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维胆道镜在胆道术后取石术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1 1月经胆道镜取石 83例 ,现将护理配合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3例 ,男 45例 ,女 38例 ,年龄 2 7~ 76岁 ,平均 5 1岁。均为术中未取尽结石或术后 T管造影显示胆管内有残余结石或有异常影象 ,如蛔虫、线头 ,胆管狭窄或梗阻 ,术后胆道出血须明确病因和治疗者。2 术前准备2 .1 病人准备 由于术后行胆道镜病人常因刚剖腹手术后不久 ,体质较弱 ,T管胆汁引流不畅 ,反复多次取石 ,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担心引起疼痛、结石取不尽等顾虑。针对病人的心理状态 ,除术前应用镇静剂 ,还要耐心给病人做好解释…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3年10月~2009年3月间有选择地对56例有胆管探查指征病人,术中于胆囊切除后胆道镜经胆囊管行胆道探查,48例避免胆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旨在提高胆囊结石伴黄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2006年我院收治的胆囊结石伴黄疸3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8例有典型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102例;经内窥镜行Oddi括约肌切开、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56例;经内窥镜治疗后胆总管结石排出而行胆囊切除术者50例。121例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者中行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者24例;经内窥镜行鼻胆管引流,然后行胆囊切除术者56例;经胆囊管行术中胆道造影显示胆管无异常,行胆囊切除术者21例;先行保守治疗,黄疸消退后再行胆囊切除术者16例;单纯行胆囊切除术后黄疸加重在内窥镜下行鼻胆管引流者4例。结论:当胆囊结石并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时,多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或先在内窥镜下行Oddi括约肌切开及鼻胆管引流术,然后行胆囊切除术或同时行胆总管探查术,首要目的均是尽快进行胆道减压和引流,以解除胆道梗阻。胆囊结石伴黄疸但无典型化脓性胆管炎表现时,不宜轻易地行胆囊切除术,应充分应用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在内的影像学检查仔细调查胆道情况,恰当选择鼻胆管引流和胆总管探查术,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4岁,因慢性胆囊炎、胆总管结石而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术后病人恢复好,无腹痛,术后第12天常规行经T管造影,发现胆道内有一条蛔虫,采用常规利胆治疗1周(利胆素1.0g,tid,共7天;50%硫酸镁10ml,tid,共7天,山梨醇粉20.0g,q3h,共8次)及经T管胆道内充氧500ml,日一次,共两次。术后第24天行经T管造影,蛔虫仍在胆道内,因而采用本法取虫,一次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T管造影是胆道系统手术后经引流管注射造影剂,显示胆道系统,以便了解术后胆道内是否有结石、蛔虫、胆管狭窄及胆管是否通畅的一种常用方法.常规T管造影采用仰卧位摄影,胆道显影受诸多因素影响,漏诊率较高[1-3].为了提高T管造影的准确性,本研究探讨多体位T管造影对胆道,尤其是胆道下端显影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胆管测压在胆道术后判断病情 ,改善食欲及指导医疗护理等方面的作用。方法 :胆管内置管术病人 2 3例 ,将术后胆道下端无梗阻的 12例设为A组 ,其余 11例为B组。分别经胆管引流管检测餐前餐后胆管压力 ,记录 2 4小时胆汁引流量 ,记录食欲评分 ,进行相关分析。根据胆管压力调整引流管高度 ,或将胆汁注入消化道 ,了解食欲改善情况。结果 :B组餐后胆压明显升高 (P <0 0 1) ,A组变化不显著 (P >0 0 5 ) ;B组食欲评分明显低于A组 (P <0 0 1) ,食欲评分与胆汁引流量呈负相关关系 (r=- 0 6 9,P <0 0 1) ;将胆汁注入消化道后 ,食欲评分升高 (P <0 0 1)。结论 :胆道术后胆管测压在肝胆外科临床医疗护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观察142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7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4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20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4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4例。结论: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有利于对病人的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观察135例梗阻性黄疸的病人,检查肝、胆、脾、胰及腹腔等部位,了解病因及梗阻部位及对周围脏器有无浸润.结果 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道梗阻46例,胰头癌引起胆道梗阻33例,胆管癌引起胆道梗阻19例,胆囊癌转移引起胆道梗阻11例,原发性肝癌转移胆管引起胆道梗阻9例,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引起胆管扩张6例,先天性胆总管囊状扩张引起胆道梗阻5例,胆道蛔虫合并胆道结石引起胆道梗阻3例,误诊3例.结论 B型超声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简便、快捷、准确,诊断准确率达96.7%.但病人肠胀气时会影响胆总管下端显示.  相似文献   

9.
