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对高龄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8年5月沈丘县中医院和郑州人民医院CCU行急诊PCI的高龄老年ACS患者146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79例和替格瑞洛组67例,分别给予联合阿司匹林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观察PCI术后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G)、主要并发症及1年随访出血事件和主要终点的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PCI术后TIMI3级、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功能>Ⅲ级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轻度出血和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37.3%vs 19.1%,P=0.022;54.2%vs 30.9%,P=0.007)。结论替格瑞洛可以改善高龄老年ACS患者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减少缺血并发症发生,不增加中度和重度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疗效,评估治疗过程中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14-01至2017-01期间945例年龄≥65岁的ACS患者,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阿司匹林及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用血栓弹力图分别测定DAPT≥5 d后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根据血小板抑制率筛选出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293例,这些患者全部换用替格瑞洛,调整DAPT方案≥5 d后再次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对比患者替格瑞洛更换前后血小板抑制率的变化情况(替格瑞洛组);其余652例患者继续应用氯吡格雷(氯吡格雷组)。采用TIMI出血评估标准,随访3个月,比较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的出血发生率,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氯吡格雷低反应的293例老年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后5~7 d、8~14 d、15~90 d,血小板抑制率分别为(51.70±42.90)%、(48.99±41.85)%、(55.08±25.70)%,均显著高于其应用氯吡格雷时的血小板抑制率(14.50±24.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替格瑞洛组大出血发生率与氯吡格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女性(OR=4.329,P=0.000)、低体重(OR=0.817,P=0.039)、空腹血糖升高(OR=1.251,P=0.028)是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应用氯吡格雷相比,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能更快、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且不增加大出血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女性、低体重、空腹血糖升高是择期PCI后老年ACS患者应用替格瑞洛发生出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行PCI的患者应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1年的临床结局。方法入选2016年1月~2017年12月因ACS首次入我院且行PCI的老年女性患者284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129例和替格瑞洛组155例,2组均服用阿司匹林,分别加服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用比浊法检测血小板聚集率,平均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结果 2组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高于替格瑞洛组[(36.43±23.17)%vs(13.88±11.48)%,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支架内血栓(0.8%vs 0.6%)、TIMI定义的大出血(0.8%vs 2.6%)、颅内出血(0.8%vs 1.3%)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替格瑞洛组TIMI定义的少量出血(7.7%vs 1.6%)及不明显出血(9.0%vs 2.3%)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氯吡格雷组与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vs 19.4%,P0.01)。结论 ACS患者用替格瑞洛的支架内血栓与氯吡格雷无统计差异,出血事件中,主要是少量出血及不明显出血较氯吡格雷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03例成功行PCI的ACS病人,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替格瑞洛组PCI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90mg,每日2次。氯吡格雷组PCI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为每日75 mg。所有病人均给予拜阿司匹林负荷剂量300mg,术后维持剂量每日100mg。比较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术后1个月和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再次血运重建)和出血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基线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替格瑞洛组随访1年主要终点事件低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困难发生率替格瑞洛组1个月时高于氯吡格雷组,之后明显减少,随访1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对行PCI治疗的ACS病人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治疗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4例计划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ACS患者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80例)和氯吡格雷组(74例),术前分别给予300mg阿司匹林及180mg替格瑞洛和300mg阿司匹林及600mg氯吡格雷口服,余均按ACS常规治疗,随访12个月,记录两组主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次要终点(包括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心脏原因再住院、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出血、呼吸困难)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尿酸及肌酐变化。结果:替格瑞洛组12个月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复合终点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主要终点及主要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能更有效降低中国ACS患者全因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等复合终点发生率,但在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及主要出血发生率方面与氯吡格雷相似,不良反应多较轻微,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在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预后评价。方法:选取2016-01-2018-06入住我院接受PCI的氯吡格雷基因检测为中间代谢类型的老年ACS患者132例,氯吡格雷组72例,替格瑞洛组60例。