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不同海拔高度西藏边防军人心理健康状况,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整群随机抽取不同海拔高度1550名高原边防军人,采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西藏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睡眠饮食等7个因子均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或P〈0.05),但人际敏感与中国军人常模相比降低明显(P〈0.05);随海拔高度的升高,驻守海拔3500~4300米边防军人在躯体化、敌对、睡眠饮食、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恐怖7个因子均高于驻守海拔3000~3500米边防军人(P〈0.01或P〈0.05)。结论高原对官兵心理健康有影响,且海拔越高其影响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2.
高原低压、缺氧、寒冷、强紫外线辐射、植被稀少等特殊高原环境会对高原守防官兵造成心理健康上的影响[1,2],但对海拔5000m以上高原军人心理健康具体情况报道较少。为给特高海拔地区官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我们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3]对驻守海拔5 300m地区的边防官兵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将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驻海拔5 300 m高原男性官兵50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乌灵胶囊改善高原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的疗效。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 inventory ,symptom checklist 90 ,SCL-90)对驻高原不同海拔地区部队官兵分别服用安慰剂、黛力新、乌灵胶囊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评检测。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空白组SCL-90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各因子得分均降低,其中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乌灵胶囊对改善高原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调研不同海拔官兵入驻高原前后的主观感受,进一步了解高原环境对官兵身心状况的影响,有针对性地做好高原卫勤保障工作.方法 采取群体调研的方法,选取不同海拔高度的守防官兵和反复进入高原的汽车部队官兵共344名,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海拔地区官兵入驻高原后存在食欲睡眠较差、精神欠佳、运动频率减少,甚至出现心理忧郁、少言寡语等现象,尤其海拔越高越明显,边防守防部队高于反复进入高原的保障部队.结论 部队官兵进入高原后从生活、饮食到精神状态都受到明显影响,要高度重视高海拔地区守防官兵的身体情况,不断提高高原边防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水平,有针对性地改善生活保障条件,为科学组织训练,提高高原地区官兵的军事作业质量与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高原军人心理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调查研究高原部队官兵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 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守在海拔4 300 m 的160名边防军人进行心理测试,测试结果 与军人常模比较,士官与义务兵比较.结果 高原军人各因子分与成人常模比较,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军人常模;士官的躯体化、焦虑、抑郁、偏执、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明显高于义务兵.结论 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海拔高度对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影响的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海拔高度对高原军人睡眠质量的影响,为改善高海拔驻军睡眠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1280名驻守不同海拔高度地区战士进行问卷调查,资料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SQI总均分为5.69±4.22,有22.2%的高海拔战士睡眠质量较差,驻守海拔3000.3999米组睡眠质量优于驻守海拔4000~4500米组(P〈0.05)。性格内向、焦虑、抑郁为影响睡眠的危险因素,体育锻炼为保护因素。结论高海拔对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高海拔地区军人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7.
高原地区驻守官兵高原适应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原部队人员高原适应情况,为高原部队的生理及心理卫生健康保健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问卷调查104名不同海拔驻扎士兵高原适应程度及SCL-90心理健康状况。结果:高原上常发疾病为嘴唇干裂、视力减退、皮肤干裂、气喘、鼻出血、腹胀、便秘。被调查官兵中,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的发生率为3.1%和0。而慢性高原病尤其是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心脏病的发生随着海拔与时间的增加而增加。SCL-90调查结果显示,高原官兵躯体化、焦虑、恐怖因子得分高于中国青年常模和军人常模,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原缺氧、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等严重影响到官兵的身心健康,应积极做好紫外线防护、水质安全和健康体检等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8.
<正>为探讨高海拔地区的特殊自然和人文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理影响,2011年6月份,我们在西藏日喀则地区对某驻军206名青年官兵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了心理测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为驻守在海拔3 950 m的某驻军单位官兵206人,均为男性,汉族,平原出生,上高原前体检均健康。年  相似文献   

9.
部队进驻特高海拔区前后官兵心理状况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原缺氧艰苦环境对人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国内外屡有报道,但在5000m以上特高海拔区驻军部队进行的较大范围的调查,以及官兵进入特高海拔区前后心理状况的对比性调查,国内尚少见报道。我部常年驻守平均海拔5000~6000m的喀喇昆仑山,条件极为艰苦。为了更深入了解官兵进驻特高海拔区前后的心理变化,以便在高原部队中更有效地开展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我们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不同海拔地域对高原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海拔(海拔1000 m、3000 m、4000 m、5000 m)、不同地域(新疆、西藏、青海、陕西)、不同部别(作战部、边防部、驻训部、后勤部)的1446名部队官兵,进行睡眠质量检测,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结果 海拔越高分值越高,海拔3000m和4000m得分要显著高于海拔1000m;军兵种方面,作战部队和驻训部队高于后勤部队,只有海拔3000m驻训部队高于作战部队、后勤部队,新疆、西藏官兵的睡眠质量指数得分要显著高于青海、陕西地区官兵,且海拔越高得分越高,陕西地区得分最低.结论 根据高原地区特点,有针对性的加强医疗保障措施,对不同海拔和部别制订合理健康保障方案,对提高高原地区官兵战斗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驻高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瑞  陶雨 《人民军医》2005,48(1):5-7
