GP73诊断早期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为0.81。结论血清GP73在以乙型肝炎为基础的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AFP,但在与肝硬化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肝癌切除术前的应用效果及对术中出血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36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于肝癌切除术后3个月进行复查。根据患者是否进行TACE分为TACE组(n=32)和肝切除术组(n=104),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肝癌切除术前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Ab)(+)、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10 000 IU/ml、甲胎蛋白(AFP)水平>400 ng/ml、总胆红素(TBIL)>17 μmol/L、血清白蛋白(ALB)>35 g/L、丙氨酸转氨酶(ALT)>44 U/L、血小板(PLT)>100×109/L的患者比例、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相关指标及肝癌组织学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前血清AFP水平>400 ng/ml、HBsAg(+)、HBeAg(+)和HCV-Ab(+...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病的关系及其对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31)、肝硬化患者(n=60)、HCC患者(n= 71)、乙肝自愈者(n=21)及健康人群(n=42)进行血清GP73检测并其与其他临床指标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BV相关肝病组的GP73水平较乙肝自愈组和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在所有肝病患者中,肝硬化组GP73水平(231.13ng/ml)明显高于HCC患者治疗前组(117.63 ng/ml)(P<0.01)与慢性乙肝组(93.09 ng/ml) (P<0.01);HCC治疗前组与慢性乙肝组GP73水平近似,无统计学差异(P>0.05);乙肝自愈与健康对照组GP73水平近似(分别为36.79 ng/ml和45.40 m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C手术患者术后组血清GP73(175.12 ng/ml)明显高于术前组(107.28 ng/ml) (P<0.01).肝硬化组与HCC组中血清GP73水平随肝功能的降低而升高.采用甲胎蛋(AFP)与GP73的比值(AFP/GP73)制作诊断HCC的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78 (95% CI:0.817~0.938),cut=off值为0.12时,敏感度78.87%,特异度86.21%,优于单独应用AFP检测.后者曲线下面积:0.826 (95% CI:0.755~0.897),cut-off值为19.52时,敏感度为67.61%,特异度为85.12%.结论 HBV相关肝病患者血清GP73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与乙肝自愈者,并与肝损害的程度成正相关.血清GP73联合AFP检测(AFP/GP73)诊断HCC,相对于AFP单独检测在敏感性及特异性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 ( HBV)通过产妇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情况。方法 :采集 40例乙型肝炎产妇分娩的死胎 ,常规尸检 ,取心脏组织 ,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乙型肝炎核心抗原 ( HBc Ag) ;回访孕妇产前静脉血 HBV的检测结果 ;采用百分率行 χ2检验。结果 :HBc Ag阳性颗粒在死胎的心内膜及心脏血管中呈点状及灶状分布 ,心肌细胞核不着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 HBs Ag)、乙型肝炎 e抗原 ( HBe 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HBc Ab)皆为阳性的孕妇较 HBV单项阳性或 HBs Ag、乙型肝炎 e抗体 ( HBe Ab)、HB-c 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 HBc Ag阳性率明显升高 ( P<0 .0 5) ;HBV单项阳性与 HBs Ag、HBe Ab、HBc Ab皆为阳性的孕妇分娩的死胎心脏组织中 HBc Ag阳性率比较 ,无显著差异 ( P>0 .0 5)。结论 :孕妇静脉血 HBs Ag、HBe Ag、HBc Ab皆为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在胎儿心脏组织中表达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乙肝表面抗原(HBs Ag)、抗丙型肝炎病毒(Anti-HCV)、HBV-DNA和甲胎蛋白(AFP)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癌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39例为病例组。在2012年中山市肝癌筛查队列人群中按年龄±5和性别以4∶1与病例组随机匹配,选择对照样本556人纳入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标本中HBs Ag、Anti-HCV和AFP;运用PCR体外扩增荧光定量(FQ-PCR)法检测血清HBV-DNA;比较两组四项指标的阳性率,探讨单指标和多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癌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漏检率。结果单一指标筛查时,AFP敏感度最高,其次为HBs Ag。以HBs Ag为主体的联合筛查,不同指标联合筛查有不同的敏感度和漏检率,以HBs Ag、Anti-HCV、AFP联合HBV-DNA的敏感度最高,漏检率最低;其次为HBs Ag、AFP联合HBV-DNA;再次为HBs Ag、Anti-HCV联合AFP。结论联合检测HBs Ag、Anti-HCV和AFP进行初筛,可以极大地提高肝癌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旨在观察肝癌患者血清中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表达,并与血清α1酸性糖蛋白(α1 -AG)、甲胎蛋白(AFP)比较,现报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本院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的住院肝癌患者83例,其中男59例,年龄(57.6±9.3)岁,女24例,年龄(54.0±9.0)岁;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例,其中男25例,年龄(48.1±8.8)岁,女7例,年龄(46.0±15.0)岁;所有研究对象乙肝表面抗原全部阳性.肝癌诊断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肝癌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36岁,体重86kg,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0年。入院前7dB超检查发现肝内占位病变,甲胎蛋白(AFP)500ng/m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原发性肝癌,拟行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α-L一岩藻糖着酶(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测定76例原发性肝癌、57例肝硬化、112例非肝脏恶性肿瘤及8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AFU;对76例原发性肝癌还同时测定血清甲脂蛋白(AFP);对18例手术后患者随访测定AFU。结果原发性肝癌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其它各组。血清AFU和AFP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80.3%和76.3%,联合检测AFU和AFP的诊断敏感性提高到92.1%。原发性肝癌手术切除癌肿后血清AFU活性明显下降,复发时可再度升高。结论血清AFU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和复发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伴乙型肝炎(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对北京武警医院2005年至2010年309例HCC伴乙肝后肝硬化实施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抗乙肝治疗患者,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肝移植后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测风险因素为:1肿瘤大小7.5 cm(P=0.011);2肿瘤数量4(P=0.006);3肝移植术前甲胎蛋白(AFP)≥2 000μg/L(P=0.024);4出现血管侵犯(P=0.048);5肝移植术前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3倍正常值(P=0.043);6肝移植术前碱性磷酸酶(ALP)水平≥2倍正常值(P=0.005)。