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娅坤  林青  胡雨露 《循证护理》2022,(10):1297-1303
目的:系统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关于AIS病人认知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6月8日。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5篇文献,文献质量整体在中等及以上。Meta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上是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保护因素[OR=0.36,95%CI(0.28,0.46),P<0.000 1],高龄[MD=6.52,95%CI(3.90,9.14),P<0.000 1]、吸烟[OR=3.19,95%CI(2.44,4.17),P<0.000 1]、饮酒[OR=2.38,95%CI(1.92,2.95),P<0.000 1]、高血压[OR=2.56,95%CI(2.11,3.11),P<0.000 1]、高脂血症[OR=1.87,95%CI(1.53,2.28),P<0.000 1]、糖尿病[OR=3.30,...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是否存在血管性痴呆分为研究组(缺血性脑卒中后发生血管性痴呆,n=72)和对照组(缺血性脑卒中后未发生血管性痴呆,n=71)。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组性别、年龄及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多发性脑梗死病灶的数目和部位均是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干预措施,对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4.
张凯丽  费丽  孙旭  张婷 《循证护理》2024,(7):1245-1248
目的:分析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病人认知障碍情况,依据评估结果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98例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27例发生认知障碍,71例未发生认知障碍,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轻度认知障碍发生率>中重度。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障碍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与认知障碍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是影响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青年轻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认知障碍发生率为27.55%,且多数为轻度认知障碍,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吸烟史、饮酒史、心房颤动史、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研究现状,为相关研究的发展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Ovid、EBSCOhost、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中关于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9月。结果 共检索获得8个预测模型,国外和国内各4个,主要用于预测轻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3~6个月是否发生认知障碍。预测模型纳入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和影像学指标等不可干预因素。预测模型均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且尚未被应用于护理工作。结论 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但研究较为单一,建议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增加可干预因素研究,完善研究设计,应用于护理工作,为高危人群的识别、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微出血(CMBs)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CISS)分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病灶患者467例,统计所有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平均年龄、吸烟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史、血脂异常、高同型半胱氨酸(Hcy)、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PG)、尿酸(UA)、Hcy、纤维蛋白原含量(Fg)、糖化血红蛋白(HbA1)指标。结果:其中LAA型男性、吸烟史、高血压、血脂异常患者较多(P<0.05);PAD型糖尿病患者较多,NIHSS评分较低(P<0.05)。LAA型UA水平最高,CS型hsCRP、HCY、D-二聚体水平较高,PAD型FPG、Fg水平较高,OE型HbA1水平最高(P<0.05)。男性、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血脂异常、UA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LAA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D-二聚体、hsCRP、HCY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CS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糖尿病、Fg、FPG、NIHSS评分是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患者PAD型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缺血性脑卒中合并CMBs的CISS分型与不同的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将缺血性脑卒中与非心脑血管病患者各 84例作相关因素的对照分析。结果 :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家族史、心脏病史、吸烟及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脂血症、超重和酒精中毒为次要危险因素。结论 :卒中发生的机率明显受危险因素存在的影响 ,干预和控制这些因素是卒中预防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8.
