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癌肿生长、浸润部位的特殊性,常出现进食障碍。术后由于手术创面存在,需限制经口进食,进食量与种类也受到限制;而应激反应可引起蛋白质代谢分解增加,从而导致体重下降^[1-3]。研究显示,50%-70%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4]。国内外研究表明,营养支持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蛋白质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匀浆膳对改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效果。方法将7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实验组36例,鼻饲自制匀浆膳;对照组34例,术后常规饮食护理。收集两组术前1d及术后7d身体测量指标、实验室指标及临床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体重均出现下降;对照组BMI与握力较自身术前下降;实验组血红蛋白术后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自身较术前下降。两组上臂围(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营养状况(y值评价)、白蛋白术前与术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对照组有3例、实验组有2例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给予调整后症状均缓解。结论自制匀浆膳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陈晴  丁春波  张峰  张慧琴  徐斌   《护理与康复》2020,19(12):49-52
目的观察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组,2017年1月至12月入院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2018年1月至12月的入院患者4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比较两组的营养状况。结果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两组体质量均逐渐降低,但观察组体质量下降速度比对照组慢,两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先下降后升高,但观察组回升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有助于优化肠内营养护理措施,改善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39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临床观察,随机分组,治疗组18例,对照组2l例。治疗组采用要素膳作为术后营养支持治疗膳食;对照组以我院术后常规饮食作为营养补充。结果表明:治疗组术后营养缺乏显著轻于对照组;要素膳作为术后营养膳食优于混合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2 9例胃肠道肿瘤病人术后 2 4h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持续输注含有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 ,持续 8d。结果 :治疗后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 (TF)有明显增高 (P <0 .0 1) ,自然杀伤细胞 (NKC)及CD 4 均有上升 ,(P <0 .0 5、P <0 .0 1)。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符合生理要求 ,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提高免疫力 ,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在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以在南华大学衡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的8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行手术的患者为对照组(43例),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行手术的患者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管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对比2组的管理效果。结果 术后3 d、术后7 d以及术后14 d,观察组的血红蛋白、白蛋白以及前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在术后7 d以及术后14 d的CD4+、CD8+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精准化肠内营养管理可改善行口腔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功能与营养状况,并且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张玲 《当代护士》2018,(1):100-102
目的探讨共情护理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30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16年1月以前收治的1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护理;2016年1月及以后收治的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共情护理干预。分别采用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改善及焦虑、抑郁心理改善情况,采用Herth希望量表中文版(HHI)评价干预后两组的希望水平情况,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WHOQOL评分、HHI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增加,SAS和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上述各项评分同样显著优于干预后的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实施共情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心理,患者护理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108例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在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女性患者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多数人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治疗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2007年共为108例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根治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清扫术,辅以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在我国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以鳞状细胞癌最常见,多发生于40~60岁的成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女性患者有上升的趋势,其中大多数人以手术根治性切除为主,治疗成功与否与护理工作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1]。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1年~2007年共为108例恶性肿瘤患者施行肿瘤切除加颈淋巴根治手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8例患者中,男68例,女40例,年龄8~78岁,平均43岁。疾病分组:口腔内恶性肿瘤61例,颌面部恶性肿瘤47例,其中鳞状细胞高分化87例,腺癌低分化21例,移植皮瓣修补术53例,术后无压疮发生,无皮瓣坏死。放疗101例,化疗7例。97例患者施行气管切开术,其中气管套管拔管时间≤7 d者78例,8~13 d者为18例,1例患者留管时间长达60 d。本组平均住院日14 d。10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5年。术后5年生存率62.5%。术后未有面部畸形,2例患者有语言交流障碍,1例患者咀嚼及吞咽活动稍有障碍,2例有护理并发症。2护理措施2....  相似文献   

10.
