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评估弥散张量M R I对10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10例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的颈髓损害分级能力。3组患者的平均扩散率(P=0.008)和平均分数各向异性(P=0.04)有差异。扩展障碍状况量表得分和脊髓平均扩散率之间有相关性(r=0.52,P=0.02)。弥散张量MRI对视神经脊髓炎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硬化症(M S)是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疾病,其兼有遗传和环境等诸方面的病因。本文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对组织进行尸检,研究M S环境致病因素中的一种候选病毒———6型嗜神经性人类疱疹病毒(H H V-6),以确定M S患者正常外观白质(NAW M)、受损组织以及正常对照脑标本中是否存在早发和迟发的病毒基因表达。结果显示,所有样本中均能检测到H H V-6基因的转录,且仅限于少突胶质细胞,此结果经双倍m RNA FISH分析所证实。病毒m RNA表达的定量分析显示,NAW M和受损M S样本的H H V-6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标本。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及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track-based spatial statistics,TBSS)观察常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正常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患者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性别、年龄相匹配的22例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患者组)及23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DTI检查,采用TBSS分析所有受试者脑白质DTI的各相关参数指标的改变,包括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平均弥散度(mean diffusivity,MD)、组间轴向弥散(axial diffusivity,AD)值和径向弥散(radial diffusivity,RD)值,进一步提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患者组的DTI参数值并与CD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患者组多个脑区M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左侧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患者组多个脑区AD值升高,主要包括胼胝体膝部、胼胝体体部、胼胝体压部、双侧前辐射冠、上辐射冠、后辐射冠、上纵束、内囊前肢、外囊和扣带回(P<0.05,TFCE及FWE校正)。左侧白质改变多于右侧,胼胝体及双侧前辐射冠是损伤范围较大的脑区。两组各脑区FA值和R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FCE及FWE校正)。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区的MD值与患者CD4计数呈负相关(r=-0.435,P=0.043)。结论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大脑多个区域白质微结构损伤,其病理特征可能是轴索异常改变,损伤区域主要涉及记忆、智能、认知控制等相关脑区。DTI和TBSS技术可以敏感地发现常规MRI表现正常的AIDS患者脑损伤白质微观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4.
内容评介:有关多发性硬化(MS)方面的书籍很多,经典的MRI尤其是T2加权成像可以显示脑室周围多发的脱髓鞘斑块,对于多发性硬化的诊断较为敏感。但是很多MS患者临床表现与经典的MRI上病灶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很少见到专著去分析这些MRI表现正常但实际上却存在着病理改变的白质和灰质,本书则以新的影像技术为基础。细致而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各种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5.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8):744-747
目的评估弥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PVL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1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分别对2组受试者进行常规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及DTI检查,记录相应兴趣部位(ROI)的各向异性分数(FA),比较2组受试者ROI的FA值,并比较观察组患儿康复治疗前后FA值及发育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压部(SCC)、扣带束(CG)等部位DTI图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缺失,其相应的FA值显著降低。观察组患儿左侧和右侧ICAL、右侧ICPL、GCC、左侧和右侧CST的FA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左侧ICPL、SCC、左侧和右侧CG的FA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右侧ICAL、左侧和右侧ICPL、GCC、SCC、左侧和右侧CST、左侧CG的FA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 05);左侧ICAL、右侧CG的F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发育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χ2=8. 658,P <0. 05)。结论 DTI对早期PVL细微白质纤维损伤患儿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孟葳  李茂 《广西医学》2010,32(1):93-96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磁共振新技术,是一种能在活体显示白质纤维束走行的无创成像方法,能反映白质纤维束的病理状态及其与邻近病变的解剖关系,是目前唯一能反映人体活体组织空间组成信息及病理状态下各组织成分之间水分子交换的功能状态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来研究疾病状况。DTI现逐渐应用于临床,在许多脑部疾病,如缺血性脑梗死、脑出血、脑多发性硬化、脑感染性病变和脑肿瘤等方面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硬化症(M S)患者经尸检证实,在出现脱髓鞘损害之前即可见到血管渗透性改变、血管壁增厚和毛细血管增生。尽管血管生长因子对于诱导出现上述血管改变非常重要,但是关于其是否与M S相关尚未进行广泛探讨。因此,根据M S患者的临床阶段和亚型,对M S患者各种类型的血管生长因子进行检测。采用夹心法酶联免疫测定,在50例M S患者(27例视神经脊髓型M S患者和23例普通M S患者)和33例健康对照者中,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F)、酸性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 F)和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 GFs)AA、A B和BB的血清水平。然后对生长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弥散张量成像量化分析多发性硬化患者颅脑常规磁共振看似正常的脑灰、白质是否存在隐匿性损伤。方法:本院36例随访确诊多发性硬化患者及20例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组,行常规磁共振及弥散张量成像,对不同解剖部位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各项异性(FA)值进行对比分析,包括常规T2WI像看似正常脑皮层(NACGM)、深部灰质核团(NADGM)及看似正常脑白质区(NAWM),并分析这些指标与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MS患者NACGM区的ADC值增加,FA值下降,NADGM区中丘脑ADC、FA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WM区呈现弥漫性ADC值增加,FA值下降。枕叶白质FA值与EDSS评分呈负相关,丘脑FA值与病程负相关。结论:常规MRI袁现正常的脑灰、白盾区域存在微结构破坏.DTI可以作为反映MS微观病理改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运动负荷对正常腰椎间盘MR扩散张量成像(DT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A)的影响。方法
