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外膜氧合机械辅助在心脏移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性研究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支持治疗的患者,总结临床经验,为进一步推广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接受心脏移植手术并采用ECMO支持受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受者围手术期ECMO应用情况,统计ECMO支持时间,合并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正态分布采用独立样本Student's test,非正态分布采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 test。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法。结果所有ECMO支持模式均为静脉-动脉ECMO模式(V-A ECMO)。有8例受者成功使用ECMO过渡到心脏移植。使用ECMO的心脏移植受者中61例(89.7%)成功脱离ECMO机械辅助,48例(70.5%)存活出院。出血、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等并发症是心脏移植ECMO循环支持过程中最多见的并发症。在手术室早期建立ECMO辅助循环的心脏移植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95.6%和84.4%,而在ICU床旁建立ECMO的受者脱机率和存活率分别为72.2%和27.8%,早期使用ECMO结果更好。结论ECMO机械辅助循环能对心脏移植受者提供有效的循环、呼吸功能支持,使得受者平稳渡过移植手术围术期。提倡早期、同期联合应用IABP增加重要器官的灌注,改善受者的预后,获得良好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辅助循环(mechanical circulatory support, MCS)桥接心脏移植在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1年12月间接受心脏移植前采用MCS桥接治疗的7例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受者基本资料、治疗过程及最终结局。结果 7例受者中男性2例, 女性5例;年龄(39.0±16.3)岁, 范围在7~56岁;体重(57.6±19.9)kg, 范围在30~85 kg。受者原发疾病为扩张型心肌病4例, 重症病毒性心肌炎2例, 缺血性心肌病1例。所有受者均为难治性心力衰竭, 药物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counterpulsation, IABP)辅助治疗无效, 遂行MCS桥接治疗, 其中实施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erator, ECMO)支持6例, HeartCon左心室辅助1例。接受MCS辅助治疗时间(20.0±11.5)d, 范围在7~34 d。所有受者均经机械辅助循环桥接实施心脏移植手术。心脏移植术后1例受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主动脉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ng,IABP)可有效改善终末期心衰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使用IABP桥接心脏移植(heart transplantation,HTx)受者的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单独使用IABP桥接至HTx患者70例与同期术前无器械辅助受者669例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血流动力学数据。比较IABP置入后对移植术前状态改善情况,根据供者年龄、体重及冷缺血时间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比较IABP桥接与无器械辅助患者术后恢复和生存情况差异。结果 HTx术前单独IABP桥接患者(n=70)较无器械组(n=669)的肺动脉平均压[(34.56±11.79) mmHg比(27.6±10.31) mmHg]、血肌酐[111.8(93.82,130.27)μmol/L比90.51(76.13,110.10)μmol/L]、肺动脉楔压[28(17,34) mm Hg比18(11,24)mm H...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术后受者早期感染危险因素, 为早期针对性干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术后30 d是否出现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34例)和未感染组(61例)。对比分析两组受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术前植入IABP、术后植入IABP、术后植入ECMO、术前机械通气、术前白细胞、术前淋巴细胞、术前血清CRP、手术类型、APACHE Ⅱ评分、NYHA分级、血红蛋白、体外循环时间、供心冷缺血时间、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胃管留置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术后呼吸机辅助治疗时间、术后ICU时间。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早期感染危险因素。结果 95例心脏移植术受者中, 发生早期感染34例, 感染后死亡8例。感染组术前血红蛋白(女性<110 g/L或男性<120 g/L)、术后植入ECMO、术后24~48 h APACHEⅡ评分(>6分)、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7 d)、术后胃管留置时间(≥4 d)、术后尿管留置时间(≥5 d)、术后急性排...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原位心脏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6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心外科完成的63例同种异体原位心脏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受者原发病包括扩张型心肌病47例、缺血性心肌病10例、肥厚型心肌病4例、限制性心肌病及瓣膜性心脏病各1例。心脏移植手术采用Stanford标准法1例,双腔静脉吻合法62例。术后采用CNI+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其中92.1%受者(58/63)采用抗Tac单抗或巴利昔单抗进行免疫诱导治疗,根据血药浓度谷、峰值调整环孢素剂量。术后早期重度移植物功能不全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等支持。结果 4例受者围手术期死亡,1例受者术后第2天再次接受心脏移植,移植手术成功率92.2%(59/64)。截至2016年6月,受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2%、82.1%、71.4%,其中8例存活10年以上。主要死亡原因包括:移植物功能衰竭、急性排斥反应和严重感染。存活受者术后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NYHA分级),恢复正常生活。