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手术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 方法: 对70例NSCLC患者、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于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chip)方法对外周血CEA mRNA进行检测。 结果: CEA mRNA检测阳性率在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的CEA 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0%、62.8%和57.1%;经χ2检验,手术开始时和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7.114,Plt;0.05);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阳性率高于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高于结扎肺静脉后1小时,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手术操作会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先结扎并尽早结扎肺静脉可能会减少术中进入血液循环的肿瘤细胞数。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微转移的研究很多,本研究探讨手术对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影响及其外周血微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70例NSCLC患者,18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于开胸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h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和微流控芯片(micro-fluid chip)方法对外周血CEA mRNA进行检测。结果开胸时、结扎肺静脉时和结扎肺静脉后1hCEAmRNA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62.8%和57.1%,经χ2检验,手术开始时CEA mRNA阳性率与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比较,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7.114,P<0.05);结扎肺静脉后1h阳性率高于手术开始时,结扎肺静脉时阳性率高于结扎肺静脉后1h,但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分化 未分化)和(高分化 中分化)、(Ⅰ Ⅱ)和(Ⅲ Ⅳ)、(Tis T1 T2)和(T3 T4)及N0和(N1 N2 N3)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8例良性疾病患者全为阴性,8例明确有远处转移者全为阳性,经检验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0个细胞/mL。结论手术操作会促进肿瘤细胞进入血液循环,先结扎并尽可能早地结扎肺静脉可能可以减少术中进入循环的肿瘤细胞数;分化程度低、TNM分期晚、肿瘤范围广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外周血微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CEA mRNA的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指导NSCLC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CEA表达情况,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检测 NSCLC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 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结果:NSCLC患者CEA 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BLD患 者和健康对照组(P<0.01)。Ⅰ~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8%、 83.3%、61.5%和100%。NSCLC患者外周血CEA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0.05),而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CEA mRNA表达可作为诊 断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5.
检测CK19 mRNA、CEA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检测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 19,CK19)mRNA、癌胚抗原(cancer embryonic antigen,CEA)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法检测35例NSCLC患者外周血中的CK19mRNA、CEAmRNA,并以20例良性病变、2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35例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CEA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和57%,两者均阳性者40%,两者均阴性者43%;肺良性疾病患者20例,CK19mRNA阳性2例(10%),无CEAmRNA阳性者;20例健康对照2个指标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随访发现CK-19mRNA阳性、CEAmRNA阳性和二者均阴性患者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50%、56%和27%。结论CEAmRNA和CK19mRNA是检测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标志物,检测外周血微转移有助于预测肺癌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外周血CEA mRNA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病理相关性,探讨CEA mRNA定量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及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CEA mRNA为靶基因,运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定量检测4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前后、10例良性肺部病变患者、10例健康人员外周血CEA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10例健康人员及1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均无表达,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阳性率77.6%,5例NSCLC组织均检测到CEA mRNA.②Ⅰ、Ⅱ、Ⅲ、Ⅳ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 CEA mRNA 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2.9%(3/7)、71.4%(5/7)、83.3%(15/18)、88.2%(15/17),随着病程进展,表达阳性率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689,P<0.05;t=-2.296,P=0.026).③NSCLC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CEA mRNA变化差异显著(t=2.267,P=0.033).④Ⅲb期及Ⅳ期NSCLC患者放、化疗前后外周血CEA mRNA变化差异显著(t=2.584,P=0.016),临床疗效不同的患者其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量变化不同(F=7.228,P=0.004;γ=0.629,P=0.01).结论 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法能特异、灵敏地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表达.非小细胞肺癌早期可能就有隐匿性的远处转移,检测外周血中癌细胞可能对判断疗效及改进治疗方案具有积极地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的Lunx mRNA表达情况,探讨全身化疗对外周血循环癌细胞的影响。 方法 NSCLC组为63例中晚期NSCLC患者,化疗方案为含铂类的两药联合方案,化疗2周期后评价客观疗效。分别在化疗前、化疗1周期后、化疗2周期后抽取外周血静脉血。肺部良性疾病患者10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用RT PCR法检测外周血中循环癌细胞Lunx mR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NSCLC组化疗前外周血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73.02%,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均没有表达。