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生素在肝胆系统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黎沾良 《临床外科杂志》2004,12(12):721-722
一、肝胆系统感染的细菌学理论上肝脏和胆汁是无菌的 ,但在下列情况下 ,胆汁中可能有菌 :( 1)胆结石 ,尤其是胆管结石 ;( 2 )胆管 (胆囊管 ,肝内、外胆管 )梗阻或狭窄 ;( 3 )急慢性胆囊炎、胆管炎或曾有此类病史 ;( 4 )胆道手术史 ,尤其是胆肠吻合、Oddi括约肌切开或成形、放置胆道支架 ;( 5 )ERCP后 ,有时可导致菌血症 ;( 6)老年病人。胆汁有菌者行肝胆手术 ,容易发生感染。从胆汁中培养出的细菌都是肠道常驻菌。主要是肠道杆菌科细菌 (大肠杆菌、克雷伯肺炎杆菌、肠杆菌等 ) ,大约占 60 %~ 80 % ,其次是肠球菌 (约占 14 % )、厌氧类杆…  相似文献   

2.
由于胆囊或胆管的病变多因阻塞而发病,多数病人来诊时已有感染症状,此时手术可使感染扩散、脓肿形成甚至发生败血症。因此,术前采取有效的抗感染措施非常必要。正常胆汁是无菌的,而文献报道胆道疾病患者的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需氧菌为30~100%,厌氧菌  相似文献   

3.
孙备  张奇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1000-1002
肝胆外科感染是指需要手术治疗的肝胆系统感染和发生在肝胆手术或创伤后的感染,分为非特异性感染与特异性感染。非特异性感染亦称为化脓性感染或一般性感染,可由单一病原体所致,也可由多种病原体所致形成混合感染。特异性感染如结核杆菌可引起独特的病变。本文从胆道感染、肝脏感染、肝胆手术部位感染等方面,对肝胆外科感染诊断和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1胆道感染诊断和治疗进展1.1病原微生物学及耐药性1.1.1胆道感染菌群的变迁正常情况下胆汁是无菌的,当胆系结石、胆管肿瘤及其他胆管疾病发生胆管阻塞时,肠道细菌逆行入侵或经血行或淋巴系统…  相似文献   

4.
肝胆管结石并发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肝胆管结石并发门静脉高压症是较复杂的外科治疗难题 ,病死率达 18% [1] 。它是肝胆管结石病伴长期的胆道梗阻、感染引起肝纤维化及胆汁性肝硬化的后果 ,发生率居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三大主要病因学之首。我科报道的 71例胆源性门静脉高压症中 ,此病引起者占 6 6 2 % ,其次为硬化性胆管炎与损伤性胆管狭窄[1] 。此种病症的发生过程具有病史长 ,有多次胆道手术而未能彻底救治史 ,合并的门静脉高压症又多呈不典型表现 ,从而导致对两种疾病处理时机与方案认识不足 ,以致于造成术中胆管显露困难与意外出血的发生 ,使治疗目的夭折 ,甚至发生肝衰…  相似文献   

5.
正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在亚洲国家如中国、韩国及日本比较常见,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胆管解剖异常、胆管狭窄、胆道感染等有关。大多数肝胆管结石会引起病人反复发作胆管炎,若缺乏合理有效的治疗,最终可导致胆汁性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甚至癌变~[1]。虽然肝胆管结石是一种良性疾病,但治疗较困难,一些复杂的肝胆管结石病人经历反复多次手术治疗仍难以治愈,如何提高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效果是胆道外科  相似文献   

6.
应用抗菌药物防治外科感染的指导意见(草案)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胆道系统外科感染主要是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无论是否需要手术,使用抗菌药物均是治疗的基本措施。胆道系统感染的细菌学,正常胆汁是无菌的,但如果胆道系统存在阻塞或异物(如胆石症、胆管狭窄、胆管内支架),或抗反流机制被削弱(如施行0ddi括约肌切开术或胆肠吻合术后),胆汁便会带菌并容易引起感染。另外,胆道系统的有创性操作,如进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有时也会导致胆道感染。胆道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也会有革兰阳性球菌和(或)厌氧菌.  相似文献   