替格瑞洛组给予180 mg负荷剂量嚼服后90 mg bid维持1年;氯吡格雷组给予300/600 mg嚼服后75 mg qd维持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5 d血小板抑制率和随访12个月内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5天,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总出血事件分别为10例(16.7%)和3例(4.2%)(P0.05);两组均未发生主要出血;轻微出血为7例(11.7%)和2例(2.8%)(P0.05);呼吸困难分别为例8例(13.3%)和1例(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轻度呼吸困难为6例(10.0%)和1例(1.4%)(P0.05)。结论:与氯吡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对氯吡格雷中间代谢类型老年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抑制率更高,12个月内两组MACE事件无显著性差异,氯吡格雷治疗安全有效;替格瑞洛组总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增加,建议老年ACS患者PCI术后6个月改用替格瑞洛60 mg bid维持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77例STEMI病人,其中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的42例病人作为替格瑞洛组,加用氯吡格雷的35例病人作为氯吡格雷组。比较两组冠脉血流、心肌再灌注以及出血事件、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PCI术后,替格瑞洛组TIMI3级血流、TMPG3级、STR≥50%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TIMI计帧数、无复流比例、CK-MB峰值和CK-MB峰值时间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结论 STEMI病人行急诊PCI术前加用替格瑞洛改善了冠脉血流和心肌再灌注,减少了近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了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行PCI治疗的抗血小板聚集起效时间,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ACS并成功完成PCI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组(n=45)和替格瑞洛组(n=45),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氯吡格雷治疗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600 mg,后给予氯吡格雷标准剂量(75 mg,1次/日,口服)治疗;替格瑞洛治疗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 mg,后给予替格瑞洛标准剂量(90 mg,2次/日,口服)治疗。对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危险因素以及PCI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未予负荷剂量治疗前、给予负荷剂量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抗血小板聚集能力,观察两组患者6个月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负荷量180 mg比氯吡格雷组负荷量600 mg起效更快;随访术后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P=0.042);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的出血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作为一种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起效更迅速,能够更好地降低人群中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对氯吡格雷低反应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与换用替格瑞洛对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并评价两种方案用药30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选2013-05-2015-06我院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血栓弹力图(PEG)检测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7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150mg每天1次组(39例)和替格瑞洛90mg每天两次组(39例),主要终点为入组20d腺苷二磷酸(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情况。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卒中和呼吸困难、出血发生率。结果:替格瑞洛组患者用药30天的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37.5±7.3,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加量组(22.9±9.2,P=0.009)。替格瑞洛组抗P2Y12受体低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加量组(5.7%:38.5%,P=0.009)。两组患者均无心源性死亡,替格瑞洛组入组第5天发生脑出血1例,最终死于多脏器衰竭,氯吡格雷加量组入组第2天再发心肌梗死1例。替格瑞洛组9例(23.1%)发生不同程度呼吸困难,3例患者停药退出研究。两组出血事件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PCI术后氯吡格雷低反应的ACS患者换用替格瑞洛抑制血小板聚集效果优于倍增氯吡格雷剂量,两种方案出血事件无明显差异。替格瑞洛所致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临床上应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治疗中国高龄非血运重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2年5月~2020年9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未行介入治疗的中国高龄(≥75岁)ACS患者106例,根据抗血小板药物分为氯吡格雷组(n=65)和替格瑞洛组(n=41),随访12个月,有效终点为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是由全因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临床驱动的血运重建组成。安全性终点为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标准规定的出血事件。结果 两组之间绝大部分基本资料、既往病史以及实验室数据等基线资料无显著性差异,而氯吡格雷组患者患慢性肾病者较多(P<0.05)。替格瑞洛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4.9%vs. 1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7.3%vs. 3.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氯吡格雷相比,使用替格瑞洛可降低未行介入治疗的高龄ACS患者的MACE发生率,但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204例,冠状动脉造影后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98例和氯吡格雷组106例。替格瑞洛组术前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90mg口服,2次/d;氯吡格雷组术前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口服,术后维持剂量75mg口服,1次/d。观察术后12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支架内血栓形成、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和再次血运重建;安全性终点包括TIMI出血事件以及呼吸困难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3%vs 21.7%,P=0.170)。