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庚申初秋,余卧病西苑医院病榻,可冀副院长前来看望,叙及正与周文泉、江幼李医师和档集馆明清档案专家等合作整理研究清代宫廷医学,此诚极有价值之历史性壮举。旧有“清史难作”之说,清宫医疗经验之整理研究,虽不同于整理清史,属医学科学技术范畴,但脉案医方,精湛丰富,需作入细分析,任务艰辛繁重。或谓宫廷御医临证遣方,多平和之品,余意不然。实则宫中“太医难当”倒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3.
4.
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收集的25首抗衰类方剂的药物的使用概率等情况,进行了初略分析,发现当归、茯芩、白术、熟地、香附、党参、菟丝子、砂仁等药使用概率较高,均在38%以上。 相似文献
5.
《慈禧光绪医方选仪》外治特色浅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博采众方,集外治之大成;穴位外贴.疔内伤杂病;洗熨之剂,治风湿外伤;擦涂外伤,除五官皮肤之疾;预防保健,以熏、洗,擦之剂常用等五个方面评述了《慈禧光绪医方选仪》的外治特色,并通过各类外治代表方的评述,展示了清代中药外治水平及《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总结中药外治经验的成就,揭示《慈禧光绪医方选仪》是研究中药外治的珍贵资料,内病外治有着广阔的前景。随着中药外治的广泛应用,将会为治疗疾病提供新疗法,开发新剂型,为开发新药品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11.
12.
13.
眩晕案1.人年五十,阴气先衰,肝阳上腾,头痛眩晕,脉六部皆小,血少何疑。舌红滑,惟纳后作胀,未便递授滋填,先宜柔肝泄降。生石决明六钱,生牡蛎五钱,熟女贞、金铃子肉各三钱,炒白芍二钱,炒萸肉、生鸡内金、炒刺蒺藜、甘杞子、台乌药各钱半,薄荷四分。案2.阴不涵阳,肝气横逆,肢节烦疼,头晕足软,脉细少神,舌滑无苔,唇紫,治以养阴涵阳,稍参和络。大元地、山萸肉、首乌藤各四钱,川断肉、甘杞子各三钱,炒杜仲二钱,炒阿胶珠、秦艽肉、台乌药、鸡血藤各钱半,砂仁四分。案3.头昏目眩,耳鸣心悸,夜少安寐,胸痞 相似文献
14.
15.
暑湿症锦××,1938年秋自福建连城归,微寒发热,许某诊为秋温证,投剂数次,寒热不已。延余视之,面黄乏力,脉弱苔腻,此溽暑燠蒸,长途跋涉所致,暑湿症也。投清暑导湿药,证顿除。后到舅父家过于奔波,寒热复发。切脉豁大,按之无力,唇燥舌枯,苔白, 相似文献
16.
17.
18.
黄疸型肝炎徐××,女,43岁,住院号:73308-3。患慢性肝炎已久,肝功能反复不正常,经常发热,口干而苦,脘腹痞闷,肝区胀痛,纳差。苔薄、舌质红、边衬紫,脉弦细。反复给予疏肝理气、健脾培中或养肝益阴、清化湿热之剂,病情时剧时缓,迁延不愈。目前因发热,又见神疲,食欲大减,身目黄染。肝功能检查:黄疸指数51单位,胆红质5.5毫克%,锌浊18单位,麝浊18单位,谷丙转氨酶284单位。此乃疫毒伤肝,湿热逗留,蕴阻脾胃则运化无权,薰蒸肝胆则疏泄失常,缠绵反复,诸症蠭起。此次因外邪引动宿疾,病情加剧,经治发热已除,湿热疫毒之邪,缠稽不解,“久病多瘀”,除清化湿热、调理脾胃肝胆外,应着重活血化瘀,以去其症结所在。处方: 相似文献
19.
六、肺脾两虚,咳嗽便血案张先生,1938年12月9日。肺主皮毛而司治节,脾主中气而司统血,肺弱则外卫不固,感邪易发咳嗽,脾虚则内营不守,常见便血之证,荣养不足,传为面色萎黄,夜寐欠酣,前投祛风散邪,清热凉血等药,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