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方法: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50例。其中男40例,女10例;年龄40~70岁,平均(54.3±8.6)岁。溶栓时间放宽至24小时内。结果:溶栓治疗冠脉再通率为62.0%(31/50),其中3小时内溶栓冠脉再通率为84.0%(21/25),~4小时为71.4%(5/7),~6小时为40.0%(2/5),~24小时为23.1%(3/13);再梗塞16.1%(5/31);出血并发症为18.0%(9/50),其中应用肝素组较高28.0%(7/25),有1例发生脑出血而死亡;非肝素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急性期住院病死率为8.0%(4/50)。结论:早期大剂量短时程尿激酶静脉给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提高相关血管再通率。合用肝素不会降低急性期病死率及再梗塞率,有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甚至脑出血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溶栓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224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其中在门诊经尿激酶静脉急诊溶栓者49例、未溶栓175例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溶栓组符合冠脉再通者21例(42.8%),其中在起病2小时内者再通率为61.5%。再通者中有9例在90分钟内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均复律成功,无1例死亡。4周内死亡率为10.2%,均为未再通者。无严重出血及脑卒中发生。未溶栓者原因主要为来诊延迟、高龄和伴有严重心脏并发症,作者认为:1.早期溶栓应做好防治再灌注心律失常。2.高龄者伴左心脏并发症者不应成为早期溶栓的禁忌证。  相似文献   

3.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再通率和近期QOL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 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再通成功率和近期生活质量(QOL) 。方法:对1997 年9 月~1998 年3 月收治的51 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分析。结果:27 例进行了PTCA, 再通率为96.3% , 平均残余狭窄为(15.3±8.9)% ,近期QOL的评分为24.3±3.6,无并发症和死亡。24 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再通率79.1% ,残余狭窄(56.4±18.3)% , 近期QOL评分16.5±2.9, 近期1例死亡,4 例失败后行补救PTCA。结果:PTCA有血管再通率高,残余狭窄少,并发症少,近期QOL改善明显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尿激酶天普洛欣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119例观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119例,行尿激酶天普洛欣(UKTP)静脉溶栓治疗。半小时输注150万单位(55例,A组)或200万单位(64例,B组)。结果:①临床判断梗塞相关血管总再通率为67.2%,病死率0.7%(其中心脏因素病死率5.9%)。②A与B组血管再通率(72.7%VS62.5%),病死率(7.3%VS6.3%)及并发症均天显著性差异(p>0.05)。③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2.5%,2/80例)明显低于未溶通者(15.4%,6/39例)且前者KillipⅢ级以上泵衰竭(2/80例)也明显少于未溶通者(15/39例)。上述p值均<0.01。④初步探讨分两次每次100万单位,5至10分钟内注射间隔50分钟静脉推注UKTP,5例中4例血管再通。⑤AMI溶栓后90分钟冠脉造影15例,12例血管开通(80.0%)均与临床判断相符,UKTP对溶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4例,其中26例应用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为溶栓组;其余38例应用常规治疗,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采用临床指标判断血管再通的标准,溶栓组26例中再通者15例,再通率为57.62%。在该组内根据发病距溶栓时间又分为三组,第一组为发病后4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为64.29%;第二组为发病后4 ̄6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为57.14%;第三组为发病后6 ̄12小时内溶栓者,再通率  相似文献   

6.
栓体舒、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栓体舒(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rtPA)和尿激酶(UK)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溶栓疗效。方法:将AMI患者80例随机分为A组(38例,应用rtPA溶栓)和B组(42例,应用UK溶栓)。结果:2组冠状动脉(冠脉)血管总再通率为60.0%。A组与B组冠脉血管再通率分别为73.6%和47.6%,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病死率分别为5.3%和11.9%,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继发内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和14.3%,A组明显低于B组(P<0.01)。溶栓再通患者病死率(0)明显低于未溶通者(21.9%),P<0.01。溶栓开始的时间越早越好,发病6小时以内溶栓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78.3%,明显高于6小时~24小时溶栓者(35.3%),P<0.01。结论:rtPA用于AMI紧急溶栓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UK,且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7.
