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糖尿病(DM)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致使血糖增高、尿糖增加的一种病症,98%儿童期糖尿病属于1型糖尿病,急胰岛素依赖型(IDDM),必需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泵又称为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CSII),是目前国际上l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糖尿病是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病,或者是糖尿病延续到60岁以后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糖尿病患者逐年增加,从2000年起我科对老年人糖尿病患者进行住院临床观察、统计,其年龄从45岁以后每增加5—10岁,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增加1-2倍,年龄至80岁以后增加趋势缓慢,其中非胰岛索依赖型(Ⅱ型)为多见,胰岛素依赖型(Ⅰ型)较少,部分病人为中间型即原为Ⅱ型糖尿病,逐渐或迅速消瘦,病情加重,口服降糖药无效需用胰岛素治疗者。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致盲眼病。约10%糖尿病(DM)患者在起病后5~9年并发DR,15年后约50%的人发生DR,25年后80~90%的人发生DR。早期激光治疗可减少DR患者丧失视力的危险,有利于视力的恢复。临床观察发现,大多数老年患者往往有视力下降,而忽略视力下降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DR,因DR给老年患者带来严重的损害并影响其生活的质量。老年DM患者由于各系统老化,免疫功能差,并发各系统疾病的情况较多,因此在住院治疗稳定后大部分患者便可回家疗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2例和DR组60例,进行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的检测,分析两组患者间病程、血压、血脂、血糖等与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DR组患者年龄、病程及血压、血脂、血糖水平高于NDR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R的发生与血糖水平[OR=I.490,95%CI(1.123,1.976),P=-0.006]及病程[OR=2.207,95%CI(1.579,3.085),P=-0.000]相关联。结论DR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和病程较长可能是DR的危险因素,积极地控制血糖有利于DR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是在多基因遗传基础上,加上环境因素自身免疫的作用,通过未完全阐明的机制,引起胰岛素的分泌障碍和胰岛素生物学效应不足,导致以高血糖症为基础生化特点的糖、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1]。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称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必须给于胰岛素才能生存。Ⅱ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多发于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居多,患者多有肥胖史。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胰岛素相对缺乏,胰岛素抵抗,出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比值降低,使游离脂肪酸升高,加之脂蛋白脂酶(L PL )活性降低、卵磷脂胆固醇转酰酶(LCAT )等活性降低,肝脂酶活性升高等,使得大量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肝脏,过多的脂肪酸再酯化成甘油三酯,从而出现脂代谢紊乱,引起高脂血症并容易伴发动脉粥样硬化[2 ]。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1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β2-微球蛋白进行分析。结果148例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1例,占41.1%。发生率与性别无关;其中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三酰甘油、胆固醇等与DR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病程有关,病程少于5年和5年以上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DR发生率与不伴高血压者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BUN、Cr含量升高DR发生率显著高于健康者。结论病程长、高血糖和高血脂、高血压、肥胖是DR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可能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具有遗传倾向的慢性、终身性疾病.不能根治。如果血糖长期控制不良,可引起眼、神经、肾脏、心血管及感染等多种慢性并发症,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它分为两种临床类型,即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和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多发生在40~60岁之间,发病率相当高,而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发病较2型少,但由于1型糖尿病发病年龄小,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必须用胰岛素终身注射治疗,造成肉体上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DCCT)充分证明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控制和改善1型糖尿病并发症的重要性,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则发现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发生和进展的危险性减少约20%。目前,胰岛素泵作为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一种先进手段已经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整理我院内分泌科2002年5月-2007年3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的30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将我们的护理体会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早期诊断成人迟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10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细胞自身抗体(ICA)联合检测。其中48例为胰岛素依赖型(1型)糖尿病患者,60例为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患者。结果 1型糖尿病患者GADA为45,8%,ICA为28.8%(P〈0.05),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GADA25.8%、ICA10%)。结论 GADA、ICA联合检测可提高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诊断的敏感性。