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分配方式。方法:通过对某院2011年10月全院出院病历进行基础调研,收集了病历中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数据,包括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使用频次、疗程、联合用药等。结果:分析数据后,外科科室使用的不合理AUD比率较内科科室高。结论:采用基础调研,评判出每个科室应消耗的较合理AUD,能为医院给科室分配具体的AUD提供非常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钱成兰  王萍  王江流 《中国药房》2012,(34):3190-3193
目的:了解整治前(2010年)、后(2011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方法:以约定日剂量(DDD)为指标,计算抗菌药物的AUD。结果:整治前、后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为86.49、70.66DDDs/100人/天,整治后第3代头孢菌素、硝基咪唑类和第4代头孢菌素的AUD排序列前3位,分别为14.95、8.37和8.18DDDs/100人/天。整治前、后AUD排序列前10位的药品均来自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酶抑制剂、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各科室抗菌药物的AUD以呼吸科、消化医学中心和泌尿外科列前3位,整治后分别为156.92、139.64和114.96DDDs/100人/天。同国内、外其他医院比较,我院整治前的AUD略高于2005-2007年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报道的AUD,整治后低于监测网报道的AUD;与美国和韩国某医院的调查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我院存在抗菌药物应用过度、集中、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较高等问题,AUD离卫生部规定的目标值(40DDDs/100人/天)还存在较大差距,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曼  徐先顺  覃正碧 《中国药房》2012,(38):3572-3574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调查该院2010年12月-2011年5月(整治前)和2011年6-11月(整治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品种、品规,计算其AUD,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整治后该院抗菌药物品种、品规从整治前的75种、144个分别下降至48种、79个;抗菌药物的AUD由整治前的85.6DDDs/100人/天下降为56.8DDDs/100人/天;静脉用药的AUD由整治前的73.3DDDs/100人/天下降至49.4DDDs/100人/天;排序前10位药品的AUD由整治前的54.0DDDs/100人/天下降至44.5DDDs/100人/天。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抗菌药物的AUD、品种、品规降幅较大,但抗菌药物特别是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AUD仍较高,还须进一步加强干预和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静  孙秀英 《中国药房》2015,(5):582-584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整理我院药剂科药品管理数据库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2013年14 009例住院患者应用抗菌药物的数据,并对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和日均费用(DDC)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3年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总AUD为52.705 DDDs/(100人·天),AUD最大的前3类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其AUD值分别为25.363、9.278、4.166 DDDs/(100人·天)。DDC在150元以上的抗菌药物有注射用美罗培南、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头孢甲肟。结论:我院抗菌药物总AUD低于国内医院平均水平,抗菌药物使用品种及DDC较合理,但仍存在抗菌药物应用过度、过于集中,部分医师偏爱应用广谱、价格昂贵抗菌药物等现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我院2012年住院患儿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使用强度(AUD)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年我院住院患儿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5.37%,AUD为29.10 DDDs/(100人·天)。所有科室均使用了抗菌药物,除新生儿内科外,其余科室AUD均>20,AUD靠前的科室依次是血液内科、呼吸内科和风湿内科。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碳青霉烯类的AUD依次排前三名,绝大多数都是注射剂;头孢呋辛钠的AUD在所有品种中位居第一。结论:我院2012年抗菌药物的总AUD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存在用药品种过于集中、高效广谱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联合用药不当等不合理用药现象,应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三级医院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制订进一步的整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某三级医院住院患者2013年1—6月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平均为53.08 DDDs/(100人·d);AUD最大的依次为第二代头孢菌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及硝基咪唑类;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和头孢曲松居单品种抗菌药物AUD的前3位;AUD最大的科室依次为ICU、血液内科和普外科。结论:该院抗菌药物的AUD较高,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不合理现象,医院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管,严格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以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我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的计算方法及指标制定。方法:将我院2011年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按年龄分成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统计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患者例数、各组患者比例、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平均体质量与70kg的转换率,以限定日剂量(DDD)乘以转换率计算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采用两种方法计算AUD,一种方法是所有出院患者的AUD均以DDD计算,以AUD1表示;另一种方法是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的AUD分别以各自的DDD计算,以AUD2表示。2012年的AUD指标制定为各月应力争控制在2011年的AUD1以下。结果:我院2011年共有18007例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其中新生儿组、儿童组和成人组患者比例分别为15.67%、25.92%和58.41%。新生儿组和儿童组患者的平均体质量分别为(3±1)kg和(10±6)kg。2011年AUD1为26DDDs/100人/天,AUD2为95DDDs/100人/天。2012年的AUD指标为各月AUD应力争控制在26DDDs/100人/天以下。结论:在我院出院患者中,成人、新生儿和儿童均是抗菌药物的主要使用者;我院的AUD指标应该在综合医院和儿童医院的AUD之间。新生儿和儿童的AUD分别以新生儿的DDD和儿童的DDD计算,可以更准确地测算出其暴露于抗菌药物的广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8.
