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胃脘痛是临床最常见的脾胃病症,导致胃脘痛的病因虽然很多,但其病机都关系到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辨证治疗胃脘痛有很好的疗效,尽管临床治法分型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通降”二字体现了胃脘痛治疗的根本方法。现就对以通降为主治疗胃脘痛的认识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便秘 ,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其在伤科临床中较为常见 ,若处理得当 ,不但能减轻患者痛苦 ,还可以加快骨折愈合。若妄施泻下之剂 ,则损伤气血 ,使全身和骨折局部恢复延迟。1 病因病机便秘的病机 ,主要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骨伤早期 ,皮肉筋骨损伤引起气滞血瘀 ,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失调 ,使肠胃消化、传导功能障碍 ,通降失常 ,糟粕内停 ,不能下行 ,加之骨伤失血或瘀血内停均会加重经络受阻 ,使气血损伤 ,血虚火炽 ,引起便秘之症 ,非用利导剂则不能排便。骨伤晚期 ,便秘多为肠胃气虚或肝肾阴虚 ,使肠胃运化功能…  相似文献   

3.
便秘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间隔时间延长,粪质于燥坚硬或经常解而不畅的一种病证。[病因病机]便秘的病因主要有4个方面:(1)燥热内结。素体阳盛,或过食辛辣厚味,或热病伤阴,致使肠道干燥,大便秘结;(2)气机郁滞。情志不遂,或久坐少动以致气机郁滞,大肠通降失常形成便秘;(3)气血亏虚。气虚大肠传导无力,血虚肠道失润,导致虚性便秘;(4)阴寒凝滞。素体阳虚,或病后阳衰,脾肾阳虚温煦无权,阴寒凝滞,糟粕不行,形成冷秘。[辨证论治]一、辩证要领:治疗便秘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薛应斌老师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经验,薛应斌老师认为,慢性功能性便秘以内伤情志饮食、年老体弱等为主要病因,以阳明通降失常、大肠传导失司为主要病机,主张对此以通降阳明为主、健运脾土为辅进行辨证施治。该法是他在三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便秘治气四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裘黎明 《河南中医》2001,21(6):70-71
便秘一症 ,可见于各种急慢性病中 ,是以排便时间延长 ,大便干燥硬结 ,排出困难 ,或排便后有残留感 ,或排便艰涩不畅为主诉的一种病症。其病变部位在大肠。中医认为大肠为六腑之一 ,传化之府 ,其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动而不静”、“降而不升”、“实而不能满” ,以通降下行为顺。其发病原因大多为燥热内结、津液不足、肠道失传所致。笔者在临证中体会到 ,肠腑气机升降失调也是形成便秘的重要病机。因此 ,治疗便秘方法众多 ,不宜单纯通下 ,治疗时要切合病机 ,抓住疾病本质 ,辨证立法 ,正确施治 ,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介绍从气调治…  相似文献   

6.
时昭红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的病位在大肠,主要病机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同时也与肝、肺、脾、肾、胃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通降法”并非单纯攻下,而是顺应胃肠生理特性因势利导、辨证论治。因此,运用“通降法”调节脏腑功能,恢复胃肠通降下行的正常生理机能,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根本途径。临床上时昭红教授以“通降法”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显著疗效,介绍其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7.
董建华教授长期从事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兹择其诊治胃脘痛十法,略作介绍。一、理气通降法胃脘痛常因情志不遂、饥饱劳倦或冷热无度等影响胃气通降而成。病因虽有多端,但其基本病机则属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故理气和胃,疏畅郁滞,承其通降下行之性,  相似文献   

8.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国医大师唐祖宣指导下,经过临床实践,认为胃脘痛主要病因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素体脾胃虚弱,其病机主要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包括寒凝而痛、食积而痛、气滞而痛、火郁而痛、血瘀而痛、阳虚胃失温养而痛、阴虚胃失濡养而痛等。逐渐总结出"治胃六法",即疏肝平胃、通降顺胃、温阳化胃、解郁清胃、消导安胃、健脾益胃。  相似文献   