术后发生右心衰竭8例,其中2例为术前存在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受者,经IABP和ECMO支持治疗后顺利出院。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肾功能损害11例,急性排斥反应9例。结论心脏移植是治疗终末期心脏疾病的有效方法,需根据综合因素考虑供、受者体质量匹配;同时监测环孢素血药浓度谷、峰值有助于合理用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合理应用IABP、ECMO等辅助治疗可提高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获得良好的早期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在临床肺移植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45例肺移植受者,年龄(50.5±8.6)岁(16~74)岁.原发病为肺纤维化合并肺动脉高压32例,慢性阻塞性肺病4例,矽肺2例,肺结核2例,弥漫性细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扩张2例,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2例.其中3例受者在术前经股动、静脉切开置ECMO管道,分别维持13、19和6d后,在ECMO支持下接受了肺移植手术;40例受者在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2例未在体外循环下接受肺移植的受者,因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丧失(PGD)于术后行ECMO辅助支持.结果 40例术中应用ECMO者,37例于术毕顺利撤除ECMO,术中辅助流量为(2.8±0.6)L/min,辅助持续时间为(7.7±0.9)h,存活31例;3例术后继续使用ECMO,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6 h和7d时顺利撤除,另1例术后使用ECMO维持5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2周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术中无体外循环辅助受者和其余3例术中辅助受者因术后发生PGD或急性心力衰竭,而初次或再次使用ECMO,辅助流量分别为(2.5±0.3)L/min和(2.6±0.4)L/min,辅助持续时间分别为(53.5±21.9)h和(88.7±45.9)h,其中3例治愈出院,2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所有受者均未发生明确与ECMO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ECMO是肺移植围手术期支持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降低等待肺移植过程中的死亡率、稳定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善术后严重呼吸功能障碍以及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可以提供良好的辅助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术前血N端B型利尿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术后早期受者存活率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法测定284例拟接受心脏移植的心力衰竭患者移植前血NT-proBNP水平,按NT-proBNP水平将284例患者分为≤5000 nmol/L组(≤5000组,237例)和>5000 nmol/L组(>5000组,47例),比较两组受者的术前一般情况、不同原发病者的NT-proBNP水平、两组围手术期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应用率及死亡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受者1年存活率.结果 >5000组术前肺毛细血管楔压为(25.1±7.4)mm Hg(1 mm Hg=0.133 kPa),明显高于≤5000组的(21.4±9.2)mm Hg(P<0.05);心脏指数为(1.8±0.5)L·min-1·m-2,明显低于≤5000组的(2.1±0.6)L·min-1·m-2 (P<0.05).>5000组围手术期需用ECMO支持者占14.9%(7/47),ECMO相关死亡率为71.4%(5/7),1年存活率为91.3%;≤5000组围手术期需用ECMO支持者占6.8%(16/237),ECMO相关死亡率为12.5%(2/16),1年存活率为96.9%,2个组ECMO应用率、ECMO相关死亡率以及受者1年存活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血NT-proBNP水平较高(>5000 nmol/L)者围手术期ECMO应用率和1年死亡率均较高;术前测定血NT-proBNP水平有助于心脏移植时机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用于长时间冷缺血(long cold ischemic time,LCIT)供心心脏移植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9年4月,11例患者[ECMO环路(intraoperative ECMO,i-ECMO)组]接受LCIT超过7 h的供心移植,手术采用i-ECMO进行心肺分流术,术毕直接转为ECMO辅助。同期有11例患者[心肺分流术(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bypass,s-CPB)组,s-CPB组]行冷缺血少于7 h的心脏移植手术,术中常规s-CPB,术后接受了ECMO辅助。比较两组的ECMO的总体撤机率、ICU停留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费用、围手术期生存率、术后1年生存率,并了解ECMO相关并发症。结果 i-ECMO组和s-CPB组供心缺血时间分别为422~485(平均448)min、110~400(平均218)min,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ECMO组中10例患者(91%)成功撤离EC-MO并无出院前死亡,1例死于术中大出血(与ECMO无关),s-CPB组中9例(82%)成功撤离EC-MO。心脏移植应用ECMO的总体撤机率为86%。两组术后30 d(围手术期)和术后1年的生存率分别为91%和82%、73%和64%,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ECMO组的ICU停留时间、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以及住院花费均显著低于对s-CPB组(均为P0.05)。i-ECMO组的入院和出院LVEF分别为0.23±0.06、0.65±0.12,s-CPB组相应为0.25±0.10、0.66±0.06,两组出院时LVEF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MO相关并发症及处理:5例患者(23%)因低心排量而应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其中3例为成功撤离ECMO的病人,2例为未能撤离ECMO者;6例(27%)患者由于肾功能不全接受了持续肾替代治疗(CRRT),其中2例为成功撤离ECMO,4例为未能撤离ECMO者。