对GADA和/或ICA阳性的糖尿病患者,应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1型糖尿病又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患者总数的10%,常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控制不佳者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又对患者的血糖变化产生明显的影响.现将1例糖尿病并发急性化脓性腮腺炎患者的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基因启动子区-765G/C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在中国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对121例2型糖尿病变伴视网膜病变者(DR),44例2型糖尿病非视网膜病变者,100例健康对照者的COX-2基因-765G/C多态性进行检测;比较分析各组间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1)各组间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意义。(2)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昆明地区汉族人群中,COX-2基因-765G/C多态性与DR无相关关系;糖尿病病程和HbA1c%水平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方法回顾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于我院就诊的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案、低血糖发生时间、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的临床症状以饥饿、心悸、乏力、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50%)和无症状低血糖(22.6%)比例为主。治疗方案中以注射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比例高(53.9%);以凌晨2-6点多见(53.9%);强化胰岛素治疗和进餐与用药时间差错是影响低血糖发生的相关因素。结论了解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护理对策,有利于降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诺和灵预混型人胰岛素与传统自行混合猪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方法对46例有胰岛素治疗适应症患者先行混合猪胰岛素(长效+短效)治疗,待血糖稳定后,改用预混型人胰岛素诺和灵30R治疗。结果 预混型人胰岛素较混合猪胰岛素对血糖控制优良率上升56.5%,FBG及PBG均数分别下降3.7及3.4mmol.L~(-1)(P<0.01),并降低每日胰岛素总量平均约10个单位,幅度约25%(P<0.01);副作用极少,用胰岛素笔注射使给药更为方便。结论 预混型人胰岛素是具有胰岛素使用适应症糖尿病患者较为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处方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吴明方 《现代康复》2001,5(8):29-31
由于糖尿病是一组主要包括了胰岛素对缺乏的胰岛素依赖型(1型,IDDM)及胰岛素相对不足的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NDDM)两大类型的疾病,且各类型的症状特征,患的个人感觉等均有不同,因此,运动处方的制定必须因人而异,个别对待,本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制定了相应的运动处方,旨在为2型糖尿病患实施运动疗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和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者就我科从2002年7月-2007年3月的统记数字显示:收治糖尿病患者127人,其中Ⅰ型糖尿病(胰岛依赖型)8例,下肢坏疽2例,酮症酸中毒1例,Ⅱ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119例,下肢坏疽2例,神经周围炎7例,周围血管病变1例,糖尿病肾病3例,视网膜病变4例,糖尿病脑病1例,糖尿病伴白内障1例,酮症酸中毒4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终身疾病,WTO卫生官员指出,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60%,预计2025年将占75%。在我国近年糖尿病患者年增100万。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患者率由0.9%(1980)上升为3.5%。因此,合理应用降糖药物才能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44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检查情况及其他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比较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结果:112例患者合并DR占总数的25.0%。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以及高血压、脑梗死合并率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我院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25.0%合并DR,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是DR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Ⅱ型糖尿病患者夜间血糖变化规律及其与空腹血糖的关系,对1995年10月-1998年12月期间部分住院的1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夜间血糖、空腹血糖及3餐后Zh血糖监测,部分患者同时监测睡前血糖。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患者总数260例,全部符合1985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分型为11型糖尿病。男性149例,女性111例;年龄对一80岁,平均年龄(56。17.8)岁;糖尿病病程l-24a,平均病程(7.6t6.7)a;体重指数(BMI)男性大于27者18例(12.l%),女性大于25者37例(33.3%),小于20者27例(l.4%)。均为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与日服降…  相似文献   

19.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指在妊娠期间首次或识别的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约占孕妇的1%-13.9%,多发生在妊娠的第24—28周。分娩结束后,多数患者会恢复正常、糖尿病症状消失,约有20%的患者产后数年或数十年发展为2型糖尿病。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绝对缺乏引发自发酮症起病是1型糖尿病的基本特征,而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少发生自发性酮症。但临床上常常会遇到此类患者,这些患者常以酮症(DK)或酮症酸中毒(DKA)为首发症状,缺乏自身免疫的证据,约占酮症倾向糖尿病(KPD)的一半。在以DK或DKA起病的新发糖尿病患者中,其数量同样是最多的。现就我院2001-01~2004:12自发酮症起病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3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