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0):1525-1526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018年1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11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加用自拟活血通络方。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O高于对照组,而E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管内皮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5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2).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加用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两组均给予4周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疗效、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水平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观察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血黏度高切、血小板粘附率、血浆黏度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血小板粘附率、血浆黏度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NO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且观察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在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硝酸异山梨酯片、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瑞舒伐他汀钙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以及心肌缺血总负荷量,评估治疗后各组患者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峰值流速变化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峰值流速变化率与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治疗中应用通心络胶囊,能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与心肌缺血总负荷,可改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皂甙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甙 (血塞通 )对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6 0例 ,随机分两组 ,分别予以血塞通和异舒吉 (二硝酸异山梨酯 )治疗 2周。结果 血塞通组血清一氧化氮含量明显增加 ,血清内皮素水平明显下降 ,与异舒吉组比较 ,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血塞通有效缓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症状与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扩血管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宽胸气雾剂辅助治疗在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1~12月收治的98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观察组给予舌下喷用宽胸气雾剂治疗,两组持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疗效、血管内皮功能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血栓素B2(TXB2)、一氧化氮合酶(NOS)、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心绞痛发作情况(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致炎因子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当(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均改善,且观察组ET-1、TXB2低于对照组,NO、6-Keto-PGF1α、NOS、FM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采用宽胸气雾剂治疗效果显著,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减少症状持续时间,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8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比较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次与持续时间、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次及血清内皮素-1、血栓调节蛋白低于对照组,血清一氧化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5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观察组)血管舒张反应,并与50例无冠心病老年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均低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降低较心绞痛患者明显(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均降低,病情越重,舒张功能降低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脑舒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10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3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使用丹参滴丸做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心脑舒通45mg,对照组给予丹参滴丸10粒,3次/d,连服3周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3.33%心电图改善为86.68%,对照组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83.33%心电图改善为80%,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同时患者的头晕、肢体麻木、情绪障碍等临床伴随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心脑舒通胶囊具有较好的扩张血管,改善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心肌缺血作用,临床疗效确实、安全。  相似文献   

9.
潘彦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2,23(8):1157-1158
8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葛根素静脉滴注进行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0.5%)显著高于对照组(75.0%);心肌缺血改善后心电图变化情况,观察组总有效率(92.8%)显著高于对照组(73.6%)。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阿魏酸钠对冠心病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分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依据不同方式划分成观察组(阿魏酸钠治疗方式)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各40例.对比两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保护作用、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观察组的内皮素-1(ET-l)较低,一氧化氮(NO)...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尼可地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MMP-2、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5年7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9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将其分为观察组(47例,常规治疗+尼可地尔+曲美他嗪)和对照组(47例,常规治疗+曲美他嗪).比较两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3例老年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包括阿司匹林在内的常规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心绞痛的临床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66例高血压伴心绞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3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及血压变异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FMD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24 h SBPV、24 h DBPV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伴心绞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1月苏州市立医院本部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2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自我护理能力、心理状态和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量表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中自我护理技能、自我护理概念、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责任感评分及SAQ量表中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绞痛稳定状态、治疗满意度评分均升高(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目标激励式自护模式可以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改善心绞痛症状,提高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卢思稼 《临床医学》2011,31(2):12-13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122例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而葛根素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观察心绞痛发作的频率以及病情加重进展为心肌梗死的病例数。结果加用葛根素的治疗组心绞痛发作的频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P〈0.05);两组进展为心肌梗死的病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3,P〉0.05)。结论葛根素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故有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改善患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瓜蒌夏苓汤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的效果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指标、MMP-9、TIMP-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痰阻心脉证患者进行研究,以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对症治疗,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延续性护理对老年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及不良事件预防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150例,随机数字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2组分别以各自的方式护理6个月后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评价2组护理方式的护理效果,记录患者心脏不良事件(顽固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的发生率。结果 2组护理前SDS和SAS评分、心绞痛发生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得分优于对照组,心绞痛发生频率、持续时间显著降低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缓解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老年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共享决策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8月本科室收治的9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观察,以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基于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干预结合共享决策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老年冠心病合并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患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对观察组60例患者(稳定型心绞痛1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NIDDM23例)和对照组18例正常人体内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进行检测,并回归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老年冠心病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并且这种变化与内皮功能失调以及脂质过氧化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老年冠心痛合并NIDDM患者存在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变化,可能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及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增强型体外反搏(EECP)联合高压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组织蛋白酶S(Cat S)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诊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0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予以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EECP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总胆固醇(TG)、三酰甘油(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肱动脉血流介导性舒张功能(FMD)、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TSP-1、Cat S和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5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70%,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心绞痛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总负荷、TG、TC、LDL-C、肱动脉FMD、baPWV、cfPWV、TSP-1、Cat S和IL-1β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缩短(P<0.05),心绞痛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总负荷、TG、TC、LDL-C、baPWV、cfPWV、TSP-1、Cat S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两组肱动脉FMD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更加明显(P<0.05)。结论EECP联合高压氧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显著,能够降低血脂水平,改善动脉血管弹性,可能与降低血清TSP-1、Cat S和IL-1β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