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对9例因严重创伤、腹腔感染导致的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进行夹心式减张缝合而暂时性关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死亡率与基础疾病有关,而非暂时性关腹技术本身。结论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是一种价廉、安全有效的暂时性关腹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的方法和价值.方法 对9例因严重创伤、腹腔感染导致的一期关腹困难患者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进行夹心式减张缝合而暂时性关腹,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7例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出现,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死亡率与基础疾病有关,而非暂时性关腹技术本身.结论 应用塑料薄膜袋双层暂时性关腹技术是一种价廉、安全有效的暂时性关腹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ogota袋暂时性关腹技术在严重腹腔感染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中,常规一期关腹失败后应用Bogota袋技术行暂时性关腹治疗。结果:6例患者在常规关腹治疗失败后,应用Bogota袋技术,待感染控制、组织水肿消退后再行腹直肌鞘反转等确定性手术关腹,收到满意疗效,未再发生因脓毒症、肠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严重腹腔感染需行开放性腹腔管理的患者,Bogota袋覆盖技术可提供对腹内脏器的良好保护,不妨碍腹腔引流,有利于观察腹腔情况,无严重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暂时性关腹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制塑料薄膜在延期关腹术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在7例因腹腔严重感染、创伤等原因导致关腹困难的患者身上使用自制塑料薄膜暂时封闭腹腔,待患者腹内脏器水肿消退后再行二期手术关闭腹腔。结果7例患者皆存活。其中3例二期手术后切口甲级愈合,3例出现脂肪液化经换药后乙级愈合,1例疤痕愈合。结论自制塑料薄膜用于腹内高压患者延期关腹安全、有效,成本低廉,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室膈综合征(ACS)的诊断治疗经验及临床护理体会。方法:23例ACS病例以临床特征及腹腔压力得出诊断,行开腹减压,用3L静脉营养输液袋暂时关腹。结果:未手术组10例,死亡8例,病死率80%;手术组13例,死亡2例,病死率15.4%。结论: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全身变化,腹腔测压是发现ACS的关键;ACS一旦确诊应及时开腹充分减压,可用3L静脉营养输液袋暂时性关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的诊治决策以及手术方法与技巧.方法 将确诊的10例ACS病人经积极而短暂的术前准备后,及时行开腹减压术或(和)原发病的妥善处理,术毕并用3L静脉营养袋整形后覆盖腹腔而行暂时性关腹,待5~7日病情稳定时再行正规关腹.结果 本组治愈8例,死亡2例.结论 熟悉ACS的病因和临床特征,及早确诊后行开腹减压术或(和)原发病的处理,并用假体缝于腹壁行暂时性关腹,不失为降低ACS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腹裂治疗21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训淮  刘翔  黄河  蔡盈 《安徽医学》2002,23(5):24-25
目的探讨一期修补术及分期修复治疗腹裂的效果.方法对一期修补的11例及用硅胶袋分期修复的3例作效果分析.结果全组治愈10例(71.4%),其中一期修补的8例(72.7%),分期修复的2例(66.7%),8例术后随访1~8年效果满意.结论腹裂一经确诊应急诊手术,术式视腹压大小选择;一期修补方法简单、省时、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在严重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10年2月5年间我科采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治疗的37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快速开颅血肿清除减压7例,占18.92%;胸腔闭式引流10例,占27.03%;暂时性血管阻断、填塞或栓塞止血28例,占75.68%;肠破裂修补、外置及造口术15例,占40.54%;暂时关腹11例,占29.73%。19例在初次手术后48 h内进行了二次确定性手术;13例在初次手术后2周进行二次骨折确定性固定手术。最终治愈25例,治愈率为67.57%、死亡12例,病死率为32.43%。结论损害控制外科技术的合理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严重创伤患者的死亡率,是危重创伤患者救治策略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在严重腹部外伤大出血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行手术治疗的严重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82例)术中采用暂时性阻断腹主动脉技术,对照组(78例)术中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以及术毕即刻死亡三联征(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和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剖腹率、病死率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或短于对照组,术后即刻死亡三联征和高乳酸血症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剖腹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严重腹部外伤大出血患者术中采用暂时性腹主动脉阻断技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死亡三联征、高乳酸血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DCS)在治疗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AMI)中的应用。方法:对2006年6月~2007年12月应用DCS理念指导救治的8例急性肠系膜缺血疾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8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均于确诊后立即手术探查,其中6例做了不同范围的肠切除;5例做暂时关腹术加肠外置,3例用静脉营养输液袋关腹:7例进行不同方式的二期手术。本组5例痊愈或好转出院;3例死亡,其中1例为短肠综合征出院2个月后死亡。结论:在治疗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疾病病人的治疗中,在许多医院因设备和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处理十分困难。根据DCS理念。积极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赵平  王娟  李辉  冯世林 《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2):146-147
暂时性关腹是治疗腹腔间室综合征(ACS)腹腔高压的有效方法之一,目的是通过延迟关腹进而缓解和释放腹腔内压力,尤其可使心、肺、肾、肠道功能障碍在短时间内得到改善,为  相似文献   

12.