7.
原发胆道结石多为胆红素钙结石 ,其病因未明 ,一般认为与胆道感染 ,胆流淤滞 ,胆汁成份改变有关。近来对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发现 ,长期胰液胆道返流可刺激胆管壁和改变胆汁成分 ,导致胆管扩张或结石形成 [1] 。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例都有不同程度的胆管扩张和胆汁病理性外观变化 ,其胆道内是否有胰液返流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原发性胆道结石病人胆道内有关胰液返流的临床证据及其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关系。1 对象与方法选择本院近年来经手术证实的胆道胆红素钙类结石病人术后 T管胆汁 2 4人份为原发组 ,病人无肝炎和胰腺炎临床证据。另选…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病的外科治疗决策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肝胆管结石病 ,是指原发于肝内胆管的结石病 ,故首先源于肝内胆管 ,多见于左、右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胆管。其基本病理改变是肝内胆管扩张与狭窄 ,并胆道机械性梗阻、胆道感染和肝实质损害。虽然全国调查结果显示肝内胆管结石的相对发病率 10年内由 16 1%降至 4 7% (1992 ) ,但是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约 4 0 %在入院时就存在化脓性胆管炎、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1] 。术后残留结石与结石复发是本病需再次手术治疗的主要原因 ,而不合理的外科治疗往往加重这一情况。因此 ,对肝胆管结石病病人谨慎而合理的制定外科治疗决策成为其手术治疗成败的关…  相似文献   

9.
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与胆汁的有菌率直线相关。胆汁无菌、未用预防性抗菌药物者,胆道术后感染发生率约0~17%,胆汁有菌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25~44%。有资料提示急症胆道手术,未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27例中发生9例。应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83例胆道手术中7例发生术后感染。未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择期手术,似乎提示年龄不是术后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假设胆道术后感染的主要因素是急性  相似文献   

10.
胆道感染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胆道感染 (biliarytractinfection ,BTI)是胆系结石、胆管肿瘤及其他胆管疾病最常见的并发症 ,也是造成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SIRS )、多脏器损害(MOD )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 2 ] 。因此 ,胆道感染的病原生物学研究、早期诊断和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本文就近年来上述诸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一、病原微生物学及耐药性研究进展1.胆道感染菌群的变迁 :( 1)菌群种类和厌氧菌感染的种类增多 :文献报道胆道感染在 80年代初期 ,80 %以上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两种混合菌感染 ,这种混合感染的比例高达 1/ 3 [3 ] 。…  相似文献   

11.
支撑引流治疗胆管缺损性损伤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医源性胆管缺损性损伤大多发生在胆囊切除术或胆道手术过程中 ,发生率为 0 .2 %~ 0 .6% [1,2 ] 。近十年来 ,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普遍开展 ,胆道损伤的并发症似有增多趋势。胆管一旦损伤 ,若首次处理不当 ,则可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 ,导致胆管狭窄、慢性胆管炎反复发作 ,最终形成胆汁性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症 ,甚至造成终身残疾 (胆道残废[1] )。我院采用支撑引流方法治疗一组胆道损伤 ,获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例 1,女 ,4 9岁 ,因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 1993年 11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后第 13天确诊为胆汁性…  相似文献   

12.
肝移植时代终末期胆病的治疗——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终末期胆病是指胆道的良性疾病 ,在后期时所引起的弥漫性肝脏与胆道系统的不可恢复的改变 ,若无有效处理 ,病人将在不长时间内死于肝胆衰竭(hepato -biliaryfailure)。终末期胆病的基本特点 ,是一处或多处的肝胆管梗阻 ,引起该胆管引流区域肝内胆管扩张、肝实质萎缩、纤维化 ,淤胆 ,临床上出现黄疸及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肝胆衰竭[1] 。  在肝移植时代的今日 ,终末期胆病患者的有效治疗 ,多寄托于原位肝移植术[2 ] 。然而 ,在我国当前情况下 ,此类病人为数众多 ,若将希望完全寄托于肝移植 ,并不完全符合客观实际 ,况…  相似文献   

13.
肝胆管结石病人血小板量及聚集性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小板在肝胆管结石病人中的病理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 4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血小板量、血小板聚集率 (AGG) ,同时行肝活检术。结果 有胆道感染病史组血小板为 (6 4± 12 )× 10 9/L ,AGG为 (40 .8± 16 .4) % ,明显低于无胆道感染病史组 [分别为(2 17± 72 )× 10 9/L ,(76 .7± 17.2 ) % ,均P <0 .0 1]和正常对照组 [分别为 (2 39± 42 )× 10 9/L ,(77 8±13 0 ) % ,均P <0 0 1]。肝活检发现有胆道感染病史组有微聚物沉积于肝窦 ,部分肝细胞变性。结论 肝胆管结石病人血小板量及聚集性下降 ,可能与肝脏微聚物形成有关 ;临床测定血小板量及AGG对手术决策 ,预后估价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肝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居世界前列,手术是该病治疗的主要手段。随着微创技术在临床的开展,Nimura[1]于上世纪八十年代首次报道了经皮经肝胆道镜(PTCS)技术后,PTCS在胆管结石特别是复发性胆管结石的治疗上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术后结石残留率由之前的70%左右下降到30.4%[2]。成为胆道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拒绝手术、手术高危患者、术后复发及高龄患者,而且对肝内胆管结石具有明显的优势[3]。但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内胆管结石又可称为肝胆管结石 ,是指肝管分叉部以上的肝胆管结石 ,一般多为胆色素钙的色素性结石。肝内肝管结石的病因为胆道感染、胆道寄生虫、胆汁停滞 ,病理改变主要是胆管梗阻和感染。结石机械性梗阻、胆道感染、肝实质的相应改变是肝内胆管结石发展过程的基本模式。梗阻、感染、肝损害的反复发生是此病的基本过程。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改善 ,从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我国的胆囊结石发病率上升而胆管结石发病率下降的趋向已经明显显示出来。中华医学会胆道外科学组组织全国 1 46所医院连续 2年 (1 983 -1 985 )对 1 1 3 42例胆石手术病…  相似文献   