结论用边缘供心进行心脏移植术时,术中利用i-ECMO、术毕转为ECMO辅助可以为LCIT的供心提供早期、持续和有效的循环支持,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改善此类边缘供心的移植成功率。同时,该研究方法还具有ICU停留时间短,浓缩红细胞输注量低和显著节省费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总结术前非终末期器官功能受损的糖尿病对心脏移植受者移植后早期及中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2004年6月至2012年7月间单中心完成315例心脏移植,回顾分析住院和随访资料,根据患者移植前是否患有糖尿病将患者分为糖尿病组(47例)和非糖尿病组(268例).比较分析两组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包括机械通气时间,因并发症需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体外膜肺氧合(ECMO)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支持治疗的应用率,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和中期存活率.结果 患者年龄为(44.6±13.8)岁,术前糖尿病占15.0%.糖尿病组与非糖尿病组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需CRRT、ECMO和IABP支持治疗的应用率,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33个月(17~60个月),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受者术后1个月存活率为97.9%和97.0%;1年存活率分别为93.5%和95.4%;3年存活率分别为86.6%和91.1%;5年存活率分别为72.8%和88.9%;各个时间段存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糖尿病占15.0%的心脏移植单中心经验显示,经严格筛选的非终末期器官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心脏移植术后早期及中期存活率未受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不同转流方式在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受者肺移植(lung transnsplantation, LTx)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经静脉-静脉ECMO(VV-ECMO组, 68例)或静脉-动脉ECMO(VA-ECMO组, 44例)辅助下行LTx手术的112例IPF合并PH受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供者性别、年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和冷缺血时间;受者性别、年龄、吸烟史、术前PO2、PCO2、PH程度、NYHA心功能分级、右心功能、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 EF)和合并症(高血压和糖尿病), 术中手术类型、手术时间、ECMO转流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尿量及术后输血量、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再次开胸手术、肺部感染、原发性移植物功能不全(primary graft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插管方式及应用策略。 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完成的107例肺移植中,31例术中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资料,其中双肺移植20例,单肺移植11例。术中ECMO辅助方式为静脉-动脉(VA)-ECMO 30例,VVA-ECMO 1例。 结果31例术中ECMO辅助指征:不能耐受单肺通气(术前及术中移植一侧肺后)14例,肺动脉高压7例,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前VV-ECMO过渡6例。插管方式:中央插管20例,股静脉-股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5例,股静脉-颈内静脉-升主动脉插管1例。术后30 d内2例受者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不同插管方式中,中央插管无明显并发症;股静脉-股动脉插管出血2例,下肢缺血3例,术中上半身缺氧1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2例;股静脉-腋动脉插管出血1例。5例受者因术后移植肺功能未达标,ECMO延续至术后早期。 结论肺移植术中ECMO是有效的呼吸循环辅助方式,腋动脉插管有助于避免肢体远端缺血、血栓形成及上半身灌注不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总结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特点,增加肺移植管理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2017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完成的50例脑死亡器官捐献肺移植手术临床资料,受者中位年龄63岁(27~71岁),男性43例,女性7例;单肺移植31例,双肺移植19例。38例供者中位年龄37岁(16~55岁),捐献前氧合指数中位数为444 mmHg(313~600 mmHg,1 mmHg=0.133 kPa)。供受者ABO血型均相合。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术式、体质指数、原发病和术中出血量以及是否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的受者围手术期死亡比例,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调整α水平。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受者术后1年生存曲线,并采用Breslow检验比较两组受者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50例肺移植受者中,40例围手术期应用ECMO中位辅助时间为2.0 d(0.3 d~13.0 d)。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中位时间为2 d(1~16 d),ICU停留中位时间为4 d(1~60 d)。50例受者中有8例于围手术期死亡,存活时间1~49 d。双肺移植和单肺移植受者围手术期死亡比例分别为31.6%(6/19)、6.5%(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随访至肺移植术后1年,50例受者存活39例。单肺移植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双肺移植,分别为87.1%和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原发病以及有无ECMO支持的受者术后1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0例肺移植受者中10例发生供者来源感染;9例术后出现气道并发症,均表现为支气管狭窄,其中2例合并吻合口瘘。 