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采取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比较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8例与同期随机142例无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髋关节置换术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为1 .8%。年龄、高血压、脑卒中病史、术中收缩压及舒张压的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 .05);而性别、心脏病史、糖尿病、高脂血症及术中的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年龄、高血压、术中血压的变化及术前脑卒中病史是髋关节置换术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入住我院的20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并发VCI患者82例,非VCI(NVCI)患者126例。分别采用Pearson单因素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VCI的相关因素加以确定。结果 (1)经Pearson单因素分析,VCI组与NVCI组在高血压、房颤、血脂异常、NIHSS评分、高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及关键部位病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2)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相关因素包括:高糖化血红蛋白(β=1.928,SE=0.382,Wald=6.928,P<0.05,OR值=2.559,95%CI为1.544~5.782)、高血压(β=2.024,SE=0.195,Wald=7.125,P<0.01,OR值=2.135,95%CI为1.672~3.225)、高同型半胱氨酸(β=2.359,SE=0.297,Wald=8.567,P<0.01,OR值=2.687,95%CI为1.938~4.253)、关键部位病灶(β=2.346,SE=0.597,Wald=7.259,P<0.05,OR值=2.187,95%CI为1.692~3.876)及高超敏C反应蛋白(β=1.856,SE=0.118,Wald=5.358,P<0.05,OR值=2.102,95%CI为1.432~3.870)。结论 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VCI的因素较多,应对这些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降低缺血性脑卒中后VCI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李保国  穆建敏  任琳 《临床荟萃》2003,18(21):1227-1228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5 2例 4 5岁以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4 8名同年龄健康对照组、5 5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 0名同年龄对照组的血脂、脂蛋白、血糖水平及血压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胆固醇含量为 (5 .0 0± 1.4 6 )mmol/L ,甘油三酯为 (1.92± 1.4 4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为 (2 .98± 0 .93)mmol/L ,显著高于对照组 [总胆固醇 (4 .35± 0 .95 )mmol/L ,甘油三酯为 (1.4 1± 0 .5 8)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为 (2 .4 1± 0 .80 )mmol/L ;高密度脂蛋白 (1.16± 0 .35 )mmol/L ,载脂蛋白A(1.12± 0 .18) g/L ,低于对照组 [高密度脂蛋白 (2 .18± 0 .82 )mmol/L ,载脂蛋白A(1.37± 0 .73)g/L]及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组 [高密度脂蛋白 (1.4 3± 0 .32 )mmol/L ,载脂蛋白A(1.32± 0 .17) g/L]。 结论 脂质代谢异常是引起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原因 ,其中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可能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和分析缺血性脑卒中(IS)后早期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例IS患者,根据是否在发病早期发生VCI将其分为VCI组(n=84)和非VCI组(n=116),根据是否在急性期出现应激高血糖将其分为应激性高血糖组(n=43)和非应激性高血糖组(n=66)。对所有纳入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VCI组患者与非VCI组患者在年龄、教育程度、饮酒、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糖尿病、心房颤动、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NIHSS评分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高血糖组患者的NIHSS评分和VCI发生率均高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MoCA评分显著低于无应激性高血糖组(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S后早期VCI的发生与糖尿病、高血压、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均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 IS后早期发生VCI与糖尿病、高血压、血浆Hcy水平、血清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基础量表(MoCA-BC)认知域指数得分(CDIS)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和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神经心理特点.方法 纳入TIA或急性轻度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收集临床资料并应用MoCA-BC进行神经心理评估.根据MoCA-BC得分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无认知障碍组,并通过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亚急性期缺血性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脑白质微结构变化.方法:对30例卒中后非痴呆认知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PSCIND)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神经心理评定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观察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VCI)的疗效。 方法:筛选64例卒中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药物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其中男37例,女27例,平均年龄(64.08±9.67)岁。两组均给予康复训练,药物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多奈哌齐治疗。采用简易智能精神量表(MMSE)、事件相关电位P300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后,药物组MMSE总分及ADL水平明显改善(P<0.01),MMSE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明显改善(P<0.01),时间定向及记忆改善(P<0.05)。P300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波幅提高(P<0.05);对照组MMSE评分及ADL水平改善(P<0.05),MMSE时间定向明显改善(P<0.01),地点定向及执行功能改善(P<0.05)。P300潜伏期缩短(P<0.05),波幅变化不明显(P>0.05);两组比较,MMSE及ADL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MSE子项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P300潜伏期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300波幅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结论:多奈哌齐联合康复训练较单纯康复训练,两者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障碍及ADL能力,但前者效果更加明显。