徐芸  秦侃  徐丙发  李磊  沈娟  陈瑞  范鲁雁 《中国药房》2012,(42):3943-3946
目的:评价某“三甲”医院抗菌药物的应用特点和趋势。方法:收集该院2011年抗菌药物的应用资料,对其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使用强度(AUD)等进行分析。结果: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构成比排序列前3位的分别是头孢菌素类(54.18%)、青霉素类(13.62%)、硝基咪唑类(8.29%)。抗菌药物应用率为65.56%,AUD达60.72DDDs/100人/天,高于卫生部规定的60%和40DDDs/100人/天。抗菌药物应用率排序列前10位的科室中除呼吸科外,其余9个均为手术科室;手术科室抗菌药物应用率达78.96%,高于非手术科室的47.89%。结论:该院某些科室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下一步整治重点可以放在手术科室,继续加强对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监管,以达到安全、有效、经济用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抗菌药物专项管理相关要求,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须控制在每百人40用药频度(DDDs)以下。但由于各医院或各病区病种结构、抗菌药物使用种类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医院各病区AUD存在明显差异,各临床科室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值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为了探索合理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配值,规范和强化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管理,以某医院肛肠病区为研究对象,在对其抗菌药物使用强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5):918-921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对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干预前后的效果,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干预前(2016年1—8月)和干预后(2016年9月—2017年5月)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数据,分析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和AUD,比较干预前后医院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科室AUD变化。结果:干预后临床住院患者AUD明显下降,临床重点科室AUD也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对降低AUD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确保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李梦媛  王萍 《中国药师》2014,(7):1185-1187
目的:分析我院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前后抗菌药应用情况,为完善抗菌药管理、促进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我院抗菌药应用数据分为整治前(2011年1~6月)和整治后(2013年1~6月)2组,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并结合ABC分析法,对整治前后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及使用强度(AUD)以及整治后用药频度(DDDs)降低的科室分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门诊患者抗菌药处方比例由整治前的32.95%下降至整治后的19.67%;住院患者抗菌药使用率由75.76%下降至54.88%;AUD均值由85.24降至54.94;整治前、后DDDs降低的A类科室共7个,下降程度前3位的科室是A类科室中的普外科、呼吸科和产科.结论:通过开展抗菌药专项整治活动,我院抗菌药多项控制指标有明显改善,对促进我院抗菌药的合理应用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某些指标离卫生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努力,将抗菌药管理纳入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某二级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 AUD),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该医院2011—2013年抗菌药物使用记录,以限定日剂量(DDD)为单位,计算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DDDs)和AUD。结果:该医院2011—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AUD分别是65.30、55.76、54.33 DDDs/(100人· d),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青霉素类、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第1代头孢菌素类的AUD逐年下降,而第3代头孢、头孢菌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氟喹诺酮类、咪唑衍生物呈上升趋势。结论:该医院抗菌药物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住院患者的AUD较高,第3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AUD增长过快,医院管理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住院患者2011-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医院信息科制作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软件提取201 1年及2012年解放军第二五一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结果 本院2011年及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54.02[用药频总频度(DDDs)/(100人·d)]和52.15 DDDs/(100人·d).两年相比,使用强度最高的均为头孢类抗菌药物,排序前十位的抗菌药物品种基本相同.重症监护室、肝胆外科、急诊日间病房、关节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一病区、胃肠外科连续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在前十位之列[2011年分别为193.68、107.94、97.12、91.32、89.93、89.48、87.81 DDDs/(100人·d),2012年分别为157.91、130.19、93.58、83.58、88.58、85.94 DDDs/(100人·d)].