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混合痔是肛门直肠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主要症状为出血、疼痛、脱出、便后需用手还纳.环状混合痔由于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常常避讳就医,延误治疗.我科运用特色手术疗法,即在腰腧穴麻醉下行外剥离内扎术,手术中使用长效止痛剂,并在围手术期给予患者舒适的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患者满意度较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围手术期不同镇痛方式在腰椎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并分析该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75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24例,腰椎管狭窄15例,腰椎骨折32例,腰椎其它4例,同时随机分为3组(A组为超前镇痛组,B组为PCA+术后镇痛组,C组为超前镇痛组+PCA+术后镇痛组),分析术后不同时间点(2 h、6 h、12 h、24 h、72 h)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从而评估不同镇痛模式在腰椎围手术期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2 h,A组与B组间P>0.05,而C组与其他两组间均为P<0.05,说明术后较短时间内多模式镇痛效果较其他两种镇痛模式均好;术后6 h,3组间均为P<0.05,可见PCA与术后镇痛的效果较超前镇痛较好,而多模式镇痛较前者更好;术后12 h,C组与B组间P>0.05,而A组与其他两组间均为P<0.05,得出超前镇痛与多模式镇痛均较术后常规镇痛效果好;术后24 h与术后6 h的结果类似;术后72 h,3组间均为P>0.05,所以各组间的镇痛效果类似。结论术后6 h内不同的镇痛模式效果类似,在12 h、24 h、72 h等时间段中,超前镇痛组的镇痛效果与术后镇痛组效果类似,但是联合镇痛模式的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各组,因此为了更好的体现手术效果以及患者更好的恢复,所以我们推荐常规使用联合镇痛模式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术后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术多模式镇痛的最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环状混合痔手术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再予特殊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不同时点的疼痛评分及舒适度评分及术后第1次的大便通畅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护理特殊干预后在术后疼痛程度、舒适度、大便通畅情况均好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缓解环状混合痔术术疼痛,改善舒适度及术后排便情况。 相似文献
6.
《吉林医学》2015,(13)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行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镇痛技术,研究组给予多模式镇痛技术,对比两组手术前后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术前VAS评分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4 h、12 h及24 h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72h、1个月及3个月Harris评分均得到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应用多模式镇痛技术能有效控制患者疼痛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且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环状混合痔患者行痔外剥内扎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对我科2008年9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痔外剥内扎术围手术期进行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13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行痔外剥内扎术后经积极有效的护理,均顺利完成了治疗计划,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环状混合痔患者行痔外剥内扎术后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术后痛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8.
痔是常见病、多发病,且复发率高,环状混合痔的治疗更是棘手,传统混合痔常使用外剥内扎术等手术方法,但这类方法手术恢复时间较长,需4~5周,术后疼痛较明显。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手术器械的不断创新,临床上采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环状混合痔的方法日益广泛。该手术是Longon在1998年基于肛垫下移理论首次提出的,1999年PPH技术传入中国,到2003年治愈患者数目已突破10000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直肠)黏膜环切术(简芥PPH)治疗嵌顿性环状混合痔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43例环状嵌顿痔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健康教育。结果:43例患者痔块完全回缩.有效率100%。其中3例术后尿潴留,发生率7%,继发性出血2例,发生率4%。结论:重视PPH术前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痊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多模式镇痛方案与单纯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用于人工膝关节置换同手术期镇痛的效果.方法 接受单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入院开始疼痛宣教.术前3d开始口服塞来昔布,术后关节内注射镇痛混合剂(吗啡、布比卡因、复方倍他米松),膝部冰敷冷却48h,并应用连续性股神经组织的多模式镇痛(多模式组,30例).另一组术后单独应用PCIA(PCIA组,30例).疼痛难以忍受时,肌内注射吗啡5~10mg.两组患者均在硬腰联合麻醉下完成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12、24、36h、48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术后12、24、48、96h膝关节ROM、伤口愈合情况以及术后24、48、72和96h患者体温,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h内的血压、心率变化及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皮肤瘙痒、过度镇静等不良记录.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4h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组在术后12、24、36h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均小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运动状态下和静止状态下,多模式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PCIA组(P<0.01);多模式组患者术后24、48、72、96h体温均低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组患者术后12、24、48、96h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大于PCI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血压、心率、呼吸抑制、尿潴留、皮疹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模式组有6例出现恶心呕吐,PCIA组有22例出现恶心呕吐,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剂量岁哌卡因持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围手术期口服塞来昔布,术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剂能很好地减轻TKA后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镇痛效果好的多模式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疗效。方法:本组90例患者随机分3组,每组30例。 A组:围手术期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未给予静脉止痛泵( PCIA);B组:术前给予多模式镇痛,术后给予PCIA;C组:术后给予PCIA。记录各组患者于术后不同时段(2小时、8小时、16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14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估患者静息时疼痛程度;术后3天内的镇痛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调查;术后3天、7天及14天患肢被动活动度。结果:(1)A组与B组术后不同时段静息疼痛VAS评分、患者满意度及肢体被动活动度无统计学差别,但优于C组。(2) A组吗啡用量低于B组和C组。(3)A组术后并发症明显低于B组和C组。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采用多模式镇痛能有效地缓解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12.