结论选择合适时机行肺移植,并对受者进行围手术期全面综合评估和管理,才能使受者最终受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肺移植围手术期应用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11月至2009年7月,对30例原发性及终末期肺病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在肺移植术中应用了ECMO辅助,完成单肺移植18例,不横断胸骨序贯式双肺移植12例.2例患者在术前经股动静脉切开置ECMO管道,分别维持19 d和6 d,术中仍在ECMO支持下进行肺移植;其余患者在麻醉完成后置ECMO管道,开始肺移植术.移植完成后,受者在氧合和血流动力学平稳后撤除ECMO.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移植.27例受者于移植手术结束后顺利撤除ECMO;3例受者术后继续使用ECMO,直至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中2例分别于术后36 h和7 d时顺利撤除,另1例术后用ECMO维持5 d后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2周时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术后股动静脉切开处伤口感染2例,股动脉血栓形成(中度)1例,经治疗后均好转出院.结论 体外膜肺氧合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伴有原发性或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移植手术.术中应用ECMO能控制肺动脉高压,同时进行呼吸和循环支持,减少了肺移植手术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心脏移植围术期发生移植心脏右心功能衰竭(右心衰)的危险因素及针对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筛选出的96例心脏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移植心脏右心衰诊断标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危险因素,建立风险模型。以术前肺动脉收缩压(SPAP)为标准分为A组(SPAP <40 mm Hg,1 mm Hg =0.133 kPa)和B组(SPAP≥40 mm Hg)。比较组间各临床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 年龄、瓣膜病、心衰病史、术前SPAP是移植心脏右心衰的危险因素。术前SPAP的危险系数最高是6.725,其次是心衰病史1.712、瓣膜病1.351、年龄1.051;冠心病和术前应用5-PDEs-Ⅰ为保护性因素,危险系数分别为0.056和0.034。A组与B组患者的年龄、原发病(瓣膜病)、心衰病史存在显著差异,右心衰发生率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明显较A组为高(67.6%对45.8%)。两组应用体外膜氧合(ECMO)和右心衰死亡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脏移植受者术前的肺动脉高压是移植心脏右心衰的主要风险因素,而针对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性药物治疗和ECMO辅助循环,虽然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但临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的高危患者术前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的治疗效果,总结IABP的应用及撤机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02例高危冠心病患者[IABP组,男71例,女31例;年龄(63.0±8.2)岁]在OPCAB术前置入IA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另外选择100例未于术前置入IABP的患者作为对照[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64.1±9.5)岁]。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后有创动脉收缩压(SA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IABP辅助时间、围术期死亡等。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IABP组患者术后SABP[(95.3±12.2)mm Hgvs(.80.1±11.7)mm Hg;t=8.440,P=0.000]、MABP[(78.9±13.5)mm Hg vs(.52.3±15.1)mm Hg;t=12.410,P=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较对照组短;室性心律失常、低心排血量、围术期心肌梗死和围术期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的发生较对照组少;围术期死亡率低于对照组[5.9%(6/102)vs.17.0%(17/100),χ2=6.180,P=0.020]。IABP组随访96例,对照组随访83例,随访时间均为3个月。术后3个月时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IABP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45.3%±12.0%vs.39.1%±8.2%,t=3.950,P=0.000)。结论对具有高危因素的OPCAB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且把握好撤机时机,可降低手术风险,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心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围术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肾移植受者抗HLA抗体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517例肾移植受者进行手术前、后血清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PRA)强度动态监测,对PRA阳性受体进一步行抗HLA抗体分型并进行随访,观察PRA水平对移植物长期存活和移植肾功能的影响。结果1517例中,术前PRA阴性者1336例,阳性者181例。术前PRA阳性受者和阴性受者的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分别为34.8%、1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PRA阳性受者的移植肾1、3、5、8年存活率分别为94%、85%、73%和63%,术前PRA阴性受者相应为96%、87%、72%和6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及移植6个月后PRA均为阴性的265例受者中,血清肌酐水平异常者仅占19.6%,而术后PRA转为阳性的57例受者中,血清肌酐异常者高达6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移植前PRA阳性的53例受者中,有24例移植后PRA转为阴性,术后血清肌酐全部正常。