外周血循环癌细胞Lunx mRNA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不同病理类型、行为状态评分的关系不密切,而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化疗完成2周期的60例中CR 0例,PR 21例、SD 23例、PD16例。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在化疗1周期和2周期后均为38.33%,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0)。Lunx mRNA阳性率在PR、SD、PD三个亚组分别为23.81%、26.09%、75.00%,PR组和SD组的阳性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0),而PD组与化疗前 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 结论 Lunx mRNA是检测NSCLC外周血微转移的良好分子标志物。患者临床分期越晚,外周血循环癌细胞阳性率越高。全身化疗可显著降低有效或稳定患者的外周血循环癌细胞检出率,对病情进展的患者则没有作用,而且这种变化在化疗初始阶段即已出现,可帮助我们提前判断化疗对病情的控制情况,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RT-PCR)技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的表达,探讨其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 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靶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CK19 Mrna、MUC-1 Mrna及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51.7%(31/60)、80.0%(48/60)和55.0%(33/60).对照组中15例肺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无LUNX Mrna表达,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有1例CK19 Mrna表达,而MUC-1 Mrna表达的阳性率在肺良性疾病中为60.0%(9/15),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为65.0%(13/20).结论 CK19 Mrna、LUNX Mrna作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记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MUC-1 Mrna作为诊断非小细胞肺癌微转移的指标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刘小青  任宏轩  伍治平 《癌症》2008,27(12):1267-1270
背景与目的:粘蛋白家族,包括MUC-1,通常被认为是上皮组织及其来源的肿瘤的产物.理论上如果在间叶组织来源的血液中找到MUC-1 mRNA即意味着癌转移.本研究探讨MUC-1 mRNA作为分子指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RT-PCR技术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MUC-1基因的表达,并以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名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同时使用相同的方法,扩增非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K562,HL-60及上皮细胞来源的细胞株A549、MCF-7,以观察靶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病患组MUC-1 mRNA表达阳性率达80.0%(48/60).15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2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MUC-1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0%(9/15),65.0%(13/20),K562、HL-60及A549、MCF-7细胞株经巢式RT-PCR也可以扩增出靶基因的条带.结论:MUC-1 mRNA不是检测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微转移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肺癌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98例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表达。结果:NSCLC组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阳性率为77.55%(76/98),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的3.57%(1/28)和健康对照组的0,χ2=73.68,P<0.05;Ⅱ期〔87.50%(35/40)〕和Ⅲ期〔88.89%(24/27)〕NSCLC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Ⅰ期〔54.84%(17/31)〕患者的阳性率,χ2=13.453,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 mRNA阳性率分别为89.55%(60/67)和51.61%(1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523,P<0.05;而不同病理类型NSCLC患者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14,P>0.05。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 mRNA表达较高可能与肺癌转移有关,检测CK19 mRNA对于早期判断患者转移和复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冉然  李龙芸 《癌症进展》2012,10(3):221-224,232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一种上皮来源的在多种肿瘤内普遍表达的跨膜蛋白。近年来针对该受体研发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如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已经在部分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carcinoma,NSCLC)患者中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含量降低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外周血中树突状细胞 (DC)含量及其与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了 4 1例NSCLC、8例肺部良性病变及 12例正常人外周血中的DC。结果 肺部良性病变者的外周血中DC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但NSCLC患者DC含量显著降低 (P <0 .0 1)。上述三组的外周血DC与单个核细胞比值 (DC/PBMC)分别为 0 .6 0± 0 .0 5 %、0 .83± 0 .0 8%、1.0 2± 0 .11% ,DC计数分别为 2 1.0 0± 3.0 4× 10 6/L、2 9.0 0± 4 .0 1×10 6/L、16 .0 0± 1.5 2× 10 6/L。NSCLC外周血中DC含量与性别、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 ,但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远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NSCLC外周血中DC分化成熟严重缺陷 ,血中DC含量与肺癌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瘤细胞(CTC),探讨其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5年1月至6月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同期体检健康人4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外周血中CTC,分析相关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CTC阳性24例(50.0%),对照组为0,差异显著(P<0.05);CTC阳性不受年龄、性别、吸烟与否、组织学类型及肿瘤病灶的分化程度的影响;化疗后观察组CTC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与疗效存在负相关性。结论:检测外周血CTC有助于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及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CA125、CEA的浓度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CA125、CEA是最早被应用的肿瘤标志物,目前认为CEA在腺癌中有较高的表达,对近3年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CA12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远高于以往文献报道。