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矢状位FSE/T2WI成像及运动负荷前后DTI成像,其中男性24名,女性6名,年龄19~25岁。在MR常
规T2WI序列上对腰椎间盘按Pfirrmann 标准进行退变分级,利用DTI原始数据重组b0图、ADC图及FA图,测量并比较运动负
荷前后ADC值、FA值的变化。统计方法使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P<0.05 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0 名志愿者,观测
L1~S1共计150个椎间盘,将其中27例腰椎间盘Pfirrminn分级均为Ⅱ级的受试者纳入研究。腰椎间盘平均ADC值运动负荷前
为(1.99±0.18)×10-3 mm2/s,运动负荷后为(1.93±0.17)×10-3 mm2/s,较运动负荷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间盘
平均FA值运动负荷前为0.155±0.059,运动负荷后为0.163±0.017,较运动负荷前升高,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TI成像可以定量分析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水分子扩散能力及各向异性程度的变化。运动负荷后,腰椎间盘ADC值下
降,FA值升高,其中ADC值的变化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MRI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腰骶神经根受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腰背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患者7例,健康志愿者8例,行常规MR检查及DTI横轴位扫描。常规MR检查包括T2WI、T1WI矢状位扫描、T2WI横轴位扫描,在DTI图像测量神经根各项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并利用专用后处理软件,采用设置感兴趣区的方法进行腰骶部神经根纤维束成像。结果 健康志愿者2侧神经根的FA值分别为0.314±0.021(左L3)、0.305±0.018(右L3)、0.343±0.055(左L4)、0.330±0.055(右L4)、0.347±0.016(左L5)、0.338±0.028(右L5)、0.338±0.027(左S1)、0.343±0.032(右S1),同一节段的左右2侧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束成像可清晰显示所有受试者的神经根走行。7例患者共有9个受压神经根,受压神经根的FA值低于未受压神经根的FA值,所有患者的受压神经根侧别均与症状侧别一致,而常规MR检查与症状的相关性则较差。结论 与常规MRI相比,纤维束成像更能反映出导致患者临床症状的受压神经根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在多发性硬化症(M S)临床病程的早期可发生表面正常灰质和白质(N AW M和N A GM)的内部异常,并且可以采用磁化传递率(M TR)在体内检测到。为了更好地表示两种组织的M TR变化特征,确定变化开始的时间,本研究采用N AGM和NA W M的M TR直方图,对具有最轻微残疾的早期复发-缓解型M S患者队列进行连续研究。23例临床确诊的早期复发-缓解型M S患者(基线时的平均病程为1.9年)和19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试验,对患者每年进行一次磁化传递成像序列检测,研究持续2年。21例患者和10例对照者完成了随访研究,并绘制NAW M和N AG M的M TR直方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VCIND)是血管性认知障碍最常见亚型,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神经影像为VCIND早期诊断、严重程度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但传统结构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不能较好阐明结构改变与认知损害的关系。本项目利用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DTI)探讨VCIND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及其和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 利用DTI对31名VCIND患者和22名正常对照者进行全脑246个脑区的白质连接完整性检测,并对所有受试者进行认知评估。然后分析患者各脑区DTI各向异性程度值(fractional anisotropy, FA)和平均弥散率(mean diffusivity, MD),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及中介分析。结果 VCIND患者全脑246个脑区中的部分关键区域发生了显著的白质连接改变,尤其额叶脑区显著。FA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正相关,MD值与总体认知评估及记忆、执行功能评分负相关。中介分析发现VCIND患者白质结构连接的改变介导了神经心理量表评分的改变。结论 本研究显示DTI可以为VCIND的早期诊断及认知严重程度的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比较肾移植术后发生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与未发生DGF患者术后1个月的功能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所对应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这些参数与移植肾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进而评价功能磁共振在肾移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9月—2017年5月的肾移植病例,共选取23例DGF患者和26例非DGF患者。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这两组患者移植肾DWI与DTI对应的参数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和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的差异;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别将ADC值和FA值与移植肾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和血清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分别绘制髓质ADC、FA值诊断移植肾eGFR >60 mL/min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肾移植术后1个月,DGF组与非DGF组移植肾皮质和髓质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髓质ADC值和FA值均与当时的eGFR呈正相关(P < 0.05);术后1个月的移植肾皮质ADC值与术后6个月血清肌酐值呈负相关(P < 0.05)。移植肾髓质FA值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99,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0.671~0.928(P < 0.001);移植肾髓质ADC诊断移植肾eGFR>60 mL/min的ROC曲线AUC为0.796,95%CI为0.670~0.922(P < 0.001)。