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EHF),多发于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PLT)明显下降,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却很少有报道。我将测定的20例EHF患者各期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流行性出血热(EHF),多发于春季,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小板(PLT)明显下降,但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却很少有报道.我将测定的20例EHF患者各期的血小板参数进行了整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红 《海南医学》2003,14(11):70-71
目的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血小板数量、形态的变化。方法 观察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 2~ 7天后血小板计数 (PLT)、平均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大血小板比率 (PLCR)的变化。结果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发热 2~ 3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 (P <0 .0 0 1) ,PDW增加 (P <0 .0 1) ,PLCR增加 (P <0 .0 5 ) ;发热 4~ 7天后入院PLT显著减少 (P <0 .0 0 1) ,PDW、MPV、PLCR均显著增加 (P <0 .0 0 1)。经住院治疗 3~ 14天后 ,PLT、PDW、MPV及PLCR均恢复正常 ,与正常对照组比 ,P >0 .0 5。结论 流行性出血热患者除血小板减少外 ,PDW、MPV、PLCR随病程而增加。应及早入院治疗 ,避免出血和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损害,典型者呈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五期经过。本病病情复杂,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死率高,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PV、PDW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流行性出血热、肝硬化等4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 收集2002年1月~2008年6月117例血小板减少患者和100例健康对照者.应用迈瑞BC-3000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检测分析仪测其MPV和PDW.结果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流行性出血热MPV、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组间比较,流行性出血热MPV显著高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DW无差异.再生障碍性贫血MPV、PDW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硬化MPV高于对照组,而PDW低于对照组.结论 MPV、PDW可以作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4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小板数量(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在肾综合症出血热(HFRS)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HFRS患者53例和正常对照组30名,采用F-82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并用统计学方法(t检验)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HFRS患者PL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MPV、PDW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血小板参数PLT、MPV、PDW在辅助诊断HFRS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日本MEK-6318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对68例肝硬化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数检测,并将5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患者的PLT、MPV明显下降(P<0.01),PDW分布增大(P<0.05).结论 血小板及其相关参数的测定有助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评估.  相似文献   

8.
本文为60岁以上45例老年人流行性出血热(EHF)与60岁以下的 EHF 进行了对比临床分析,发现老年人 EHF 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与对照组比较,消化道出血、低血压体克期、少尿期多见。并发症以肺部感染及室性早搏较多,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103例ITP患儿(观察组)治疗前及其治疗后3 d、7 d患儿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PLT、PCT降低(P<0.05),MPV、PDW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3 d PLT、PCT、MPV、PDW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7 d PLT、PCT较治疗前升高(P<0.05),MPV、PDW较治疗前降低(P<0.05)。ITP患儿的MPV与PLT呈负相关(r=-0.298,P<0.05),与PDW呈正相关(r=0.549,P<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评估及疗效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 流行性出血热(EHF)具有独特的血液学改变,但目前对其骨髓象的研究尚不充分。本文报道和分析了60例不同病期的EHF患者的骨髓象。临床资料一、材料本组均为1990年10~1991年4月期间住院病人。本组EHF的临床表现典型,且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EHF抗体IgM阳性。60例中发热期40例、少尿期7例、多尿期9例,恢复期4例;男42例、女18例,年龄18~68岁,平均35.95岁。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测定32例健康人和101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表明EHF患者血清SOD、MDA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以低血压少尿期升高最为明显。测定中还发现SOD、MDA含量升高与病情变化程度有一定关系。作者认为自由基参与了EHF的发病过程。研究EHF与自由基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EHF的发病机理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了20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外周血清可深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EHF患者SIL-2R浓度在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及多尿期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并且随病情加重而明显升高。研究提示SIL-2R升高与EHF免疫病理损伤相关,动态检测SIL-2R对判定患者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喻梅 《重庆医学》2007,36(6):569-569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由汉坦病毒属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根据其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三大主要表现,以及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典型病例诊断并不困难,不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尤其是在病程早期或Ⅱ期、Ⅲ期重叠,以及无明显肾脏损害的病例均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膜炎等.现将我院收治的132例出血热误诊情况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组以发热、出血及肾脏损害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疾病.本文通过对69例HFRS患者的尿蛋白、血肌酐、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体积的测定,以探讨HFRS患者肾损害与血小板参数间的关系,为HFRS病情的监测和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何瑛  马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8,30(12):1123-1124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大血小板比率(P-LCR),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对血小板参数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ITP患者治疗前PLT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DW、MPV、P-LC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PLT上升,PDW、MPV、P-LCR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LT与MPV呈负相关(P<0.05),MPV与PDW、P-LCR呈正相关(P<0.05)。结论测定血小板参数对IT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疗效观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易银  李威  张薇  代丽丽  郭彩萍 《北京医学》2011,33(12):1021-1022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发的一种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典型病例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3大主征及发热期、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李祖铭  罗春华 《海南医学》2008,19(8):136-13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二组,其中急性脑梗死组233例,对照组255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MPV、PDW、P-LCR增高,PLT下降,临床上对具备脑梗死高危因素或脑梗死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18.
刘荔军 《微创医学》2001,20(3):288-289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F-300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84例SLE患者PLT、MPV、PDW,并与60例正常对照进行比较。结果SLE患者PLT、MPV、PDW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LE患者MPV、PDW的变化与病情明显相关,58例活动期病人MPV、PDW与26例非活动期病人相比,显著降低。结论SLE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其疾病的诊治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透析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方法 通过全自动血球仪测定51例慢性肾衰透析患者和132例健康对照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 51例慢性肾衰透析患者PLT、MPV、PCT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而PDW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检测分析对临床医生观察病情、防止出血、指导用药、选择透析膜和抗凝剂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静脉血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受试者399例分三组,其中心绞痛组126例、心肌梗塞组56例、健康对照组217例,用Sysmex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所有受试者静脉血PLT、MPV、PDW、P-LCR、PCT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组与心肌梗死组PLT减少,MPV、PDW、P-LCR均升高,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心肌梗死组PCT降低(P<0.01);与心绞痛组比较,心肌梗死组PLT降低,MPV升高,且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LCR升高、PCT降低,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病情发展活动过程中MPV、PDW、P-LCR呈渐增大趋势,PLT呈渐降低趋势;临床上对具备冠心病高危因素或冠心病确诊者应积极监测外周血小板的数量及参数,特别是MPV可作为冠心病病情预估与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MPV增高的患者,可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