本文旨在讨论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CA125、CEA的浓度及意义。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13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6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CA125、CEA含量。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A125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混合细胞癌除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EA在腺癌及鳞癌患者血清中的含量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CA125、CEA含量在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与健康体检者之间无明显差异。CA125在大细胞癌、腺癌、鳞癌、混合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3%、80.2%、54.8%、50%,CEA在腺癌、大细胞癌、鳞癌、混合细胞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67.4%、0、25.8%、0,CA125/CEA联合检测能提高腺癌的阳性率(90.7%)。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CA125、CEA阳性率分别为86.9%、63.6%,CA125在进展期腺癌阳性率达90.9%。结论CA12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阳性率较CEA高,在进展期大细胞癌和腺癌中敏感性在90%以上,在协助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检测CA125比CEA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 mR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方法,分别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的表达。结果:4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K19mRNA表达阳性率为56%,对照组阳性率为5%,两组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外周血CK19mRNA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外周血中CK19mRNA阳性率分别为66%(21/32)和18%(2/11),二者差异显著(χ2=6.65,P<0.05)。随TNM分期上升,CK19mRNA阳性率增加(χ2=18.03,P<0.01)。结论:CK19mRNA可作为RT-PCR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该方法敏感性高,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血行转移,指导临床分期和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肿瘤血管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多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血客内皮的间接方法进行肿瘤内血管计数。本文就免疫组化检测肿瘤内微血管的抗体、计数方式及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各类肿瘤中居首位,本文拟研究ADAM8和CE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规律,探讨ADAM8和CEA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27例良性肺病患者和32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ADAM8蛋白表达水平,同时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以上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CE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血清ADAM8、CEA水平在NSCLC组均高于良性肺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良性肺病组中这两种标志物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组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AM8在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与鳞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在腺癌患者中表达水平比鳞癌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血清中ADAM8和CE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伴有淋巴结转移NSCLC患者血清中ADAM8和CE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项检测ADAM8、CEA对N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77.4%、71.0%,特异性分别为90.6%、84.4%,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到91.9%,但特异性下降到75.0%。结论ADAM8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的过度表达表明其与肺癌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联合检测ADAM8和CEA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人类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0月间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健康对照组)40名及肺部良性疾病者(肺部良性疾病组)3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法定量检测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Lunx mRNA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患者Lunx mRNA表达阳性者34例(56.7%)。健康对照组及肺部良性疾病组患者Lunx mRNA表达阴性。Lunx mRNA表达与研究组患者临床分期相关(P<0.05),但与患者性别、病理分型、性别及分化程度等均无关(均P>0.05)。结论应用FQ-RT-PCR法定量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从而为临床早期诊断肺癌微转移提供一定帮助,并指导临床病理分期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20.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MRP1 mRNA和GST-π mR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肺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RT-PCR、凝胶电泳-积分光密度IOD比值半定量法检测MRP1 mRNA和GST-π mRNA在36例NSCLC组织和12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它们在TNM分期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RP1和GST-π在NSCLC(83.3%、88.9%)和癌旁组织中(75.0%、83.3%)表达阳性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35和0.413;MRP1 mRNA和GST-π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IOD比值分别为0.7403、1.2679)明显高于在癌旁组织(IOD比值分别为0.2013、0.4217),均P=0.000;二者在各T分期中的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者在有淋巴结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8496、1.3874)和有远端转移组中的表达(IOD比值分别为0.9583、1.5790)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6591、1.0571)和无远处转移组(IOD比值分别为0.6553、1.1109),P值分别为0.047、0.021、0.042和0.015。结论:对MRP1和GST-π mRNA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预测预后及指导化疗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