9.
便秘是临床常见痛、多发病,历代医家治疗方法多样,导师在多年,临床实践中发现便秘与肝脾功能不调密切相关,肝脾不调,通降失司,便秘发生。遵病机治以疏和肝脾,通降和中,喜用自拟方术芍汤加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肖成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8):21-22
慢性便秘属于肛肠科常见疾病,以大便不通为主要表现,在临床上便秘之症,常法苦寒通下,但是治疗效果不佳。大肠属于六腑之一,具有"实而不满"的运动特点决定了其"以通为用"的治疗特点。本文列举了通法治疗慢性便秘,强调谨守病机,辨清虚实,给予辨证施治,使脏腑各司其职,水液各行其道,便秘之疾可除。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的病因与中医"嘈杂"、"痞满"、"胃脘痛"具有高度相关性,病理特点甚为相似,嘈杂病机为脾胃虚弱为本,痰湿、热邪、气郁等为标;痞满病机是脾胃功能障碍,导致中焦气机阻滞、升降失常;胃脘痛病机为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故强调从脾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正龙惠珍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脾胃病防治三十余载,临证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龙师临证,见其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病因病机之独特,组方用药"以常通变",疗效显著,收获颇丰。试浅析如下。1脾气壅塞为其病因病机中医学据IBS-C临床症侯,将其归属于"便秘""腹痛"等。多数医家以"肝郁"为本病成因,大肠通降不利为其主要病机,治疗以疏肝解郁、通腑降泻为主~([1-2])。  相似文献   

13.
王蓓蓓  顾恪波 《河南中医》2009,29(11):1125-1126
便秘是一种内科常见病症,多见于老年患者,而以大便秘结不通,或虽通而干结,或排便不爽为主要临床特征;常从气、血、阴、阳着手,按热秘、气秘、虚秘、冷秘施治。然别有一种便秘,不在此四者之内,为前人所罕涉及者,湖北痰病名医朱曾柏就指出“痰湿、痰浊蕴积肠中,阻碍腑气通降而造成长期排便艰涩不畅”者为“痰秘”,其特点是大便秘而不结,呈稀糊状或裹有粘液,排便不爽,如用攻下或润下等法虽可畅下一时,  相似文献   

14.
以通降为主结合临床辩证分型治疗胃痛,并探讨了通降治疗胃痛的理论基础,列举了具体应用及方药选择,说明了通降法是治疗胃痛的主要方法之一。胃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脾胃病,导致胃痛的病因虽然很多,但其病机都关系到胃失和降,不通则痛。中医药辩证治疗胃痛有很好的疗效,尽管临床分型与治法各异,但总不离乎"通降",通降二字体现了胃痛的根本法则。  相似文献   

15.
便秘是指排便频率减少,粪便量少且干结。便秘的病位主要在大肠,但与脾胃及肾脏的关系甚为密切,其发病原因,有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和,气机郁滞以及劳倦饮食内伤,身体虚弱,阳气不足,阴血亏虚。其病机是大肠失于濡润,传导功能失调,故取大肠募穴天枢与大肠俞,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可复常。曲池、合谷泻大肠腑气以泄其热,取腑会中脘通降腑气,肝郁气滞,泻行间以疏肝气,补脾俞胃俞,扶助中气,脾胃气旺自能生气化血。诸穴配合使大肠传导功能正常,便秘得以治愈。  相似文献   

16.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基本病机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性可概括为寒、热、虚、实四个方面。相当于西医的功能性便秘。  相似文献   

17.
卢化平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卢化平老中医治疗胃脘痛临床经验。卢师认为胃脘痛病因:饮食不节、冷暖失调及情志所伤。胃脘痛的病机包括"不荣"、"不通"两方面,"不荣"可归纳为脾虚,即脾气虚、脾阳不振、脾胃阴虚等;"不通"可归纳为肝旺和胃实。临诊多以问诊为第一应诊方式,注重舌象,参以脉诊。提出八法辨证论治:运脾除湿、理气止痛、化瘀止痛、辛开苦降、补中益气、养阴通降、温中健脾、益气健脾。用药轻灵、动静结合、润燥相宜、以通降为主,升降结合。  相似文献   

18.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大便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也是老年人常见病症之一。其病机主要是燥热内结,津液不足,情志失调,气机郁滞以及身体衰弱,气血不足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常使得大便难于排出。临床上治疗本病除使用药物外,护理尤为重要,现将笔者工作中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肺气宣发肃降有常推动腑气通降、脾气健运生化有源推动大肠运转是糟粕下行畅通的前提.反之肺脾气虚可致肠道推动无力,糟粕内结,排便不畅.故从肺脾论治便秘是常用的治疗便秘的思路.补肺脾之气,助大肠推导之功,以疗便秘,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20.
便秘当重理肺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便秘乃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指大便经常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质软、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证,并不是病名,只是消化系统多种疾病因素形成的原发性或继发性排便障碍的一类症候群。隋《诸病源候论.大便不通候》云:"大便不通者,由三焦五脏不和,冷热之气不调,热气偏入肠胃,津液竭燥,故令糟粕痞结,壅塞不通也。"其病位在肠,为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所致,故临床多责之脾胃,以通下论治,然五脏相生相克、相侮相乘,便秘日久,必涉他脏。清.陈士铎《石室密录.大便闭结》亦云:"大便闭结者,人以为大肠燥甚,谁知是肺气燥乎?肺燥则清肃之气不能下行于大肠,而肾经之水仅足以自顾,又何能旁流以润溪涧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