替格瑞洛组再发心肌梗死及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1.0%vs6.6%,P=0.039;0vs 4.7%,P=0.029),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组(6.1%vs 0.9%,P=0.042)。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7)。结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PCI患者应用替格瑞洛获益明显,与氯吡格雷比较进一步降低MACE,不增加出血风险,但呼吸困难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对中高危老年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中高危老年NSTE-ACS行直接PCI的患者,分别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预防心血管血栓事件。观察两组30 d心血管事件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替格瑞洛组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血管原因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复发严重心肌缺血发生率、脑卒中、冠脉支架血栓形成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两组的主要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中高危老年NSTE-ACS行直接PCI患者中,与氯吡格雷比,替格瑞洛可显著降低30 d内血管原因死亡率、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发生率,同时不增加总体主要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75岁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与60岁中年ACS患者"阿司匹林+替格瑞洛"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两种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的疗效与出血风险。方法连续入选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年龄60岁及≥75岁,并进行血栓弹力图(T7EG)检查的患者416例,分为:(1)年龄60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60C组),(2)年龄≥75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75C组),(3)年龄60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60T组),(4)年龄≥75岁阿司匹林+替格瑞洛(≥75T组),随访1年,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出血情况。结果各组MACE事件发生率、TEG检测的最大振幅(MA)值、花生四烯酸抑制率(AA-I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二磷酸腺苷抑制率(ADP-IPA)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P0.05),但"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两个年龄段的ADP-I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8),≥75C组ADP-IPA较60C组低(P=0.011);相同年龄段"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患者(P0.05),但多为I型非致命性出血;"阿司匹林+替格瑞洛"在不同年龄段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2)。应用Cox回归分析MACE危险因素:血糖(B=0.111,RR=1.117,95%CI:1.014~1.231,P=0.025),eGFR(B=-0.023,RR=0.977,95%CI:0.961~0.993,P=0.005),心率(B=0.040,RR=1.041,95%CI:1.013~1.070,P=0.004)。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出血事件危险因素:DAPT方案(B=3.527,OR=34.025,95%CI:9.560~121.101,P0.001),性别(B=1.126,OR=3.085,95%CI:1.083~8.788,P=0.035)。结论在本研究中"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临床疗效不优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且I型出血风险增高;中、老年人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的出血风险无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药时机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02-01至2017-02-01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PCI的ACS患者320例,根据替格瑞洛与氯吡格雷用药时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80例。4组患者均于PCI前后睡前口服阿托伐他汀,在此基础上A组患者PCI前后均给予替格瑞洛,B组患者PCI前给予氯吡格雷、PCI后给予替格瑞洛,C组患者PCI前后均给予氯吡格雷,D组患者PCI前给予替格瑞洛、PCI后给予氯吡格雷;4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4组患者PCI后心脏血流状况,PCI前及PCI后1、3、6个月心功能指标,PCI前及PCI后24 h肝肾功能指标及P2Y12反应单位(PRU);记录4组患者PCI后90 d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PCI后B组、C组、D组患者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3级、心肌灌注(TMP)分级3级者所占比例低于A组(P0.05);C组、D组患者校正的TIMI帧数(CTFC)大于A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与方法在LVEF和LVEDD上主效应显著(P0.05)。PCI后1、3、6个月B组、C组、D组患者LVEF低于A组,C组、D组患者LVEF低于B组(P0.05)。PCI后3个月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A组、B组(P0.05);PCI后6个月B组、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A组,C组、D组患者LVEDD大于B组(P0.05)。(3)4组患者PCI前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Cr)水平及PR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PCI后24 h血浆A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后24 h B组、C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A组,C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B组,D组患者血浆CK-MB水平及PRU高于C组(P0.05);C组、D组患者血浆Cr水平高于A组、B组(P0.05)。(4)A组和B组患者PCI后90 d内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C组、D组(P0.05)。结论与PCI前后均使用氯吡格雷及PCI前或PCI后使用替格瑞洛相比,PCI前后均使用替格瑞洛能更有效地改善ACS患者PCI后心脏血流状况、心功能及血小板功能,对肝肾功能影响更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替格瑞洛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以STEMI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并行急诊PCI治疗的患者123例,术前应用随机数字量表分为替格瑞洛组61例和氯吡格雷组62例。明确诊断后即刻口服负荷量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继以替格瑞洛维持。氯吡格雷组患者术前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继以氯吡格雷维持。