结论:功能磁共振DWI和DTI具有对移植肾的功能学和形态学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研究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病人伤后早期白质纤维束损伤与恢复期时认知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8例DAI病人(DAI组)在伤后早期进行磁共振DTI检查,并与16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比较。使用Track和MRIcron软件对DTI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感兴趣区域(ROI区)的部分各向异性(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DC)值。比较DAI组和对照组ROI区的FA值和ADC值。对DAI病人恢复期中(17.26±4.31)个月行认知量表评估,并与受教育程度类似的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所使用的认知量表包括韦氏成人智力量表中的数字倒背测试(湖南版)、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量表、连线测验和Stroop色-词测试。比较2组认知功能的差异。对DAI组的DTI参数值与认知量表评分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在伤后早期,DAI组病人所有ROI区的F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钩束和下纵束的ADC值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ROI区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DAI组病人在恢复期中的数字倒背测试、加利福尼亚言语学习测试、短时自由回忆和短时线索回忆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而连线测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1、Stroop色-词测试卡片2和Stroop色-词测试卡片3评分均增高(P<0.05~P<0.01)。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FA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和P<0.05)。易损区钩束、下纵束、上纵束和前冠状束的ADC值与工作记忆量表和执行功能量表总分无明显检查相关关系(P>0.05)。结论:DAI病人早期磁共振DTI检查有助于预测伤后恢复期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为病人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患者的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方法 对45例多发性硬化(MS)急性期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型,分为肝肾阴虚型(28例)及脾肾阳虚型(17例),并比较两型患者之间发病年龄、复发次数、病程长短、扩展伤残等级(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磁共振、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结果 两型患者发病年龄、病程长短、复发次数、EDS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病灶位置、病灶强化反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脾肾阳虚型的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趋向低于肝肾阴虚型,表示脾肾阳虚型的轴索损伤趋向明显;肝肾阴虚型胆碱/肌酸(CHO/CR)比值趋向高于脾肾阳虚型,表示肝肾阴虚型的髓鞘脱失趋向明显.脾肾阳虚型的表观弥散系数(ADC)比值趋向高于肝肾阴虚型、各向异性(FA)比值趋向低于肝肾阴虚型,表示脾肾阳虚型白质纤维束损伤趋向明显,两者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发性硬化肝肾阴虚型与脾肾阳虚型患者之间可能存在质子共振波谱分析及弥散张量成像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正常人椎间盘ADC值、FA值与年龄和解剖节段的相关性及其变化规律。方法募集健康志愿者45人,年龄范围6-40岁,6—10岁5人,11—15岁6人,16-20岁6人,21—25岁13人,26—30岁5人,31—35岁5人,36-40岁5人。进行常规T2W、T1W及DTI扫描,重建ADC图、FA图、b0图及b400图,测定其ADC值、FA值及T,w信号强度,分析上述值随着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栗L1/2、L2/3、L3/4、L4/5椎间盘ADC值与年龄呈负相关(rB1B=-0.668,D〈0.001,rB2B=-0.683,D〈0.001,rB3B=-0.622,D〈0.001,rB4B=-0.540,p〈0.00I),椎间盘FA值、T2w信号强度与年龄不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的ADc呈下降趋势,5—15岁呈快降阶段,16—25岁相对稳定阶段,26—40岁缓降阶段。L1/2~L3/4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相关(r=0.279,P〈0.05),从上到下hDC值逐渐升高,L3/4-L5/s1椎间盘ADC值与解剖部位无相关性(r=-0.048,p〉0.05)。各椎间盘FA值(r=0.349,p〈0.001)及T2w信号强度(r=0.658,p〈0.001)与解剖部位相关。结论正常人体椎间盘hDC值随着年龄增加呈下降趋势,FA值在L4/5-Ls/s1椎间盘显著增大,ADc值及FA值比T2W信号强度值更能体现椎间盘水分子弥散能力的变化,了解正常椎间盘ADC值及FA值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椎间盘退变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在显示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iemens 1.5TIntera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对25例胶质瘤、8例转移瘤患者均行常规MRI、DTI检查。构建各向异性分数(FA)图、彩色张量图、纤维示踪图(DYr),分析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之间的解剖关系。结果在10例1~2级低级别胶质瘤、2例转移瘤中临近脑白质纤维受压移位,FA值没有明显改变;在15例3—4级高级别胶质瘤、6例转移瘤中临近脑白质纤维明显浸润、破坏,FA值减低。结论MR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显示脑肿瘤与临近脑白质纤维束解剖关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神经外科医生制定正确手术治疗方案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帕金森组(n=7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n=70)。两组均进行SWI和DTI检查,收集两组感兴趣区(红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和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及校正相位数(CP值)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对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感兴趣区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红核、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FA值、C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对侧黑质FA值低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CP值高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FA值的灵敏度为72.68%,特异度为81.06%,准确度为78.31%,曲线下面积为0.722(0.581~0.854);症状对侧黑质CP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