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急诊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效果。方法:根据入院时间将92例经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的AMI患者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急诊组溶栓时间比院内组要早(84±14)分钟,其中在发病2小时以内接受溶栓者,急诊组约占26.5%,而院内组无一例;血管再通率2组分别为42.9%(21/49)和39.5%(17/43,P>0.05);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42.9%(9/21)和29.4%(5/17),无一例死亡;急诊组梗塞后心绞痛的发生率较院内组明显减少(P<0.05);30天内病死率分别为10.4%和11.6%(P>0.05)。结论:急诊溶栓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治疗耽搁时间,通过加强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处理,证明是安全可行的,且对预后有显著的益处。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在急诊室内用链激酶加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与安全性,由急诊科医生的急诊室内用SK15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脉滴入30分钟滴完的方法治疗发病6小时内的AMI病人19例,再通率为89.47(17/19),其中发病3小时溶栓者血管再通率为93.3%(14/15),发病3~6小时溶栓者血管再通率为75%(3/4),副作用轻,主要为低血压,易纠正。溶栓治疗组3周死亡率5.2%(1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纯静脉溶栓疗法和静脉溶栓加冠状动脉(冠脉)内溶栓疗法的疗效。方法:前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法以(150~200)×104U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后,再以(20~50)×104U尿激酶行冠脉内溶栓。结果:前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60.0%;后法梗死相关动脉再通率为76.9%。2组比较,χ2=3.86,P<0.05。住院病死率静脉溶栓组和静脉溶栓加冠脉内溶栓组分别为12.5%和9.6%,2法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χ2=6.66,P<0.01)。心功能1~2级者2组分别为90.8%和94.2%(χ2=6.64,P<0.01);心功能3~4级者分别为9.2%和5.8%(χ2=6.65,P<0.01)。结论:冠脉内溶栓再通率高,在治疗的同时,还可了解梗死相关动脉再通和狭窄情况;静脉溶栓方法简便,可在发病早期实施。将两种方法相结合,缩短了等待溶栓的时间;静脉溶栓结合冠脉内溶栓优点,使血管再通率明显提高,并进一步降低了患者近期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35例心肺复苏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CPR)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的疗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35例CPR后AMI患者(CPR组)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42例无CPRAMI患者(对照组)静脉溶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PR组发病至心脏停搏时间平均为(84.0±33.6)分钟,CPR时间(7.7±3.0)分钟,平均溶栓时间为(93.6±48.8)分钟〔与对照组(163.1±69.2)分钟比较,P<0.001〕;冠脉再通率为74.3%(与对照组66.7%比较,P>0.05),CPR组无一例发生胸内出血,但有8例(22.9%)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其中1例严重出血(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7.1%比较,P<0.05)。结论:对CRP成功后无创AMI患者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不仅安全有效,而且可适当扩大溶栓治疗的“时间窗”;CPR后需注意预防机体应激性反应,尤其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陈军 《临床医学》2012,32(1):68-69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心跳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静脉尿激酶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 3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后即刻静脉滴注尿激酶150万U溶栓治疗.结果 再通率明显高于普通溶栓组,病死率及并发症相对降低.结论 AMI患者心肺复苏后进行溶栓治疗,再通率高、病死率及并发症少,且不增加继发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观察老年急性瓦肌梗塞102例患者溶栓疗法,分为用尿激酶组玫无尿激酶组。分析两组溶栓疗效。用尿激酶组和无尿激酶组比较,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2.5%及23.2%,一月死亡率分别为6%对11.6%,出血并发症分别为6%对6.9%。分析结果显示用尿激酶组明显优于无尿激酶组、血管再通率高,且较血管未通者严重发症明显减少,明显降低低急性期死亡率,出血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溶栓疗效及出血并发症。结果27例患者溶栓2h内血管再通率为88.9%(24/27),出血发生率55.6%(15/27),均为皮肤黏膜出血,并于1d内消失。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瑞替普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药物,其再通率高、血管开通时间短,给药方便,适合在基层医院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4.
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5例,溶栓组35例,对照组(未溶栓组)40例,溶栓组采用尿激酶及心肌梗死常规治疗方法,对照组除不用尿激酶外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溶栓组临床血管再通率62.86%,病死率11.43%,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的临床血管再通率22.5%,病死率27.5%。结论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75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提高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AMI)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1]。其疗效与发病后溶栓治疗的时间密切相关。1996年9月至1998年6月我们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44例,再通率94%,死亡1例,占2.3%。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符合AMI溶栓治疗者入选。标准参照“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体质较好者年龄放宽至75岁,共44例,男33例,女11例,50~75岁,平均61±8.5岁。梗塞部位:下壁8例,下壁并后壁2例,前间壁3…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科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溶栓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80%、92%、11%、2.5%;常规治疗组冠脉再通、心功能改善、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发生率分别为6%、30%、2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溶栓治疗组出血6例,常规治疗组出血4例,出血患者经对症处理后均不影响后续治疗。两组并发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MI患者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尽早充分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可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陈荣镇 《新医学》2000,31(8):469-47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开始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血压。方法:对57例AMI静脉溶栓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增大证溶栓治疗的血管再通率及病死率。结果:57例溶栓开始时的血压范围为(11.3 ̄21.0)kPa/(6.0 ̄13.3)kPa,其中血压(12.0 ̄17.2)kPa组和其余组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68%及24%(P〈0.01);病死率分别为0及12%(P〈0.05)。结论: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冠脉再通的疗效。方法205例AMI患者随机分成序贯组(溶栓前肝素-尿激酶-溶栓后肝素)107例,和对照组(98例)。尿激酶溶栓前序贯组先用肝素5000U,而对照组只用安慰剂(尿激酶-肝素)。结果序贯组的早期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03%和52.04%,P<0.01,前者的ST段回落和T波反转也明显快于后者。两组出血并发症相似。结论静脉溶栓序贯给药法明显提高早期冠脉再通率而不增加出血危险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后早期T波倒置的临床意义。方法:30例AMI接受溶栓治疗的患分24小时内T波倒置组(14例)和未倒置组(16例)。依据临床间接血管再通标准观察两组再通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住字期间临床表现。结果:①两组再通分别为85.7%(12例)和37.5%(6例)P〈0.01)。②两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7.1%(1例)和37.5%(6例)(P〈0.05)。结论:早期T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小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国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组31例及尿激酶(UK)组35例,分别应用rtPA及UK治疗。结果: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rtPA组80.6%与UK组48.6%比较,P<0.05;4周住院病死率rtPA组0与UK组8.6%比较,P<0.05;而2组间出血发生率无差异。结论:小剂量rtPA治疗AMI血管再通率高,出血并发症少,可降低AMI早期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溶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