肛肠病围手术期镇痛治疗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探讨肛肠病患者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方法。方法 将326例肛肠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167例,病人围手术期采用综合方法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159例,采用传统方法镇痛治疗,对2组病人术后疼痛情况进行前瞻性评估和临床研究。结果 镇痛效果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1)。结论 肛肠病围手术期的镇痛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多模式镇痛管理对骨科围手术期病人疼痛缓解的影响.方法:将79例骨科围手术期病人随机分为2组.多模式疼痛管理小组成员分别对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进行多模式镇痛管理.比较2组疼痛控制效果、疼痛控制满意度、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术后3 d睡眠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疼痛控制效果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术后3 d疼痛缓解程度及睡眠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模式镇痛管理能有效控制骨科病人围手术期疼痛,提高病人在治疗期间的舒适度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优质护理应用于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从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8例 ,分为两组 ,常规组行常规护理 ,优质组行优质护理们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 ,优质组并发症发生率、V A S评分、住院天数及护理总满意度 ,均优于常规组 ,比较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应用于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加速术后康复(ERAS)是围手术期医学临床实践及路径管理的重要进展。术后早期下地活动与早期摄食摄饮是其重要的转归目标,该目标的前提需要确保术后肠道功能的早期恢复以及有效的镇痛管理。老年患者由于增龄及疾病相关的脆弱肠道功能以及阿片类药物镇痛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围手术期单纯依赖阿片类药物控制术中疼痛及术后疼痛应激会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优质护理在混合痔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7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混合痔88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参照组44例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44例行围手术期优质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对护理的满意度、生活质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VAS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THA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THA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多模式镇痛。由专人采用数字评分法调查患者术后6、12、24、48 h的疼痛情况,统计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术后1、3、5 d屈髋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术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Harris评分,并调查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物追加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屈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提高THA多模式镇痛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颅脑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机体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笔者医院择期开颅手术患者60例,随机平均分为A、B、C3组,镇痛方法:A组:术后单独予PCIA(舒芬太尼2μg/kg+昂丹司琼16mg+生理盐水至100ml)镇痛。B组:手术开始前20min静脉滴注帕瑞昔布钠(特耐)40mg,术后镇痛同A组。C组:在B组的基础上以0.5%罗哌卡因作手术切口浸润麻醉。患者PCA镇痛泵设定持续输注背景流量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最大用药背景4ml/h。术后1、18、24和48h观察并比较静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镇痛效果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警觉/镇静(OAA/S)评分(0~5分),并计算PCA有效按压次数。于术前,切皮后10min及术毕抽取动脉血测定血糖。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后1、24、48h采集静脉血4ml,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术中血糖A组升高最为显著,C组血糖升高不明显,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随着PCIA时间延长,VASr和VASm评分呈下降趋势,在术后48h点,C组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48h内PCA有效按压次数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时点C组IL-6含量显著低于A、B组,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术期多模式镇痛应用于颅脑外科手术在充分镇痛的同时且有利于降低机体应激反应,保护脑组织,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围术期多模式复合镇痛与传统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 )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择期行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多模式镇痛的A组(n=40)于切皮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 ,注射时间10 min ,并于关胸前选择切口及上下各一肋间和放置胸管的肋间神经进行一次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传统PCIA的B组(n=40)于切皮前10 min输注同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两组患者均于手术结束即刻开始运用舒芬太尼行PCIA。分别于术后2、4、6、12、24、48 h各时间点观察患者的视觉模拟(VAS )镇痛评分、镇静与舒适状态评分、患者自控镇痛(PCA)实际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发应。结果与B组比较,A 组VAS镇痛评分、舒芬太尼用量、PCA 按压次数、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腹胀、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下降,舒适状态评分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围术期多模式镇痛的效果优于术后传统PCIA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