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仲景《伤寒杂病论》的治法广泛涉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 ,并针对不同证型在辨证的基础上将种种治法加以灵活运用。如下法就有寒下、润下、破血逐瘀及攻逐水饮法之不同 ;而攻逐水饮法随饮停部位、病变性质、病情轻重等而有攻逐水饮、分消水饮、泻热逐水破结、泻热逐水、峻药缓攻等差异。下面试将仲景逐水法加以辨析。1 逐水法的辨证运用1 1 攻逐水饮 :适用于水饮停聚于胸胁的病证 ,《伤寒论》中所述为太阳中风 ,引动水邪所致。主症为心下痞硬满 ,引胁下痛。因水气为患 ,上下攻窜 ,尚可见到下利、呕逆、汗出、发作有时、头痛、短气等…  相似文献   

2.
口渴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伤寒论》太阳病篇口渴的相关条文,其病因病机有邪热伤津、水饮内停、津液不布和邪热与水饮相结等方面,其治当以解表益阴、温化水饮、解表利水和泻水逐饮等法。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中关于水饮的治法可分为以祛邪、扶正为主两大类。以祛邪为主的治法包括峻泻逐水、泻热逐水、清湿热逐水、解表化饮等法;以扶正为主的治法包括温胃化饮、健脾利水、滋阴利水、化气行水等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伤寒论》痞证的治疗作了探析,归纳仲景治疗本病11法:即泻热消痞、泻热扶阳、下气化痰、温中通经、和胃降逆、降逆散水、补中和胃、化气利水、攻逐水饮、涌吐痰实、和解少阳法,并对其治疗法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5.
王尊状 《山西中医》2007,23(1):59-59
真武汤出自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由茯苓、白术、芍药、附子、生姜组成,功能温肾健脾、利水消肿,用于肾阳不足、水饮内停之证。该方现代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以及妇科多种病证。笔者以此方为主治疗神经性水肿、神经系统疾患等,中医辨证为虚寒证者,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法、温阳止利法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祛除水邪的常用之法,现在临床应用亦屡屡显效。《伤寒论》治水法则、经方在临床肾病治疗中行之有效,应学习仲景治水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药理研究,不断加深对经方的学习及研究,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7.
水肿是临床上的常见症,中医治疗水肿有着独特的疗效,《伤寒论》对于水肿的治疗方法内容丰富。本文以阴阳为纲,归纳《伤寒论》"通阳利水"、"和阴利水"、"扶阳利水"、"育阴利水"利水四法,并通过引用《伤寒论》经典论述,分析水肿病证治特点,解析原文所述之因机证治,阐释理法方药内涵,希望能够对于临床应用起到提纲挈领,执简驭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景天驰 《江苏中医药》2011,43(10):56-57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之太阳病篇,主要治疗太阳蓄水证,由于表邪未解,邪入膀胱,膀胱气机不畅,水饮内停所致。方中泽泻气味甘寒.陈修园谓其“能行在下之水而使之上”,而水饮内停多伴化热,泽泻兼利水与清热滋阴之用,故以之为君;茯苓、猪苓甘淡利湿,通利水道:白术健脾,脾主升清,  相似文献   

9.
小青龙汤重用细辛治疗哮喘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加保 《陕西中医》2007,28(1):128-128,F0003
小青龙汤是《伤寒论》中用于伤寒兼挟水饮的病症,即“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之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水饮为病为着眼点,从《伤寒论》的论述中探讨其证治规律。对文中涉及水饮的条文进行分析,可知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篇中均记载了水气为病,其病因病机主要为外感邪气、失治误治、水热蕴结、水饮内停、素体不足等影响膀胱气化、三焦水液运行。治疗上主要以发汗利水为原则,同时兼顾表里、补虚泻实、通利三焦、和解枢机,对于临床治疗水饮为病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下法是通过药物内服、针灸等各种治疗手段,以泻下通便、攻逐水饮、驱除虫积,使病邪从下窍外出的一种治法,又称攻下法。即《黄帝内经》所谓“留者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之意。《金匮》应用下法所治病证广泛,病位多端,所载条文计有三十余条,方剂二十多首,其中8首(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麻子仁丸,泻心汤,抵挡汤,十枣汤,三物白散)于《伤寒论》所载方同而治异,其余为《金匮要略》所独载,所治疗的病证有十多种,其治法可归类为6种类型,兹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有关水饮的条文达26条,其论述精辟,辨证准确,立法严谨,处方精当,用之于临床,每收效验。笔者谨将《伤寒论》治水饮归为十法,简述如下。一、外散风寒、内除水饮法《伤寒论》第40条,第41条(以下条文均指《伤寒论》)为太阳伤寒兼水饮内停证治。见发热恶寒、无汗、咳喘、干呕,或“小便下利、少腹满”等症。其病机为外感风寒、内有水饮。治当外散风寒、内除水  相似文献   

13.
<正> 五苓散为汉代张仲景所拟,见于《伤寒论》。有利水渗湿益脾之功,适应于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之证。原书主治蓄水、霍乱、痰饮、黄疸等病证,后世医家将它扩大运用于水肿、水疝、痢疾、泄泻、疟疾等疾。近代用五苓散治疗肾炎、心性水肿、肝硬化腹水、肠炎、泌尿系感染、尿潴留等属于水湿阻于中、下焦引起的疾患,获得良效。本方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赵羽皇更推五苓散为“逐内外水饮之首剂”,向为临床医家所赏用。自仲景创制五苓散以来,后世医家以本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而成很多新方,形成了五苓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五苓散证病机非膀胱蓄水所致,并结合《伤寒论》原著,分析论证了五苓散证病机与脾虚失运,水饮内蓄胃肠,兼挟表邪有关,并指出本证病机重心偏于脾虚失运。  相似文献   

15.
正失眠是一种常见的身心病证,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时睡时醒,或彻夜不寐为其病证特点,并常伴有日间精神不振,反应迟钝,体倦乏力,甚则心烦懊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及生活。《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载有失眠病证的条文较多,主要以"不得眠"、"卧起不安"、"不能卧"、"不得卧"等症状表述,其中除因水饮内停胸膈,咳逆倚息不得卧(实为痰饮证)外,其余条文所述病证及其治法对临床上辨治失眠均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周嘉惠 《天津中医药》1998,15(3):135-135
下法即“八法”之一,是运用有泻下、攻逐、润下的药物以通导大便,消除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的治法.从历史发展来看,下法内容首见于《素问·热论篇》:“其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满三日者可泄而己”,指出热病以下而愈的时间要求,到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中充满了八法内容特别注重下法.  相似文献   

17.
刘静 《河南中医》2012,32(5):553-554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水饮内停之证,为温阳化气利水之经典方,临床只要抓住病机,凡见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以本方加减用之,故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皆可收效.  相似文献   

18.
五苓散源于《伤寒论》,方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五味药物组成,功能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脾之机能失常、膀胱气化不利所致之蓄水诸症,素有逐内外水饮之首剂之称。现今临床多认为本方具有调节机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是公认的利水基础方剂,在临床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治水方剂50余首,归纳为散水法、利水法、逐水法,并进行了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青龙汤在哮喘中运用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为温肺化饮、解表散寒、止咳平喘之名方。近年来,广泛运用于哮喘病的治疗,引起国内及日本许多学者极大关注,并对其作用机制作了探讨。1 张仲景对小青龙汤主治病证的观点《伤寒论》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伤寒表寒兼水饮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