结论术前筛查PRA可科学评估肾移植患者的体液致敏状态,为致敏患者选配合适供者;术后监测PRA可及时了解移植肾的免疫状态,有利于防治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ABP)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的经验,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术中及术后放置IABP对于重症冠心病的治疗效果,为重症冠心病患者临床使用IABP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6208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合并其他心脏手术的患者资料,按置入IABP时间将103例重症并行IABP治疗患者分为IABP术前置入组(组1)38例、术中置入组(组2)31例和术后置入组(组3)34例.组1为术前药物治疗不能控制的不稳定型心绞痛、冠状动脉左主干狭窄>90%、心功能低下(左心室射血分数<0.40)、心源性休克行急诊手术及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组2及组3均符合组1的置入指征并且在术中或术后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低心排血量综合征、脱离体外循环困难及心功能降低.分析比较3组术后病死率、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IABP辅助时间、射血分数改善率、其他机械辅助装置使用比例、室颤及胸腔积液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3组术后死亡比例(组1 2.6%、组212.9%、组3 47.1%)、住院时间[组1(23.6±9.8)天、组2(21.5 ±9.7)天、组3(28.9±13.3)天]、ICU停留时间[组1(2.3±1.1)天、组2(3.5±1.5)天、组3(5.2±3.4)天]、气管插管时间[组1 (29.5±23.0)h、组2(38.7 ±20.6)h、组3(84.1±48.0)h]、IABP维持时间[组1(77.0±43.7)h、组2(93.8±44.8)h、组3(121.5 ±71.7)h],EF改善率[(组1(7.5±7.2)、组2(8.5±7.5)、组3(2.0±6.7)]和正性肌力药物维持时间[组1(3.7±4.9)天、组2(6.2±4.6)天、组3(10.8±5.4)天],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冠心病患者术前置入IABP可以明显获益.患者有IABP应用指征时,应果断尽早应用.  相似文献   

18.
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3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76例肺移植中32例为肺移植治疗IPF.移植前,患者均经高分辨螺旋CT检查显示为典型的弥漫性蜂窝肺,经开胸或纤维支气管镜肺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IPF的有16例,动脉血气分析显示动脉血氧分压(PaO_2)≤50 mm Hg(1 mm Hg=0.133 kPa)的有28例,平均肺动脉压≥30 mm Hg的有15例.32例IPF患者中,28例接受单肺移植,其中常规体外循环下完成2例,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下完成14例;4例双肺移植均在ECMO支持下进行,取双侧前胸切口不横断胸骨,依次完成双侧单肺移植.术后对所有受者进行了随访,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所有受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8例应用ECMO辅助的受者中,术后有17例成功撤除ECMO辅助,1例于术后2周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除上述死亡的1例外,术后早期还有4例死亡,1例术后发生支气管吻合口漏,经手术修补后发生吻合口裂开而死亡,1例死于移植肺活动性出血,2例死于移植肺功能丧失.术后1年内有1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7.5%,1例因重症排斥反应死亡,2例因严重感染死亡.受者术后3个月、1年及3年存活率分别为84.3%、75%和54.5%,中位存活时间为51个月,受者肺功能改善明显,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 肺移植是治疗IPF的有效方法,术后可明显延长受者存活时间,单肺移植可作为IPF的常用术式.对年龄较轻者应选择双肺移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非移植外科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术前射血分数(EF)<0.35的缺血性心肌病病人74例,其中男66例,女8例;年龄36~79岁,平均(63.3±9.28)岁.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核素扫描和多巴酚丁胺试验结果,评估目标血管条件及存活心肌情况,行非移植外科治疗.比较其术前、术后心功能(NYHA、EF等)的变化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 全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71例,平均(3.26±1.14)支/例;使用动脉54支,静脉177支.应用IABP辅助50例,IABP+ECMO 1例.术后发生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1例,切口感染3例,肾功能不全3例,再次开胸止血1例;死亡8例.随访17~107个月,平均(47.47±24.51)个月.术后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远期死亡2例.再发生心血管事件6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在完成心肌血运重建的同时行心室减容和心室几何重建,对有指征者行二尖瓣成形术.非移植疗法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远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心脏移植术前合并肾功能不全对围手术期死亡和并发症发生及长期生存的影响,并比较术前血清肌酐(Scr)和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在术前风险评估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1 095例心脏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Scr分为Scr<133μmol/L组(980例)、Scr 133~176μmol/L组(83例)和Scr≥177μmol/L组(32例);根据术前eGFR分为eGFR≥90 m L/(min·1.73 m2)组(436例)、eGFR 60~89 mL/(min·1.73 m2)组(418例)和eGFR<60 mL/(min·1.73 m2)组(241例)。分析不同分组受者术后肾功能的转归情况及围手术期和远期结局。评价e GFR和Scr对心脏移植术后肾功能损伤和远期生存的影响。结果 随着术前Scr升高,受者术后使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比例增加,术后机械循环辅助的比例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机械通气时间和重症监护室(ICU)入住时间延长,院内病死率增加,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