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植物神经发作性疾病与癫痫样异常放电的关系。方法:对167例临床诊断为植物神经性发作儿童的24h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监测到69例患儿临床发作,痫样放电(棘波、尖波、棘慢、尖慢波综合)11例,间期6例,痫样放电率为10.2%,腹痛性发作痫样放电率较高(X^2=9.35,P〈0.01)。结论:24h动态脑电图监测对儿童植物神经性发作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癫(癎)患者监测到发作间期(癎)样放电(Interietal epileptiform discharge,IED)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随访的3例脑电图监测到IED的非癫(癎)患者病例进行分析.结果:3例患者分别随访半年至1年零8个月,无癫(癎)发作,认知功能及行为均同正常同龄儿童.结论:对非癫(癎)患者监测到IED的处理,要考虑到患者的年龄、是否是癫(癎)的易感人群、IED的出现与诱发实验的关系、IED出现的频率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发作期与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定位诊断的价值.方法:对49例癫(癎)患者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发作期和发作间期(癎)样放电情况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检出率为94%,发作间期为9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对癫(癎)的诊断和癫(癎)灶的定位有重要意义.发作间期脑电图(癎)样放电对癫(癎)灶的定位价值接近于发作期脑电图(癎)样放电. 相似文献
4.
小儿癫(癎)因种类不同,其治疗和预后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明确小儿癫(癎)的分型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41例小儿部分性癫(癎)的临床和动态脑电图资料,探讨其发作间期和发作期样放电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儿童与成人癫停止发作后不同控制期的脑电图改变。方法:对30例控制期达1年以上、43例控制期达2年以上、53例控制期达3年以上的儿童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及样放电率进行统计,同时对11例控制期达1年以上、14例控制期达2年以上、35例控制期达3年以上的成人癫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及样放电率进行统计,并将两组结果对比。结果:在控制期1年以上、2年以上、3年以上,两组脑电图异常率及样放电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癫停止发作后不同控制期,儿童与成人脑电图的异常率及样放电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张渺 《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2012,21(4)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对发作间期儿童癫(癎)的诊疗价值.方法:对85例癫(癎)儿童于发作间期监测24 h AEEG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EEG监测异常者74例(87.1%),其中有(癎)样放电者49例(57.6%);发作越频繁,AEEG(癎)样放电检出率越高(P<0.01);睡眠期(癎)样放电检出率显著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组较新诊断组癫(癎)儿童(癎)样放电显著减少(P<0.05).结论:发作间期AEEG监测有助于儿童癫(癎)的临床诊断及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7.
卫芬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3,20(3):150-151,155
目的: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儿童癫癎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对252例儿童癫癎病人先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后,再行24小时动态脑电图记录,分别分析癎样放电的检出率。结果:24小时动态脑电图异常率为90.47%(228/252),癎样放电率为77.77%(196/252),并多在非动眼睡眠的Ⅰ、Ⅱ期出现。常规脑电图异常率56.74%,癎性放电29.76%。结论:24小时动态脑电图检查大大的提高了儿童癫癎的检出率。常规脑电图的非特异性改变检出率相对高。 相似文献
8.
儿童是癫(癎)病的高发人群,其中约30%的患儿即使经过系统正规的药物治疗,其发作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将发展为顽固性癫(癎)[1].文献报告[2]约50%的顽固性癫(癎)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使发作得到彻底根除或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癫癎患者脑电图癎样放电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用24 h 便携式磁带记录脑电图(AEEG) 检出癎样放电的162 例癫癎患者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在临床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患者,AEEG 可检出有明确定位价值的颅内局灶性异常。睡眠时期癎样放电检出率为80 % ,癎样放电主要出现于NREMⅠ—Ⅱ期(79 % ) ,清醒期及睡眠期均出现癎样放电的74 例患者中其局灶性异常(67 % ) 均出现于睡眠期,癎样放电仅出现于睡眠期患者的AEEG 局灶性异常率为82 % (45/55) 。结论:AEEG 对癫癎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于检出有夜间发作倾向的部分性癫癎的癎样放电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0.