1983年1月~1986年6月共作纤维胆道镜检104例,其中术中16例,术后88例,经检查发现胆道手术最常见的易漏病变包括胆管内残留结石、蛔虫、线结及癌肿等。本组术中探查发现可疑病变经胆镜复查阳性检出率达62.4%,术后经常规T管逆行胆道造影后又经T管瘘道胆镜检查,发现造影诊断真阳性率仅70.7%。胆镜检查可提高诊断正确率,因此作者强调术中、术后纤维胆道镜检查,对减少胆道手术易漏病变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应用纤维胆管镜对29例术中胆道疾患病人及71例胆道术后病人进行了检查,取石及蛔虫残骸。结果说明在肝胆管疾病术中作纤维胆管镜检查,提高了诊断准确率,使术后残石及再手术率明显降低。术后经腹壁瘘道取石71例,1次取净61例(90.1%),降低了再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胆总管切开探查胆管一期缝合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32例患者行胆道探查,取尽结石或蛔虫,检查胆总管下段通畅,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后一期缝合胆管。结果:26例胆总管结石,1例胆道蛔虫,5例探查结果阴性。全部一期缝合,术中胆道造影肝内外胆管无异常。术后4例少量漏胆,进行保守治疗,全组术后9d~12d治愈出院。结论:肝外胆管结石、蛔虫已取尽,术中胆道造影证实肝内外胆管无异常,胆总管切开探查后胆管一期缝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120例肝胆管结石再手术原因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原因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肝内胆管结石48例,肝外胆管结石6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12例.手术行胆道撂查取石T管引流60例,不规则肝叶切除24例,胆肠内引流36例,术中应用胆道镜48例,术后应用胆道镜72例.结果 治愈108例.再次手术后经B超,胆道造影证实结石取净率90%.结论 肝胆管结石再手术的主要原因为:胆管狭窄,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再手术应严格遵循"清除结石.解除狭窄与梗阻,矫正畸形,切除病肝,通畅引流"其中"病肝切除,胆管狭窄处的切开整形.肝门大口径胆肠吻合"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术中术后正确应用纤维胆道镜可降低残石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有MRC(顾共振胆道成像)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和程度,以对手术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检查病人38例,均应用均速自旋回波重T2加权成像技术,结果:梗阻性黄疸病人均能显著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非梗阻性黄疸病人可显示肝内外胆管全貌。结论:MRC能显示胆道梗阻部位及扩张胆管,并与MRI,Bus及CT结合能准确地诊断胆道梗阻部位及原因,可为选择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胆道损伤的处理。方法 对 9例胆道切除胆道损伤的临床表现、术中发现及处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9例胆道损伤中只有 1例是首次术中发现立即修复 ,术后发生胆汁瘤 ,非手术治愈。 8例是在术后 2~ 3d发生胆汁性腹膜炎、梗阻性黄疸和胆管狭窄 ,经检查或再次手术后明确诊断。 2例胆总管部分横断是采用胆管内置T管支撑 6mo而愈 ,肝门部胆管和肝 (胆 )总管横断 ,采用肝胆管空肠吻合治愈。结论 肝胆管损伤早期发现 ,及时处理预后较好 ,胆管横断或对端吻合后狭窄 ,用肝胆管空肠Roux y吻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黄汉民 《中外医疗》2010,29(2):60-61
目的探讨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方法对72位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进行肝段叶切除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左外叶或左半肝叶切除36例,右肝段切除7例,右半肝切除15例。其中24例行高位胆管切开整形及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32例;行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分别与空肠作双口吻合4例,T管引流20例和U管引流2例,手术后道镜取石12例。结果肝段叶切除+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24例(33.3%),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14例(19.4%),肝段叶切除+胆肠吻合口切开探查7例(9.7%),肝段叶切除+胆道探查+右肝表面切开取石术5例(6.9%),术后胆道常规留置T管。其中肝段叶切除手术包括左外叶36例,左半肝21例,右前肝7例,右后叶2例,不规则左或右肝切除术5例。病人均治愈,无死亡。术后发生并发症例(13.9%),其中切口感染8例,切口裂开3例,均治愈。