侯海 《当代医学》2013,(22):59-59
目的探讨应用单、双层网片技术对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腹股沟疝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单、双层网片技术实施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股沟疝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单、双层网片技术对患有腹股沟疝的患者实施无张力修补术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5例腹腔间隔室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病例均行开腹减压,其中1例行腹壁无张力缝合、暂时性关腹,死亡率40%。结论:腹腔间隔室综合征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实行腹腔减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DSCTA)三维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例腹主动脉瘤或夹层及脑动脉瘤患者行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层厚5mm/2mm,重建间隔2.5mm/1mm,应用MIP、SSD及VR技术进行三维重建。结果:1例右侧大脑中动脉瘤,1例主动脉夹层(DeBekegⅢ型),1例巨大腹主动脉瘤。螺旋CT三维成像(MIP、SSD及VR)可明确清晰显示动脉瘤/夹层的部位、大小、分型等。结论:双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成像能清晰明确地显示脑血管及主动脉等血管的动脉瘤、夹层等病变及其三维空间解剖关系,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信息,并对诊断、治疗及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链激酶脂肪乳剂预防肠粘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宏伟 《北京医学》2003,25(3):209-209
腹部术后肠粘连是外科的常见病症 ,治疗很棘手 ,往往带来较严重的后果。我院自 1989年至 2 0 0 0年应用脂肪乳剂、链激酶混合液对开腹患者在关腹前倒入腹腔 ,在预防肠粘连方面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采用分组方法将 1989年 10月以后 11年间的开腹患者分为应用组及对照组 ,然后对在这时期中因各种原因进行第二次手术的 177例患者进行统计。1.一般资料 :本组 177例 ,男 10 6例 ,女 71例 ;年龄最小11岁 ,最大 70岁 ,平均 31岁。其中应用组 92例中 ,胆道手术 32例 ,胃切除 16例 ,结、直肠手术 10例 ,阑尾手术 16例 ,妇科手术 17例 ,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封闭式负压引流(VSD)在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3月—2022年3月就诊于该院的60例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治疗,于治疗1个月后评估创面的愈合效果,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二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的创面渗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MMP-13、TIMP-1、VEGF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创面渗液MMP-13、TIMP-1、VEGF水平及联合对疗效的预测价值。结果 60例下肢大面积骨/肌腱外露创面患者中经一期双层人工真皮联合VSD治疗有效38例(63.33%),无效22例(36.67%);无效组、有效组治疗前的创面渗液VEGF、MMP-13、TIMP-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效组治疗后的创面渗液VEGF水平较有效组低,MMP-13、TIMP-1水平较有效组高(P&l...  相似文献   

17.
王慧玲  李铁刚 《中外医疗》2014,(9):70+72-70,72
目的探讨严重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2年收治的68例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患者,平均年龄为48岁,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4例,对其采用十二指肠憩室化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患者34例,对其采用暂时性幽门旷置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对两组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相对优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时,采用暂时性幽门旷置术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严重十二指肠损伤时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方法 总结11例应用预制鞘膜管治疗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患者中10例获得随访,并发尿道口狭窄、吻合口轻度狭窄各1例,经扩张后治愈;2例术后阴茎略显臃肿;其余均排尿通畅,无尿道瘘出现.结论 治疗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彻底切除阴茎腹侧瘢痕组织和全部病变尿道,充分伸直阴茎是手术成功的基础,应用一期预制的鞘膜管,带蒂转移至尿道床,二期重建尿道,手术后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治疗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较好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产前检查及早期手术治疗新生儿腹壁缺损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先天腹壁缺损患儿的诊治经过及预后.结果 本组6例中有5例一期行腹壁修补术成功,另有1例巨大腹裂的新生儿一期修复困难而将膨出的内脏用经等离子灭菌的输液袋包裹,等待新生儿腹腔发育而再次手术修补成功,效果良好.结论 产前诊断及多学科协作下产房外科的实施,可显著提高新生儿腹壁缺损患儿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原位阴茎腹侧皮管法施行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136例,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36例患者术后阴茎腹屈矫正均满意;124例术后排尿通畅;发生尿瘘8例,经2次瘘孔修补术后治愈;出现尿道狭窄4例,经尿道扩张后治愈。结论采用原位阴茎腹侧皮管法尿道下裂一期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的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