非惊厥性发作(nonconvulsive seizures,NCS)因其常缺乏惊厥发作,而临床表现又多样化,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热性惊厥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与 AEEG 异常的关系。方法:对158例小儿热性惊厥的24小时动态脑电图(24h-AEEG)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体温记录139例中,低热组(37.5~38℃)46例,高热组(>39℃)32例,AEEG 阳性率分别为56.5%和18.7%,两者间差异有显著(P<0.01);年龄组:≤2岁34例,5~6岁48例,AEEG 阳性率分别为23.5%和56.2%,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发作次数:首发33例,6次以上51例,阳性率分别为15.1%和56.9%,两者间差异亦显著(P<0.01)。脑电图特征:在清醒状态下不易捕捉到异常波,睡眠尤其浅睡眠期中央区、颞区和枕区可见较多非特异性尖波、慢波节律,个别患儿中央、枕、颞区可呈阵发尖(棘)-慢波放电。结论:FC 患儿发热温度越低、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 AEEG 阳性率越高,与体温、年龄和发作次数有密切关系。对低热、大龄、发作次数较多的患儿定期进行 AEEG 跟踪监测,对指导治疗、判断疗效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儿童期常见非癫癎性发作(Non-Epilepsy Seizure,NES)的临床及脑电图特点,以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水平,减少误诊;并探讨视频脑电图( Video-EEG,VEEG)在诊断儿童NE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行VEEG后诊断为NES的328例患儿的临床及脑电图资料.结果:良性新生儿肌阵挛或颤抖18例、良性非癫癎性婴儿痉挛14例、非癫癎性强直发作39例、情感性交叉擦腿19例、屏气发作9例、睡眠障碍108例、抽动障碍43例、偏头痛18例、晕厥23例、癔症性发作4例、其他33例.126例患儿监测到临床发作,且同期脑电图均未记录到癎性发放.17例癫癎患儿合并NES,21例NES合并发作间期癫癎样波发放.结论:儿童期常见各种类型NES,通过详细询问病史获得可靠的发作期症状,并辅以脑电图检查可做出正确诊断.视频脑电图是明确儿童NES的类型,鉴别NES和ES的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知功能受损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2,9(3):100-101
目的:分析癫痫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识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分析1998年8月至2002年3月,用MB8000型8导动态脑电图监测到的8例临床下痫样放电。结果:男6例,女2例。8例均有痫样放电,临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功能受损表现。结论:临床下痫样放电与认识功能受损有密切关系。所以对无明显临床发作学习困难患儿作动态脑电图检查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的头痛是头痛型癫痫发作引起还是偏头痛发作所致。方法:对82例经常有头痛发作的患儿做动态脑电图检查,至少记录到一次头痛发作时的实时脑电图,并对头痛发作前、发作中和发作后的脑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4例患儿的动态脑电图结果正常;58例异常,其中非特异性异常56例,脑电图表现为头痛发作时或发作间期出现阵发性θ活动、δ活动;特异性异常2例,脑电图表现为头痛发作时出现棘波、尖波与尖慢波。结论:临床上难以诊断是头痛型癫痫发作还是偏头痛发作所引起的儿童发作性头痛,动态脑电图有帮助确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简骊妍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10,17(2):80-82
目的:研究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确诊为儿童癫癎的128例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AEEG)检查。结果:AEEG的癎样放电率明显高于常规脑电图(REEG)。结论:动态脑电图在儿童癫癎中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左侧大脑优势半球的痫样放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峰 《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3,10(2):63-64
目的:探讨发作性癫痫的AEEG是否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即左侧大脑半球较右侧半球更易发生局限性癫痫问题。方法:分析1790例连续性非选择性的病人AEEG。结果:在局限性149例痫样放电中,左侧半球痫样放电或双侧半球不对称痫样放电,左侧半球占优势者98例(64.4%)。明显高于右侧半球53例(35.6%),P<0.001。结论:本资料表明发作性癫痫的AEEG痫样放电存在左侧大脑半球占优势的问题,符合部分癫痫优先起源于左侧大脑半球的假说。 相似文献
17.
根据对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识别脑电图(EEG)的网络输出峰值分布曲线的分析,建立了一套利用ANN自动检测癫痫样放电(Epileptiform Discharges,ED)的算法,即由计算机自动挑选ED模式,提取特征参数对网络进行训练,计算阈值,然后用训练好的网络和阈值对EEG进行识别。通过对典型的三种类型的癫痫患者的ED进行全自动识别,其平均识别率为90.9%,平均假阳性率为15.7%。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43例成人植物神经性癫痫的脑电图(EEG),结果异常率为76.7%。异常脑波多表现为背景脑波慢失律或慢化,阵发性中一高幅尖波,慢波及失一慢波综合发放(多为双侧同步性),中线额区阵发性正弦样θ节律、及12—13次/秒的α波呈节律性正尖波化;少有高幅棘波,与此类儿童患者相比,异常放电波幅较低、病史较长,临床表现复杂,易造成误诊。对比类患者采用抗痫药及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135例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135例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患者的脑电图及临床分析,发现其异常脑波多为尖波,尖一慢综合波及阵发性高波幅慢波(主要是4—7次/秒的θ节律),少见棘波发放。对于轻、中型患者,仅用谷氨酸,维生素E,谷维素(部分加用654—2)等促进大脑发育和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对重型患者,在使用上述药物的同时加用抗痫药,治疗效果较好,临床症状及异常脑电改善均较快。这提示小儿植物神经性癫痫可能与小儿大脑发育不完善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