术后均经T管行胆道造影及胆道镜检,发现结石15例,残石率20.8%。72例肝段叶切除术中同时行胆管空肠吻合24例,肝断面扩张胆管、肝门胆管与空肠双口吻合6例,T管和U管引流分别为20例和14例。本组无手术死亡。72例随访1~10年,无复发病症,无再手术者。结论肝段叶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具有疗效好,残石率低,并发症较少的优势,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理想而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50例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其中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1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与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1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并联合胆道镜取石、T管引流术;胆总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结石20例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联合胆道取石、T管引流术。结果 50例患者均取石成功,出现术后胆漏2例,经积极抗感染,充分引流术后8~10 d胆漏停止;术后胆管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无效后采用肝右动脉栓塞术治疗。无死亡病例,无中转开腹手术,无明显肝功能损害的并发症。T管引流术后12~14 d经造影检查,46例无残留结石,4例有肝内胆道残余结石(8.0%);术后3~6个月再经T管造影并经T管胆道镜取石术。术后随访6~24个月,B超或CT检查均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内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该术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7例胆道探查手术病人术中常规使用胆道镜,96例术中术后均用胆道镜。结果 98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联合应用胆道镜,术后残石率由47.6%(46/98)降为22.8%(22/98),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取尽率为96.3%(30/32)。结论胆道探查术中常规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肝胆管结石术后经T管窦道应用纤维胆道镜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石。  相似文献   

18.
王轶群 《中外医疗》2010,29(29):40-40
目的探讨胆道手术后发生胆漏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自1992年至2008年间2637例胆道术后发生胆漏的37例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胆漏原因为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13例,胆囊癌或胆总管癌切开探查后漏胆6例,胆囊管残端漏6例,T管早期滑脱或拔T管后漏胆9例,T管因残留结石阻塞2例,因蛔虫阻塞1例,保守治疗32例,再手术治疗5例。除3例胆系肿瘤晚期出现恶液质,放弃治疗主动出院外均痊愈出院。结论胆漏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及拔T管后,主要原因系肝床毛细胆管或细小副肝管损伤,局部炎症,胆道梗阻、操作失误等。胆漏发生后应根据腹膜炎轻重,胆道有无梗阻以及腹腔引流是否通畅等选择保守治疗或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胆道T管引流术后,早期蛔虫堵塞T管,如不及时处理,将发生胆汁外溢,引起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需再次手术引流,给病人造成二次手术的痛苦和精神负担。我院1987~1997年手术中,胆总管内有蛔虫的106例,1987~1994年的前75例,术后有34例蛔虫堵塞T管,用麻醉导管铁心拖出蛔虫,无1例发生胆汁外溢。1994年,为防止术后蛔虫再次进人胆道,堵塞T管,采用术中肠管内注氧法,手术31例,仅发生2例术后蛔虫堵塞T管,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37例,女69例,年龄24~60岁,胆道疾患病程5~40年不等,以腹痛、畏寒、发热、黄疸急诊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2例胆囊结石患者分别采取经胆囊管入路的胆道造影与经胆囊入路的胆道造影。结果胆总管存在结石18例(11.1%),双胆囊管1例,副胆管3例,胆囊管短者20例,无1例出现胆道损伤及胆管残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道造影不仅可以让术者辨清胆管的解剖关系,而且可以显示胆总管是否存在梗阻及梗阻的原因,从而减少胆管损伤、胆管残留结石、胆总管探查盲目性的发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