16.
肝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胆管结石常合并胆管狭窄 ,长期的胆管梗阻必然演变为胆汁性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肝胆管结石合并门静脉高压症(不含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和医源性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变 )的外科治疗存在许多难题。早在 1979年黄志强院士发表了胆管狭窄合并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问题〔1〕的经验至今还是非常重要的。现结合我院 1979年至 1999年 2 0年间 5 5例分期手术治疗经验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7例 ,男 3 9例 ,女 2 8例 ,平均年龄 3 9.2岁 ( ( 17~ 67岁 )。以往胆道手术次数平均为 2 .7次 ( 1~ 6次 )。有上消化道出血史 18例 ,其中胆道出血 4…  相似文献   

17.
胆道再次手术原因及治疗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率高 ,是胆道外科的突出问题[1] 。有学者曾经遇到 1例胆管损伤的病人先后行13次手术[2 ] 。 2 0世纪 80年代初 ,随着诊断技术的进步和内窥镜的应用 ,胆道疾病再次手术率有所下降。据文献报道 ,胆道再次手术率已从 80年代初期的 37 14%下降为 30 2 9% [3 ] 。我们共收集我院1997年 3月— 2 0 0 0年 10月胆道再次手术病例 113例 ,就其手术情况及其原因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 113例 ,年龄 10~ 72岁 ,平均 5 2 7岁 ;其中男性 2 4例 ,女性 89例。手术次数最多的 5次 ,有 2例 ,各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 4 5年 ;4次的 3例 …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细菌学和电镜观察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与胆道感染的关系。方法 手术过程中,在无菌条件下收集35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胆管胆汁35份,结石30份,进行需氧菌培养,并对部分结石行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胆汁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4.2%,结石细菌培养阳性率为96.7%。胆汁和胆石培养出的细菌种类相似,均以肠球菌属细菌占首位,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属。对6例肝内胆管结石行扫描电镜观察,5例行透射电镜观察,均观察到结石内的有细菌存在,这11例病人的胆汁、胆石细菌培养均呈阳性。结论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内有细菌存在,可能是引起胆道感染的重要感染源之一。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再次手术的管理及并发症防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肝门部胆管良性狭窄是胆道外科复杂而棘手的难题 ,要成功地救治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完善的围手术期管理及术后并发症防治是重要的环节。现结合我院自 1 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收治的肝门胆管良性狭窄再手术病人 2 8例的临床实践进行讨论。一、术前管理肝门胆管良性狭窄 (以下简称肝门狭窄 )因原发疾病及多次胆道手术原因、术前病人常合并梗阻性黄疸及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肾功不全等多种并发症。我院收治的 2 8例病人中有 2 0例 (71 40 % )合并梗阻性黄疸 ,胆管炎 5例 (1 7 80 % ) ,营养不良 5例(1 7 80 % ) ,贫血 1 0例 (3…  相似文献   

20.
感染性胆汁中内毒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检测胆管结石病人胆汁中内毒素、内皮素(ET-1)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浓度及血浆ALT、AST、TB含量,探讨内毒素在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病人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胆管结石病人50例,按临床感染程度分成择期手术组和急症手术组。另选择单纯性胆囊结石病人20例为对照组。术中采取胆总管胆汁,检测胆汁内毒素、ET-1、CGRP和血浆ALT、AST、TB的含量。结果急症手术组胆汁中内毒素、ET-1、CGRP含量和血浆ALT、AST、TB的含量明显高于择期手术组和对照组。伴随胆道感染程度加重,胆汁中内毒素含量升高,胆汁中ET-1、CGRP含量也升高,肝功能损害加重。结论胆道感染时,胆管结石病人胆汁中内毒素对肝胆系统合成和释放ET-1、CGRP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胆汁中ET-1和CGRP的生理平衡失调,在胆管结石胆道感染病人肝脏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