比较术中心肌梗死溶栓试验血流(TIMI)分级,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并观察住院期间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替格瑞洛组患者总体CTFC数值、具体血管(LAD、LCX、RCA)比较均小于氯吡格雷组;替格瑞洛组中TIMI3级所占比例、术后心肌灌注TMPG 3级比例高于氯吡格雷组,所有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及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术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替格瑞洛可改善其术后心肌层面的血流灌注,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替格瑞洛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PCI术及常规治疗基础上,替格瑞洛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组36例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患者均观察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指标的变化、不良心脏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服药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服药后各时间点(术前、术后10min,服药后24h,服药后7d)替格瑞洛组患者的MPAR及P2Y12反应单位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组(均P0.01);替格瑞洛组6个月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氯吡格雷(χ2=4.5714,P0.05);两组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06,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拮抗我国人群中ACS患者PCI术后的血小板聚集,降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患者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血小板微小RNA-223(miR-223)、血小板抑制率及血小板活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60例PCI后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双倍组(n=80,氯吡格雷150 mg,每日1次)和替格瑞洛组(n=80,替格瑞洛90 mg/次,每日2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miR-223、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活化血小板糖基化复合物(PAC-1)的变化。随访6个月,记录两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7 d、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治疗30 d后,替格瑞洛组血小板miR-223、CD62P、PAC-1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P均0.05)。随访6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氯吡格雷双倍组(3.75%对13.75%,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双倍组(11.25%对16.25%,P0.05)。结论:对于PCI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替格瑞洛较双倍剂量氯吡格雷能够更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MACE,且不增加出血风险。但替格瑞洛易引起呼吸困难,临床应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山西省晋城地区人群中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服用氯吡格雷与替格瑞洛的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7月在晋城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术后确诊的ACS病人527例,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入组ACS病人327例,根据CYP2C19的基因型监测结果,将309例中间代谢型病人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3组:替格瑞洛组(90 mg,每日2次)、氯吡格雷加量组(150 mg,每日1次)和氯吡格雷组(75 mg,每日1次),每组103例。于服药后1个月及6个月随访并比较各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出血及呼吸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1个月、6个月氯吡格雷组MACE发生率高于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加量组(P<0.05),氯吡格雷加量组与替格瑞洛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病人出血事件和呼吸困难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P2C19基因中间代谢型ACS病人PCI术后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可降低短期内临床MACE发生率,且不明显增加病人出血及呼吸困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亚族2C19(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后不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方案与其远期预后是否相关。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6~12月住院的年龄≥60岁老年ACS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从中筛选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患者126例,随访36个月,根据患者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42例和无MACE组84例。比较2组DAPT方案(服用阿司匹林100 mg联合氯吡格雷75 mg 1次/d、或联合氯吡格雷100 mg 1次/d、或联合替格瑞洛90 mg 2次/d)、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MACE的影响因素。结果 MACE组患者体质量指数、LDL、B型钠尿肽水平明显高于无MACE组(P0.05),MACE组服用替格瑞洛比例明显低于无MACE组(33.33%vs 71.43%,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和DAPT方案均是影响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进一步将DAPT作为哑变量,以联用替格瑞洛为参照分析显示,联用氯吡格雷75 mg患者远期MACE是替格瑞洛的7.989倍,联用氯吡格雷100 mg患者远期MACE是替格瑞洛4.460倍。结论 CYP2C19基因中代谢型老年ACS患者术后DAPT方案中,联用替格瑞洛的远期预后优于氯吡格雷加量方案,更优于氯吡格雷标准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并急诊行PCI术的患者共192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n=105)和氯吡格雷组(n=87),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住院期间及随访3月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肌梗死、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及出血、呼吸困难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的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3个月发现MACCE事件发生率替格瑞洛组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P0.05),出血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吡格雷组中有6例再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均再次行PCI干预,改用替格瑞洛术前负荷剂量180 mg,术后90 mg2/日,分别于术前及后24 h查血栓弹力图,结果显示ADP抑制率及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应用替格瑞洛后均优于应用替格瑞洛前(P0.05)。结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在我国人群急诊PCI术中具有更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