患者认知功能好转,可能更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及其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隙性脑梗死(LI)的认知损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41例LI和25例正常被试进行多种认知测验及对照分析,对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结果LI组的视觉保持测验成绩和韦氏智力量表的总智商、知觉组织因子和记忆/注意因子标准分显著低于正常组。Logistic回归选入高血压病史、合并脑白质疏松(LA)及抑郁症状进入方程。结论LI的认知损害表现为视-空能力缺陷、知觉组织和记忆及注意力障碍。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病史、合并LA和抑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50例发生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 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PSCI)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为病例组,以50例未发生PSCI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PSCI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患者年龄更高,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较高,LDL C、UA、hs CRP水平较高;颞叶梗死、丘脑梗死的比例较高(均P<0.05);两组教育程度及卒中次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既往卒中2次及以上、糖尿病、LDL C、hs CRP水平升高、颞叶梗死是PSCI的危险因素;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是PSCI的保护因素。结论 低文化程度、糖尿病、既往有卒中病史、LDL C及hs CRP水平升高、颞叶梗死的缺血性患者发生PSCI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后认知障碍与脑梗死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及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2例为观察对象。根据OCSP分型,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和腔隙性梗死(LACI)4组。研究对象于入院时采用NIHS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随访至发病90d时完成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评估其认知功能。根据MoCA评分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PSCI组)及单纯脑梗死组,对MoCA评分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急性脑梗死发生后,其OCSP分型不同亚型均可导致PSCI,其发生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PACI(45.37%)、LACI(33.33%)、POCI(11.11%)、TACI(10.19%),差异有显著性(χ~2=20.417,P=0.000)。组间两两比较,PACI亚型PSCI的发生率较POCI亚型高(P<0.05)。(2)脑梗死OCSP分型4种亚型比较,发病90d时MoCA评分不同,由高到低排列依次为LACI亚型、POCI亚型、PACI亚型、TACI亚型(H=27.747,P=0.000)。T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重,认知域损害较全面,以命名、语言、抽象思维、延迟回忆能力受损显著;LACI亚型认知功能损害较轻,仅部分认知域受累,以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受损为主。(3)与单纯脑梗死组比较,PS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较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差异有显著性(t=-9.725、6.311,P<0.001);PSCI组患者血清Hcy、hs-CRP、Cys-C、CHOL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4.296、-5.158、-2.942、-2.166,P<0.05)。(4)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90d时的MoCA评分与入院时NIHSS评分、血清Hcy、hs-CRP及Cys-C水平呈负相关(rs’=-0.813、-0.385、-0.600、-0.268,P<0.01);与发病30d时BI评分呈正相关(rs’=0.638,P<0.01)。(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发病90d时发生PSCI的影响因素有入院NIHSS评分、发病30d时BI评分、血清Hcy水平和脑梗死分型。结论对于LACI亚型脑梗死、病情相对较重的患者,以及入院后血清Hcy、hs-CRP或Cys-C水平升高、发病30d时BI评分较低的患者,应格外注意其发病3个月时PSCI的发生。早期识别、早期积极干预PSCI相应危险因素,将对临床防治缺血性PSCI、延缓其进展带来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在北京市城区基层医疗单位就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残疾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宣武区、崇文区、海淀区、石景山区各选一家二级医院,对在这5家医院及其所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就诊的首次或二次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起病后3个月以上的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Barthel指数(BI)量表进行残疾评估,定义BI<95为残疾。结果:入选并完成BI评估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71例,总残疾率为21.76%(233/1071),轻度和重度残疾分别占78.11%(182/233)和21.89%(51/233)。脑卒中残疾率随年龄增加、文化程度降低而上升(P<0.01),男性患者、脑卒中复发、伴有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抑郁患者的残疾率明显增加(P<0.05),脑血栓形成患者的残疾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P<0.05)。结论:残疾为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在社区病情稳定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有20%患有残疾,年龄增加、脑卒中复发、合并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残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与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997~2004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进行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自评抑郁量表(SDS)、自评焦虑量表(S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检测,SECF≤90分为脑卒中后认知障碍,2个月后复查以上量表,分别以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病因、偏瘫侧、SECF1、SECF3、ADL1、ADL3、SAS1、SAS3、SDS1和SDS314个变量中的1个变量为因变量,其他13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住院2个月后SECF、ADI。明显提高,SAS、SDS明显降低(P=0.000);年老患者中女性、脑梗死比例增高,ADL能力降低(P〈0.05);人院前病程长者,抑郁分高,ADL可提高的幅度小(P〈0.05);ADL高者焦虑情绪少(P=0.028)。结论 早期人院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王晓娜  顾莹  刘敏 《中国康复》2013,28(5):330-332
目的:观察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疗效.方法:将48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药物、运动及认知训练等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进行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LOTCA及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电脑辅助认知康复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