结论 本院2011年及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不符合国家规定,但2012年较2011年有所下降.医院抗菌药物使用以头孢类为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滥用现象.2012年较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逐渐合理,医院应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曾晓丹  贺兼斌 《中国药房》2014,(10):881-883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干预抗生素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3年6月到我院呼吸内科住院使用抗生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无临床药师派驻)与干预组(派驻临床药师,对临床用药进行监管),每月分别从两组使用抗生素的出院病例中随机抽取30份病历为研究对象,每组病例1 110份,分别予以评价抗生素使用强度(AUD)及合理性、抗生素不良反应、抗生素成本效益。结果:对照组与干预组抗生素AUD分别为230 DDDs/100人/天、170 DDDs/100人/天,联用率分别为28.47%、11.17%,使用合理率分别为71.98%、93.69%,副作用发生率分别为10.72%、2.07%,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7.15±4.27)d、(11.47±3.46)d,抗生素疗程分别为(14.31±4.52)d、(9.19±3.23)d,抗生素费用分别为(7 348.19±1 047.25)元、(4 612.14±931.57)元。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进行干预后,抗生素使用更加合理,副作用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趋势,考察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各年上半年同期使用抗菌药物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销售金额2012年上半年比2011年上半年下降了19.82%,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3年下降了38.59%。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最多的剂型是注射剂型,约占83%,口服剂型约占15%,其他剂型约占2%。门诊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的25%,病房患者抗菌药物销售金额约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的75%。2012年上半年与2011年上半年相比,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下降了10.03%,病房AUD下降了44.14%。β-内酰胺类药销售金额占抗菌药物总销售金额比例最高,其中第1代头孢菌素销售金额增长较快;林可酰胺类药、咪唑衍生物类药销售金额下降明显。由用药频度(DDDs)排序可见,大环内酯类药、第3代头孢菌素的DDDs排序居前列,硝基呋喃衍生物DDDs增长迅速;碳青霉烯类、糖肽类药的DDDs稳步上升,说明严重感染和多重耐药菌感染逐渐增多。2012年注射用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头孢硫脒、氨曲南、五水头孢唑林;口服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居前3位的药品为:硝呋太尔、头孢克肟、克拉霉素。结论: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我院在抗菌药物应用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16.
王穗琼  肖大立  张琳  盛飞凤 《中国药房》2012,(34):3183-3184
目的:为降低产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提供参考。方法:从我院信息中心统计2010年11月-2011年3月(整治前)和2011年4-8月(整治后)产科出院患者人数、平均住院时间、分娩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和抗菌药物用量;以约定日剂量(DDD)为单位,以DDDs/100人/天计算抗菌药物的AUD。结果:整治前、后预防用抗菌药物分娩患者分别占产科抗菌药物使用人数的91.13%和92.78%,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92.15%和92.07%,经阴道分娩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分别为1.91d和1.93d。整治后,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为1.91d,经阴道分娩患者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为66.41%,均比整治前的2.91d和96.92%显著降低(P<0.05)。整治前、后AUD分别为77、53DDDs/100人/天,呈逐月降低趋势。第2代头孢菌素的AUD最大。结论:缩短剖宫产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和降低经阴道分娩患者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比例可降低产科抗菌药物的AUD。产科分娩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品种选择不合理,需继续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17.
吴小红 《中国药房》2014,(10):884-886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我院门诊处方及住院医嘱基本情况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采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抗菌药物使用类别及品种排序为指标对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全面评价。结果:2012年我院门诊各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在9.15%11.37%之间,全年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24%,抗菌药物处方平均品种数为1.24,抗菌药物联合用药占处方比例为21.37%,各季度基本持衡,我院门诊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口服为主。病区抗菌药物使用频率和使用强度皆为40%左右;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注射剂为主,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预防用药。结论:我院门诊处方及病区医嘱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菌药物使用中治疗方案不合理及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等问题。医院应加强医院药学建设,充分发挥医院临床药师的监测、监督与协助作用,促进临床科学、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