肝移植术前进行抗肿瘤治疗患者较未治疗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肝移植术前甲胎蛋白(AFP)5 000μg/L是预测较差生存的风险因素(P=0.000)。结论肝移植术前肿瘤特征、AFP、血清AST及ALP水平是乙肝相关性肝癌肝移植术后远期生存风险的预测因素。肝移植术前进行抗肿瘤及抗乙肝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乙肝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的表达,探讨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hepatic artery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前后IGF-Ⅱ、IGFBP-2表达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群与肝癌病人以及肝癌病人TACE治疗前后血清IGF-Ⅱ和IGFBP-2的表达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肝癌病人TACE前后血清AFP的表达水平;对比两组人群及肝癌病人TACE治疗前后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差异,比较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与AF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在正常人群与肝癌病人两组血清IGF-Ⅱ、IGFBP-2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32.63,P<0.01;F=26.84,P<0.01),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组(P<0.01).血清IGF-Ⅱ、1GFBP-2和AFP诊断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1.22%、53.06%和73.46%,特异性分别为79.78%、76.53%和85.39%.AFP阴性肝癌病人IGF-Ⅱ和IGFBP-2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61.53%.肝癌病人组血清IGF-Ⅱ、IGFBP-2水平与AFP呈正相关(r=0.446,P<0.01;r=0.180,P<0.05).肝癌病人采用IGF-Ⅱ、IGFBP-2和AFP单独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1.22%、53.06%和73.46%,而采用血清IGF-Ⅱ+IGFBP-2+AFP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则高达93.87%.TACE治疗前血清IGF-Ⅱ和IGFBP-2水平显著高于TACE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结论 检测正常人群和肝癌病人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有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可弥补AFP阴性病人之诊断不足;肝癌病人TACE前后血清IGF-Ⅱ、IGFBP-2表达水平检测和AFP一样可用于TACE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探讨原发性肝癌的超声特征及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的诊断价值。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结节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肝癌组、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结节的超声特征、血清AFP和CEA水平,计算3项方法单独及联合应用时鉴别诊断结节性肝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价值。肝癌组与对照组的边界清晰、形态、晕环征、病灶最大径、回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血清AFP、CE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AFP、CEA水平、超声联合应用鉴别诊断结节性肝癌、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敏感度为93.75%、特异度为86.25%、漏诊率为6.25%、误诊率为13.75%。依据超声特征联合血清AFP、CEA水平对肝癌的临床诊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AFU)与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992年~2000年在普外科和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的358例原发性肝癌,628例良性肝病,52例肝癌介入化疗术后患者,28例转移性肝癌,81例其他肿瘤,251例正常对照者,以AFU>600(nmol/ml.h)为阳性标准,用酶标法检测.以AFP>20(ng/ml)为阳性标准,用放免法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价值.结果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PHC)组血清AFU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AFP水平与慢性肝病组、其他肿瘤组、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HC组和转移性肝癌组中AFU的检出率与AFP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FU可作为诊断PHC的一种较好的血清肿瘤标志物.AFU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PHC的敏感性,并可作为对PHC的疗效观察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BV感染慢性肝病患者血清miR-122的表达水平与HBV DNA载量、HBsAg浓度、ALT、AST、AFP水平之间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慢性HBV携带患者30例(ASC),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95例,其中包括轻度30例、中度35例、重度3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LC)患者及肝癌(HCC)患者各30例。另选择30例同期健康体检人群血清miR-122含量为基线评价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血清miRNA-122含量,通过2~(-△△CT)法分析其相对表达量。结果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在健康对照组中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B轻、中、重度3组患者组间比较,重度中度轻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血清ALT、AST、HBsAg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894、0.875、0.381,P均0.01);肝癌患者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AFP呈负相关关系(r=-0.673,P=0.001);血清miR-122相对表达量与总体lg(HBV DNA)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无相关性(r=0.094,P0.05)。结论血清miR-122水平可能是一种能特异、灵敏地反映肝损伤、评估肝损伤的一种指标,且可以对疾病的炎症活动程度进行评估。血清miR-122与血清AFP呈负相关关系,可能对肝癌的评估、预后及治疗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清AFP、CA125、CA19-9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血清中的AFP、CA125、CA19-9的联合测定,提高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方法 用ELISA方法对64例味发性肝癌患者、46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肿瘤标记物AFP、CA125及CA19-9的血清学检测.42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6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单纯运用AFP诊断原发性肝癌,其诊断率仅为62.5%;而运用AFP、CA125、CA19-9的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其诊断率可提升至90.6%。结论 联合测定血清中AFP、CA125、CA19-9对提高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