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房颤 (AF)好发于心力衰竭 (HF)患者 ,并为其并发症、死亡率升高的预测指标。晚近的动物实验结果表明 ,在模拟HF动物的心房组织内因纤维性变增加而伴有电活动及组织结构的重构 ,颇易发生AF。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能有效阻止AF发生。为了证实ACEI能否防治HF患者发生AF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依那普利、洛丁新治疗后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变化及与ACE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糖尿病(特别是2型)的发生率有逐步上升趋势,而糖尿病肾病(DN)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累及率约为30%-35%。有关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的探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ARB)的疗效和合理应用亦是临床长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还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存在插入型(Ⅰ)和缺失型(D)两种等位基因,在人群中可表现为Ⅱ型纯合子、DD型纯合子、DI型杂合子。在这3种基因型中,血浆ACE的水平为DD型最高,其次是DI型,Ⅱ型最低,因此,ACE基因多态性与DN的关系及其是否影响两种药物的疗效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4.
3.3 治疗引起的肾功能变化 用药后肾功能可能有一些变化,临床医生仍应坚持选用最佳方案.即使没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药物治疗后血压的下降也会引起血肌酐短暂的升高.ACEI用药一开始会使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但长期治疗后,这类药能够显著地延缓肾功能受损的进展.Bakris和Weir在关于这个问题出色的评述中提出,使用ACEI后血肌酐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过度利尿,血容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李文清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Z1)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胰激肽原酶(TPK)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尿微量蛋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5年12月至2006年12月沈阳市沈河区人民医院早期DN患者60例,年龄53~75岁,随机分成治疗组(即口服TPA与ACEI制剂)31例,对照组(口服ACEI制剂)29例,两组控制血压、血糖方法相同。连续4周,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用药4周后,24h尿白蛋白定量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6个月,尿蛋白仍维持于较低水平,对照组仅在治疗6个月后,尿蛋白较前明显减少(P<0.05)。结论对于早期DN患者,早期联合应用TPK和ACEI可迅速降低尿白蛋白,且长期维持于低水平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6.
治疗糖尿病肾病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的10大优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惠者从出现微量白蛋白尿起,无论有无高血压,均应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制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不仅能降低高血压,还能减少尿白蛋白及延缓肾损害进展.对糖尿病肾病惠者有肾脏保护作用,最近国外有学者报告,两者联用可起到更强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单独使用他汀类药物洛伐他汀和联合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福辛普利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的疗效。方法 5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 (EDN)患者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脂血症 ,随机分组 ,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一组给予洛伐他汀 2 0mg/日 ,睡前服药 ;另一组给予上述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福辛普利 1 0mg/日 ,晨起空腹顿服 ,疗程均为 1 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脂及 2 4h尿微量白蛋白 (u MA)的变化。结果 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血浆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 (P <0 0 5)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及 2 4hu MA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 (P >0 0 5)。洛伐他汀与福辛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 2 4hu MA ,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结论 对EDN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给予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血脂谱 ,但对尿蛋白排出无明显改善 ;与ACEI联用后能明显减少尿蛋白的排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肾小管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14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A组(降糖的同时口服ACEI类降压药)和B组(降糖的同时口服非ACEI类降压药),检测各组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α1微球蛋白(α1-MG)、IV胶原(CIV)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明显低于B组(P〈0.05);肾小管功能指标中尿RBP明显低于B组(P〈0.05),而NAG、α1—MG、CIV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CEI能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泄,而且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应提前使用ACEI类降压药。 相似文献
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临床已广泛用于糖尿病肾病(DN)的治疗,近年低分子肝素亦用于DN的治疗,为此我们联合应用两者,以观察对早期DN患者UAER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12.
依那普利联合吲哒帕胺片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禹振霞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9(6)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研究证实,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措施,小剂量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有利于减少单一药物可能存在的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是控制高血压的策略之一.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类降压药. 相似文献
13.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是常用的抗高血压药,并可减少高危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其治疗的副作用是发生高钾血症,在住院患者中有10%-38%,门诊患者中,用药1年之内约有10%发生高钾血症。最易发生高钾血症危险的是糖尿病患者和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这些患者肾脏钾离子排出可能存在缺陷。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杂志》2008,(5)
荟萃分析49个 RCT 比较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两药联用,或与钙拮抗剂、安慰剂比较(Ann Intern Med,2008,148:30-48)。观察慢性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 ACEI 与 ARB 减少尿蛋白效果相似,ARB 比钙拮抗剂有效,ARB 与 ACEI 合用较单用一种药有效(表1)。对该文评论者认为这一荟萃分析加上伊贝沙坦治疗尿蛋白及血管事件高危病人(IMPROVE)的结果,提示在早期肾病、尿蛋白较少的情况下,单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就够了,只有严重尿蛋白病人才需要用 ARB 加 ACEI 联合治疗,但迄今,联合治疗慢性肾病尚无安全资料,也不清楚慢性肾病进展速 相似文献
15.
ACH(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降压药,但也经常用于肾病的治疗。近日,记者接连接到了几封读者来信,他们咨询的都是同一件事。2013年第4期《糖尿病之友》刊登了两篇文章,两篇文章中都有关于肾病患者与ACEI的论述,可是一篇文章建议肾病患者应用ACEI,另一篇文章则不建议肾病患者应用ACEI类药物,到底谁说的对呢? 相似文献
16.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4,(2):220-220
<正>2014年4月11日,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发布警告:避免联用两种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有独立作用的药物。作用于RAS系统的几类药物包括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直接肾素抑制剂。特别是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应联合使用ARB和ACEI。EMA同时指出如果出现必须联用双抑制药物的情况时,必须严格检测肾功能、水钠平衡和血压。ARBs类的坎替沙坦或缬沙坦可作为已经使用ACEI类药物的心衰病人的一项附加治疗,而严格禁止阿利克仑联用ACEI或ARBs治疗 相似文献
17.
蒋建红 《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5,2(6):570-571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对肺心病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笔者应用卡托普利对51例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 通过对血管的扩张作用和对心脏的直接作用,卡托普利可使肺动脉压降低,肺心病心力衰竭得到改善。结论 经治疗总有效率为88.2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8.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阻断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何种药物对心肾保护作用更为优越?何种治疗方案,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能达到最佳心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小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4)
目的 观察氯沙坦联合依那普利对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设计,36例坚持随访均患者给予氯沙坦50mg/次,每天一次;依那普利10mg/次~20mg/次,每天一次,随访24周,期间比较血压的变化;治疗前后作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心肌厚度及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左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T)、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T)、均明显下降(P<0.01);反映左室舒张功能的A/E值亦较治疗前下降(P<0.05);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 结论 氯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用药能有效地控制血压、逆转左室肥厚、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