目的:了解高原官兵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及心理咨询工作。方法:采用自拟个人情况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Beck抑郁问卷(BDI),对驻守海拔3770~5390m的465名官兵进行调查。结果:高原组SCL-90测评结果,其躯体化、焦虑、恐怖等因子得分高于军人常模,两组差异显著(P<0.05);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中国青年常模,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父母文化程度、军龄、部队管理方式、连续守防时间、身体健康状况等对心理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39,重度抑郁者29.7%,中度抑郁者24.0%,轻度抑郁者35.1%。军龄、军官对下属的态度、人际交往、对高原环境适应程度、部队管理方式等对抑郁程度有显著影响,决定系数R^2=0.177。结论:密切官兵关系,加强团结、交流和科学管理等对保障官兵心理健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海军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症状白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海军某陆战部队官兵284例进行心理评估,并与军人常模进行比较。结果:陆战部队官兵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军人常模(P〈0.01),并多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结论:特殊作业环境对陆战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造成一定影响。应采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训练等措施,提高官兵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了解高湿环境下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同〈高湿环境下患病中医症候分布调查分析〉一文.结果 高湿环境下,部队官兵SCL-90量表9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国人常模,女性官兵的躯体化、强迫症状、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5个维度得分高于男性官兵(P<0.05),患有任意中医症候的官兵SCL-90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无中医症候的部队官兵(P<0.05).结论 高湿环境下,男性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女性官兵;无中医症候的官兵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患有任意中医症候的官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驻守海拔2800 m官兵与海拔4820 m官兵的左心功能及右心参数变化差异,探讨海拔高度对高原驻守官兵心脏的影响。方法利用飞利浦便携CX50型超声诊断仪,对驻守海拔2800 m官兵33名( A组)和海拔4820 m官兵25名(B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左右径(LASd)、右房收缩末左右径(RASd)、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肺动脉内径(PAd)、二尖瓣口E峰与A峰血流速度(MVE、MV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肺动脉加速时间( PVAT)、肺动脉平均压力( PAMP)。结果 B组的MVE、MVA、E′、E′/A′均低于A组,LVDd小于A组,PAd及A′大于A组,PVAT明显小于A组,PAMP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RASd、RVDd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与低海拔高原驻守官兵比较,驻守超高海拔高原官兵左室舒张功能减低,PAd增宽,PVAT缩短,PAMP增加,表明超高海拔高原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应该制定相应的健康保障策略,以切实防止或减轻超高海拔高原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及预防保健措施。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驻扎在海拔2800米地区某部汽车团700名汽车兵进行团体测试。与SCL-90军人常模、高原一般军人进行比较。结果:高原汽车兵SCL-90总均分76.00±0.59,阳性项目数41.01±21.06和各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中国军人常模(P〈0.01);除阳性项目数外,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得分明显低于高原一般军人(P〈0.05)。结论:高原汽车兵心理健康状况差,表现为躯体症状较多,情绪紧张、焦虑和抑郁,人际关系紧张,具有一定强迫倾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高原边防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对1500例高原官兵进行自评,并按其驻地距城区远近将其区分为高原一线与二线部队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原一、二线部队SCL-90分均值在总均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敌对性、恐怖因子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二线部队评分显著高于一线部队。而在强迫、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病性、反映睡眠与饮食的其他因子分等方面统计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原边防官兵存在诸多心理症状和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尤以城区周边部队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高原低氧会对机体造成多种损伤。平原人进入高原低氧环境生活一段时间后,机体在机能和结构上会发生一系列改变以适应其环境。当他们再返回平原后,从低氧环境到常氧环境,机体又必然产生一些生理和病理变化,各脏器生理功能和健康状况与长期生活在平原的同龄人之间会有些不同。为科学掌握高原部队官兵的生理病理变化情况,总结高原疾病防治措施,确保高原官兵的身心健康,我们对驻守海拔5000m以上地区1年返回平原的官兵血中自由基代谢进行随访调查。观察驻守超高海拔地区1年的官兵返回平原后健康恢复情况和完全恢复时间,旨在为移居高海拔地区人群返回平原后的健康转归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原边防军人是特殊的军人群体,生存条件艰苦,自然环境偏僻恶劣,训练、工作任务繁重,对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为准确掌握驻守高原男性军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笔者对驻守不同海拔高原的青年男性士兵进行焦虑、抑郁及个性特征等量表测评,为针对性制订高原军人的心理干预措施和评估高原军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一定参考依据.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某部执行海上任务官兵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部队官兵在执行海上任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执行海上任务的陆勤官兵和海勤官兵分别进行测评.结果:执行海上任务官兵的 SCL-90 多数项目因子分值高于全军常模(P<0.05,P<0.01);陆勤官兵的项目因子分值总体上高于海勤官兵(P<0.05,P<0.01).结论:执行海上任务官兵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方法随机选择从内地低海拔地区空运进藏的100名志愿者列为对照组,从低海拔地区移居海拔3000m以上且对高原完全习服的100名驻藏部队官兵列为高原组。后者根据移居高原的海拔高度再分为移居高度Ⅰ组(海拔高度3000~4000m,n=67)和移居高度Ⅱ组(海拔高度4000~5500m,n=33);根据受试者移居高原时间的不同又分为移居时间Ⅰ组(进藏1~2年,n=72)和移居时间Ⅱ组(进藏2年以上,n=28)。应用便携式多功能复合超声心动图技术测量静息状态下的右心结构与功能,综合分析与评价高海拔地区高原习服后的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移居高海拔地区后右心重构主要表现为右室、右房增大,右室壁增厚,三尖瓣反流程度增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增宽(P<0.01)等。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右心重构更加明显,移居海拔4000m以上受试者的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4000m以下者(P<0.01),4500m以上者尤甚。随着移居时间延长,右心重构亦更加明显,移居时间2年以上的受试者右心重构程度明显高于2年以下者(P<0.01),5年以上者尤甚。结论海拔高度和时间是影响缺氧性右心重构的主要因素,高原习服仅仅是机体对高原低氧环境的一种调节性适应。应用便携式多功能超声技术能早期、及时地评价缺氧性右心重构情况,对保障移居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