黄基芬 《现代护理》1997,3(2):60-62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据统计.口腔癌占全身恶性种癌的3%.近年来又有上升的趋势”。腮腺恶性肿瘤占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13.2%。本组腮腺恶性肿瘤占16.7%。随着口腔显微外科技术的快速发展.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扩大切除联合根治.利用各忡皮瓣、肌皮瓣修复缺损,取得满意效果。本文报告了我们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1临床资料自1990年1月至1996年10月.我科共收治口腔须面部恶性肿瘤42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15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49岁。本组病例中牙龈癌4例,唇癌2例.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在胃癌术后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3例胃癌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2d开始便施行肠内营养支持至术后第9d,其中研究组患者采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型肠内营养制剂,分别于术前1d、术后1d、术后10d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营养指标和免疫学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10d,其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d均有不同程度的回升,研究组较对照组增高(均P〈0.05)。结论胃癌早期术后患者使用纤维型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恢复,从而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李卡  陈增蓉  蒋理立 《护理研究》2008,22(25):2276-2278
[目的]研究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随机选择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病人53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第1天至第8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输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副反应及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前及术后第1天、第8天采集外周血, 分别测定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比值)及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α-抗胰蛋白酶,同时测尿中乳果精和甘露醇的比值(L/M).[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术后第8天IgG、IgA、IgM、CD3、CD4、CD4/CD8比值明显增高(P<0.05),CRP、PGE、α-抗胰蛋白酶明显降低(P<0.05),两组一般情况、并发症、L/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病人术后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安全有效,可改善病人的免疫功能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在环境因素中,如饮食、地域、抗生素治疗、补充益生菌、肠内营养等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于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的学说包罗万千,可以说是对宿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尽管益生菌的作用机制没有被破译,但是它们可以刺激黏液分泌,抑制致病菌定植,纠正菌群失衡,改善屏障功能,下调先天免疫系统受体的表达,平衡T细胞亚群之间的均衡,改变一些基因的表达。另外免疫调节还产生了短链脂肪酸和其他代谢产物,这些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鲍海咏  李珉  牛毅  严海萍 《临床荟萃》2009,24(18):1568-157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食管、贲门癌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将72例食管、贵门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纽)36例和常规输液纽(对照组)36例,分别比较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和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体质量、血浆蛋白、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和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但EN组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34.9±3.5)g/L、(216.3±37.1)g/L和(166.5±49.3)mg/L,在肠内营养支持7天后上升至(41.3±5.8)g/L、(294.7±44.5)g/L和(186.3±37.5)rag/L(均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EN组患者的免疫功能也在肠内营养支持后明显改善(P〈0.01)。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有明显的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微生态肠内营养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7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9例。强化治疗组于手术后第2天开始应用瑞先加微生态制剂,连用1周;对照组单用瑞先。观察测定两组手术前1天和第8天的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同时分别对两组病人的胃肠道症状等进行评价。结果强化治疗组病人CRP、TNF—α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7、2.56,P均〈0.05);而TP、Alb、PA、Tf、CD4、CD8、CD4/CD8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68、1.29、0.82、1.32、1.56、1.66、1.72,P均〉0.05);强化治疗组总腹胀和总腹痛天数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0.58、340.52,P均〈0.05),强化治疗组总腹泻天数和总腹泻人数与对照组比较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22,x^2=2.77,P均〈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应用微生态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降低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 HICH)术后患者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以及不同营养方法的合理性。方法 将 10 7例临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6~ 8分的 HICH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 ( EEN,n=38)、肠外营养组 ( EPN,n=35 )和传统治疗对照组 ( n=34)。术后 4 8h内给予不同方法的营养支持 ,观察3组治疗后相关营养指标的变化、临床并发症发生情况及 3周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 1周时 ,EEN组和EPN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优于对照组 ( P<0 .0 5 ) ;2周时 ,3组营养指标虽有高低 ,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 P>0 .0 5 ) ;EPN组和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 EEN组 ( P<0 .0 5或 P<0 .0 1) ;3个月后按日常生活能力 ( ADL )评定预后 ,EEN组优于 EPN组和对照组 ( P<0 .0 0 5 )。结论 重症 HICH术后患者能够从 EEN中接受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 ,减少并发症发生 ,提高疗效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术前肠内营养对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62例胃底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将62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1例,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治疗组31例,术前开始口服能全力,术后治疗同对照组。所有病人均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7天测量体质量,静脉采血检测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并观察切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均有免疫功能降低,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液化感染,治疗组无切口液化感染,体质量减轻比率治疗组小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含量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肠内营养能明显改善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有利于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肠内营养支持在危重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5,自引:7,他引:65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中的支持效果。方法:将ICU中26例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14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12例),在营养支持前1日及营养支持第10日测量三头肌皱厚度,上臂肌围,血清白蛋白及血红蛋白,每日计算氮平衡并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肠内营养(EN)治疗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全胃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给予等热量、等氮的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在胃镜引导下进行EN,对照组经颈内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肠外营养(PN)。观察2组营养治疗过程中的进食间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的上臂肌围(AMG)、体质量、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CT)和血清白蛋白(Al出)等营养指标,以及CD4+、CD8+、CD4+/CD8+等免疫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天,2组AMC、体质鼍、TC7、及ALB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营养治疗过程中,观察组进食间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8天,2组CD4+和CD4+/CD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察组治疗后筇8天CD2+和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EN能有效缩短全胃切除术后RE患者的进食间隔时间,纠正细胞免疫状态,安全、可行,且疗效优于P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方法对54例机械通气病人进行肠内营养的观察和护理。结果本组54例机械通气病人,43例顺利撤离呼吸机.10例因脑疝而死亡.病死率18.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肠内营养.有利于提高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易于撤离呼吸机;只要护理得当,可以避免其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